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文旅消费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材料(范文推荐)

时间:2023-12-14 08:42: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文旅消费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关于文旅消费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材料(范文推荐)

关于文旅消费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文化使旅游的“质”得以提升,旅游使文化的“量”得以传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使得文化更加普及、旅游更加便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挖文旅资源,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助力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河南省XX市为例,通过深挖XX市文旅资源,推出更多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消费新动能,助力推动消费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一、坚持全域化融合,增强文旅消费服务功能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XX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资源禀赋,立足文旅资源特色优势,大力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充分挖掘传统文旅资源,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已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互通共融发展新格局。深挖传统文旅资源,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可以为本地经济综合竞争力追赶超越提供强劲动能。全域化融合旅游模式为文化和旅游在新时代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文旅业主要依托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文艺演出场所等发展,而全域化融合旅游模式则是将各个产业进行有机联动,整合有效旅游要素,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全民参与其中。

(一)依托城乡文旅资源,打造本土IP

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XX市可在提高产品体验性、丰富度和吸引力上下功夫,推动旅游从单一场所场区向融合式、场景式、体验式转变,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延展突破。坚持全域化融合,依托XX市城镇和乡村文旅资源,建设精品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
打造“滑县丰收节”“林州精致户外-房车露营”等特色IP。同时,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加强多产业融合,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当前,在掀起的乡村振兴热潮中,XX市形成了一批以文化赋能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业态。以滑县八里营镇的甜瓜产业为例。截至2021年年底,八里营镇甜瓜种植面积1333.3公顷,是河南省最大的甜瓜生产基地。占地3.3公顷的瓜菜交易市场,最大日交易量达1500吨,年交易量3.5万吨,是豫北最大的甜瓜批发市场。八里营甜瓜目前已销往上海、湖南、湖北、广东等21个省、直辖市,并出口到日本、越南等国家。八里营甜瓜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第九届、第十届金奖。甜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这样的地方文化IP,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引导,有望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吸引大量游客,可看、可尝、可互动、可传播的好项目。对此,可聘请专业团队打造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土IP,建立完整的乡村文化资产包,利用互联网开展IP产品形象推介和应用,把文化资源转变成资产。这样一来,本土就有了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农业文创的新体验,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彰显旅游活力的特色道路。时代在变,但乡村的魅力却并未消散。乡村应当依托自身的不同条件,在认清定位、找准方向后,通过构建和打造独属的乡村品牌和文化IP,从而找到乡村本身的价值,开拓农文旅消费市场。

(二)创新文旅营销模式,优化消费结构

后疫情时代,文旅业要善于审时度势,利用网络消费惯性化的契机,创新文旅营销模式,将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科技化、数字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模式,通过微店、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探索文旅元素效益转变新模式,推动消费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电子商务引领流通变革创新,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打通线上线下发展界域、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打造消费新业态、开发消费新模式、开创消费新场景等,走创新驱动的新型文旅发展道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建设及后期运营模式,文化、旅游及商业融合规划,打造XX市万达文旅商务区智慧平台。该平台融合移动大数据、智慧物联网设备、5G基站定位等多项核心功能,可实现全街区实时监控、客流数据收集、了解消费情况、提供便民服务、加速万物互联等作用。通过整合国家、省、市媒体资源,打造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宣传矩阵群,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渠道,提高宣传推广质量,持续扩大文旅促进消费各项活动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形成引流效应,持续活跃本地消费市场。

(三)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推进文旅资源扩容提质

未来康养旅居将成为“银发一族”的新选择,以康养运动游、温泉旅游等健康养生为特色的康养旅居业态将更加丰富,体育旅游将持续升温并向大众化发展,元宇宙或将成为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感官提升的新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消费将会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联合国数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2025年将达2.8亿,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
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8亿,占总人口比重达36.5%。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同时,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也在提升,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旅居养老将成为新的养老模式。

二、坚持精细化融合,巩固文旅消费引领功能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属于管理学术语。将其运用于文旅行业,有利于大力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与非遗旅游(非遗一条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旅游消费的持续细分,旅游需求的碎片化、小众化和标签化等趋势,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施文旅志愿服务群建设。XX市可以组建文艺志愿队和文明旅游志愿队,并将两者有机整合,成立文旅志愿服务队。组建文明旅游、文艺、喜阅、文博、非遗、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等文旅行业志愿服务分队,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以大讲堂、大舞台、大展台为主要形式,用心、用情、用智做好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旅游服务、文艺演出、艺术普及、技能培训、展览展示、产业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走专业化服务道路,塑造文旅志愿服务品牌。

三、坚持产业多元化融合,培育文旅消费创新功能

(一)全面发展夜间文化,致力打造旅游消费集聚区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既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消费业态构成,也是推动文旅与商业、科技、贸易等各方面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以集聚区的形式推动夜经济繁荣,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繁荣、刺激市场消费、扩大区域知名度、助力文旅市场振兴,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将传统的单一夜间文化发展模式与现代多元消费模式相结合,以创造多维消费业态。可学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旅发展经验,打造像哈尔滨中央大街那样,集美食街、商业街、演艺街、休闲街、观赏街、体验街、非遗街等十大文旅项目于一体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将当地旅游要素与消费业态融合在一起,既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消费需要,又满足外地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XX市可聚焦本地文旅资源,全面发展夜间文化。首先,以主题形式规划夜经济发展形态,主题涉及传统文化节日、毕业季、当前社会热点及热播影视剧等,比如,规划“我在他乡挺好的”美食街和相关美食节,避免夜市中出现的产品同质化,以地域划分美食和特色产品的经营范畴,统筹规划经营,餐车统一,服装各异,口号统一,美食各异。其次,打造时尚街和风情街。聚焦世界各国美食特色,招商引资。借鉴成都的太古里、天津的意式风情街、沈阳的西塔等的成功经验,营造兼具现代感与历史感的文旅氛围。最后,开发景区文创街,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创新、品牌塑造、非遗传承,更好地讲好XX故事。以沉浸式为引擎,全面融合“文旅+商业+演艺+展览休闲+新奇体验”五大线下消费类型,引入“线下元宇宙”理念,运用创新的科技手段表现,让游客成为“剧中人、戏中人、梦中人”,通过感官沉浸+入戏沉浸+消费沉浸,紧扣文化主题,把厚重的文化底蕴加以筛选凝练,转化为现代人能看懂、能共情的当代价值观。

(二)调整文旅产业结构,构建区域旅游协作区

当前,以名胜古迹为文化载体的传统旅游结构发生了改变,大众更倾向于选择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游,这就需要结合市场和大众需求,调整文旅产业结构。旅游市场日趋国际化,方式日趋多样化,发展日趋一体化,推动产业、市场、交通、生态一体化的区域旅游协作区,正在成为文旅业发展的趋势。将文旅资源融入城市发展,对城市形象、气质、服务进行革命性的打造提升,着眼旅游观感性,塑造景观自然呈现、城乡空间连绵融合的城市形态,加快实现从“景区旅游”到“城市旅游”的转型发展。城市形态是城市给游客的第一印象。XX市可充分发挥太行山自然生态本底优势、殷商古都历史文化优势,树立特色大景区、主题大公园理念,注重城市美学价值,进一步彰显文旅优势、刷新城市颜值、联动城乡景点,塑造新时代的城乡画卷。着眼旅游体验性,塑造传承千年古都、彰显现代城市魅力的人文气质。着眼旅游舒适性,塑造市民游客高效共享、城市旅游功能复合的服务环境。要让游客从内心认同一座城市的宜人,除了这座城市的颜值,便利、舒适的旅行条件和服务更是必不可少。因此,要加快提供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务,完善基础配套、服务管理、共享机制,既让游客玩得顺心、放心、开心,也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三)围绕旅游要素配置,优化导向式消费供给

要满足游客需求,就要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将传统旅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乃至“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吃”,就要塑造特色品牌。要选取特色小吃,把最有特色的美食集聚到一条街区,突出特色、融入文化,将美食街区景观化,促进“吃”的便利化。“住”,就要提升总量和质量。要让游客消费,先要让游客停下来、住下来,增加供给总量,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着力优化“住”的供给。“行”,就要增强集散功能。以畅通城市旅游微循环等方式,补齐旅游交通缺枢纽、集散难,功能布局不合理、管理难,服务功能不融合、运营难等短板。“游”,就要持续丰富旅游产品。要继续开发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石板岩旅游、太行山运动旅游等多个异质性旅游项目,拓展旅游空间和消费市场。“购”,就要做强上下游产业。旅游商品的背后是相关的旅游制造业,是借旅游品牌带动上下游的生产制造,体现的是全域旅游的产业发展观。目前文旅商品品类少、品质低、同质化严重,富有本土特色的商品产量小,一些工艺品、纪念品缺特色、不实用,消费者不买账。要想吸引游客、扩大销量,还得从特色农产品、文创类商品制造、营销的环节扎扎实实做起。还有“娱”的方面,以及“商养学闲情奇”等新的要素,都要相互融合,推陈出新。总之,就是要着眼游客需求,构建消费供给体系,打造旅游目的地,真正实现游客玩得好、愿意来、留得住、舍得花、还想来。

通过深挖本地文旅资源,积极培育壮大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可全面提升XX市文旅消费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构建文旅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筑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推荐访问:关于文旅消费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振兴 乡村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