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2022-08-20 16:3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5篇

【篇一】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
作者:徐益波
来源:《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01期

        摘 要:2015年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文章在概述两份文件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视角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与价值。

        关键词:《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
公共图书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24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Public Libra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wo documents

        Abstract In 2015, the General Office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Cent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published the “Dir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Criterion for the Basic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The twodocuments make full arrangement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promo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nd the guaranttee of people’s basic cultural rights. The paper outlined the contents of the two documents and then,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xts, forecast the position and value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the near future.

【篇二】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职能与使命的思考
作者:梁慧
来源:《中文信息》2018年第02期

        摘 要: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就是立足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进步进而产生的人类自我实现的一种人文关怀。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成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图书馆职能 工作展望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0-01

        文化兴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立人,即通过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必须强化文化立人、文化育人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包含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标准要求和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文化强国不仅需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更主要的是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达到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强的目的。

        一、正确把握和理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的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主要是四种:(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另外,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第五种功能:即提供文化娱乐。让读者走进图书馆不仅学习知识,在这个场所通过各类服务活动,还可享受到愉悦和快乐。由此可见图书馆的职能,既体现在收藏、保存上,通过服务又体现在传播和利用上,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尤其在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既是信息中心,又是知识中心、知识宝库和知识源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当然也离不开图书馆。

【篇三】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
作者:刘彦麟 张盛
来源:《卷宗》2015年第05期

        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文化协同发展也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a制,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成为京津冀文化发展战略一项重要内容。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两方面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提出构想,以为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进河北省城市文化建设。

        关键词:京津冀;
公共图书馆;
管理模式;
服务模式

        目前,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都在挖掘城市的潜能,以增强城市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于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服务市民为主,使其形成以市民为中心,在日常管理、运作方向等方面都体现了导向性的服务方式,同时,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将以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之中。

        1 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1.1 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

        一个完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优的管理模式就是采用总分馆制。当公共图书馆体系逐步走向成熟,且覆盖面积较大时,采取总分馆制是统筹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最有效模式。从近年来看,我国很多城市公共图书馆都在探索总分馆制的实施办法,我们从中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河北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采用总分馆制进行规范管理,将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按照性质分为三个层次,中心馆、流动图书馆和分馆,在每个区域由1个公共馆来承担中心馆的职能,其他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同时通过流动图书馆来来补充中心馆和分馆服务半径无法覆盖的地方,使各个图书馆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个分馆会轮流陈列馆藏资源供读者借阅,还可以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开展通借通还,读者可以在任意系统内归还在其他图书馆借阅的文献资料。

【篇四】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XX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年7月,XX区图书馆新馆在城南新区石缘路建成,馆舍面积6396平方米,截至XX年底,拥有纸质图书13万余册,报刊240多种,XX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均实现图书通借通还。  XX区图书馆的做法是:为将免费服务送到读者家门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络,图书馆积极申请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项目,XX年10月“XX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工程”纳入XX区发改委区级重大项目,总投资200万元,以XX区的人口分布为依据,建设17个分馆,以部分条件成熟的街道、社区图书室、部队、学校、企业为基础建设27个图书馆外流动服务地点,以流动服务车为延伸服务手段,从而构建管理、流通、服务一体化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所有分馆服务站统一装修、统一标示、统一配备硬件设备。分馆馆舍面积110平方米以上,藏书3500册以上,报刊20余种,计算机10台,阅览座位30个左右;
流动服务点面积20平方米以上,藏书XX册以上。运行模式是以XX区图书馆为总馆,所有经费由总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所有图书由总分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人员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由文体旅广局统一安排,文化中心管理人员由文体旅广局具体实施聘用和考核,每个分馆配备2名工作人员,图书馆负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各馆人员可互相流动,工资由财政统一负担。
  在加强分馆、服务站建设基础上,利用总分馆项目搭建起XX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和总分馆运行监控平台,整合文广系统资源,采取总分馆模式,通过集约化、信息化、数字化、职能化手段配合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功能的综合性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在文化传播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背景下的XX区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旨在通过数字技术、设备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文图两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丰富文化产品的内容,便于群众便捷快速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化、资源数字化的目的。
  XX区图书馆总分馆项目的建设,使读者可以在全区任何一个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实现“一卡通”的畅通阅读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使市民不论身居何处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
   
  

【篇五】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实践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王瑞英(德州学院图书馆摘
乐。
山东德州253023)
要:文章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论述了公共图书馆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定位: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弥合数字鸿沟、社会教育、保护文化多样性、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娱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G258.2
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权利数字鸿沟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多样性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09)05-0122-05
ThePublicLibraryServicePositioninginthe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
WangRuiying(LibraryofDezhouUniversity,Dezhou,Shandong,253023)
Abstract:Thepaperexpoundstheconnotationofthe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andtheimportantpositionofthepubliclibrariesinthissystem.Thenthepaperdiscussestheservicelocationofthepubliclibrariesinthe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theprotectionofculturalrightsofcitizens,bridgingthedigitalgap,socialeducation,theprotectionofculturaldiversity,thegovernmentinformationpublicity,cultureandentertainment.
Keywords: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
publiclibraryservice;
culturalrights;
digitalgap;
governmentinformationpublicity;
culturaldiversityCLCnumber:G258.2
Documentcode:A
ArticleID:1003-6938(2009)05-0122-05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国际国内早有研究,并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四方面已达成了共识。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下,文化建设急需加快步伐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的公共图书馆和保证信息公平获取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其服务定位应该在传统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
政府存在的前提。“一切政治权利起先能之一,也是国家、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只
[2]
有在他执行了他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在
我国,现阶段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规划。2006年9月13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公共文化服务”设专章,在《纲要》中占据2007年6月16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显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中国政府的战略视野,成为本世纪初中国政府文化建设的大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属公共服务范畴。所谓公共服务
就是“为了满足与社会上每个人都有利益关系的公共需求,体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偏好,保障社会每个人最基
[1]
本的福祉,国家运用权力从事的职责活动”。公共服务是
国家实现管理的手段,是国家、政府最基本、最正常的职
基金项目:本文系德州市社科规划项目“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编号:08YD007)研究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09-04-25;
责任编辑:宋戈
122

2009年第5期
[3]
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完善的
公共图书馆服务则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整与配置,解决市场机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资源和服务存在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社会阶层获得服务不平衡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秉承衡、
职业信念将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和公平的标准获得图书馆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就是立足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进步进而产生的人类自我实现的一种人文关怀。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成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责任。
2.2公共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994年版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的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终生教育、自由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地方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和信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
[7]
该宣言阐释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性馆服务的权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供给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体系、公共文化人才、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公共文金和技术保障体系、
化服务评估体系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某些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建立一个覆盖全国、
有效、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国家软实力,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精神文明,塑造国家新形象将有重大积极意义。
2
2.1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文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是在文化层面实现国家、政府
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管理的公平、正义,进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就是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据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述,公民文化权利包括参与文化生活权利、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利、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利、接受教育与培训权利、开展
[4]
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受保护的权利。
质和服务方式。由此,不难发现,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或社区组织支持和资助的文献信息中心,以收集、整理、保存、开发、服务为己任,面向社会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以保证个人和社会信息获取与利用的平等与自由。
公共图书馆具有如下特点:(1)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保障公民文化权利行使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的途径之一,公共图书馆服务属公共服务范畴,公益性是其基本价值属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调整信息分配、维护信息自由公平的保障制度,其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有义务为社会上所有纳税人提供优质免费服务。图书馆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这是人们对图书馆利益属性和价值特性的基本估计,实质上也是人们从利益归属和资源配置方面对图书馆运行规律的基本界
[8]定;
(2)公平性。从社会契约的角度看,国家起源于公民
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必须依托各种文化服务主体。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构成主要有四方面:即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
[5]
企业。其中,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织、
系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监督者,其它各主体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和延伸。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受益的非竞争性,服务的提供者很难准确地核算为受益人提供的利益,无法使每一个受益人公平地非排他性,是负担成本,因而无法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指某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减少他人使用该公共物品的效用,即不排斥其他受益者。非竞争性,是指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当某种产品的消费者增加时,其供给成本并
[6]
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不因此而增加(边际成本为零)。
对自身权利的让渡,他在让渡一部分自由并在对国家尽相应义务的同时,国家也对公民的生活产生了许多责任。公共服务就是政府在处理国家与公民逻辑关系基础上,结合了个体与社会的权利和义务所做出的通向社会公平的选择。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信息或知识公平获取的制度安排使处于社会弱势的老人、儿童、落后地区的特殊人群、少数民族等享用到同社会上层人士一样均等的图书馆服务。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规定:“在那些存在着人种的,宗教的或语言的少数人的国家中,不得否认这些少数人同他们的集团中的
目的的市场,如信息咨询组织、书刊发行机构、数据库商、数字阅读产品的提供商等是不会提供这类服务的,这使得市场机制在这类服务中“失灵”。
123

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其他成员共享自己的文化,信奉和实行自己的宗教或使用
[9]自己语言的权利。”公共图书馆从18世纪中叶诞生的那
个方面定位。3.1
创新服务形式,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促进民主进程的基本条件之一。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力一样,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第15条对“(一)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于文化权利作如下规定:
有权:1.参加文化生活;
2.享受科技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的效益;
3.对其本人的任何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享受被保护之权利;
(二)本公约缔约各国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为保存、发展和传播科学和文化所必须的步骤;
(三)本公约缔约各国承担尊重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自由。”该公约于2001年7月开始在我国生效。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主体的个人客观原因或社会原因造成的在权力和权利、发展机遇、生活物质条件等方面不具备优势的人群。即城市低收入者、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和中西部广大农村居民。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中信息获取能力、处理能力较差,个人发展机会较少,社会参与度不高。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当前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信息经济时代,文化生产力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文化生产力要素包括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文化资源等,以“文化”为标志性特征。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低文化程度现象成为制约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当地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有近9亿农村人口基本得不到公共图书馆服务。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改进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实现普遍均等,使全民共享文化科技成果。据邱冠华馆长和于良芝教授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分析,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的模式有区域性网络模式、总馆/分馆模式、流通点模式、区域性网络模式。区域性网络模式适用于在硬件、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条件较好的各级公共图书馆。总馆/分馆模式是分馆在行政、业务方面隶属总馆,资源方面可共享。流通点模式借助无限上网技术使流通点与总馆在技术上连接、开展各种业务,此种模式是对图书馆服务盲区的补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是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发展的政策保障。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模式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共享图书馆资源,使文化科技成果惠及全民。
一天开始就是向社会上所有的人敞开了怀抱,公平性是其与生俱有的属性;
(3)正义性。正义是制度存在的价值。公共图书馆的设立体现着国家的意志。美国学者史帝芬·霍尔姆斯和凯斯·R·桑斯坦指出:“公共财政和国家行为是任何权利存在的必要前提;
没有公共权威,就没有公民
[10]权利,公民权利的前提是存在有效的公共权威。”公民
之所以具有权利主体的资格,是因为他们尽到了相应的义务(如依法纳税等)。为此,政府必须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障纳税人的利益———设立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更应成为机会均等的工具,成为通向信息的电子渠道。“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免费提供因特网/万维网的检索利用,使所有人不管经济状况如何
[11]都可以使用电子载体的信息。”
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容易走进社区、走进城乡居民、走进社会弱势群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服务的平台,成为城乡居民的文化社保和第二起公共图书馆可以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信息权利、居室。
享受文化科技进步的权利、参加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力,因此,公共图书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公共文化服务所弥补的是市场失灵情况下公民文化
需求难以满足的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保障公民基因此,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逻辑起点。“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
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
[12]
,切实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和基本文服务体系”
化需求。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重心下移、服务对象兼—社会各阶层人士、服务方式多样灵活方便快及全民——
捷、服务内容和过程公平、服务性质公益。长期以来,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图书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东中部地区强于西部,城市好于乡村,这就造成社会中上层人士享用的图书馆服务好于下层人士。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在西部、在基层、在农村。所以,在构健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
124

2009年第5期
3.2弥合数字鸿沟,维护信息公平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简言之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收入、教育、地域和种族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数字鸿沟存在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的人群之间。现代社会信息大量集中的结果,使信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人们正面临另一种形式的贫困威胁———信息贫困。有专家指出,如果数字鸿沟不及时填平,无数信息弱势者连他们现有的基本权利都面临着被削弱的威胁,在将来互联网的天下,他们的各种机遇也将大为减少。信息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自由从事信息活动的权利,包括信息的自由获取、生产和传播。信息权利是公民应该享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的权利,信息权利的实现以信息的无限开放为基本条件。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一任务交由公共图书馆来承担。作为信息均等工具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公共图时代理应也必须保障公民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书馆发展指南》指出:“公共图书馆是机会均等的工具,应该成为数字时代通向信息的电子渠道,以防止有人因疏
[13]
”离技术进步而被社会排斥在外。
全球也日益明显,因此,保护文化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世界文化报告》就以“文化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为主题。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全球共识。
公共图书馆对地方特色文献的搜集、整理、集藏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渠道之一。地方文献是指反映某地某时段内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献。具体包括一个地区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发展、历史变迁、地理风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文意蕴变化等,所以地方文献具有特定的历史性、鲜明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地方文献的这些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丰富性以及各种文化表达的需求。体对文化产品多样性、
具体做法:(1)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定期走省方志办、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省统计局、大访省党史办、
乡级图书馆可以走访以上相应的同级部学及研究所(县、门),收集文献资料;
(2)专集、专藏、专管。地方文献来自各单位,种类繁多、形式难统一,连续性不强,因各部门、
此应培养专人搜集、专室收藏、专门管理,以保证收集的连续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基层图书馆可根据各自完整性、
能力进行收集和保管;
(3)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有选择地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并做好数据库的推介工作,让地方文献走出“家门”为社会所用。3.5政府信息公开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公开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获取给以足够的重视。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该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条例》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档案馆、
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的设施、
供便利。”同时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说明行政机关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共图书馆提供政府相关信息,公共图书馆也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条例》规定:职能、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反映行政机关机构设置、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都需要公开。应当主动公开的”
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机构,其服务的近距离、经常性、容易获取和平等、自由、免费的特点使之与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公众知晓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相比,公共图书馆占据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满足信息弱势群体需求方面凸显出公共图书馆的公平性特征。因此,图书馆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内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设立专门
3.3社会教育
《公共图书馆宣言》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明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的渠道,为个人和确规定:
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自由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支持各级正规教育,也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支持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天职,可以说正是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才促使其产生、发展、延续。(1)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公共图书馆属社会性自主教育,开放、平等、的文化需求。
免费、自由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面向社会所有人开放的无门槛的大学。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这里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尤其能够满足残疾人、退休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
(2)引领社会阅读。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促进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如“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引领社会阅读风尚。、“世界读书日在厦届全民阅读论坛:数字时代的阅读”
等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喜爱。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的各种讲座、读书演讲比赛也颇受欢迎;
(3)提升信息素养。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和培训,使读者能够针对问题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重组、应用有用信息,独立解决问题。3.4
地方特色文献集藏、使用,保护文化多样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是全社会所有人,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和文化表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文化“趋同”化势头在
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需要社会公
125

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的“政府信息工作部门”,配备专职的技术服务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
(2)利用图书馆自身的网技术优势对分散的政府信息进行整合,以实现政络优势、
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建立完善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3)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开信息阅览室和信息咨询服务台;
提供专题、定题等跟踪信息服务;
(4)做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推介工作,并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公民自觉使用政府公共信息的意识和能力。3.6
发挥文化娱乐功能,传播先进文化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就是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为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提供《图书馆文化休闲空间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学概论》(修订本)中指出“:现代图书馆不仅向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且还向社会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几乎每一个新建的图书馆都把文化活动设施看成是图书馆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把图书馆建成设备先进、设大型施一流的文化活动场所,可以向公众提供学术会议、展示会、报告会、研讨会、音乐会、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仪
[14]式和庆典、文化旅游、游乐场等服务”,不仅如此,一些
书馆都对自己的建设主体负责,各级图书馆之间仅是较松这种体制散的业务关系,不存在任何组织关系,各自为政。下维持基层图书馆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自建国以来,虽然我国多次启动基层图书馆建设项目,但是在实际社会效益还没有真正产生的时候基层图书馆就渐趋消弭了,这也是自六五以来我国基层图书馆屡建屡衰的原因。改革30年来,除经济较发达的一些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还是沿用各自为政的体制。今天,这种体制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实施,因此改革图书馆体制,改革财政制度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于凤荣.论公共服务的本质:秩序与正义[J].理论探讨,
2008,(2):11-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22.
[3]许建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图书馆发展路向
———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图书馆事业改革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44-45.
[4]嵇亚林,李娟莉.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对
构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6,(7):121-125.
[5]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及其功能
.社科纵横,2007,(2):37-39.分析[J]
公共图书馆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创立了自己的如国家图书馆的“国服务品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图讲座”,苏州图书馆的“公益讲座”,上海徐汇区图书馆
陈力.公共服务中的图书馆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的“满庭芳公益书场”,广州越秀区图书馆的“书吧”等等。[6]
2006,(1):6-12.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功能使公共图书馆真正融入居民看演出、看展览、谈生意甚至交生活,人们来此可听报告、友,公共图书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离不开的第二休闲空间。公共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为当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当地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7][11][13]国际图联/科教文组织.林祖藻译.公共图书馆
服务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徐金法.关于图书馆事业公益性原则的思考[J].图书
2002,(1):22-26.馆,
[9]新华网.新华资料[EB/OL][.2008-05-19]./>

推荐访问: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 文化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