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时间:2022-08-19 18:1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3篇

【篇1】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浅谈个性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进步,人们对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也有了逐步的认识。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所以学生的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仍然需要人们的不断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

个性 个性化教育 个性培养的价值 建议措施

一、关于个性

新课标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独特的个性,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讨个性培养,总是离不开对个性的理解。个性不仅是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间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既代表了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意识的倾向性,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意志、信念等不同,还体现了个体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品德、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

人的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从婴幼儿开始到童年期,儿童几乎是不加选择地接受周围环境施加的影响,而且他们也只能被动接受而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具有多变的特点而缺乏独立自主的成份,他们常常以教师怎么说、家长怎么说为行动的准则。这样就大大制约了学生们的个性的发展,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学校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人们即逐渐认识到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当前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但还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和社会历史的诸多原因,人们在现实教育实践中仍以强调集体的协调性、强调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适应关系、注重他人、集体和社会需要的满足为主,忽视了对个人个性和潜能的开发,“没有用太多的精力来内窥个性的发展”(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这是需要引起思考的问题。

二、关于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主张的理念论。20世纪的教育家巴特勒认为,对个体的关心是现代人仍然奉行理念论的一个主要特点。早在苏格拉底时期,“认识你自己”就是德尔斐神庙的铭句。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方法。因此,尊重个体、个性化教育理念古已有之。

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能力,培养个体的人文素质和在社会变动中的创造性适应能力。丰富的个性依赖于个体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修养、依赖于个体不断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依赖于个体不断地将创造性设计付诸实践的能力,更依赖于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三、关于个性培养的价值

(一)个性培养能促进个体自身的发展

1、良好的个性培养是创新学习的土壤

我们知道,没有个性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的。

一个具有不从众的意识、思维和行动,有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想象、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独树一帜的风格等的人,而且这些独有的个性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怎能不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怎能不创新。如果缺乏个性,固步自封,人云亦云,那是绝对没有创新能力的。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它首先要求学习者具有发现的眼光,能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或者对同一问题,能从另一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其次要求有坚毅勇敢的意志和力量,能把发现和思考的问题表现出来。另外,还要具有批判的能力。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又说:"学贵有疑"。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一般有这样的个性:在接受知识或思考问题时不受书本或别人暗示,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知识的真伪与思维的利弊,以淘金式的思维去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批判,从而去求异质疑或否定,这种揭示弱点、评判缺陷、批评错误的能力,使个性得到张扬,是个性培养的一个价值体现。

2、良好的个性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有一个教师在寒假时给学生组织了一项活动,在假期,他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了“校外校、堂外堂、课外课”的活动。

活动内容:

①、让学生在假期搜集、整理有关春节文化的素材:民俗、春联、典故、古代数学、饮食或个人小发明。

②、提高技能掌握现代文化:信息技术应用、电视、电影、音乐等知识学习。

③、写一篇500至800字的短文,总结自己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这位教师说:“平时我们深受‘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不能充分体现‘学习即生活’。放假后,学生走出了校门,来到了生活中,只要我们教师指导有方,他们既可以将所学的课程更贴近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生活。同时,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贴近现代社会的科技生活。达到真正自主学习和张扬个性的目的。”这位教师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而且还培养的学生的个性,更让学生们自主地进行个性的自主化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良好的个性培养能促进个性自身价值的实现

个性具有五大要素:

第一,外倾性。它又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和果断性、活动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健谈、热情,有人冷漠、沉默寡言,有人办事有主意、果断,有人人云亦云,谨慎、被动。良好的个性的培养,能使人们在社会的多数职业中,外倾性品质和特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相当多的岗位上,它会影响工作绩效。

第二,随和性。它也包括三方面,热心、善良、诚实。

热心的人爱帮助人,与人友好.能与大多数人合作;冷漠的人则对他人漠不关心。在善良方面,有人心肯儿好,总为人着想,办事循规蹈矩,不惹人讨厌;而有些人则对别人充满敌意.自私自利。在诚实方面,有人一贯不说假话,真诚,有的则很驻华让人信任他。良好的个性培养,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往。

第三,认真负责。认真、负责、勤奋是个性中比较重要的价值体现。

认真的学生从小就一丝不苟,而有的学生则明显的粗心马虎,常出错;在负责方面,有责任心的学生对家长、老师、同学委托的事能保证做好。不拖延,有的人则对别人托付的事不放在心上;在勤奋方面,有的学生自控力强,有毅力,不退却,而有的学生则不善于自我控制,半途而废。

第四,情绪稳定。表现在情绪、自信、适应性三个方面。

在情绪稳定方面,有的人情绪很少大起大落,有的人则喜怒无常,过于敏感;在自信方面,有人对自己充满信心,乐观、积极,有的人则经常怀疑自己和别人;在适应性方面,有人胆子大,见了生人不陌生,而有的人却胆子非常小,见了生人就会脸红,在陌生的环境中退缩、回避。

第五求新求异性。包括求新、兴趣和聪明。

在求新性方面,有人从小好奇心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有些孩子却从不问“为什么”;在兴趣方面,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样样喜欢,而有的学生则兴趣狭窄单一;在聪明方面,的有学生学习新东西快.发现了事物很快注意力集中,思考快,有些学生则学习速度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肤浅。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个性的培养是创新学习的土壤。

不管是在教育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个性自身五大价值的实现。我们只有重视了个性的培养,才能使个性的价值显现出来。这对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

(二)个性培养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培养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素质教育选择以学生个性的塑造为立足点,正是基于个性的价值所在。在一个学校里,每个学生优良个性充分自由发展,是这个学校富有生机的一种象征。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的人的优良个性都能充分自由发展,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兴旺昌盛。同样,每个学生都有丰富多彩的优良个性,那种千变万化的求异思想和创新超越能力就会呈几何式的骤变,教育事业哪能不发达,国家哪能不繁荣富强呢?

2、良好的个性是社会次序和关系的需求

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现代人之所以崇尚个性,并非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效果,而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化的大生产使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显得重要,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社会关系更加融洽,社会需求这样的个性。

3、良好的个性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创新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1世纪带给人们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创新和独特性,使人能在缤纷繁杂的世界中,最先洞察先机,另辟蹊径,决胜千里。21世纪需要这样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4、良好的个性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社会上有个性的人很多,但有很多却不是我们社会所需求的个性,还有一些个性成了另类,成了哗众取宠。社会要发展,必须发展人的良好的个性,所以良好的个性的培养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的学生缺乏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独立的个性。独立自主是指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不依赖于别人,独立进行生活和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较差,主要表现在:自理能力差,适应性弱,部分的学生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对环境和社会交往不适应;自学能力弱,只会在教师的灌输下进行学习,不会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独立的思考,没有个人主见和观点、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等。

第二,缺乏创新的个性。创造性是个性中最本质的特点,是最能体现个性的重要因素。创新就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活动过程。当今学生创新意识较差,主要表现在:循规蹈矩,无论做人做事,都因循前人的方式,在古圣先贤的典籍里翻跟头,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多元意识,迷信教师和书本的权威,不敢质疑或另辟蹊径。

第三,个性发展不充分,呈单一性。个性发展不充分就是指个性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征或行为不平衡。如许多学生在知识认识上,表现在德育、智育、体育之间不平衡,偏向于智育的发展。在能力上,应试能力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偏低。在思维方式上,同向思维型的多,逆向思维型的少,缺乏整体、系统的思维结构。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够充分,呈单一性,这不能不说是当今学生个性发展一个较大的缺陷。

因此,这些缺乏个性和个性发展不充分或个性发展反向的情况,需要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对学生个性的正面指导与培养。这样,当这些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个性培养的一点建议

本文以谈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为主,下面有一些小小的建议。

教师发展:

1、教师的个性管理与引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2、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培养的环境;

3、教师要积极组织多样的个性培养的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

1、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2、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3、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形成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4、构建适合个性形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5、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在儿童成长与个性培养中的作用

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实施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改革实践,为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健康个性,促进儿童少年一代的健康、和谐发展,找到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但是,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个性培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有针对性、创造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项艰巨而又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庆如,个性化教育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适切性研究 [ 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3)

2、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 J]. 教育研究,1998(9): 30.

3、刘海军,当代人个性培养浅议[ J] 邯郸日报2008、6、26第B03版

4、吴改凤,培养学生个性以创新求发展 [ J] 临汾日报2006、3、6第A03版

5、徐素兰,从素质教育看教学法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 J]成都师范教育学报,1998,(2).

6、朱永新,徐亚东.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仁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2】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浅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摘要]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我们要在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要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而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要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规则意识、培养、制定、重要性、自控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

所以《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维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活动、游戏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什么是规则呢?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

在“儿童社会化”这一概念中,我们知道此阶段“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掌握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纪律、法律等,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

但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幼儿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

(一)、规则必须建立在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比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
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二)、引导孩子参与并制定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日常生活中,喝水要排队,如厕要排队,洗手要排队;
上课时认真听讲,发言要举手;
在区域中不能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等。而和幼儿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被动的“不能这样”为主动的“我该怎样”,效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哦对要求要好的多了。所以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三)、要积极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常遇到以下情形:教师再三交待上洗手间不能拥挤,要守秩序,而有的幼儿觉得好玩,偏要推别人一掌;
玩滑梯时,一定要一个一个滑下去,而有的幼儿等不及,别人还没滑下,他就急着滑,结果全部压在一起了······孩子们都是天真、活泼、好动的,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不遵守规则,而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能力。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控力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我们在幼儿园里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来练训幼儿的自控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合作、自律等社会技能。游戏训练能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它并不是消极地抑制幼儿的行为,而是主动地调控自我,使自身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更能带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之中。

为幼儿自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心里环境。当我们开展某一项活动时,活动前,我们把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再次温馨提醒,幼儿有意识的控制行为会增多。在活动中,如幼儿有违反规则的倾向时,教师要善意的提醒应该怎么做,鼓励幼儿,相信他们一定能按规定完成好。这样孩子在宽松的良性环境下,自控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有意识的要求自己按章行事。

(三)、要帮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内化规则的要求

1、强化规则意识,使幼儿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只有使幼儿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生活更有序,使活动更顺序,与人与己都有力,才能有被动变为主动,规则才具有实际意义。以有趣的故事、表演等形式,在来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的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做才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而规则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很重要。

2、明确本班规则的具体要求。只有幼儿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幼儿真正内化规则意识。

3、循序渐进地深化规则内容,强化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通过幼儿守规行为得以体现,而巩固练习幼儿的守规行为,又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一)、制订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作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制订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幼儿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教师事先周密计划避免了幼儿在反复过程中的迷茫,幼儿规则意识增强,使规则的实施更快更稳。

(二)、培养规则意识的同时,保证幼儿的自主行为。幼儿是活泼的,制订规则是为了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不能大声喧哗,但可以自由游戏、看书、轻声与同伴交流等。我们要让孩子生活在规则下仍充满自由,有张有弛。

(三)、以身作则,作幼儿的榜样。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幼儿,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落到实处,要求幼儿做到,教师必须做到,且班级老师要做的一致。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逐步养成规则意识,并且由这种意识生成行为,直接方面可以与小学生活更好的衔接,长远来看,更能够成为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出版社。

2、《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案例》,新时代出版社。

3、王化敏主编,《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

4、何桂香主编,《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老师必读》,农村读物出版社。

【篇3】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浅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幼儿阅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有具有良好阅读意识、能力、习惯和情感态度的人,才能够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发掘自己的最大潜能,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幼儿园是幼儿所接触到的第一所指导其阅读学习的专业场所,幼儿教师是幼儿阅读的首位专业指导者,在幼儿阅读中,幼儿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以往的文献综述,发现某些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这不仅利于提升我园教师指导幼儿阅读的能力,更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发展水平,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 阅读能力 培养 幼儿教师

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 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时机呢?首先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一、构建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1.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1)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2)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 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4)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2.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1)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

  (2)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2.开设幼儿阅览室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 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
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
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
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三、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4.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5.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经验迁移

  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以上方法宜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生动、愉快、高效,使幼儿获得更大发展 。

推荐访问:浅谈 重要性 幼儿 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浅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