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调研报告(2022)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5 18:2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救助调研报告(2022)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2022)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精选5篇)

2022-02-28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到报告,报告具有语⾔陈述性的特点。那么⼤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社会救助调研报告,欢迎⼤家分享。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篇1

  ⼀、“救急难”试点⼯作初步成效

  1、建⽴“⼀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xx区“救急难”⼯作实⾏区、镇(街道办)两级负责制。依托区、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由民政部门牵头,在原民政窗⼝上,设⽴统⼀的社会救助窗⼝,搭建“⼀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化解急难问题的“绿⾊通道”。民政、教体、⼈社、住建、卫⽣、计⽣等部门除办理社会救助窗⼝转介救助外,根据各⾃⼯作职责直接受理群众的急难救助申请。建⽴社会救助⽹络信息平台,实⾏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做到救助信息三级共享,并借助信息化⼿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形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社会救助⽹络平台。

  20xx年对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活陷⼊困境的困难群体进⾏了临时救助,1—10⽉共为630⼈次,救助105.59万元。

  2、设⽴“xx市xx区‘救急难’备⽤⾦”。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并吸收社会捐助资⾦,设⽴“xx 市xx区‘救急难’备⽤⾦”,实⾏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于救助我区在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活陷⼊困境,其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今年以来我区共救助丁佳馨等11名患⽩⾎病、肾病的重病患者,各救助1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

  3、建⽴急难对象发现报告机制。村(居)民委员会是主动发现急难救助对象的责任主体。发挥辖区城乡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驻村(社区)⼲部、城乡社区服务志愿者、社会⼯作者等作⽤,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家庭成员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提出救助申请。在每⼀个部门、镇(街道办)、村(社区)确⽴1名专职信息员,对陷⼊⽣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确保困难家庭第⼀时间得到救助,实现社会救助“⼀门受理,协同办理”。

  4、建⽴健全社会⼒量参与机制。建⽴“救急难”专项基⾦。通过社会捐赠、赞助⽅式,在民政部门设⽴“救急难”专项基⾦,拓宽急难救助资⾦筹集渠道,保证急难救助⼯作有效开展。发挥慈善协会等组织作⽤。引导、⽀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救助。我区爱⼼⼈⼠、⼲部职⼯等为患⽩⾎病、肾病等重病的⼉童捐助50余万元,极⼤地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

  ⼆、“救急难”试点⼯作的困难和不⾜

  1、临时救助标准较低,发挥救急难效能有限。⼀些困难群众因遭遇突发事件、重⼤疾病导致⽣活陷⼊困境,临时救助标准较低,救助效果有限。⽐如,我区现⾏临时救助制度规定救助标准最⾼为3000元,但由于灾难发⽣的突然性和救助需求的⾼费⽤特点,使现⾏的临时性救助制度,难以解决实质性问题,要彻底解决这类特殊⼈群的急难问题,需要进⼀步提⾼临时救助标准。

  2、社会救助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量参与、基层落实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我区虽然建⽴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但是联席会议运转还处于试⾏阶段,因此,仅凭⼀个部门唱独⾓戏,部门协调落实救急难实效低,救助资源整合⽋缺,救急难最⼤化发挥其效应⽅⾯还⽐较⽋缺。

  3、基层社会救助⼯作⼒量薄弱。全区辖11个镇、街道办26万⼈。每个镇、街道办只有1—2名民政⼯作⼈员,基层社会救助⼯作任务繁重,⼤多难以承担⽇益增多的社会救助⼯作,社会救助⼯作⼒量不⾜和任务量负荷过重的⽭盾在xx区较为突出,就民政局⽽⾔,低保⼊户调查⼈员也难以落实。因

此,对急难对象的实际家庭收⼊情况的跟踪调查、早发现、早⼲预、早救助的要求还有⼀定距离。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要深刻理解救急难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社会救助机制创制。⾸先要明确救急难是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受⼈员救助、住房、就业等8种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内开展⼯作,“救急难”是机制创制,⽽不是政策创制;其次要明确“救急难”是社会救助范畴的“救急难”,⽴⾜于“托底线”,是对因遭遇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给予的困难救助和帮扶。⼆是健全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依据国家和省临时救助制度,抓紧修订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临时救助标准,突出“救急难”作⽤,进⼀步⽤制度规范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程序、救助资⾦等事项,避免救助⼯作的随意性,确保临时救助资⾦真正⽤到急难问题上,避免“⽹底”编织不牢。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合⼒。按照“党委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量参与、基层落实”的原则,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整体联动的联席会议机制。根据⼯作需要,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急难救助问题。明确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职责,形成统⼀领导下的各司其责、分⼯协作、运转协调、整体推进的⼯作格局。

  3、动员社会⼒量⼴泛参与。建⽴政府为主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并不意味着由政府包揽⼀切社会救助急难事务。帮扶困难群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引导得当,社会⼒量可以发挥重⼤作⽤。⼀是要以慈善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励社会⼒量和个⼈,捐赠、赞助和参与救急难⼯作,努⼒在全社会形成⼈⼈关⼼、⼈⼈参与的良好氛围。⼆是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社会⼯作岗位等⽅式,发挥社会⼯作服务机构和社会⼯作者作⽤,为社会急难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能⼒提升、⼼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4、完善急难对象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共享机制。在民政部门建⽴的信息核对中⼼的基础上,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为主动发现急难对象和准确判断急难情形提供依据。加强与卫⽣计⽣、教育、住房、⼈⼒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以及慈善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掌握专项救助和慈善救助开展情况,使救助对象的需求和政府的救助资源、慈善组织的救助项⽬,社会各界的爱⼼捐赠、志愿服务等资源有效对接。

  5、充实基层社会救助⼯作⼒量。急难救助⼯作的重⼼在基层,能否为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众解决急难问题,基层是关键。⼀是要强化基层社会救助⼒量。配齐、配强、配好社会救助⼯作队伍,做到机构、⼈员、经费、场地、制度和⼯作“六到位”,使救急难⼯作有地⽅开展、有⼈员落实、有经费保障、有设备作后盾;⼆是要按照“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协调”的要求,加强⼯作配合,注重⼯作联动,努⼒形成做好社会救助⼯作的强⼤合⼒。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篇2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贡献。它秉承着⽣存、发展和社会和谐等理念,蕴涵着公平与安全价值,对保护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缩⼩贫富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的社会救助⼯作愈显重要

  ⽇益加剧的⽼龄化。我国已进⼊⽼龄化社会,全国65岁以上⽼⼈占总⼈⼝的⽐例超过8%。1980年在职职⼯与退休⼈员的供养⽐是13:1,现在已经降低到3:1,⽼龄化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了“未富先⽼”的特征,⽽社会保障制度却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的数量与占总⼈⼝的⽐重快速上升,全市农村⽼⼈65岁以上21万⼈,70岁以上达14万⼈,80岁以上也达5.6万⼈。农村负担⽼⼈的压⼒不断加⼤,由于农村社会养⽼保险还未建⽴,加上农民收⼊本⾝偏低,⼦⼥教育、看病就医负担重,⽼⼈赡养⽭盾呈明显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将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

  较宽的贫困⾯。我市有炎陵、茶陵两个省级贫困县,176个贫困村,其中炎陵72个,茶陵72个,其他⾯上贫困村32个,最新标准的贫困⼈⼝(⼈均纯收⼊低于1196元⼈⼝)总量达10.4万⼈。特别炎陵下村、平乐、茶陵桃坑、江⼝、醴陵官庄等⼀些偏远⼭区,贫困⼈⼝占相当⽐重,个别地⽅“光棍汉”⽐例⾼的惊⼈。20xx年,全市农民⼈均纯⼊达5837元(增幅15.7%),醴陵、攸县等地⼈均纯收

⼊超过6000元,但炎陵、茶陵仅分别2808元、2997元,不及富裕地区的⼀半,不及的城市居民收⼊五分之⼀。全市较多的贫困从⼈⼝,由于承受能⼒低,家庭⼀旦遭受⾃然灾害和疾病,就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

  众多的弱势群体。全市残疾⼈总数为24.5万,占全市⼈⼝的6%,其中视⼒残疾3.8万、听⼒残疾5.6万、⾔语残疾0.3万、肢体残疾7.5万、智⼒残疾1.7万、精神残疾1.6万、多重残疾3.5万。在全市24.5万残疾⼈中,困难残疾⼈有14万之多,其中特困残疾⼈6.8万,基本上是⽣活不能⾃理,⽣产⽣活极为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关注,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救助。

  多发的⾃然灾害。我市属于典型的⼭丘区,是⾃然灾害多发的省份,⼭洪地质灾害发⽣频率较⾼。降⾬季节不均,夏季受台风影响造成局部暴⾬成灾,特别是南部的炎陵、茶陵等地,⼏乎年年都有⼭洪发⽣,⼭洪地质灾害占全市的70%以上。近⼏年的“碧利斯”、“格美”等台风就曾给我市造成重⼤损失。去年初的冰冻灾害更是造成全市倒塌房屋2781间,农作物受灾108.3万亩,死亡各类牲畜24.1万头,林⽊蓄积损失325.02万⽴⽅⽶,楠⽵受损1.67亿株,⼀些⼭区以林⽊为主要⽣活来源的林农因灾⽽返贫。每次受灾的倒房户是往往是住房条件极差的困难户,造成⽆家可归,成为亟待救助救济⼈群。

  ⼆、新时期的社会救助⼯作要加快统筹推进

  新时期社会救助要坚持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把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扶贫开发和慈善事业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坚持保与救相结合。建⽴市场经济体制,化解市场和⾃然风险,保险制度要积极跟进。当前要把社会保险制度建⽴健全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要任务,重点在养⽼保险取得突破;其次是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提⾼农村防灾抗灾能⼒,加快⽔稻、⽣猪等⼤宗农产品的⽣产保险试点推⼴,减少⾃然灾害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三是要加强农民⼯养⽼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农村财产保险等商业险⼯作,不断提⾼社会保障⽔平。

  坚持扶与救相结合。救助救济只能解决当前的困难,但不能摆脱困境。对于困难对象,我们既

要“输⾎”救助渡难关,更加注重“造⾎”扶持脱贫困。⼀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持贫困家庭住房改造,改善贫困对象⽣产⽣活条件;⼆是抓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切实增加贫困农民经营收⼊;三是抓智⼒扶贫,加⼤对贫困家庭的培训,让贫困家庭的⼦⼥得到较好的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劳动掌握就业技能。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劳动能⼒,或者是通过康复培训能劳动的对象,必须加⼤⼯作⼒度,让他们找到就业岗位,实现脱贫解困。近年来,残联和劳动部门积极开展⽂秘站:残疾⼈培训就业,就取得了⼀定成效。我部⾃20xx年以来,积极开展贫困地区青年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通过免费学习掌握⼀门技术,实现8600⼈稳定地转移就业,可以说是转移就业⼀⼈,稳定脱贫⼀户。以后,对对⾮贫困县的农村低保家庭,如果有劳动⼒的,我们要纳⼊扶贫培训的范围,通过智⼒扶贫、转移劳动⼒就业增加低保家庭收⼊,使其脱离困境。

  政府救与社会救相结合。在加⼤政府救助的基础上,⼤⼒发展慈善事业,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先要通过慈善机构,把企业家、名流⼈物、退休⼲部组织起来,利⽤他们⼴泛的社会关系和回报社会的热情,向社会募集慈善资⾦,弥补政府救助资⾦的不⾜。其次,要⼤⼒宣传慈善事业,通过电视、电台公益⼴告等媒体和举办⼤型活动,⼤⼒宣传慈善事业,激发社会各界乐善好施,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千⽅百计提⾼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德意识,动员企业、民众特别是富裕阶层回馈社会、帮助弱者。第三,对在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个⼈进⾏表彰,进⼀步发扬社会互助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三、新时期的社会救助⼯作要体现城乡公平

  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标是实现社会起码的公平,为发展的效率创造必备的条件。社会保障是城乡之间差别是最悬殊的差别,作为全国两型社会改⾰试验区,全省唯⼀城乡统筹发展改⾰试点市,更应在统筹社会保障、统⼀社会救助上率先取得突破。

  ⼀是建⽴统⼀城乡救助体系。要根据“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思路,尽快建基本统⼀的城乡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乡贫困群众⼦⼥就学资助制度,城乡特困群众住房、就业和法

律援助制度,健全农村五保和城镇“三⽆”⼈员集中供养等制度,构建⾼效率、全覆盖城乡⼀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把城乡救助体系建设作农民最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各级的实事考核中。通过不断的努⼒,努⼒实现⼴⼤⼈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标。

  ⼆是努⼒提⾼农村社会救助⽔平。关键是四个字“提标扩⾯”。积极争取中央、省⽀持,加⼤财政预算,切实加⼤社会救助体系的投⼊。⾸要的是加快农村养⽼保险试点步伐,尽快争取全市全⾯推开,让农村⽼⼈有⼀定的⽣活来源;其次要提⾼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实⾏普惠制,取消农民⾃筹部分(每⼈仅10元,征收成本⼤,不愿意交的⼤都是困难户,⽽这些⼈最需要保障),有效解决因病致病问题。三是逐年较⼤幅度提⾼农村低保标准,像城市低保⼀样,确定⽉标准额,实⾏补差制,逐步减⼩城乡保障差别。同时,提⾼贫困地区农村低保⼈数的⽐例,改变地⽅越富裕地⽅低保⽐例越⾼的现状。四是加⼤农村医疗救助、贫困群众⼦⼥就学资助,特困群众安居房、就业和法律援助⼒度,加快提⾼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平,建议70岁以上五保⽼⼈全部进敬⽼院集中供养。

  三是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救助问题。社会发展与进步要体现以⼈为本,要更多关注弱势群众的⽣存⽣活,特别是对智障⼈、精神病⼈、流浪⼈等特殊群体,要保障基本的⽣存权,要平等对待,消除歧视,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宽容⼼,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在⽬前就业形势严峻,残疾⼈就业存在许多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对残疾⼈个体户缴纳基本社会养⽼保险费给予适当补贴的办法,扶持残疾⼈个体户参保这⼀做法,就很值得推⼴借鉴。既稳定现有残疾⼈个体就业、⿎励更多残疾⼈个体从业的客观需要,也是着眼未来,保障残疾⼈晚年⽣活的⼀个有效途径。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篇3

  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深化改⾰的安排部署,我单位组织专⼈对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改⾰进⾏深⼊调研,现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从20xx年5⽉1⽇起,我县集中在21个乡镇对低保对象家庭状况、财产情况、经济收⼊进⾏全⾯彻底的核查与评估。通过对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财产情况、经济收⼊的核查与评估,全县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中城乡低保退出8210户9432⼈,占全县城乡低保总⼈数的96.88%,全县城市低保共计退出1257户2132⼈,清退⼈数⽐例占原2198⼈的97%。农村低保共计清退6953户7300⼈,清退⽐例占原7556⼈的96.6%。清退后全县城乡低保共260户,其中城市低保64户,农村低保196户。城乡低保共322⼈,其中城市低保66⼈,农村低保255⼈。58个县级部门和21个乡镇⼲部职⼯主动上报了直系亲属享受低保⾃查表,上报率100%,县级部门和乡镇⼲部、基层⼲部直系亲属享受低保⼈数641⼈全部主动退出,退出率100%。

  ⼆、主要问题

  xx县从1998年城市开始执⾏低保政策,城乡低保政策从1998年开始执⾏到20xx年共xx年,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活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低保⾯不断扩⼤化,城乡低保执⾏中出现“只进不退”,“⼈情保”、“错保”、“关系保”、“特殊保”、“死⼈保”、“搭车保”、“优先保”、“优亲厚友”与低保政策不符的情形;在基层⼲部思想中表现出“为群众争取低保⽽不受群众理解”的错误认识,在农村与征地拆迁,⽼党员待遇落实、群众上(信)访捆在⼀起解决问题,将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各项保障福利统⼀打捆到“低保”这个包中,导致城乡低保执⾏不到位,沉积问题越来越多,群众对低保执⾏意见越来越⼤,出现了“⼩⽜拉⼤车,⽼⽜拉破车”不勘重负的现象。据统计20xx年全县关于涉及社会救助信访件338件,反映农村基层⼲部涉及社会救助信访件96件。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群关系,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群众对党风廉建设满意测评不⾼。

  三、主要举措

  (⼀)⾼度重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把整治作为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惠民⼯程来做

  ⼀是县委政府和各乡镇⾼度重视。为全⾯开展xx县“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提⾼为民服务⽔平”活动,县委政府精⼼策划和布置,于今年5⽉初制定了《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提⾼为民服务⽔平活动实施⽅案》(x政府发[20xx]2号),明确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标,并先后成⽴xx县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领导

⼩组和专项整治⼯作督导组。各乡镇也结合“⾛基层、化⽭盾、办实事”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和本乡镇特点,制定切实可⾏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案,在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案中明确了专项整治⽬标、要求、⽅法、程序和整治内容。成⽴乡、村(居)两级社会救助专项整治领导⼩组,明确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责任,将社会救助⼯作纳⼊党委政府的惠民⼯程内容,确保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有领导、有步骤、有⽅法有序展开。

  ⼆是召开社会救助宣传动员⼤会,深⼊村组(居)调查摸索底。在全县召开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动员⼤会后,县民政局在县城主要区域滚动播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标语,在县电视台宣传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各乡镇采取集中动员、深⼊村(居)组,分层次召开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动员⼤会,进⼀步统⼀基层⼲部对社会救助专项⼯作的认识,对⼲部群众宣传⾯达100%。深⼊村(居)组开展宣传和调查摸底,切实掌握了低保家庭⼈员、财产收⼊及困难程度。

  三是把握时间节点安排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程,依规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为有序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各乡镇根据《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提⾼为民服务⽔平活动实施⽅案》和《xx市城乡最低⽣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算与评估办法》,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各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作进⾏排序,列出⼯作时间表,保证本乡镇社会救助⼯作有序进⾏。同时各乡镇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提前安排,提前布署,提前落实,严格最低⽣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算与评估程序,保证社会救助专项整治程序合规,⼯作规范,整治到位。

  四是突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重点,有序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为有效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各乡镇明确了专项整治从乡、村(居)、组基层⼲部亲属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县级各部门乡镇和基层⼲部极主动配合⼯作,认真进⾏⾃查⾃纠,对照社会救助“双⼗五条”主动提出退直系亲属享受低保职641⼈,其中主动退出乡镇和部门⼲部亲属135⼈,基层村(居)社506⼈。对近亲属享受低保⼈员主动申请备案,申请对家庭状况、财产情况、经济收⼊核查与评估。

  五是县级部门上下联动互动互推,共同推动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县上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定期联系会制度,每周五召开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分析会,对前⼀周⼯作进⾏分析总结,为下周⼯作进⾏安排督查,对重点问题进⾏分析解决。联系乡(镇)、村的县级部门坚持参加联系乡镇动员会、分析会,参与联系乡(镇)深⼊基层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宣传与调查摸底⼯作。县督导组巡回到各乡镇进⾏帮助指导,共同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

  (⼆)⾛群众路线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将政策交给群众群众全过程参与社会救助专项整治

  ⼀是深⼊基层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宣传,确保⼲部职⼯、群众、低保户宣传⾯100%。为了确保推动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全县召开了县级部门、乡镇动员⼤会,统⼀了全县科局乡⼲部思想,同时召开了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业务培训⼤会,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相关政策交给基层,21个乡镇相继召开了乡(镇)党委会、村五职⼲部会、低保⼈员⼤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召开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会议325次,与会⼈员到12000⼈次,下发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宣传资料10000份,乡村组张贴社会救助专项整治资料3200份,下发《社会救助政策⽂件选编》280本,在主要城区滚动播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标语8条,县电视台宣传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22天。在县城主要区域滚动播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标语,在县电视台宣传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各乡镇采取集中动员、深⼊村(居)组,分层次召开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动员⼤会,下发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宣传单,确保低保户⼀户⼀册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材料,进⼀步统⼀了基层⼲部群众对社会救助专项⼯作的认识,对⼲部职⼯、群众、低保户宣传⾯达100%。

  ⼆是部门乡镇联动、全过程参与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确保专项整治⼯作取得实效。为了确保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取得实效,建⽴了县级⼲部、县级联乡帮村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提出了社会救助⼯作与“⾛基层、化⽭盾、办实事”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相结合,开展访基层群众,谈⼼⾥话,建⽴⽭盾纠纷台帐,明确解决办法,分类归类处置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完善最低⽣活保障经办⼈员和村(社区)⼲部近亲属享受最低⽣活保障备案制度,让群众明⽩最低⽣活保障经办⼈员和村(社区)⼲部近亲属享受最低⽣活保障情况,着⼒于解决好低保政策公正性问题。实⾏“阳光低保”,建⽴低保长期公⽰制,实施动态管理,⾃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解决好低保政策公开化问题。

  三是深⼊村组(居)调查摸底,准确摸清基础性资料,有效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坚持深⼊开展

社会救助专项整治调查摸底,深⼊村组开展调查摸底,县级部门与乡镇⼲部分⽚包村包组,进村、进组、⼊户,召开坝坝会,进⾏调查摸底,21个乡镇共完成了8087户9319⼈⼊户调查摸底,切实掌握了低保家庭⼈员、财产收⼊及困难程度。同步在群众中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将社会救助政策交给群众,由群众“对号⼊座”⾃我对照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中不符合低保条件和需核查材料双xx条,让群众明⽩社会救助基本原则、程序、条件,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全社会满意,⼲部群众⽀持,形成了不符合条件低保⼈员主动退出良好格局。

  四是政策性保证、程序化操作,整体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为程序化推进全县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县政府制定了《xx县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案》,各乡镇根据县上实施⽅案制定了乡镇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实施细则,将专项整治⼯作进⾏细化,排出专项整治时间节点和整治内容,从宣传、发放资料,各村召开村、组⼲部、现有低保户会议(发放复核申请书、授权书、诚信承诺书和通知),交复核申请书、授权书、诚信承诺书和相关材料,复核收⼊、财产、资料,发放经复核仍符合条件⼈员和不符合条件⼈员的通知,各村对复核后仍然符合的进⾏民主评议,各村公⽰评议结果,乡公⽰审核结果,报县民政局相关资料等九个⼯作节点⼀⼀进⾏落实。坚持“⼀把尺”标准量⾝,属地申请复核、以户保障、三榜公⽰“四原则”,采取由村(社区)组织的低保对象集中开会,个⼈陈述理由,全体低保⼈员参与,召开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乡(镇)集体研究、公⽰等程序进⾏处置,并作好记录和保留好影像资料,乡镇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好解释⼯作并通知到本⼈。对残疾⼈⽆法到场、⽆能⼒提供资料、⽆陈述表达能⼒由村(社区)在低保对象会上代为说明,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信访下查到基层制度,做到有访必接有报必查件件落实

  为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信访⼯作,xx县民政局建⽴社会救助信访下查到信访者制度,依法依规处置每⼀件社会救助信访件。坚持信访专⼈负责制,由社会救助股负责受理社会救助信访件,将信访件处理作为依法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保稳定中⼼⼯作之⼀。依法依规处置社会救助信访件,落实信访倒查到基层到群众到信访者,件件与信访者见⾯,件件当⾯解释信访诉求。全⾯落实社会救

助“公⽰——复议——公⽰”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回避,推⾏“阳光救助”,公开、公平、公正处理社会救助信访诉求,确保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顺利进⾏。实⾏县乡两级信访调查处理共同答复程序,由信访所在的乡镇进⾏第⼀次信访调查,县民政局复查调查结果,然后由县民政局形成调查意见,县民政局和乡镇分管领导与当事⼈见⾯解答信访诉求。

  据统计在社会救助专项整治过程中,全县接到涉及社会救助信访咨询共计1000多件;信访求助21件(向民政部信访求助的1⼈,到市县民政部门信访求助的20⼈);信访反映112件(到省委的`1⼈,市委的2⼈,向县委信访的5⼈,向县政府信访3⼈,到县民政局上访或咨询的100⼈次,到县残联信访的1⼈),信访举报2件。由于建⽴了社会救助下查到基层制度,通过信访下查到基层,所有信访件得到了全⾯落实和处理,做到了有访必接、有报必查、件件落实,在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中没有出现群体性上访。

  (四)创新社会救助⼯作⽅式,推⾏“⼀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

  ⼀是积极开展救助对象主动发现⼯作。统筹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村(社区)委会、驻村⼲部、社区⽹格员、社会⼯作者、志愿服务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特点,协助开展困难排查、信息报送、公⽰监督等⼯作,对陷⼊⽣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预、早救助。通过从“⼀门受理”和“主动发现”,⼒求救助⽆盲区,到“协同办理”和“快速响应”,真正做到救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是协同解决群众突出困难。依托已经建⽴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群团参与的社会救助⼯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部门定期会商制度、召开联席会议或办公室会议,落实服务救助项⽬,及时与县卫⽣、规建住保、⼈社、孝育、⼯会、残联、团委、红会、妇联、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作情况,分析⼯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以及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影响较⼤的个案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全⾯实现社会救助成果共享。

  (五)严肃社会救助纪律要求,确保低保⼯作公开、公平、公证透明化

  开展“⼈情保”“错保”“关系保”“特殊保”“抽丁保”专项整治,是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开展正风肃纪必要措施,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度重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在全县召开了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参加的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动员⼤会,明确要求县级各部门、乡镇⼯作⼈员要统⼀思想认识,主动积极作为,加强对本单位职⼯教育宣传,明确提出凡是单位职⼯

直系亲属有享受低保要主动退出,同时做好亲属低保⼈员思想⼯作,形成上下统筹联动,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作合⼒,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委、政府确定的本次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作⽬标。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篇4

  按照万民[20XX]102号⽂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河⼝镇党委、政府⾼度重视,精⼼组织。由分管领导牵头,财政、民政业务⼈员对我镇2010年度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等专项资⾦进⾏了⾃查,现将⾃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度城乡低保资⾦

  我镇对城乡低保资⾦已实⾏社会化发放,由民政业务⼈员按照市民政局的审批结果提供花名册和发放标准,财政所按⽉划拨到河⼝农村信⽤社,暂存到低保户的个⼈账户,民政员通知低保对象到信⽤社领取。⽆他⼈代领或村(居)⼲部代领导现象,低保⾦全部发放到低保对象⼿中,审批程序规范,审批档案需要进⼀步完善。

  ⼆、20XX年度医疗救助⾦

  我镇的医疗救助⼯作是符合医疗救助的对象出院后,先到新农合办报销,再凭新农合报销时出具的审批表、户⼝簿复印件、低保证(或其他证件)复印件⼀起交到镇民政办公室,并留下电话号码。民政办公室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当场填写医疗救助⾦审批表,再送往市民政局相关科室审批。民政局审批后出⽂件通知镇民政办拿⽂件,民政办拿到⽂件后送往镇长签阅后,按通知⽂件制花名册,交财政所,由出纳⽀付医疗救助⾦。⾃查结果:2010年度全部按照市民政局的通知⽂件已全部发放,个别⽆法⾛动的对象由村⼲部代领,民政办打电话核实。

  三、五保资⾦

  我镇五保资⾦实⾏社会化发放,由市民政局按⽉划拨其经费,⽆代领现象。证件全部发放到对象⼿中,审批程序规范:由对象户向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组织所在组的村民召开村民会通过后报镇民政办,民政办接到报告,由镇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在集中地⽅公⽰⽆异议交市民政局审批,民政局审批后再通知民政办拿⽂件,档案集中放在市民政局。

  经过⾃查,我镇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等专项资⾦是按时全额发放到对象⼿中,⽆截留、挪⽤等现象。

  特此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篇5

  根据X民救助〔20XX〕19号⽂件精神,我乡⾼度重视,周密部署,精⼼组织,扎实开展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提⾼为民服务⽔平”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如下报告。

  ⼀、领导⾼度重视,建⽴健全⼯作机制

  根据⽂件精神,乡党委政府⾼度重视,结合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该项⼯作。⾸先,专门成⽴了⼯作领导组,由党委书记梅聪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蔡静同志及纪委书记李杰同志任副组长,职能部门的负责⼈为成员的⼯作组。乡督察组随时督查,对⾛过场,怕得罪⼈,⼯作不务实的将严格追责,确保该项⼯作扎实推进。

  ⼆、⼯作⽬标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改进⼯作作风,提升服务⽔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解决⽬前民⽣⼯程和民⽣实事推进⼯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作⽬标任务的完成。

  三、⼯作的重点

  1.我乡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情保”“错保”“漏报”问题,推⾏了“阳光低保”。从20XX年1⽉⾄5⽉对全乡城乡最低⽣活保障对象以村为单位逐户逐⼈排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坚决纠

正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做法。

  2、设置监督机构,对不按规定评选,绚私舞弊者坚决查处,设置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对来电、来访、来信认真办理,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3、通过不断的加强动态管理,解决好该享受的必须享受,不该享受的坚决不能享受这⼀问题。

  四、⼯作开展情况

  通过为期5个⽉的清理,排查⼯作,⽬前我乡拟将取消农村低保6户6⼈、对该救助⽽未救助的5户6⼈进⾏增补。拟将取消城镇低保2户2⼈。(见附表名单)

  五、继续扎实开展该项活动

  我乡将坚持不懈长期深⼊开展该项活动,做到全⾯,彻底,⼯作上不留死⾓,不摆问题,⼒求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实现“阳光低保”。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精选5篇)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