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时间:2022-08-25 10:30: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5篇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篇1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计划

《中国古代文学》是初等教育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计划在大一、大二两年开设,每周二课时,共64周,128学时。内容从先秦文学到清代文学。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学年上学期:

第一周:第一编 先秦文学 概说 第一章 原始诗歌与神话

第二周:第二章 《诗经》的编辑、应用、流传、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

第三周:《氓》、《采薇》赏析

第四周: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左传》

第五周:《国语》 《战国策》

第六周:第四章 诸子散文 《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

第七周:庄子及《逍遥游》

第八周: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第九周:《离骚》

第十周:第二编 秦汉文学概说 第一章 汉赋

第十一周:第二章 秦汉散文 政论散文 记事散文 抒情议理散文

第十二周: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第十三周:汉代诗歌 乐府民歌 文人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

第十四周: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十五周:第二章 陶渊明生平、思想、地位、影响极其作品

第十六周: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七周:第四编 睢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十八周:第二章 盛唐诗歌 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第一学年下学期

第一周:第四编 第三章 李白生平、思想、地位、影响

第二周:李白作品赏析

第三周:第四章 杜甫生平、思想、地位、影响

第四周:杜甫作品赏析

第五周:第五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诗人

第六周: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第七周: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八周: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九周:第八章 唐代散文 古文运动

第十周:韩愈、柳宗元散文赏析

第十一周:第九章 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十二周:第十章 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 晚唐词 五代词

第十三周: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概说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十四周:第二章 北宋词 前期词 后期词

第十五周:柳永及其作品赏析

第十六周:第三章 北宋诗

第十七周:第四章 宋代散文

第十八周:欧阳修、王安石作品赏析

第二学年上学期

第一周:第五编 第五章 苏轼生平和思想 苏轼词作赏析

第二周:苏轼《石钟山记》赏析

第三周:第六章 南宋词 李清照及其作品赏析

第四周:第七章 南宋诗

第五周:第八章 陆游生平和创作 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六周:陆游《关山月》赏析

第七周:第九章 辛弃疾生平及创作 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八周:辛弃疾 《摸鱼儿》赏析

第九周:第十章 宋代小说 话本的兴起 话本小说的成就

第十周: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 元好问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第十一周: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 元杂剧的发展

第十二周:第二章 关汉卿生平和创作 《窦娥冤》

第十三周:《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第十四周:第三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十五周:第四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十六周:第五章 南戏

第十七周:《荆》、《刘》、《拜》、《杀》简析

第十八周:第六章 元代散曲

第二学年下学期

第一周:第七编 明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二周:第三章 《水浒传》

第三周:第四章 《西游记》

第四周:第五章 《金瓶梅》与其他长篇小说

第五周: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及其他

第六周:第七章 明代戏剧 第八章 汤显祖

第七周:第八编 清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 《聊斋志异》及其他短篇小说

第八周:第二章 《儒林外史》和其他长篇小说

第九周:第三章 《红楼梦》的成书及曹雪芹

第十周:《红楼梦》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十一周:第四章 第五章 清代戏剧和《长生殿》、《桃花扇》

第十二周:第六章 第七章 诗词与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篇2

思乡更怀人

--读《唐宋诗词名篇欣赏》有感

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库中的瑰宝,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诗歌无疑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社会高物质的追求,让很多人开始数典忘祖,很多人都忽略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能激发人的思维,积累人的语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读者的人生张弛有度。中而在历代流传下来的灿烂如星的诗歌作品中,思乡怀人这一主题则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主题之一。无论是在唐诗、宋诗还是在唐宋词中,诗人的游子情怀则让这一主题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升华。下面我就讲以唐诗、宋诗和唐宋词三方面来表达我对这一永恒主题的祖略见解。

唐诗:以《枫桥夜泊》张继 为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张继的《枫桥夜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首诗,著名的歌曲《涛声依旧》也正是对这首诗的改编好,可见这首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思乡情怀已经引起了千古年来大家的共鸣。这首诗的前半篇集中了一组极具表现力的意象:月、乌鸦、霜雪、渔火以及江枫,这一些意象勾起了孤寂、漂泊在他乡的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同时,这首诗也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使我们大众读者至今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相思之情。诗的后半篇写了山寺的清寒,用夜半的钟声衬托出夜的静谧、深远,也是这样使得诗人的羁途愁思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正是这首诗歌绵绵不绝的秋意,为我们营造出了无穷愁绪的情景,也把我们带入了那思乡更怀人的场景之中。

宋诗:以《泊船瓜洲》王安石 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据称是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入京期间所做。在诗人泊船与瓜洲的时候,王安石因为有王命在身无法回家,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全诗的第一句先写京口和瓜洲的距离并不远,“一水间”的距离却偏偏承载了诗人内心对家乡厚重的思念之情。之后全诗的第三句突然发生了转折,表面上描写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江南风景的秀丽,实则又进一步加强了诗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一个“绿”字,从视觉的角度使读者感受到江南春天景色的秀美,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巧妙地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全诗的最后语句直抒胸臆,使得诗人浩荡的情思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纵观全文,“绿”字的用法特别为人称道。据宋人洪迈的记载,这句诗原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有陆陆续续地改为“又至”、“又过”、“又入”等,最后才被定为是“又绿”,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古代诗人对诗歌创作锤炼字句的严肃态度。

唐宋词:以《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为例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主要卸了诗人漂泊的情感,首句就揭示了“春愁”这一主题。全诗引用了“秋娘渡”、“泰娘桥”,让读者能联想到女性的温柔,也让词中的思家之情得到了传达。“又”字暗示着诗人离家已久,也是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很自然的宣泄。下片中的洗客中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尽是对回家之后温暖场景的遐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则是全诗中让人们传诵最久的一句,分析其原因,不仅是其表达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也巧妙地运用了“红”和“绿”,讲表达颜色的字词作为动词,展现出了樱桃变红、芭蕉叶子变绿的过程,将无形转化为有形,并增强了全诗的视觉效果,是词中传达出的羁旅愁思之情跃然纸上。

总体感知:思乡怀人是古代诗歌中很常见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在什么朝代,诗人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手法将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传达的十分巧妙。不管是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是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亦或是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作为游子的羁旅愁思。或许也正是他们的羁旅情怀才造就了他们,成就了一代伟大的诗人,也为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全书感知: 每个午后,轻捧一本《唐宋诗词名篇欣赏》,诗人简练的言语,无不投射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时代孕育一个时代的英雄,无论是杜甫亦或是李白这些在当代仍被广为传诵的诗人,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是他们的诗歌仍旧被世人传诵。比如李白,他的诗歌离不开他那豪爽的酒性,还有玄宗在位前期时社会的繁华和后期的没落。中国的历史太长,朝代很多,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唐宋诗词领略诗人的满腔文墨。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曾几何时,我对这句话也是怀着抨击的态度,但当我读完这本《唐宋诗词名篇欣赏》,我觉得这句话还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现在当我读完这本书,回过头来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们平时对待写作的态度,为什么对待现代的写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厌恶的态度,而古代的那些士人,却是如此热爱诗词。当然,这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个人认为诗歌所存在的魅力,应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吧!无论是诗还是词,短短的几行字,却有着深入浅出的韵味。就比如我们在上文提及的“思乡怀人”,诗人或者词人,很少会直接的“吼”出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用自己的所见间接地传达出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情。每一次读一篇诗词都会有另一番感受,虽然在现在我们开始写散文,写论文,但是我想,诗歌中蕴含的魅力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这魅力,可能是深入浅出,可能是一语双全,可能……这一切,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篇3

一、填空

1、隋朝李谔的《上隋高帝革文华书》

2、“初唐四杰” 王勃 杨烔 卢照邻 骆宾王()

3、“文章四友”:杜审言 李峤 苏味道 崔融

4、“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5、洛中八俊是北宋和南宋交接时期,在洛中地区活跃的八位文人,他们被记载于宋代楼钥《攻愧集》第七十一卷。历史上,只有其中的三人被确认,这“三俊”分别有“诗俊”陈与义、“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其代表作品有《登岳阳楼》和《墨梅》(陈与义)、《雨中花》(朱敦儒)等。

6、《春江花月夜》

7、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好颜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宋之问 沈佺期 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9、“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0、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11、《黄鹤楼》崔颢 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12、元结的《系乐府》中《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

13、诗鬼 李贺

14、诗豪 刘禹锡 “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

15、“二王”:王叔文、王丕

16、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17、“七绝圣手”“诗家之夫子”是指 王昌龄

18、“皮陆”:陆龟蒙、皮日休

二、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上官体、城斋体、易安体?其特点)

上官体:指唐初贞观、龙朔之间,以宫廷使人上官仪诗风为代表的封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工于五言,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宫廷化诗风,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典范,对律师形势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1页《箧中集》:诗集名,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均是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吃哦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干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是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唐遗风。

山水田园诗: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匿,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清新流利,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盛唐诗歌的繁荣。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使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他们大多青年时期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心里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的自信与气势,也没有杜甫的反映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但也有少量盛唐余韵,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净高逸的情调,淡远凄静的情志,虽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但气骨顿衰,转录出中唐面目。代表有李端、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等。

大历十才子:

1、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因在大历年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他们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2、他们的诗歌内容上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冷清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3、艺术表现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

4、手法上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的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5、“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郊寒岛瘦: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称谓。孟郊一生困顿,贫寒凄苦,其诗也常道穷愁凄凉;
贾岛的诗注重字句的雕琢、推敲。因二人诗歌都有清峤硬瘦,好作苦语,固有此称。

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它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的愉悦性情作用,油菜形成“作意好奇”、“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其题材扩大,篇幅加长,情节完整、描写细腻,注重人物思想刻画,展示人物命运,反映复杂社会,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质变,标志我国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代表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

变文:也简称“变”,是寺院僧侣向听众做通俗宣传的一种文体,是转变的一种底本。这种文体盛行于唐代。因清光绪年间才从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故又称“敦煌变文”。现存的变文,其内容一为佛经故事,如《降魔变文》,一为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一为当时当地的重大的人物和事件,如《张议潮变文》。变文对我国通俗讲唱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黄埔松、韦庄等十巴家词500首,欧阳炯作《花间集序》,指出这些词人把视野完全转向女性姿色和生活情欲,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形成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对词体影响极大,“诗庄词媚”一说成因即与它有关。

新乐府运动:是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反映现实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标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补差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通俗话的具体要求。不论是古题还是新题,只要是为事而作,都被看做是新乐府诗。

俗讲:与僧讲对立的概念。佛教传入中土后,僧徒为弘扬佛法,利用说唱手段为俗众讲佛家教义宗教活动。是一种讲道通俗化的手段。主要来源于六朝以来佛家的讲道化俗手段:“转读”和“唱导”。唐代形成俗讲。

变文:或简称“变”。是转变的底本。敦煌说唱类作品中保留较多。一种说唱艺术,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也有佛教文学的影响。想象丰富,语言活泼。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散韵结合。

260韩愈诗风:

278张王乐府:张籍 王建

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17晚唐小品: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是韩愈、柳宗元杂说、寓言小品等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物。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热,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318“三十六体”: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兄弟中皆排行第第十六,故有此称)

“西昆体”

苦吟诗人

三、阅读翻译题( )

(1)也是论述题,原文: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翻译:

分析:“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二192页(2)原文: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公1足下2:文章道弊五百年矣3。汉、魏风骨4,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5。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6竞繁,而兴寄7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8也。一9昨于解三10处,见明公《咏孤桐篇》11,骨气端翔12,音情顿挫13,光英朗练14,有金石声15。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16。不图正始之音17复睹于兹18,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19。解君20云:“张茂先21、何敬祖22,东方生23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24,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翻译:东方公足下:文之道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指从西晋至唐初),汉魏时期优秀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文献中有可以找到证明。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欣赏齐梁的诗歌,(觉得)当时的创作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每每感慨万千。回想古人,常常担心浮艳绮靡(的文风充斥文坛),而风雅之风就此沉寂下去,因此心中很是不安。自从昨日于解三处欣赏了您的《咏孤桐》诗,深深地感到诗中透露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美,声情并茂,抑扬起伏,表达鲜明精练,音韵铿锵悦耳。于是乎心目为之一新,消除了那种沉闷和抑郁之感。没想到(您的诗作)又感受到了正始之音,也可以令建安时代的作者感到欣慰。解君说:“您可以与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肩”,我认为这是知音之言。所以感叹于雅制(的复兴),所以写了这首《修竹诗》,自然期待献给

分析:

241页 (3)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举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
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
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翻译:

分析: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苏李:指苏武、李陵。过去把汉时期的无名氏的诗都附会在他们的笔下。最早见于《文选》。是汉代文人诗的代表。

曹刘:是指曹植与刘祯,二者均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把二者并称。

颜谢:是指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和东晋诗人谢灵运,后者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

徐庾:是指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徐陵和北周文学家庾信。他们集六朝诗作之大成。

四、论述题(选取一篇默写分析其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煜 虞美人)

南北文学的优缺点或区别

初唐统治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文风?对后来的唐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225页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特点

233页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240页 杜甫诗的艺术风格

257页 韩孟(韩愈和孟郊)诗派的理论主张

267页李贺的诗歌特征

276页简述韩愈的“以文为诗”

277页新乐府诗歌的特征

284页简述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主张

303页简述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的主张(散文艺术成就308)

357页论述李商隐的艺术成就

五、综合题(任选一名诗人或词人的作品分析其内容和风格,或任选作品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分)如:375页李煜《虞美人》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篇4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学时:288 学分: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备 注

总绪论 1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

第一章上古神话 2

第二章《诗经》 8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2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

第五章东汉辞赋 3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2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

第二章两晋诗坛 2

第三章陶渊明 3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2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3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2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2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2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2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坛 2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6第三章李白 4

第四章杜甫 4

第五章大历诗风 2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4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4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

第十章晚唐诗歌 2

第十一章李商隐 4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晚唐五代词 4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宋初文学 2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4

第四章苏轼 6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2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4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6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6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4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2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

第二章关汉卿 4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3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3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3

第八章元代散曲 3

第九章元代诗文 1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2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3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2

第七章汤显祖 3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3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2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3

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2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1

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2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2

第四章《聊斋志异》 5

第五章《儒林外史》 4

第六章《红楼梦》 8

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4

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2

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 1

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

第二章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2

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2

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2

合 计 288

六、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

作品选:本教研室与海大、琼大合编,南方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

八、教学内容

总绪论

1、教学内容:

共论述三个问题:1)中国文学史学的历程及撰写文学史著作的要求;
2)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诸因素;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总体的了解。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①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时期 ,先秦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②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 轨迹。

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的全 面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并从宏观上对先秦文学有总体的认识,以助其进一步学好中国古代文学。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第一章上古神话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二章诗经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通过对上述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甲骨卜辞和 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

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上 述问题的简介及对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握共主要文学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教学内容:

本章概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其文学成就。《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 》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学瑰宝。《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则 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 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楚辞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 与艺术特色。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述,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 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难点:《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汉代文学的概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秦及西汉散文的情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 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汉赋的流变,论述了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司马迁与《史记》。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两汉乐府诗。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 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第五章东汉辞赋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汉书》及东汉散文。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书》、《论衡》

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东汉文人诗。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兴盛的情况。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班固等人的诗、《古诗九首》

难点: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稚拙到成熟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指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生了巨变,而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是其中最根本的变化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批评 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 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煌发展历程。

难点:玄学的有关理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教学内容:

建安诗坛为中国诗歌确立了“建 安风骨”的美学典范,而正始之音是以隐晦曲折为主要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学生了解“三曹”、“七 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认识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 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两晋诗坛

1、教学内容:

阐明西晋诗坛呈现过渡状态,并从异彩纷呈 的诗歌流派和品类中总结正反两面创作经验。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陆机、潘岳、左思、刘琨、郭璞 诗歌创作成熟,认识太康诗风的特征以及咏史诗、游仙诗、玄诗的产生背景和源流。了解兰 亭集序和兰亭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陆机、左思的诗歌创作

难点:玄言诗产生的背景

第三章陶渊明

1、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陶诗的里程碑意义和陶渊明的创新功绩。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与思想性格,陶诗的分类及各类的内容,尤其是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渊源,陶渊明散文、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陶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陶渊明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1、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南北朝民歌由于地域环境、民族风 尚、经济文化状况诸方面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情调、风格。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南朝民歌 清新缠绵,更多地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北方动乱 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习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州曲》、《木兰诗》

难点:《西州曲》讲解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教学内容:

论述从魏晋到南朝诗风的嬗递,以及谢灵运对开创山水 诗,开启一代新诗风的贡献,这是本章内容的突出特点。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山水诗的渊源、特点 及在南朝的兴盛情况,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风的转变,鲍照诗歌的内 容、风格及创新表现。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山水诗的渊源和谢灵运开启的新诗风。

难点: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探讨齐梁时期诗歌声律说产生的原因, 肯定“永明体”的产生在完善诗歌形式美方面的重大意义。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齐梁以前中国古典 诗歌声律发展演变简况,“永明体”的特征、产生过程及历史作用,沈约、谢朓、王融的诗 歌创作成就,齐梁诗人集团的形成、转变和活动方式,宫体诗产生原因、特征、代表作家及 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及意义,谢兆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齐梁时期诗歌声律说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1、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论述东晋以后,南北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及文风的差异,阐述庾信在文学上“穷南北文学之胜”的巨大成就。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北朝文化 、文学发展的概况,南北文风的差异以及交流的途径,庾信的人生辛酸和文学硕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庾信的文学成就

难点:北方文化和文学发展概况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1、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魏晋南北朝文坛开拓出个性化与美 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而美文化的实质是讲究对偶、声律、藻饰之美,其结果是骈文产生, 赋体骈化。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建安文风注重个性和魏晋小赋抒情化向,南朝美文化衍化过程,齐 梁新变的主要表现,魏晋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水经注》、《洛阳 伽蓝记》的文学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植、嵇康、鲍照的作品

难点:齐梁文学新变的表现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魏晋南朝小说是文言笔记小说,在 情节叙述、性格刻划方面初具小说规模,但不是小说的成熟形成。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起源 和此进期小说的兴盛情况,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产生的背景及内容,此朝小说的特点,《世 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搜神记》、《世说新语》

难点: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唐代政治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发展基本历程。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盛况 、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追索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难点: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教学内容

初唐诗坛逐渐从宫 廷台阁走向江山塞漠;
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 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杰”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难点:“风骨”和“兴象”的内涵。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1、教学内容

唐诗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
不同的诗人群体和诗歌风格争奇斗艳,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诗歌 之美。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盛唐诗歌的多样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诗歌的独特风貌。

难点:盛唐山水诗中的禅意和禅趣。

第三章李白

1、教学内容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了解李白诗歌的独特风貌、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道路及其诗歌创作风格特征。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白的歌行体作品。

难点: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及对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杜甫

1、教学内容

杜甫生平于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杜甫诗的卓越成就、崇高 和深远影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史”。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难点:杜甫律诗的艺术造诣。

第五章大历诗风

1、教学内容:

大历时代特征、士人心态及诗风的特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历诗风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诗风的社会原因。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难点: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1、教学内容:

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韩孟诗派的艺术独创性,刘禹锡、柳宗元诗歌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 ,韩孟诗派的艺术独创性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韩愈,李贺。

难点: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特点。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教学内容:

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追求及其贡献。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元白诗派。特别是其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追求。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难点:《长恨歌》、《琵琶行》艺术表现上的独创性。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教学内容:

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理论主张。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散文文体文风改革高潮出现于中唐的原因,韩愈、 柳宗元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创作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晚唐小品文的光彩和 锋芒。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韩、柳的理论主张和创作成就。

难点:韩愈论说文的文学价值,杂文学观念复归的深远影响。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教学内容:

唐传奇和变文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发 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唐传奇和变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难点:什么是变文?狭义的变文与讲经文的异同。

第十章晚唐诗歌

1、教学内容:

晚唐社会风貌及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伴随唐王朝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 发生了巨大变化,或怀古伤今,或寄情闺阁,或苦吟成癖,或避世隐逸,或伤时讽世,与此相应,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晚唐诗坛虽仍有“小李杜”这样的大家 ,更不乏优秀作品,但总的趋势是走向衰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杜牧及晚唐怀古咏史诗。

难点:从作品中体会并从理性上认识唐末讽谕诗与中唐讽谕诗的不同点。

第十一章李商隐

1、教学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2、教学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精读李商隐诗的代表作,并将李诗与齐梁诗、 阮籍诗、李贺诗、杜甫诗进行比较,从而认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商隐的《无题》诗。

难点:《无题》诗的朦胧美、多义性及其成因。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1、教学内容:

词体的基本特征及晚唐五代词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词兴起的原因,词这一新的文学体制从初起到成熟 的发展过程,花间词、南唐词的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温庭筠词,李煜词。

难点: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关系。花间词和南唐词风格上的不同点。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宋代社会文化背景,概述了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情况。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从宏观上对宋代文学有一个总体认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成就。

难点:宋代各种文体的流变及其总体特点。

第一章宋初文学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宋初的散文和诗歌的发展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宋初诗文一方面是对唐代文学的继承模仿,一方面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种模索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禹的诗文,林逋的诗,西昆体的盛衰。

难点: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北宋前期的词创作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晏殊、欧阳修,范仲 淹、张先,王安石、柳永词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词坛的发展趋势是:既有因袭晚唐五代 词风的一面,又有开拓革新的一面。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柳永的词。

难点: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对词的革新贡献。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和创作,以及梅尧臣 、苏舜钦和王安石的诗文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诗文革新兴起的原因以及取得的成就。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散文、诗歌创作。

难点:了解欧阳修的诗文某新理论主张在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基础上的 发展。

第四章苏轼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散文、诗、词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在散文、诗、词方面都创造出了最高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苏轼散文、诗歌、词。

难点:苏轼散文、诗歌的风格特点,苏轼对词的变革和贡献。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黄庭坚 、陈师道等人诗歌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江西诗派的崛起是诗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了解江西 诗派的特点及其自身的演变发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庭坚的诗歌和江西诗派的形成。

难点:对黄庭坚诗风、诗法的掌握。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的词。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北宋中后期词坛的情况。此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
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各尽其才力,自成一派”,这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周邦彦的词。

难点: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南渡前后的词坛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李清照、朱敦 儒、张元干、李纲、岳飞等人词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即词体的抒情 言志的功能进一步扩展,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进一步加强。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清照的词。

难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由于时代的关系,这些诗人比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他们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 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陆游的诗歌。

难点:陆游的诗歌艺术手法。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辛弃疾等人词作 的赏析,使学生认识辛派词人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空前地解放了词体 ,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和辛词的艺术成就。

难点:辛词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迥异 于辛词的姜夔词的特点以及宋末词人的两大创作阵营:辛派后劲与姜派词人,认清宋末词坛 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实质上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姜夔的词。

难点: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南宋的荼文和四六。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南宋荼文 与北宋散文相比,虽成就稍为逊色,但在某些特殊的文体中,对前人有所发展和超越,总体 成就不可忽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宋体的政论文、陆游的笔记和汪藻的四六。

难点:掌握它们的艺术特点。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宋诗尾声的状况,以及北方辽金的诗歌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天祥、汪元量和元好问的诗。

难点:元好问的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与:

本章论述了元代社会与文学。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 学习了解元代社会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抒情文学的新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叙事文学兴盛原因。

难点: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的基本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

难点:《董西厢》对《会真记》等作品的超越。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关汉卿的创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汉卿的悲喜剧创作。

难点: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1、教学内容:

本章阐述王实甫的《西厢记》。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西厢记》的创新、戏剧冲突及其语言艺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物塑造及戏剧冲突

难点: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和语言艺术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白朴和马致远的生平与杂剧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理解《梧桐雨》、《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梧桐雨》、《汉宫秋》

难点:作品的悲剧蕴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让学生了解该戏剧圈的形成与发展及创作风貌。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赵氏孤儿》、水浒戏的创作、《秋胡戏妻》。

难点:共同的创作风貌及个性。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南方戏剧圈的骠剧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让学生了解杂剧的南移、南方戏剧圈的形成和创作以致杂剧的最后衰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倩女离魂》

难点:郑光祖从倩女的魂魄和躯体两个方面叙写礼教抑制下的精神痛苦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让学生了解南戏兴起的原因及四大南戏的创作;
了解《琵琶记》的内容及其悲剧意蕴。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琵琶记》、四大南戏

难点:《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第八章元代散曲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散曲的兴起和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散曲的特点,散曲的创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代前后期的散曲创作。

难点:前后期散曲创作的比较。

第九章元代诗文

1、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元代诗文的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元代诗文创作的分期与创作风貌。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雅正”的文学思潮、“铁崖体”

难点:“雅正”与“铁崖体”不同的创作倾向

第七编明代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绪论论述了明代由于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及左 派王学的兴起促进了欲文学的发展,深化了人门对于文学特征的认识,分析了明代众多的文 学群体及文学的认争。

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明代的社会政治,哲学等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对明代俗文学 (小说、戏曲、民歌)的繁荣和明代文学群体流派纷呈,论争不止的特色有总体把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代对文学特征认识的深化和主要的文学论争。

难点:左派王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版本;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以上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对《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艺术成就。

难点:《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水浒传》的版本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难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明初诗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明初文学有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

重点:宋濂、刘基的文。

难点:李东阳的文学主张。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的得失及介于前 后七子之间,以学习唐宋古为旨归的唐宋派的文学主长,并分析了他们的领袖人物李梦阳, 王世贞、归有光的代表作品,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前后七子、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介绍,使学生理 解和把握明代中期文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宋派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难点: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明代中后 期转型杂剧的特点,徐渭的讽世杂剧。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明代杂剧流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阿剧虽在元 末便已衰微,但还是以其文体的惯性在明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徐渭的讽世杂剧。

难点:明代杂剧与元杂剧的区别。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传奇的基本特征与明传奇创作成就。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明初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的传奇、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及吴江派、临川派作家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传奇发展与繁荣的景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临川派与吴江派作家作品。

难点:沈景“声律论”。

第七章汤显祖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汤显祖生平、思想、创作及影响。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 汤显祖“临川四梦”特别是对其他表作《牡丹亭》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这位十六世纪与十七 世纪之交的戏剧大师对中国剧坛所作的卓越贡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分析。

难点:《临川四梦》的比较。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西游记》为代表的明代神怪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作者、版本、主旨及艺术特色。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明代的神魔小说有较全面的了解。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难点:《西游记》的整体寓意是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金瓶梅》及其续书。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它所描绘的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以及他对于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使学生了解《金瓶梅》巨大的文学价值。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

难点:《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三言》、《二拍》及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难点:《三言》《二拍》的新的价值取向。

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晚明的诗文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晚明的文学流派及其文学观点,李贽、袁宏道等人的创作及晚明小品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晚明文坛的一些新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安派的创作。

难点:公安派、竟陵派文学趣味的差异。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明代散曲与民间歌谣,通过对明代散曲、民间歌谣创作的繁荣局面及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明代散曲总体上处于盛而不衰,明代民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代民歌的特点。

难点:明代散曲的时代特征。

第八编清代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介绍清初至清中叶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发展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清代文化专制下学术和人文思对文学的影响,概括地展示清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性质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及其发展状况。

难点: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化背景,人文思潮对文字的影响。

第一章清初诗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清初至康熙年间的诗、词、古文的流派、 作家、作品。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这些文学现象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清初传统文体复兴的具体情况。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吴伟业的“梅村体”。王士祯的神韵说和神韵诗、纳兰性德的词。

难点:王士祯的神韵说。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清初三类作家的剧作,以及康熙年间出现 的两大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具体了解和掌握清初戏曲繁荣发展的慨况及 其内部规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长生殿》、《桃花扇》

难点:清初戏曲创作和理认对《长生殿》、《桃花扇》的出现所产生的影 响。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1、教学内容:

介绍清初白话小说的几种类型,即明代小说的读书 、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世小说,才子佳人小主。特点是虽无杰作但数量达上百部,标志着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政编迈入独创阶段,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前训后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初白话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浒后传》、《说岳全传》。

难点:清初白话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聊斋志异》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 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新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

难点:《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第五章《儒林外史》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及其《儒林外史》。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深入把握《儒林外史》的题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难点:如何把握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

第六章《红楼梦》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曹雪芹的家世、思想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及《红楼梦》悲剧主题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难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1、教学内容:

雍正、乾隆两朝号称“盛世”,此时诗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清中期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基本局面。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袁枚诗,桐城派散文。

难点:各诗文词流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

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1、教学内容:

清中期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的基本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到:清中叶,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衰亡,长篇小说除《红 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多数作品文学价值不高。戏剧创作进入低潮,昆曲衰落。真正代表戏曲发展趋势的是开始与“雅部”争胜的“花部”的地方戏。讲唱文学新文学因素的掺入。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汝珍的《镜花缘》,“花部”与京剧、弹词。

难点:辩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新因素。

第九编近代文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两大问题:一是近代社会大变革的 文化背景,二是近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近代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近代 文学发展概况及其性质特点的全面分析,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近代文学有总体认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文学的过渡特点及前、后期的不同特征。

难点:近代社会大变革的文化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近代前期文学突破传统思想与传统文学的 一面;
通过对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此期文学承袭传统文学的一面。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龚自珍的诗文。

难点:龚自珍的诗文特点及其于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的发展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狭义公案小说、人情世态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小说的发展与诗文相比,明显滞后,显得 沉闷。此期戏曲,传奇杂剧渐趋衰落,地方戏与京剧日渐兴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现象、人情世态小说的人文蕴涵与美学风貌。

难点: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滞后于诗文的现象及其原因。

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遵宪、梁启超的思想、创作及其在“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中的地位与重要贡献,论述近代后期诗歌、散文、词的发展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 了解此期诗文与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梁启超与文界革命。

难点:此期作家队伍的复杂性及其创作的变化。

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近代后期的小说、戏剧的发展状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小 说界革命、戏剧改良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此期小说、戏剧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难点:近代小说、戏剧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执笔人:
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 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篇5

1.第1题

清代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张惠言B.朱彝尊 C.陈维崧 D.纳兰性德

您的答案:A

2.第2题

李清照是今( )人。

A.河南 B.江西 C.湖南D.山东

您的答案:D

3.第4题

《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
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D.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您的答案:C

4.第5题

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

A.铁笛体B.东维体 C.铁崖体 D.廉夫体

您的答案:C

5.第8题

下列作家不属于金代的是( )。

A.蔡松年 B.党怀英C.吴激 D.刘因

您的答案:D

6.第10题

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

A.典雅工丽 B.幽深孤峭C. 清新自然D.温柔敦厚

您的答案:B

7.第11题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 )提倡的口号。

A.公安三袁 B.袁枚C.前后七子 D.沈德潜

您的答案:C

8.第12题

《窦娥冤》的作者是( )

A.马致远B.关汉卿C. 白朴 D.王实甫

您的答案:B

 

9.第14题

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

A.李贽B.袁宏道 C.钟惺D.谭元春

您的答案:A

10.第15题

《四时田园杂兴》是( )退隐石湖时所作。

A.范成大B.杨万里 C.陆游D.张耒

您的答案:A

11.第17题

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是( )。

A. 方苞 B.曾国藩C.魏源D.梅曾亮

您的答案:B

12.第20题

钟嗣成的( )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

A.《青楼集》B.《录鬼簿》 C.《曲律》D.《元曲选》

您的答案:B

13.第24题

( )编刊《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最早的话本专集。

A.洪楩 B.凌濛初C.陆人龙 D.冯梦龙

您的答案:A

14.第29题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

A.格调说B.神韵说 C.肌理说 D.性灵说

您的答案:B

15.第35题

《娇红记》是部爱情剧,作者( )。

A.孙钟龄 B.汤显祖C. 孟称舜 D.李渔

您的答案:C

16.第38题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 )。

A.黄庭坚B.杜甫C.陈师道D.陈与义

您的答案:B

17.第39题

晏几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写与歌女重逢时的情形,今昔对比,百感交集。此词的词牌名为《 》。


A.鹧鸪天B.临江仙 C.踏莎行  D.木兰花慢

您的答案:A

18.第40题

《白石词》是( )的作品。

A.姜夔B.吴文英C.辛弃疾 D.李清照

您的答案:A

19.第42题

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 》。

A.乐章集B.花间集C.珠玉词D.小山词

您的答案:A

20.第44题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是黄庭坚《 》中的诗句。

A.登快阁 B.寄黄几复C.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D.题竹石牧牛

您的答案:A

21.第3题

关汉卿的杂剧有( )

A.《汉宫秋》B.《窦娥冤》 C.《西蜀梦》 D.《张生煮海》

您的答案:B,C

22.第9题

周邦彦的词以( CE )内容为主。

A.政治斗争B.田园风光C.羁旅之愁D.爱国豪情
E.艳情

23.第13题

永嘉四灵指( ACDE )。

A.徐玑B.陆游 C.徐照 D.翁卷 E.赵师秀

24.第16题

《三国演义》在语言上吸收了( )的成就,使用了一种比较平易浅近的文言进行创作。

A. 传记文学 B.诗歌C.说唱文学 D. 才子佳人小说

您的答案:A,C

25.第23题

下列作家属于江西诗派的是( )。


A.陈师道 B.陆游 C.苏轼D.黄庭坚

您的答案:A,D

26.第30题

清初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系统( )。


A.为〈金瓶梅〉系统,以家庭生活为描写的中心,著名的有署名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B.为《水浒传》系统,写英雄传奇,著名的有陈枕的《水浒后传》。
C.为《三国演义》系统,主要是演义历史的通俗小说,著名的有《梼杌闲评》。
D.为才子佳人系统的小说,较有成就的署名名教中人的《好逑传》。

您的答案:A,B,C,D

27.第33题

下列属于辛派词人词集的是( )。


A.《龙川词》B.《碧山乐府》C.《草窗词》 D.《后村别调》 E.《须溪词》

您的答案:A,D,E

 

28.第34题

朱彝尊的词标榜南宋,推崇( )。


A.苏轼B.李清照C.姜夔 D.张炎

您的答案:C,D

29.第41题

清词中兴的表现是( )。

A.出现了不少词作大家B.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了元明两代,而且超过宋代
C.创作了大量新的词牌D.词学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E.词作的整理和编辑获得很大的成就

您的答案:A,B,D,E

30.第43题

张先被人称为 “张三影”。这三影指( )。

A.云破月来花弄影B.帘压卷花影C.堕轻絮无影D.洞户银蟾移影

您的答案:A,B,C

31.第6题

江西诗派都为江西人。

您的答案:错误

32.第7题

陈维崧词学姜张一派,风格委婉。

您的答案:错误

33.第18题

王实甫的《西厢记》有五本二十折。

您的答案:正确

34.第19题

陈师道作诗力求“朴拙”之美。

您的答案:正确

35.第21题

袁枚论诗主张肌理说。

您的答案:错误

36.第22题

元好问的独特诗风是情感悲凉而骨力苍劲。

您的答案:正确

37.第25题

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您的答案:错误

38.第26题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您的答案:正确

39.第27题

《金瓶梅》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

您的答案:正确

40.第28题

公安派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曲,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

您的答案:错误

41.第31题

侠义公案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施公案》。

您的答案:正确

42.第32题

《水浒传》全书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的特点。

您的答案:正确

43.第36题

李渔的传奇无一不是地地道道的场上之剧。

您的答案:正确

44.第37题

《儒林外史》属于讽刺小说。

您的答案:正确

45.第45题

元好问的一些诗歌作于身陷蒙古兵围城之际。

您的答案:正确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思路 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古代文学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