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完整版】

时间:2022-08-06 10:2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完整版】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

第一篇: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思考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思想教育、选贤任能、考核评价、容错纠错、能力提升、关心关爱、凝聚合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的重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

下面,就干部担当作为、追责问责、激励关怀等方面谈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

一、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主要表现

当前干部队伍中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概况起来,主要是“四型”,即“功利型、平稳型、慵懒型、‘天花板’型”:

(一)功利型干部,不愿作为。主要表现为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担当作为。比如,有的同志只喜欢听“赞扬声”,不喜欢听“逆耳话”,闻过则怒;
有的同志只愿乘“顺风船”,不想行“逆水舟”,知难而退;
有的同志习惯迎上不敬下,歌功颂德冲在前面,急事难事躲在后头。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脱或变通。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同志不适应,惯性思维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相背离,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激情消退。

(二)平稳型干部,不敢作为。主要表现为遇事畏首畏尾、心存顾虑,不敢担当作为。比如,有的患得患失,“得罪人”的事不做,“讨人嫌”的话不说,导致有时工作推动不力。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怕担风险,工作应付多、谋划少,强调中规中矩多、创新推动少。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一味讲究中规中矩,畏首畏尾,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三)庸懒型干部,不会作为。主要表现为工作能力平庸、工作态度消极怠慢,不会担当作为。比如,有的同志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应付,敷衍了事。有的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遇到具体问题的讨论与决策,习惯于用过去的案例作对比,观念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理解新思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够强。有的对一些新生事物的发展不敏感,对外地先进做法跟踪学习不够,对自身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四)“天花板”型干部,不想作为。主要是表现为有些干部年龄大了,在职务上没有了晋升的空间,不想担当作为。如,有的干部接近退休仍为副科级干部,对组织意见较大。即使是科长、副科长,多数在退休前也就是正科职打止,因此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心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此外,也有少数年轻干部,承受了机构改革的阵痛,因编制身份、职数问题,错过了“最佳冲刺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挫。比如:我局2011年前后考进来的研究生,熬了六、七年,在工作岗位中早已“挑大梁”,但盼望一个副科级都轮不上,难免心理不平衡。

二、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原因分析

认真剖析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各种表现,有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世界改造不够深入持久,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存在差距等主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不”:

(一)容错纠错界限不清。目前,容错纠错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哪些错误和失误是可以纳入容错机制的,哪些错误和失误是要接受处罚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干部面临着“不干怕问责、干多怕出事”的难题。同时,由于缺乏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追责情形不够严密、追责范围不够全面、责任判定标准不够具体明确、追责触发机制缺乏刚性,导致责任追究难,于是很多干部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可少干事”等消极情绪。

(二)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干部正向激励的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专门出台干部激励的指导性办法,导致各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零敲碎打地探索,影响激励的整体性。有的考核奖励搞“大锅饭”,同一个单位内部的干部,多干少干差别不明显;
评优评先搞轮流坐庄,以致于出现先进者不珍惜荣誉,后进者不争取荣誉的情况。同时,激励手段相对单一,对不同干部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多,普遍存在“一个方子治百病”情况,干部的职业认同降低,影响了工作干劲,导致激励效果不佳。

(三)做好做坏奖惩不明。干部考核体系尚不健全,考评存在名目过多、操作多头、考评指标与具体工作分离、激励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内耗等问题,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和相互之间无谓竞争的问题。在考核方式上,没有对干部实行科学的分类,不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干部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而是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干部泛泛地进行考核。同时,考核结果与激励奖惩措施结合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反而怕追责”的现象。

(四)同工同灶待遇不公。就是在同一个单位相同的岗位上工作,但因为身份编制的问题,在工资待遇上有差别。当前,机关单位普遍存在混编混岗。以我局为例,机构改革后28个机关内设科室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至少需要120人才能确保正常运转,而实际可用的行政编只有70个左右,也就是说,有43%的干部处于混岗状态。而目前编制性质与经济待遇等自身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如“车补”只限定公务员和参公身份的人员,因轮岗交流而失去公务员身份的干部难免有较大情绪,工作积极性也受到较大影响。去年的我市的军转干部安置过程中,73名军转干部没有一个选择市财政局(事业编),其中一名军转干部在我局实习了两个月,最终也没有选择留在财政,主要原因就是顾虑编制身份,拿不到“车补”,且因我局职数紧缺,晋升空间会较长时间受限。

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思考与建议

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概括起来,就是要围绕“四个三”,即“三德、三性、三实、三台”,在干部思想教育、容错纠错机制、选人用人导向和正向激励干部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围绕“三德”,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习总书记强调,要形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就要坚持法治,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思想教育始终,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我局通过开展5.10廉政教育日、“一月一书、一月一学”、“红色讲堂”等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为财政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守公德,要抓住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把道德建设摆在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切实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风尚。比如,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我局通过不断加强机关文明建设,倡导“做文明单位文明人”,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

严私德,要抓住监督约束这个保障。综合运用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制度规范的轨道上用权,让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刚性约束的环境中不断提升。比如,我局不断完善廉政教育“四清平台”,在逢年过节的关键时点开展“廉不廉,看过年;
洁不洁,看过节”的预警教育,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第二,要围绕“三性”,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习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一是方向性错误,要坚决叫停。容错纠错,要划清因乱作为而犯错与因敢作为而失误的界限,特别是不容许在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方向问题上有纰漏,犯方向性错误。比如,对一些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和错误,必须旗帜鲜明的抵制和纠正。

二是设计性错误,可以不断修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理论水平、认知能力、经验阅历等方面影响,难免会出现设计缺陷、规划瑕疵等问题。面对这样的设计性错误,要及时修正完善总体规划设计,使规划设计更趋合理、更加规范,更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比如,前几年大力推行的PPP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设计性的问题。目前正在不断规范和修正PPP模式,为今后的健康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探索性错误,要宽容包容。事业的发展进步,正如科学实验一样,是不断试错、出错、纠错的反复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大方向不错,中间没有公器私用,没有利益输送,就应该得到宽容包容。比如,前些年,各地为了稳增长促发展,融资举债搞建设是客观事实。但去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并对违规举债行为严格追责,这里就涉及到追责的容错问题。

第三,要围绕“三实”,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以“实在、实干、实绩”作为评判标准。

“实在”就是看干部的为人,看其是否能够做到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实在”体现在干部的工作生活的各个细节,干部队伍中忠诚老实的人占大多数,他们往往谦逊低调,做人做事踏实,有责任心,体现在身边的同事家人对其信赖有加。但往往这类人不善于表达表现自己,因此,组织在鉴别干部的信息渠道上有待丰富,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

“实干”就是看其工作过程,看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办实事、求实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就是能常思岗位之责,常想尽职之策,倾心倾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无愧于担负的职责使命。要鼓励、支持、重用那些一心为公、踏实干事的干部,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施展抱负,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来。

“实绩”就是看工作成绩,看其所做的工作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否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实干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成绩。客观来说,当前在干部任用中,政绩考核结果“谈起来重要,用起来不要”的现象常有发生,干部任用看资历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凭实绩用干部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要树立“哪里出成绩,哪里就出干部;
谁的实绩突出,就重用谁”的选人用人思路,向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倾斜,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第四,要围绕“三台”,激励干部敢作敢为。在党员干部的成长过程中,要为其搭建“三台”,即:成长有平台;
干事有舞台;
关爱有后台,激励干部积极作为。

成长有平台,就是要从党性锻造、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岗位竞争等多方面入手,健全完善机关干部的持续培养成长机制。特别是对优秀年轻干部,要树立 “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积极将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加快年轻干部成长。

干事有舞台,就是要提供合适干部的工作岗位。鼓励干事创业不能只靠“拍拍肩膀鼓鼓劲”,也不能只是“握紧拳头喊加油”,而是要对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干部,大胆放手,加压担子,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以我局为例,机构改革后,我局正科职数由原来的66个减少到45个,不仅“票子”不能乱发了,“帽子”也大大减少了。作为单位“一把手”,手里面没有“糖粒子”,只有“鞭子”,有时候感觉到激励干部真没法子。因此,建议组织、编制、人社等部门协同一致,妥善解决我局机构改革后的编制身份、干部职数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为财政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更宽的舞台。

关爱有后台,就是要关心爱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家庭上关怀,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比如:尽快全面推行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让那些“天花板型”干部有奔头,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第二篇: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培训班专题党课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和关心年轻干部成长。今年3月1日,他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他还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干部成长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是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待。年轻干部要深学细照笃行,不断深化对自身成长规律的认识,努力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在担当时代使命中尽快成长起来。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加强理论修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牢牢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

年轻干部加强理论修养,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干中学、学中干,把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

既要以知促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又要以行促知,在履职尽责的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体悟。

  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同志强调,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年轻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反映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新特点,又反映我国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不平衡的新特点,表明我国的社会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新的更高需求。

正确看待、主动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要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年轻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始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习近平同志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

年轻干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经常主动地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表对标,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找定位。认真抓好政治建设,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要始终把忠诚放在第一位,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年轻干部要立足本职工作,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履职尽责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知难而进,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干出实效。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习近平同志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年轻干部必须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临的各种新旧矛盾必然会反映到工作中来。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年轻干部要做敢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伟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在火热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承认矛盾客观存在,不回避、不掩饰,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明确靶向,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年轻干部在担当作为中成长,就要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年轻干部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要把提高政德水平摆在首位。

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恪守政治规矩;
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忠诚履职,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严私德,坚持克己奉公,锤炼品质修养,坚守精神追求,加强作风建设,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涵养清廉本色。需要强调的是,年轻干部修炼自我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才能更好修炼自我。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年轻干部要在聚焦重点任务求突破中不断修炼自我,为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对于年轻干部而言,组织把你放在相应岗位上,把工作交付给你,本身就意味着信任和培养。

只有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做事,踏踏实实干工作,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上较真较劲,以敬畏心对待事业职责,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得失,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在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中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

第三篇: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演讲稿

年轻干部要练就过硬本领。目前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不仅要继续满足群众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的期盼,还要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等考验,这就向我们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政治本领要过硬,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永葆一颗“闪闪的红心”。其次是知识本领要过硬,多给自己“充电”,向实践经验学,向同事群众学,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工作技能,多练“几把刷子”。然后是协调本领要过硬,“孤木难成林”,一项重大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很多人、很多单位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协调能力才可以打破单位“壁垒”,形成“合力”。

年轻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现代社会就像变化莫测的宇宙,机会多、选择多,各种新概念、新理论、新热点、新思路层出不穷。如何在这片“瞬息万变”中找准合适当地发展的路子,推动群众生活、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区域协调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给年轻干部出的难题,也是时代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盼。

年轻干部一方面要学习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放开手脚、打开思路;
另一方面要学习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时刻谨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面对困难不畏惧退缩,以超常胆识、务实作风,在开创事业中勇立潮头,做基层群众的“领头雁”。

年轻干部要摒弃名利干扰。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要学习这种机敏度,摒弃名利干扰,在各种“糖衣炮弹”中保持本心。其实现实工作中很少有影视剧中动不动就“给你五百万”的惊心动魄,反而是细微末节的吃几顿饭、喝几杯酒、塞几张卡,新时代的“微腐败”问题就滋生在这种看似无足轻重的“讲讲交情”“谈谈感情”中。年轻干部要开灵敏机警的“天眼”,时刻警醒这种“习以为常”,以更高的思想标准、更严的作风要求来约束自己。

第四篇: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代年轻组工干部的担当作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敢于担当作为,正是新气象、新作为必不可少的精神特质。作为新时代年轻组工干部更须有优秀的品德、过硬的素质、足够的本领,才能真负责、真担当、有作为。

对党忠诚,坚定立场,紧跟组织。“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组工干部的立足之本。年轻组工干部必须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这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是组织部门的首要政治本色,是组工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可以说对党忠诚是作为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年轻组工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就必须时刻绷紧党性修养这根弦,坚定理想信念;
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点。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组织保持一致,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自觉看齐、保持一致体现到实际行动上。

锤炼本领,实践如炉,意志如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的本领来接班”。有的党员干部也讲忠诚,干事创业热情很高,但缺乏相应的本领,心有余而力不足。本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只有拥有足够的本领才能更好地讲忠诚、谈作为。作为年轻组工干部,本领要想强,学习要加强。一是要加强坚理论学习。学政策、学业务、学会着眼于大局思考问题,努力成为熟悉、精通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二是要自觉向实践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际工作中,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要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成本领。三是要磨练出“铁”般的意志。在实践的过程中,常常伴随许多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磨炼出如铁一般的意志,在每一次的淬炼和锤炼中,都能顶的住,抗得了,并把它变成自身突破的力量。“千锤百炼,方成大器”就是最好的诠释。年轻组工干部要具有如铁一般意志,才能将理论在实践的熔炉中,锤炼出一身真本领。

为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其核心离不开“老实”二字,即真诚实在。“老实”是一种基本素质,只有“老实”才能做到问心无愧、言行一致,才能谈忠诚、谈本领、谈担当。对党忠诚要求的就是对党老实,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真正的对党忠诚。锤炼本领更是离不开“老实”二字,只有脚踏实地,老实干事才能炼出真本领。作为年轻组工干部,要对党和组织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要将“老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时时刻刻地悬在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夯基筑台、行稳致远。

2018年8月10日

推荐访问:担当 对策 基层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