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窦娥冤》悲剧价值浅谈

时间:2022-08-25 17:25: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窦娥冤》悲剧价值浅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窦娥冤》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2篇

第1篇: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的悲剧审美
作者:李喜仁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

        摘 要:《窦娥冤》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刻画了窦娥这样一个感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窦娥的种种不幸和窦娥所处的时代来分析《窦娥冤》的悲剧美。

        关键词:《窦娥冤》;
悲剧美

        作者简介:李喜仁(1963-),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01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被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主人公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用来抵债,成为童养媳,十七岁新婚丧夫,丈夫去世后,窦娥又用封建贞烈节孝观念来压抑自己,与蔡婆相依为命,最后又被张驴儿诬告杀人之罪,为了不让婆婆连同受罪,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对于《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我们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看。

        一 、从主观方面来看:窦娥的凄惨身世和种种不幸的遭遇,让人止不住从心底同情。

        从全剧来看,窦娥的善良、孝顺、本分,深刻而生动的刻画出了其心灵之美—炽热的爱人之心。因为善良,面对自己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新婚丧夫这样悲惨的遭遇,窦娥并没有怨天尤人,只是简单的将其归结为自己命不好。因为孝顺、本分,在丈夫去世后,窦娥选择了伺养婆婆,与婆婆相依为命。窦娥对亲人的爱是伟大的,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辜负他人。新婚两年丈夫就去世,出于对丈夫的爱和忠诚,她选择了留在蔡家,以年纪轻轻就守寡为代价来照顾年迈的婆婆。对婆婆,她百般孝顺,细心照料,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爱心。在第二折中,太守桃杌对窦娥进行严刑拷打,想要使窦娥屈打成招,可是窦娥选择了抗争到底,宁死不屈。但是当当窦娥看见桃杌要对婆婆施刑时,害怕婆婆年老体衰,杖下毙命或者屈打成招。善良孝顺的窦娥不忍心让年迈的婆婆受刑,甘心含冤屈招;
出于对婆婆的爱,窦娥牺牲了自己年仅二十的年轻的性命。活着的时候窦娥对婆婆百般孝顺,细心照料,最后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得婆婆的生命安全。第三折中,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怕婆婆见了自己伤心难忍,顾不得自己是披枷带锁之身、顾不得自己已经饱受蹂躏,舍近求远,不走前街走后街,将她的心灵之美进一步升华。一个饱受磨难,含冤赴死的弱女子,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自己,却是如何才能让年迈的婆婆不伤心,这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崇高的心灵之美!在第四折里,恶人得到惩治后,善良的窦娥冤魂还嘱咐父亲要收养婆婆:“可怜她无女无儿,难管顾年衰迈!”淋漓尽致的刻画出其善良、孝顺的心灵之美。人们不禁为这三岁不幸丧母,七岁被迫做童养媳,二十岁又守寡三载,频频遭受不幸的弱女子,受到不公平待遇一洒同情之泪。透过窦娥的悲剧,我们进一步划清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标准。

第2篇: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的悲剧美
作者:袁步坡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2015年第08期

        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譬如青春、爱情、尊严等等全撕碎了给人看,必将毁之而后快,残忍之极;
但又绚烂如花,好比罂粟,让人眩目而胆战心惊,读之令人窒息。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希望看到悲剧的产生,毕竟它会带给人类的不幸与忧伤;
但人们却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悲剧,赏析作品中的悲剧美。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关汉卿通过基于现实主义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手法,广泛而深入地反映出元朝统治的极端黑暗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窦娥冤》杂剧集中描写了窦娥所遭受的种种迫害、污辱、冤屈,读者在为其悲剧命运感慨悲叹的同时,却又得到了一种美的感受。

        美在其真

        凡文学作品,都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有人认为古人的作品是源泉,但是古人的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元朝是一个外族,蒙古族入主而建立的朝代,当时的民族歧视和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他们把当时境内的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然后依次是汉人和南人。按当时规定,当大官掌重权的只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笼络勾结汉族地主,让他们在经济上残酷剥削并任意践踏下层平民,不少汉族地主在蒙古贵族的保护下“广占农地,驱役佃户,无爵邑而有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恣纵妄为,靡所不至”。在民族和阶级双重重压之下的人民,其生活是可想而知的。而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平民妇女,其命运之悲惨更令人难以想象。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3岁丧母,7岁替父亲还高利贷给别人做童养媳,17岁成了寡妇,后遭流氓张驴儿父子凌辱逼迫,被地主官吏桃杌拷打凌逼,判处斩刑。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窦娥所受迫害的愈多愈深,她对黑暗社会罪恶的认识也就愈清楚,她的反抗也就愈强烈。透过《窦娥冤》这出杂剧,我们看到了一幅黑暗的“群丑图”,也看到了一部那时社会底层妇女的“血泪史”和“抗争史”。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现实主义手法的执着追求。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当今的写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歌则歌之,该针砭则针砭之。只有贴近时代,符合生活真实的作品才真正感人心,才真正具有美感。

推荐访问:浅谈 悲剧 价值 《窦娥冤》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五、《窦娥冤》的悲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