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四篇)

时间:2023-06-09 19:50:3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四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篇一

一、主题名称

沟通你我、心灵并肩

二、教学时间及场地

1、教学时间:2011年11月2日上午9:50—11:30(2个课时)

2、教学场地:a3-406

三、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2、创造性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不断地面对新的困难甚至喜欢接受挑战。

3、在活动中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实现自我突破,加强彼此间的信任。

四、教学方式

1、班级游戏活动、。

2、小组讨论。

3、惩罚与奖励。

五、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事先了解班级的分组情况。

2、上课前组织工作人员将桌椅摆放整齐成一圈。

3、准备需要的道具(眼罩、抽组卡、鲜花、耳麦、电脑等)。

4、做好必要的软件准备(ppt、策划、主持词、惩罚措施等)。

5、工作组事先将示范演练好、各个活动时间排演计算恰当。

六、教学活动程序

刚开始先介绍一下开头词和游戏的乐趣作业,团体活动的意义等,再介绍一下我们的小组成员,接着热身,开始活动,活动具体策划如下:

一、茫茫人海 活动名称:茫茫人海

参与人员:全部(除本小组人员)

本小组工作分工:程艳丽、朱建全-主持

刘晓盼-活动策划及ppt展示。

其他同学-前期道具(眼罩)音乐及现场控制 活动步骤:

(1)我想有个家——热身活动

目的: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体验团队的合作与温暖。操作程序:

[1]成员站立,手拉手围成圆圈。然后注意听主持人的口令,按照口令分别重新组成5人组、3人组或8人组的小圆圈。每次变换中被排除的人站到一边,谈谈被排除的原因及此时的感受。

总结:采用放松的活动气氛,有助于成员放松自己,减轻焦虑。(2)茫茫人海

目的:蒙上眼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的搭档。用这一游戏体验到同伴的意义。操作程序:

[1]通过上游戏,使两人一组(若缺人,由工作人员补上),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先认识和熟悉自己的搭档。确定a同学和b同学(或左手边、右手边同学)。

[2] 工作人员给每个人发一个眼罩,整个过程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a同学给b同学带上眼 1 罩,然后握握他的手。a同学将搭档带到一个集中的地方,然后回到起始位置。工作人员再给a同学带上眼罩,使打散人员(不允许与自己的队友站在一起),主持人说明“茫茫人海”游戏开始。

[3]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下,主持人用很悲惨的声音讲述一些让人痛苦的事情。说可能我们曾经被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抛弃或者放弃了,但是我们身边还是会有支持我们的人。让大家随便拉着身边的一个人,握着他的手,紧紧地握一下,然后在他的手上写一个字。然后分开。[4]继续寻找之旅,工作人员负责现场控制。指导参与者回到人群中,并可以进行相关干预,如轻微的碰撞等,模拟人生路上的排挤诬陷不友好与不安感。若找到了彼此,欢喜示意,手握的并不太紧的,多个工作人员可强行干涉,不停地用力推拉,将他们分开。(如果手握的很紧分不开另当别算。)[5]各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总结:先抑后扬,前期压抑的气氛模拟人生中的阻力和茫茫人海中那份焦虑的体验。有人会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推挤我们,有人会陷害我们,但是也有人会给我们提供帮助,有人会保护我们。后期舒缓的音乐中,给大家思考的空间,去体验朋友,体验被支持的感觉。希望大家紧紧把握自己珍视的东西,不要被任何外力分开,一直坚持下去,精彩地活着!

注意事项:

开始之前,主持人并不说明是要蒙上眼睛的。活动要求全程禁止讲话,听从主持人的指令。

让大家从刚才安静严肃的氛围中跳出来。当然,单纯的游戏并不能判断出我们朋友之间纯洁而又不平凡的感情,否则就太过于简单化和武断了。下面让大家开始一个娱乐的活动名字叫花开花落。来感受一下团队的力量。●

二、花开花落 活动名称:花开花落

参与人员:全部同学(除本小组人员)小组分工:程艳丽、朱建全-主持

李晶晶-活动策划 刘晓盼-ppt展示。

其他同学-现场演示,制作抽签条,音乐及现场控制 活动步骤:(1):准备工作: 第一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抽签条,共7张。第一组全体同学集体做“花开花落”演示活动。演示完毕,小组成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并及时保护支撑不住的同学。(2):花开花落 目的:

集体娱乐的同时,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团结意识。操作程序:
[1]抽签:

将事先准备好的抽签条拿出来,共7张(两个1,两个2,两个3,一个4).每一组的组长上来抽签,抽到相同卡片的两组即为竞争双方。前三场由分别抽到1,2,3的小组比赛,抽到4的小组暂时休息。

[2]比赛开始:

双方小组分别围成两个圆圈站好,展开双臂,分别勾住左右两边人的胳膊。主持人喊口令“花开”,所有成员脖子和上身开始往后仰;
喊“花再开” 所有成员应使劲再往后仰;
主持人喊“花落”,所有成员向中心低头;
喊“花再落”,再向内收„„ 主持人随机喊花落.....花再落.....花开.....花再开.....花落....参与者应根据主持人的指令,作花开、花落状......时间恰当时,主持人不再喊口令。参与者保持之前指定的动作,先出现体力不支而“脱落花瓣”的小组就输了,另外一组胜出。[3]依此规则,1、2组的优胜队pk 3、4组的优胜队pk 两个优胜组最终pk,决出冠亚军

[4] 各小组自由交流讨论。(3):总结: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注意事项:

开始之前,主持人首先说明要放开一点,不要拘谨。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动作一致,听从主持人的指令。

第一组成员负责保护参与活动者的安全,及时接住快要倒下的同学。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前两个游戏已经让大家比较紧张了,下面让大家做轻松的、high的蹲蹲乐!

三、蹲蹲乐 游戏名称:蹲蹲乐 参与人员:所有成员 小组分工:

教室布置:八点由马歌 王宇 马乐娜负责布置教室,渲染游戏气氛。

现场主持:程艳丽 朱建全

现场裁判员:张琳楠 高慧芳 活动步骤:

游戏规则:比赛分为7个组,每组由9~10个人进行游戏,每个队员起个外号,比如分别叫茄子,西红柿,大白菜,青椒,胡萝卜。然后由一个人开始,比如由胡萝卜开始,他就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打出“胡萝卜蹲胡萝卜蹲,胡萝卜蹲完青椒蹲”,这时候青椒就赶紧也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出下一个蹲的是谁,谁要是在5秒钟内接不上谁就被淘汰出局,接受惩罚。切记的是一定要先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下一个蹲的人是谁。游戏分组:1:水果组(苹果,葡萄,橘子„„)

2:蔬菜组(土豆,番茄,白菜,黄瓜,茄子,青椒„„)3:海底动物组(螃蟹,鲨鱼,海马,乌龟„„)4:萝卜组(白罗卜、红罗卜、黄罗卜、金罗卜„„)5:地名组(昌吉,哈密,米泉,乌鲁木齐,伊梨„„)活动目的:

在活动中增进同学感情,培养团队的团结意识,在紧张欢快的氛围中达到活动的高潮,进而体验真挚的友情。总结:

通过前两个紧张的活动,蹲蹲乐使大家体会到愉悦欢快的气氛,进而增进了同学间的信任和感情。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反应能力,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互帮互助。注意事项:

活动进行中要注意次序,不能因紧张的氛围而乱作和乱动。参加小组组员要谨记自己小组的名字,减少出错几率。

四、惩罚措施:

真心话与大冒险

大冒险:

1、信任背摔(站在高处,背对大家向后倒)

2、模仿《东成西就》中,梁朝伟的鸭子步加配音

3、向主持人指定的电话薄中非本活动参与者的异性说:“我其实暗恋你很久了。”

4、根据提供的音乐即兴跳舞。

5、学超级模特走秀,绕桌子或教室一圈。

6、邀请在场的一位异性情歌对唱(邀请三次失败者,罚表演)。

7、和离你最近的一位同姓同学十指相扣10秒,并看着对方的眼睛,含情脉脉地说:“我爱你”。

8、右手捏左耳垂,弯下腰,顺时针转10圈,在金鸡独立15秒,不许倒。

9、做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鬼脸。

10、摆3个芙蓉姐姐s形。

真心话:

1、你的初吻是几岁?在什么地方被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被什么人?

2、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高中毕业那天,你想对某一位异性说什么话?

3、每天睡觉前都会想起的人是谁?

4、从小到大最丢脸出丑的事情是什么?

5、若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6、若果有来生,你选择当„„

7、如果让你选择一个电影中的角色,你会选谁?为什么?

8、哭得最伤心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9、如果和你喜欢的人约会,碰到前任男(女)朋友,你会有什么表现?

10、身体哪个部位最敏感?

最后,再说一下我们的主题和目标:我们需要游戏,需要活动,需要集体,也需要团队的力量。希望大家都能够建立起团队的意识,突破自我,加强彼此间的信任。相信我们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七、小组补充 队名:向阳队 组长:程艳丽

队员:刘晓盼、王娟、王宇、马歌、朱建全、高慧芳、张琳楠、李晶晶、马乐娜 分工:主持—程艳丽、朱建全

ppt制作及现场电脑操作:刘晓盼

“茫茫人海”策划:刘晓盼、王娟

“花开花落”策划:李晶晶、程艳丽

“蹲蹲乐”策划:张琳楠、高慧芳

惩罚策划:王宇

背景音乐及道具准备:马歌、王宇

特别感谢:李松老师的指导

唐维维同学借来的布条

马亚杰的现场拍摄

张玉同学的电脑准备工作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篇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调查报告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且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能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 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已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新时代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在知识方面的竞争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使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力所需人才的关键,也是蕴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可见,在中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调查目的随着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首先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来实现。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是否良好且得到重视是急需进行调查的。当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阻力和问题。

1、信息技术学科不高考,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学科,早期是以计算机学科的身份出现,那时根本没有教学大纲,只要学生一学期摸两下电脑,会打打字就行了,所以那时也谈不上重视。自从2001年以来,国家把信息技术确立为必修科目,这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上硬件,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教师的绝大多数任务仍然是使用、维护设备。信息技术教学其实还是和劳动技术等差不多,所以还是未能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不会像语文数学那样让学生进行题海学习,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所以从学生自身也不会对信息技术学科下多大功夫。

2、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城市与乡村,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存在差异。我们说的硬件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设施建设,软件指可供教与学的各种资源建设。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但机器数少于学生数,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事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校只建有单机机房,没有建成网络机房,个别学校现有的微机房仍是以前的486机器,且都是4mb内存和120m~540m硬盘,无法安装教学必须的软件,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相比落后的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更为贫乏。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基本上是关注硬件,对配备相应软件和人员培训却关注很少。形成“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调查中我们没有发现有能够自己开发cai课件或购买一些精品教育软件的学校,也很少有学校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

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即使有些学校具有相应的硬件环境,在缺乏软件资源的条件下.也很难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少有教师会综合使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上课。

综上所述,调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正是我们本次调查的目的。

三 调查方式问卷座谈会议交流其他信息反馈

四存在的问题师资力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 后盾。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中学电脑室的现状是:(需要的数据)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局限于添置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滞后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电脑没有联网,导致城市优质教育信 息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传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共享。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 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在我们学校情况相对挺好,配备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具有将近60台电脑的微机房还配备网络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不过不少班级还是没办法做到一人一机的教学,这样开展教学比较麻烦,很多时候要花时间来安排学生的位置以确保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使用电脑。从我们学校七年级学生 情况来看有%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电脑,讲课时有很多学 生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每次课老师都要走到学生当中辅导甚至手把手教学,而班级人数多、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进度与质量。

2学校重视程度

一是学区学校对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缺乏足够认识,有的学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造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二是教育观念转换滞后,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三是管理机制跟不上。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3硬件环境、有资料显示,我国县镇级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有50万所,在校学生1.5亿,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

城市相比严重不足,差距甚大。据统计,北京市平均每13.2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我省平均每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就xx县而言,全县5540名教师、11万学生,教学用计算机还不足800台。全县29所初中只有条件较好的14所学校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05所农村六年制小学中仅有1所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6所学校建成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只会开机关机、文件存取、简单的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五 改进建议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建设浪潮,我国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已经逐步走向现实。我们看到,信息化发展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然任务。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 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 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 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关注、共同探讨,通过实践教学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 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进 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艰难困境,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1、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完善“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对义备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才能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留有相对较宽松的经费余地,这是解决普及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二是必须明确普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学危房改造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被称之为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这次发展将完全失掉了可行性。

2、调整政策,为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开设松绑。要充分保证中学生平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力,必须改变“一费制”不能征订信息技术教材的现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列为必订科目。

3、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对口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通过扶资金、扶设备、扶技术、扶师资等方式减轻贫困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

4、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5、明确政府职责,加强专项督导。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与“普九”工程一样,列为地方政府行为。同时,通过对地方的普及工作进行定期的专项督导,使地方政府充分地履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职责,从而推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研制新的课程指导纲要

1、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 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2、选择适切国情的课程结构

(一)模块设计的理念

1.在共同必修的模块基础上设计选修模块中学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基础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社会的进程加快, 使得信息素养成为未来社会全体公民必备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而且这种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

术课程作为国际范围内的新兴学科, 其价值认同、学习环境、教师力量等方面发展状况各地相当不平衡, 在国家课程中设置共同必修的基础模块有利于教育均衡的实现和学科课程的 建设。同时, 为体现中学课程的选择性, 在共同必修的模块基础上设计若干选修模块。

2.必修模块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必修模块为全体中学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内容。其内容 选择首先体现出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基础的部分, 同时它还要成为各个选修模块的基础。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与后续选修模块的衔接性、重复度等。另外, 必修模块在突出信息技 术的同时兼顾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学方面, 与选修模块比较而言考虑较多。

3.选修模块的划分以技术为主要线索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 发展日新月异, 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而学时(学分)又有一定限度, 所以选修模块的划分主要依据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分类。此外, 这种设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各中学,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改革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作业 后就直接把作业 交给教师,对于学生作业 的评价也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它学生无法参与。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它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 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存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累积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 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

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3)应用“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的模式,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一些农村的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一下子接触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当他们看到一些城镇学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他们更感到自己的差距。有时,一些学生迅速敲打键盘发出的声音对这些农村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刺激。因则这种个别化教学辅导的模式对农村的学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利用计算机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育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cai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人们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cai只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其它学科的(不包含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其实,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我们让学生拆开一台计算机或组装一台计算机来增加学生对硬件各部分组成的感性认识,有时我们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名称。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相当迅速,硬件的各部分型号、种类繁多,我们无法一一展示给学生,我们就找到它们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今年的新教材《信息技术》就有随课本发行的光盘,有许多是硬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就借助它辅助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
组织计算机信息小组,向学生推荐好和计算机刊物和最新信息资料;
组织“信息技术沙龙”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

5.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担任教练。我们采取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每一位学生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网页制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2002是我校100周年校庆,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校友能很好地了解母校,并方便与母校联系,兴趣小组的学生对学校的网页进行重新的改版和充实,学生们还专门制作了学生会网页等。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上聊天已成为广大学生上网的一项内容,然而学校有一间旧机房因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上网,兴趣小组学生黄晓煌根据平时兴趣小组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vb 语言编写了一个模拟网络聊天室,在学校机房很好地运行,使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余感受聊天室的虚拟境界和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四:改进师资队伍建设

各地区、各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建设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历教育等国家和地方的教师培训,规划和开展持续的校本培训;
要通过案例培训、参与性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师培训模式,持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a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凡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和引导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胜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师生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普及等工作。积极研究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b 大力开展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培训;
抓紧做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配备标准,在教学工作量计算、职务聘任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篇三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正文: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标准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谈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近年来,我校已投入上百万元,保证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教室有128台工作站,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软件配置上包括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需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远志公司的latar。

2、多媒体教室:共有3间,内有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师生音像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以及校园网络中心。

以上各环境已初步建成校园网。这些软、硬件系统环境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宣传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是中学高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与教学的开展。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是使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领导具有了这种新理念后,必然会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打好教学氛围。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使他们尝到具有这种能力后对学习其它学科有巨大帮助的甜头。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有了领导的重视与学生的主动求学,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有了内部的动力与外部的条件了。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要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一组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堪、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高素质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师资相对的比其它学科薄弱。信息技术又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的更新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培养与培训,使之能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是有力的,对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是大力支持的。我校现有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4人,其中一人99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二人是省级“计算机骨干教师”。4位教师都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好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系统;
领导与学生的观念更新了(领导重视了,学生肯学了);
具有了一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课任教师了。三个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条件都具备了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中学的课堂,时间还是很短的,是一门新学科、有新特色。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采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具有本学科特色的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手段。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成功,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

方法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富含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是非常适宜实施互动式教学的一门中学新课程。首先,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条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互动式教学,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成熟,更为互动式教学插上了飞跃的翅膀。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能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善思考,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我们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互动性教学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授法,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使用交互式cai学习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接触计算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入门,或者在使用过程会因一点微小的失误而茫然失措,或者会为开关机先按哪个按钮而烦恼。教师的讲授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而采用一些cai软件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开天辟地》、《万事无悠》等,另外教师自制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件。通过界面图形化,可视化,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将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这样会使学生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利用所获信息教师可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实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式。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二:强化上机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设计好上机实践的任务。那么,如何来设计上机实践的任务呢?任务不宜定的太死,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模块设计科学的任务。例如: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上机实践可设计如下的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要求:①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②班刊应含有艺术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表格。③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必须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

《互动性教学的意义和实现》区建峰(好范文整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篇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设计之一

1.1 信息及其特征

1.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即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共设置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信息与信息社会;
二是信息的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通过身边接触到的信息实例,来理解其涵义。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方式,进一步认识信息的特征。

2.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对这门课常有很大的好奇。由于多数学生在小学生未学过,基础较差,因此我在收集实例时主要选取身边或周围常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形象地进行描述,以便于学生理解。

3.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从周围环境引出信息概念,列举实例的同时归纳信息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归纳信息的特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积极建构,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为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4.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4.1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4.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在认识信息含义及了解信息的重要特征中,引导学生关注其蕴藏的价值和意义。

4.3实例的理解与运用。本节列举了许多生活实例,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演示。

6.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导新课:

师:同学们,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

生:上课了。

师:老师满脸笑容又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

生:老师心情好,老师对我们的回答满意、老师喜欢我们……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信息。比如教室里教师的板书;
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
新闻联播;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等等都是。今天,我们就围绕“信息”来学习“信息及其特征”。

师:同学们可以分小组来讨论我们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学习形式:

学生分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引导、点拔,其他同学可做补充。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信息的概念。其实,对于信息没有因有的概念,我们结合教材给出信息的一种学术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师ppt放映信息概念及实例判断。

引入问题二: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说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许多特征,同学们通过课下看教材,再结合我们刚才列举到的许多信息实例,应该不难得出信息的特征来,同学们思考3分钟,可以一讲台上发言。

学生发言时间:

师做归纳总结:

⑴普遍性。(就如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人群,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人常说,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就说明了信息具有普遍性。)

⑵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比如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是通过纸张、油墨和文字传递的,还有古时的“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

⑶共享性。比如新闻、广播、网络信息资源等,很多人都能观看,共享这些信息,谁也不会因他人的占有而失去信息。

⑷时效性。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气象信息,交通信息、金融信息等等。它们在一段时间内的价值非常高,但过了这段时间,可能就没有很大价值了。当然也有一些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如《辞海》、大百科全书等,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利用信息,它们都是有价值的。

其实,信息的特征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出,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和总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知道了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学会利用信息,改变和提高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愿我们每位学生都是信息技术的小能手。

课后作业:

1、p3想一想。

2、除了书上的信息特征外,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要求:写在作业本上,并交回。)

教后记: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具体案例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和发言,虽然他们的回答不是很准确,但同学们有胆量和勇气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很值得鼓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了解到的信息知识太少了,好多内容需要老师作补充解释,看来还需在以后的课上多传输些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下也多留意和搜集有关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课程 中小学 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四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