2022年度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时间:2022-08-14 15:4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5篇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篇1

如何提升国语教学质量

 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学习掌握自己祖国的国语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日渐增长,家长也全力支持,但是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质量却仍然较低。这样一来,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共同发展就受到了严重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呢?本人根据在民族中学工作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汉语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汉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汉语业务知识。作为汉语教师,要想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为,现在少数民族中学的汉语课程不仅内容丰富、难度较大,还和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生物,数学等课程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汉语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因此,汉语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初中阶段各个学科的知识,还应该熟悉高中阶段的知识。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同时,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要全面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重视教案设计。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跟教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汉语教师首先得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学生、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师生活动、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怎样解决疑难点、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减少课堂教学的枯燥性等等。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得合理,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汉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汉语教师应该实行集体备课、集体批课、集体听课,教师之间多交流教学经验,重视不断补充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除此之外,汉语教师上完每一节课后,应该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总结每一节课的经验教训,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不足的环节。除此之外,汉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做到课堂教学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法。通过单独引导和集体引导相结合、集体学习和独立学习相结合、教材里的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4.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汉语教学中常用的教法有: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启发法、纠正法、示范法、提问法等。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要选择好教法,同时要引导学生选择相适应的学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语言环境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率低,优化汉语教学环境落实难等现象。要想学好某种语言,它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环境对学习者作用很大。比如说,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在南疆,受条件的限制,除了部分民考汉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的,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北疆地区的学生条件要相对比南疆好得多,他们思维开阔,口语表达能力也较好。

  在南疆地区汉语教学环境差,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汉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热爱汉语,常讲汉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多说汉语,如在教学班级和校园汉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方面,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使用汉语,巩固课堂汉语教学的成果。

  5.创设浓厚的汉语言学习环境。是否让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看教师怎样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语言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和语言材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克服“听和说”过程中的困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明确教师的要求。不同等级的汉语教师既要各司其职,也要互相联系,不但要了解自己承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必须了解相邻等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清楚的了解汉语教学的整体目标,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当发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不同等级不同程度汉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还应当经常就学习进度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了解问题的性质,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仅凭感觉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几种方式给学生创设学习汉语言的环境: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汉语进行交流,用汉语请假,该说的话都必须用汉语表达,比如:上课迟到的原因,生活中的日常谈话,同学们白天的一切活动等。如果学生说错了,老师应帮助他们纠正,常常对学生说一些带鼓励性的词和句子,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汉语。总而言之,在班里教师要提倡让学生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汉语;

  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和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在课外活动中互相交流,并积极参加汉语口语表达实践活动。课余时间要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比如参观商店和市场,接触社会。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内容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口语训练的经常性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

  ③让学生多进行会话练习;

  会话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一种双向传输语言信息的言语活动,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上的会话练习是培养学生会话能力的手段,直接为提高交际能力的根本目的服务。在会话练习中,学生们在一定情景中交流信息,双方互为听者;
既练习听,又练习说;
既训练听力理解能力,又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一边学一边用,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会话练习不像词语和句子练习那样目的单一。会话练习的着眼点应该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快速组织语言内容的能力,正确选词造句组句成段的能力,恰当选取表达方式的能力和善于运用声音技巧的能力等口头表达微技能。同时还应该包括掌握开始谈话、轮流谈话、结束谈话以及提出、控制和转换话题等会话技巧。

  ④在汉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游戏独具魅力;

  游戏、歌曲是使教学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如伴有MP3韵律节奏汉语歌曲总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也最能满足他们的好动欲,课前的热身操表演,幽默故事,小品仿佛给汉语课注入了润滑剂,此外还可以创造比较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看一些电视节目,看一些课外书等等 。

  ⑤让学生们多背课文,背词汇;

  如果词汇量少的话,不可能成句会话,更谈不上提高说话能力。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很重要。如果是复述某件事的话,复述时要求精心选择最恰当,最确切的词汇,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表达时应尽量使用汉语口语,利于语言的流畅自然,贴近生活,缩短与听说者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用典故,富有哲理的格言或适当地运用修辞等,使语言丰富多彩,具有深度和韵味,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量。

  ⑥ 常听广播、看电影或看书;

  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就要常常听广播,要选择一些经典影片或小故事。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大脑会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听力训练的时间并非越长越有效,每次最好在30--40分钟左右。看电影或看书,每天安排几个时间段进行,这样就可以保证每次做听力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少数民族学生看电影的时候都是先看母语,然后看汉语。这样对比可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或者一边听一边看下面的提示,也可以提高听说能力。

  6.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汉语教师上每一节,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精神饱满地去给学生上课。最好不要带着情绪去上课,如果教师的情绪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绝对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7.组织学生多练习,重视巩固。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记忆能力,老师最好是组织学生把每天的课程复习一遍。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回家再把每天的汉语知识复习一遍,巩固一下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汉语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篇2

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近年来,必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呼声越喊越响,但实际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质量等于学生考分的质量观仍未根本改变;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是市场经济对师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考分的指挥棒效应仍十分显著,大纲、教材及考纲、考试又高度统一的状况,只能从学校自身着手,通过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质量观,深化教学管理和改革,变分数教育为素质教育,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目前在一些领导和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学生考分等于教学质量的观念,是阻碍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思想原因。它不仅导致课程、教材改革的相对滞后,唯升学率愈演愈烈,学生学业负担越减越重,而且严重挫伤了一大批富有理性,具有较强敬业精神,能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基矗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的中小学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打好以下基础:(1)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思想品德、智力、体力、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基础;
(2)进一步学习,尤其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3)就业的基础,包括就业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作为中小学教育主渠道的学科教学,教学大纲对其任务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思想教育。这说明评价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只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分是不合理的,是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相悖的。另外,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形成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有关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学的怎样,也要看教师会不会教,怎么教。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校领导、教师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教学质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体现,不仅表现为学生学的怎样,还应体现教师教的怎样。教学质量的高低,既决定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怎么样,也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等的影响,还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抓教学质量时,必须把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在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着力抓好:1.教师的岗位培训。既要抓教师的学历进修,提高学历达标率,更要抓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具备与21世纪中小学教学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2.抓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微格教学技能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3.教师的教科意识和教研能力。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教科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正效应,用身边人、身边事强化广大教师把教学与教科研究相结合,以教科研究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得力支撑点,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究活动,以教科研究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向教授型教师的转变。

当前,特别要注重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教师间不公平的竞争已日益成为导致中青年教师流失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要原因。对于目前各种教学评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优质课的评比,变成演戏课;
优秀教案的评比,违反备课的基本原则,不顾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的差异搞新八股;
教坛新秀的评比,偏重上课,轻视科研能力和成果等等,以及把这些评优活动的结果与教师的晋级、职评、分房等相挂钩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认真加以对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方法,以增强实效。

三、强化教研组功能,落实教学常规

教学工作最直接的是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的,教学质量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综合体现。教研组作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不仅是研究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基地,还承担着学科教学管理的职责。强化教研组的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落脚点。首先,要选好带头人。校长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选择热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热心于教学科研、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群众关系好的中青年教师任教研组长。其次,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责任,通过制定有关职责规定和条例,使教研组长和每位成员都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同时,又给予教研组相应的权力,如学科教学管理权,教师任课任职的决定权等等。其三,教研组的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做到四有: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定期总结评估,有专人检查;
四定: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
四抓:抓重点课题的研究,抓集体备课,抓对大纲、考纲的研究,抓学法指导的研究。努力做到三个转变:1.教研组由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的维持会转变为职能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单位;
2.教师由自由的单干兵转变为整体协同作战的集团军;
3.教学活动由一般的常规教学向科研型教学转变。其四,要拓宽思路,优化教研活动,如组织读书(报刊)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会,举行教科研究辅导讲座,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记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总结或论文,编一份质量评价检测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研重点和活动内容与形式。

按教学常规办学,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又一个落脚点。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制约和纠正目前在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纯突出智育,片面追求考分,或教师不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放任自流的倾向,使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证。要使教学常规得以落实,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对按教学常规办事的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树立向教学常规要质量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教学常规。针对当前中小学的实际状况,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常规的完善和落实:1.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以明确校长室、教导(务)处的工作职责及具体操作规范,使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表,组织公开课、观摩课,举行全校性的考试,教学质量分析,收集整理教学档案,安排教师的任课任职,主持教学科学研究,评估和推广教改成果等都有据可依。2.教师教学常规。就是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质量测度与分析等教学流程环节制定出具体的要求与实施细则,以利于对教学活动实行全程管理。3.学生学习常规。使学生明确如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等,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三,要走向常规要质量效益的路,运用教育评价,加强检查督促,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当前,在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中,要注意防止只做表面文章,以应付检查及各种评比的现象。其四,要处理好教学常规建设与深化教学改革的关系。要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常规,在依靠和加强常规管理中促进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还要抓各种制度建设,以优化落实教学常规的环境。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形成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较高的质量效益,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具体策略是:

1.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意识不强,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浓,凭自己的志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则教师教的再好,学的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弘扬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交给学习思路,指点学习方法,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有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乃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等多项任务。课堂教学的多功能性,决定了要取得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使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是指:(1)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做到教学目标全面、恰当;
与前后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上保持有机的统一;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即能根据教学目标准确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分量适度,深度得当,重点突出,保证学生既能获取足够的有效知识,又能及时消化吸收。(3)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不同学科的课和不同内容的课,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不尽相同的,不仅要恰当地确定教学的主要环节,还要合理地安排各教学环节的次序,使组成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得到优化。

3.重视教学反馈的作用。重视和强化教学反馈,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关键性措施。教师要乐于和善于接受反馈,要掌握多种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如观察法、测试法、提问法、交谈法等;
善于根据学生的一些外部表现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学生中的反馈信息。同时,要对反馈信息进行筛癣归类、比较,及时作出处理,以指导教学节奏、教学进度的调控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运行。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篇3

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作者:蒋毅 李忠琼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2期

        【摘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关键,管理是保障。推行"规范行为,投身教学"、"集体备课,优化教学"等教学与管理策略,能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9-02

        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之际,我们就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七项体育教学与管理有效策略,在此汇报,以供商榷。

        一、规范行为,投身教学

        科学、民主、高效、创新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决定因素。"情感凝聚人心,目标激励人气,制度规范人行",这既是学校领导层对"管理"的必要认识,也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准则和策略。学校对教职工各方面的工作要分别制定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例如,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检测等教学环节,到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并将有关情况记入老师的业务档案,与评职晋级、评优选模挂钩,引导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

        集体备课是指由多名教师对同一年级的同一教材,从教案设计,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艺术等方面进行共同研讨、相互观摩和深入交流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中学体育教材是按学段编写的,"新课标"又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这就容易导致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以下现象:同一年级在相同目标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
相同内容要实现的领域目标不同;
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同一动作的技术要领的理会有偏差,示范动作的准确性不同;
教学手段优劣不一等等。针对这些现象,体育教师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深入切磋"课标"要求与"教材"教法,重点研讨有争议、教学难度较大的教材,多次进行集体备课——教学——集体备课——再教学,找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对症下药,寻求其解决办法,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篇4

浅谈如何提升Project板块教学质量

一、任务驱动,为project的完成“铺陈”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每一个project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以六年级上册中Project2“Reuseandrecycle”为例,教学过程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安排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图片,在课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2.将学生分组,开展“回收利用”材料的讨论。注意,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明确recycle和reuse两个不同的概念。3.学生分组,要求他们选择回收和再利用主题的某一个方面,设计宣传海报,并用Whatareyougoingtodo?We’regoingto...进行讨论交流,确定海报要呈现的具体内容。4.教师安排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海报。5.教师在班上巡视,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着重评价海报的内容,对海报的结构提出建议,包括段落组织,句子衔接和插图等。
6.教师邀请各小组学生互相展示宣传海报,并根据其内容,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互相交流作品和创意。

7.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最佳创意”评比活动。二、自主探究,为project的完成“描摹”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project,可以体现出以下特点:1.开放性。Project的学习是具有开放性的,学生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的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结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超过书本的极限。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Reuseandrecycle”时,老师提出问题“Whatcanwereuseandrecycle?”时,有一个小组,他们讨论的是塑料的循环使用。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了:Wecanreuseplasticbottlestomaketoys.Theusedplasticbagscanbeusedtocontainourfamilyrubbish.Wecanrecycleplasticbagstomakeshoecovers.Wecanreuseplastictomakegas........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关于塑料的回收再利用的知识,甚至还了解到1000克塑料,可回收0.6升汽油和0.2升煤油加柴油这样一些专业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孩子们也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2.自主性。Project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应用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得到极大地调动,学习动力便会得到不断地加强。
3.过程性。我们提倡的探究性的学习,自然强调的是学习的

过程。同样以reuseandrecycle举例,学生探究的是生活的小问题,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应,但从教育的角度看却是很成功的。学生从小组讨论、分工、收集资料、制作海报、做一次演讲,学生体验了完成一个project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有很好的体验和收获,能力也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合作学习,为project的完成“渲染”
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在project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加强到最大化,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全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在小组分工中可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获有成功感。每个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的负责整理信息,有的负责美工和版面设计,有的负责语言的修改,当组内同学遇到困难,他会主动向他人求教,小组内互助完成;
在英语交流中可以学会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学会和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这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四、多样评价,为project的完成“烘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学校教育是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个人的努力、环境的影响、工作中的学习等,也对智能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智能”的定义非常广泛,涵盖的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篇5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使教材简单化,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怎样安排学生会更感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个人工作总结,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向老教师虚心请教,抓住外出学习机会,不段提高业务水平。



怎样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要效益,
是新课改向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在备课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中就会多产生一份实效。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在智力水平、非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有差异,所以备课过程中切不可一刀,而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一味贪多,爬高,否则会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对基础差的学生,应该用一些通俗的口诀帮助他们记忆基础知识点,结论和公式。
讲课时应尽量降低难度,例习题选择应反复斟酌,甚至可对书上的某些习题进行适当修改,变式或者引申。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适当作一些提高习题。这样,既可使基础差的学生吃饱,又可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上课更注重学习策略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谈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
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辅助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数学知识比较丰富,每堂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在引入新课时,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同学竞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邮筒寄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
在讲《复数》第一课时时,可以问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小于0的,并且进一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这对课堂学风和知识的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落实课后作业练习和作业批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再次调整、强化认知结构,或明晰课堂学习留存
下来的困惑,甚至是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课堂收效,了解学习中的疑难,全面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调整新的课堂教学。同时形式多样的作业批改给也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鼓励“你很棒”,“不错,进步很大,加油”都会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作业中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要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作题时,学生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要求求角的余弦值时,有些同学确误写成了角的形式,要求写角的时候,又误写成余弦值。审题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在解题时,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是否符合题意,做到方法是否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迅速、正确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习惯简化书写,无书面数学语言表达,因此,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说明计算过程,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以及数量关系。很多学生在作业完成时,无所是事,不知道干什么,其实这部分时间应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检查。检查时首先该重新审题,看是否有审错的地方,是否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
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要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总之,数学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讲解、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们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他们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要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
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推荐访问:浅谈 教学质量 提升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