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时间:2022-08-19 15:5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6篇

第一篇: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编号:_____

年中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学 校:_________

教 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年中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技术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2018年上半年,在我院党组坚强领导下,技术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找准立足与切入点,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现将技术科2018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今年以来,院党组多次下文,要求各部门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技术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徐国锋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林西检察机关意识形态工作。会上,学习了区院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检察机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要求政工科参照研究,并结合实际拟定出我院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审定后下发全县加以贯彻落实。

会议确定了由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徐国锋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按党组责任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协助党组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此外,还确定了党组每年不少于2次专题例会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定期研判、通报全州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  二、强化政治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我院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党组中心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

今年上半年,技术科认真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检察长讲党课、集中收看警示教育宣传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形式,不断加强干警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增强检察干警责任意识,提高干警政治鉴别力控自力,达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技术科意识形态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各项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抓实,集中体现在极少部分检察干警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技术科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以更加深入开展向潘志荣同志先进典型人物学习为契机,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以检察宣传工作促发展,以意识形态强监管,努力提高检察干警的思想高度,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法治林西和美丽生态和谐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号:______

感谢您的浏览!!

仅供参考

学 校:_________

教 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二篇: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应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高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当前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太多问题,甚至很突出、很尖锐,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这些年一些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挑战随时都在面对。有些是来自社会的挑战,有些是来自校内的挑战,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情况并不乐观。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高校责任和任务很重。

要进一步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意识形态关系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环境,作为执政者,反腐放松会铸成大错,意识形态失管同样会铸成大错。前苏联就是惨痛教训。回顾分析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混乱,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全面否定,最后政权垮台。我们抓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看到意识形态在方向、道路、思想、制度上的影响,切实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来。要在深化认识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这应表现在领导责任的落实上。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把主要责任担起来。二级学院的党政主要领导也要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责任。明年高校书记校长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要增加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就是要让书记们讲一讲意识形态你抓得怎么样。这是党建一个很需要加强的方面。应表现在工作部署上。在工作部署上,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同时要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自身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的措施。工作仅是贯彻上级精神是不够的,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情况,也应有不同的工作办法。还应该表现在对重点人、重点事的处置上。我们要求,在处理重点人、重点事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亮明态度,提出办法。

    要着力做好教师工作,尤其是教师的思想工作。在高校,能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看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决定了他所教授的学生的思想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学生越年轻,老师的影响越大。而在这方面,我们有些专业、有些课堂,情况不容乐观。我们有些教师自身思想信仰问题没解决,自身思想信仰有偏差。

    抓高校意识形态,重点应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加强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老师讲,现在领导会很多,一般教师会很少 ,基本上上完课就走人,在学校接触到的来自正面的教育太少。即使是很少的集中,也是讲业务比较多,很少讲思想政治。这种状况应该改变。高校应研究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让他们从学校多了解一些中央、省里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特别是有关思想政治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融合于日常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现在不少老师,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不了解。讲课中,除了从网络上,从一些刊物书籍当中搜索一些例子,社会情况到底怎么样真的很不了解。要增加老师的社会实践。不仅是思政课老师,所有的老师,都应增加社会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对国情就会更了解,对老百姓的愿望就会更了解,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也会更了解,就会切实增强身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社会需要团结稳定,需要改革开放,在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我们应该用社会责任这杆称多称称。

    做教师的工作还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多解决一些在教学上、科研上的困难,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做教师工作光讲大道理没有用。要把相应的关心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关心老师要求领导有点忍让精神。比如在科研经费分配上,咱们吃点亏行不行?如果领导很强势,常常考虑发展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实验室,那教师们的心态就不好,有些人就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课堂上去。还有我们把职称评审权下给了各高校,前段时间,有些高校领导想自己破格申报评审,这怎么行?还未评未聘,老师反映就很大。你又没有什么突出的学术成就,怎么好破格呢?领导在相关利益上一定要处理好,处理好了,老师的气就会顺。

    要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落到学生。学校最大的责任就是育人,在我们国家的学校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要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大家知道,去年以来,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大家关注课堂,关注教学,强化育人,提高课堂课程教育的教化作用,尤其是思想教化作用,道德教化作用。学校重视知识培养,重视能力培养必需的,但是更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这更重要。知识、能力,说实话,学生毕业了还能补,思想道德出问题了,就来不及补了。加强思想教化、道德教化,在开好思政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增加专业课的教化职能。育人,加强意识形态的引领,单靠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对学生影响大的课程还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讲授。任何一个专业课程,都有思想贯穿在里面,都有道德的追求在里面。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掘和强化专业课职责。

    要抓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在学校关键是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应切忌形式主义,应紧紧围绕着学生老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来进行。近期重点打造教室文化环境,图书阅览室文化环境,学生宿舍文化环境,还有实验室文化环境。打造校园文化,不是让大家又去搞大建设,实际上是动员和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教师、学生的进步成果和理想追求。可以把教师、学生闪光的东西上墙嘛,可以把他们一些很好的体会上墙嘛,让老师同学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图书馆应多功能化,既是藏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还应是学生交流的地方,甚至是学术讨论的地方。国外一些好的大学图书馆都是多功能化的。明年我们想在学校图书馆推广安装冷暖空调。图书馆尤其是阅览室,没有冷暖空调,冬天很冷,学生坐不住,夏天很热,学生也坐不住。我们要改善条件,让图书馆尤其是阅览室成为学生最爱去的地方。寝室文化也很重要,要把寝室文明建设好,关键是坚持,经常地持久地做下去。

    要抓网络。现在的世界,有一个现实世界,有一个网络世界。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学生接触社会,主要靠网络。网络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那消极的、负面的,甚至反面的东西就会去占领。我们的网络空间环境,十八大以来有了明显改善,但问题还很多。一个人整天泡在网上,思想很容易变消极,甚至很容易对社会持抵触情绪。因为网上骂人的、抱怨的东西太多,灰色、黄色以致黑色的东西太多。我们应重视网络阵地。要加强自有网站建设。每个高校都有一些网站,咱们的网站要研究怎么样增加充实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感兴趣的东西,增加吸引力。同时,积极参与学生的网络空间,与他们一起谈学习、谈人生,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

    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经常参与社会实践,精神状态就好,就能够更脚踏实地。我们在座的高校主要领导大多数都出生于50年代或者60年代初期,说实在的,我很留恋当年读书时候的学工、学农、学军。当时学校教授的知识可能许多都忘了,但学工、学农、学军给予我们的意志和品格锻炼却是长久的,甚会影响了我们一生。咱们知道什么叫苦,可现在的不少孩子不知道苦,甚至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生活。我们要努力帮助学生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

    做学生工作,我们还要重视主动回应学生关切。凡是学生关切的事我们都不要忽略。应该回应的回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解决,做错了的,坦诚承认并切实改正。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是爱他们的,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他们健康成长。

    要严格学校管理。现在,我们高校在管理上总体还是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学校管理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首先要把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授课有纪律这一条落实好,我们学校要严格各类论坛、讲座等的管理。在我省的高校,决不能给任何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舞台。要严格防范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宗教势力的渗透。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首先是领导旗帜要鲜明,做战士,不做绅士,不要怕网上谩骂和围堵。

    要加强对政治理论问题的研究。我们高校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人才,应组织加强相关研究,包括课程二次开发。

第三篇: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五篇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择的,我们三年以后的生活是今天抉择的。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增强工作本领,是摆在高校党委面前的突出问题。本版特编发三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探讨相关话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如何在多元思想文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小和落细,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党委责任担当,牢牢把握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政党是维护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因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至关重要。

  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政治责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面前保持旗帜鲜明态度,不断增强高校党委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担当意识,善于区分思想舆论领域的“三个地带”,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意识形态研判能力。

  另一方面,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就是要实现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宣传、党管舆论阵地、党管干部等各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和领域真正负起领导责任,拧紧“责任螺丝”,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软国家机器”,代表的是政治旗帜、道路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对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来说是极端重要的。

  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重要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促进其在高校的全方位深入和拓展,通过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通过多元整合的方式,促进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传统与现代手段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要不断增强高校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师生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从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3.巩固高校网络阵地,营造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网络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宣传载体,又是争夺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方面,高校要善于开发、利用、建设和管理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通过网络途径用中国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提高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有序传播。

  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络宣传阵地的制高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通过加强论坛、校园网等阵地建设,积极营造晴朗、绿色文明的网络空间,从源头上阻断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不良传播;利用网络新媒体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给予师生充分表达和发声的机会,引导高校师生客观、理性、平和地看待各种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导向,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可见,增强文化自信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和应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态势的现实需要。

  要坚持引导广大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滋润心灵,深化师生的文化自信,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和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实践方式,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在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广大师生能有效抵御落后、不良文化的冲击,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基础。

  5.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

  新时代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体化格局,要在全面把握师生意识形态状况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小和落细。

  在宏观层面,在高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强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执行,党政工团共同管理、相关部门和院系共同联动大格局,落实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分工、细化台账,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观层面,必须搭建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组织育人的育人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

  微观层面,细化在各个育人要素中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环节,明确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守好各个“小阵地”,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全方位推进、全员参与,最终促进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序、有效和深入开展。

  【思想宣传范文】二

  在互联网传播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石。今天,我们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媒介环境深刻变革,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工作,迫切需要加强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我们应该从认识论角度,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性进行探索,掌握方法,因势利导,“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1.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性

  舆论引导主要指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手段,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意见、态度和行为的实践活动。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媒体的报道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符合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符合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

  网络舆论引导,一般可以看作是舆论引导的一部分,即媒体通过网络传播手段对网上的意见、态度和行为进行引导。在整体的传播格局下,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社会舆论的全部。原因显而易见,一些意见并没有上网而是活跃于线下,网上的意见状况也不能代表社会整体的意见。不过,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8亿,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社会意见的重要“风向标”,“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由此可见,网络舆论不可等闲视之。

  舆论引导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基于对舆论本身规律的把握。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其客体是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呈现形态则是公众的意见集合。因此,舆论引导需要反映社会的主流意见和态度,进而引导公众在理性对话中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推动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回顾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媒体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舆论引导的规律性还源于新闻传播的规律性。人类作为主体参与的新闻传播活动,构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客观的、历史的特征和规范。可以说,新闻传播规律制约着新闻传播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舆论引导规律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丰富、完善、提升的过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具体来看,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性体现在对象、层次、功能、方法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改进网上宣传,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网络舆论引导呈现的新特征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网络舆论引导同样受到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新的时代条件下,网络舆论引导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特征,提升规律性认识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首先,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呈现“中心与多元”。主流媒体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排头兵”,应当发挥“压舱石”的作用。不管是国计民生的公共议题、突发事件,还是社会热点、民生议题,主流媒体都应当通过权威发布、及时发布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互联网商业平台、社会化媒体、自媒体等也是网络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常推动着网络舆论的发酵、扩散以及产生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引导离不开这些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加强对这些主体的管理。以主流媒体为中心,多元平台、多元媒体共同参与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更有利于在舆论场中发挥“同频共振”的效果。

  其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具有社交化、视觉化、情绪化等倾向。与传统意义的舆论引导相似,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是网络上的意见、态度、情绪和行为,背后则是一个个的网民。过去我们常常用“众声喧哗”来比喻互联网,这反映了网络舆论的自发性、匿名性、无序性等特点。然而今天的网络舆论,除了上述特点外,网民的意见、态度与社会事实本身的关联性在降低,理性意见和非理性意见之间、情绪宣泄和信息发布之间的关系更为混杂。有时候,甚至一张模糊的图片、一段短视频就可以“点燃”网络舆论,然而背后的真相却鲜有人问津。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舆论反转”事件具有非常明显的非理性特征。事件一发生,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形成舆论,然而舆论的基础却不牢固,情绪表达取代了事实探寻,急于站队取代了理性分析。因此,我们应该对网络舆论本身的这些倾向加强研究,才能够在舆论场中准确识别,找准引导的方向,合理制定引导的策略。

  最后,互联网传播尤其是智媒时代的传播是更高维度的形态,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观念应当“升级”。一谈到舆论引导,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就是灌输和说教,甚至是动用一刀切的简单手段。这不仅背离了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要求,而且违背了互联网传播的规律。与过去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接受信息的传播模式不同,互联网传播尤其是智媒时代的传播呈现出更高维度的形态。大数据的管理与运用、数字消费行为的追踪、网络情绪的识别、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开发等,这些新的方法论观念,亟须运用到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

  3.着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

  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性认识,就是要提高对于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把握、提高引导的水平、更好地达到引导的目标和效果。

  第一,要明晰网络舆论的引导目标。网络舆论引导不是要消除网络舆论,不是仅仅追求短期内、表面上的一致性,而是要用舆论引导来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的根本目标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方向,从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网络舆论的特点是阶段性的,而长期的舆论现象背后则是社会心态和人心向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网络舆论引导绝不能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第二,要明了网络舆论的引导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政部门常用“网络舆情”来指代网络舆论。需要注意的是,舆情只是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和研判,舆情报告是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的决策参考。网络舆论引导的着眼点不是为了分析网络舆情来完成一份报告,完成报告并不意味着达成了舆论引导的效果。网络舆论引导的着眼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混淆了舆论引导的效果,无异于自说自话,不仅对实际工作无所助益,反而干扰了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第三,要明确网络舆论的引导内容。网络舆论的生成、扩散、消减有着自身的规律,有些取决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否,有些则与舆论引导工作息息相关。准确的事实、权威的发布、公开的手段、及时的澄清等,这些都是多年来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说,这是对舆论引导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不是说一些空话、套话,而是要通过走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思想宣传范文】三

  改革开放这面伟大旗帜之所以能够40年来高高飘扬,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是人民、根本目的为人民、根本依靠在人民、根本标准是人民,由此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坚定支持,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长盛不衰。党中央支持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顺应广大农民要求温饱的愿望要求;创办经济特区,是开辟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新路的重大创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挥人民群众蕴藏的追求幸福生活主动性创造性的制度创新;改革政治体制,是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切实举措;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础工程;等等。改革开放步步推进、创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没有改变和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把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作为推进各项改革的基本依据,为人民谋幸福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最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多,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就要着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需要的领域拓展、层次提升,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新时代改革的目标要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包括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人民收入水平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平衡等,既有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障碍造成的结果。而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不合人民利益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就要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深化改革一体化,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提升并让人民充分享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就要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只有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才能保证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充分显示了党的自我革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的重大实践。

  【思想宣传范文】四

  内容提要: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带给世界的启示是根本性、长远性的,也是理论性、思想性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启示人们,社会主义虽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完全可以发挥出巨大优越性。改革开放破除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并取得巨大成功。这启示人们,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可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与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这启示人们,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极大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给世界带来深刻启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改革开放带给世界的启示是根本性、长远性的,也是理论性、思想性的,这可以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加以分析。

  启示之一:社会主义虽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完全可以发挥出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在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上实现了跨越,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就成为一个必须解答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具有巨大优越性这一命题从“应然”变为“实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其他领域改革,大范围、深层次、不停歇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邓小平同志将改革开放视为“第二次革命”。他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开放极大激活并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一旦被注入现代化的各种元素,必然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一旦聚焦于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必然产生巨大成效,充分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在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又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在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但改革开放孕育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发挥出巨大优越性。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充满了艰难曲折。一些人囿于意识形态偏见,给社会主义贴上封闭僵化、贫穷落后的标签。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中国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驳斥了西方意识形态偏见,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现出全新气象,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充满了生机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启示之二: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可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与活力

  在历史上,市场经济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却难以掩盖其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收入分配不公带来严重贫富分化,对利润的偏执追求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资本的贪婪导致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分析早已告诉世人,资本主义不能克服反而会放大市场经济的种种局限。

  中国改革开放破除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知,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中国在反思计划经济弊端的过程中引入市场经济,这种“引入”并非简单的移植和嫁接,而是在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前提下引入的。因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遵从社会主义逻辑的。中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为主攻方向,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提升了财富创造效率,同时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点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原来对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属性的狭隘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旨归的市场经济,因而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任性与疯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起政府与市场相辅相成、高效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场经济自身所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表明,市场经济绝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种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和超越,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

  启示之三: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要求不断完善全球治理。

  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能,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实践证明,全球治理单靠发达国家难以为继,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必须走和平之路,不能走对抗与霸权之路;全球治理不能搞单边主义,必须坚持多边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而且围绕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为了谁、如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完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理念。

  中国40年改革开放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成功,对世界就越有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西方一些人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获取世界霸权的手段。这显然是把资本主义现代化逻辑套用到中国身上而得出的错误结论,源于对中国历史和国情缺乏深刻了解,源于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缺乏深刻反思,源于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追求缺乏深刻认识,源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缺乏深刻体悟。事实上,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备了世界属性;另一方面,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让世界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完善。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展望未来,在全球治理中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思想宣传范文】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美好图景。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力和目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总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共同体。总体上看,共同体由血缘向地缘、业缘扩展,呈现由单一向复杂、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基本趋势,共同体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国家曾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最高层级的共同体,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国家并非共同体发展的顶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从更高层次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程度空前加深。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合作共赢,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另一方面,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给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严峻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这就要求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扬同舟共济精神。

  追求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人类已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新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需要各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国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有利于各国同心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有利于各国着力推进合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有利于各国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着眼于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对当今世界发展不平衡的一种纠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追求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缓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矛盾,让各国人民共享世界发展的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实现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一些问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需要克服的是其弊端而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共建“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和生命力,也在为实现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

  1.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心得体会

  2.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五篇

  3.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五篇

  4.推进全域党建精选范文(五)

第四篇: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关于2017年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对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突出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县委要求各级党委要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乡意识形态工作,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这块“责任田”,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二、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和任务

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意识形态工作任务:1、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2、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3、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4初步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干事创业,建设幸福和谐家园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措施

(一)着眼于培育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形成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统领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真正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美德”民众。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育新风尚、凝聚精气神的基础性工程来抓,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诚信建设、孝老敬老、勤劳节俭教育为重点,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开展“结对帮扶”、“民族团结创建”等系列活动,传播文明、滋养心灵。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深入挖掘、评选和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创业创新典型、基层先进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典型、法治人物典型,大力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宣传社会各方面温暖人心的善行义举,使广大群众学有标杆、行有规范。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升全民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人文品位。

2、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建“卫生”家乡。以创卫为契机,做好文明创建对标提升工作,推进过程创建、常态化创建,提升全体党员干部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在干部群众中积极培育科学生活观念,反对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增强群众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的行为意识。

(二)着眼于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

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唱响民族的正气歌,振奋全社会的精气神。

2、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抓好理论学习,进一步健全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完善和落实个人自学、学习记录、总结考核、课题调研等制度。紧扣全县深化改革的现实问题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组织开展系列读书学习活动,推动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3、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尊崇党章权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使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三)着眼于正面宣传,唱响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对意识形态工作来说,导向就是生命。尤其在各种思潮涌动激荡的时代,越是真伪难辨,越需要权威解读;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响亮发声。

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利用网络、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全方面、多角度宣传民众,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进展,宣传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反映社会发展主流,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第五篇: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如何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研讨发言提纲

如何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研讨发言提纲

习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基层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端,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下面,就如何提升xx局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要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党的十九大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综合考评办法,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纳入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其他重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要xx局各级党组织要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不能让宣传部门“单打独斗”要坚持”一盘棋”、形成”大合唱”。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各自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个部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林业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机关党组织书记必须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班子成员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责任,共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定期排查、党内通报、自查督查等制度,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

下一步工作建议: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一是要对研判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梳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二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做好意识形态知识的科普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意识和主体意识,进一步落实林业局基层党支部责任主体意识,为林业局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

第六篇: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作者:杨秀娣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20年第24期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8-148-01 摘 要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长治久安。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意识形态 加强
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共同把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牢把握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宣传条例》,第一次鲜明概括了宣传工作的三项重要任务,其中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排在了“三个建设”之首,这就足以说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态势积极健康向上,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强劲,党的引领力,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一些企业还存有政治警觉性不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短板弱项。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并正确研判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切实把握主动权、主导权,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好,拿出实招硬招,创出特色亮点,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企业党组织要切實担负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把导向、强队伍、管阵地,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委其他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清醒头脑,增强风险意识,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平衡有序,安全稳定。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对失职失责、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
纪依规严肃问责追究。对自我要求不严格、理想信念不坚定、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三、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增强行动自觉
当前,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抗击疫情的压力和矛盾交织叠加。在这种在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迫切需要意识形态工作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疑聚力量、攻坚克难。一是各级党组织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真正把思想凝聚起来、信心树立起来、干劲激发出来,形成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理论武装。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坚持常态化、制度化,灵活运用专题辅导、专题研讨、调研观摩、读书交流、互动共享等多种形式,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实践性、指导性。三是管好用好主阵地。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图书室、文化娱乐广场、学习强国等宣传阵地和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等教育,扩大意识形态工作辐射面和影响力。四是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四、强化舆论引导,弘扬主流精神力量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不断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发挥大宣讲的传统优势,有效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主题宣传。要加大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车间、文明家庭、文明窗口创建力度,巩固扩大创建成果。要大力弘扬先锋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雷锋精神,汇聚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的精神力量。要高度关注重点群体,特别要高度警惕极少数人借个别事件进行关联炒作,提前抓好风险排查、分析研判,落实防控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抓好舆情管控,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要积极做好网络新闻宣传、网上评论引导和网络文化建设,强化对各种有害信息和网络谣言的管控,加强热点事件和有害信息的监测处理。全力做好占网、用网和引领网络的各项工作,形成覆盖面广、信息多源、动态灵活的“意识形态微矩阵”,使主流思想文化占领网络空间。要坚持好网络舆情24小时在线监测,进一步增强舆情信息的敏感性、警觉性和鉴别力,一旦出现舆论热点,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及时解决职工所思所盼所想,着力化解各类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信访稳定的特殊期、敏感期,要坚持舆论先行,牢牢掌握舆情管控主动权和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苗头、重要舆情等,要及时协调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确保企业意识形态安全。

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能力水平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理论修养好、组织能力强、熟悉宣传思想文化的年轻骨干及时选拔到意识形态队伍中来。要结合职工思想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宣讲员、调解员、解说员、信息员、网评员队伍,针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坚持正面引导,提前主动发声,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各级群团组织要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参与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用主流思想文化教育职工、引导群众。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意识形态领域舆情预判、分析、处理等能力,保证关键时刻站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坚强有力。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浅谈 科研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中意识形态工作 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