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高校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2 10:4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高校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高校教学反思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胡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高校校园里的学生结构以及学生的素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必须加紧改革步伐,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以利于更好的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有的放矢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使我们的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无疑对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适应这一变化和要求。总结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首先端正思想,只有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下试图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观念的问题。

(一)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和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目标。

现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多数的老师仍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生的知识方面,我们的老师经过了许多的努力,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理解了、弄懂了,可是往往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从新生一入学就教育学生说大学的学习生活同中学是不一样的,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可在实际中我们的教学却只达到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目的,而学生在课外应如何去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自学的习惯并没有学到和养成。试想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需要伴随终身的,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了校园、离开了老师,他们就不知该如何去学习,怎么能说明我们的学生成熟了,有能力了呢,又如何能证明我们的教育成功了呢。因此,我们的老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算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的学生才会是高素质的。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只教会具体知识的教育模式只会让我们的教育走入误区。

(二)教师应明确培养目的,这本身决定了教育水平。

每位教师在授课之前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授课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你打算让学生学到什么,或者说是你打算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本身就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记得一位学者说过:“一流的教授教境界,二流的教授教方法,三流的教授教知识。”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很客观,但至少可以从某个角度反映出师者对于学生的教授过程中应全方位的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对于培养目标的确定,可以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

(三)想办法让学生把头都抬起来,把眼睛都睁开,这是对教学质量最好的评价。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过学生,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对于很不喜欢的课程或者老师,学生在听课时容易精力分散或者溜号、打瞌睡。很多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抱怨学生素质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但是我觉得教师本身授课的质量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的课讲得明白,讲得精彩,让学生不得不听、舍不得不听,

那么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这些现象。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少数学生有厌学情绪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但是作为教师除了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作风和习惯外,更要从自身入手来想办法、挖根源、找原因。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习、产生兴趣,这需要教师用心去琢磨、细心去观察、虚心去交流。如果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每堂课都打瞌睡或溜号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学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的。每门课程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改进措施也应有所差异。因此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把教学工作做为事业中的重要部分潜心地去研究、去探讨,以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严格要求学生是绝对必要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老师对于学生的出席、请假、欠交作业等现象淡然处之、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上好我的课。其他的事情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教师本身并不做更多的要求,也不主动采取措施去帮助学生改正这些不良的习惯。管理学上有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惰性的,对工作具有厌恶的天性,一般人没有雄心壮志;而Y理论正好与此相反,它认为人不懒惰,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这项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若是前者,则工作积极,若是后者,则工作消极。我们说每种观点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侧重,而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学生各个都能积极主动的努力学习。但事实远非如此,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更由于他们年轻,又面临许多的诱惑,并处于容易被许多诱惑所吸引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成熟的年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的采取一些措施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遵守老师的规定。而且提出要求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教师本身注意要认真的落实,比如每次课抽查出席情况,认真改作业等。经过一段时间,当学生已经习惯了按照要求去做,也知道老师是认真的对待的,真正的采取了奖惩措施,他们自然把遵守纪律当成了习惯。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够这样严格的去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的要求学生,学生们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形成了严谨认真的习惯,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俗语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整体素质上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小事抓起,积少成多,最终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五)教师应品德高尚,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以学服人。

我们经常说学生的身上能反映出老师的影子,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很深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惊奇的发现经过几轮教学,我会通过每个班学生的学习风气和作风大致判断出该班的班主任是谁,这自然的让我想到一位老师自身的修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这是一种放大的效果。从小的方面来讲,老师的修养和德行能够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即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因为谁也不愿意承认一个劣迹斑斑的学生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而每一个教师都会在自己所带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每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来要扩大到社会,随着一批批学生来来往往,我们的影响范围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还肩负着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如此重大的责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若不加强对自己的修炼,怎对得起这个职业,这个称呼。

当然,我们并不能够苛求每位老师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这样不够现实、不够客观,但至少我们应明确自己该怎样做,并尽自己的所能达到和实现目标,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和提高的。在这个提倡和允许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塑造个人的形象,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职业是塑造人,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么崇高而又特殊的职业,教师本人严谨求实、谦虚好学、积极上进的生活作风和学习态度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因此作为教师应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认真讲好每一堂课,对学生负责,也对自己

负责。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对学生要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外语学习中有的学生花了几年的时间,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但过级考试成绩仍不理想,而有的学生并没有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却能得到高分,为什么呢?这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师正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人。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教会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如何去学习和掌握。我们每位教师对于每门专业课程也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到掌握到深入理会这样一路过来的,而他的学习经历恰好是对掌握每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的最好总结,把好的经验和方法同不正确的经验和方法一并告知学生,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毕竟我们能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对学生授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学校以后还要有很多年的学习时间,但这种学习不一定都有在校园中的学习环境,但只要他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学习,使我们的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信念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才应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教师在交待和讲解每个问题之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启发学生的思路,为什么问题会这样?怎么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琢磨一边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容易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提问题,认真分析总结这些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班级的学生喜欢提问题,这样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喜欢思考问题,而老师也容易通过他们所提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多数的学生不习惯问问题,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不好意思,有的是学习很被动,有的是不认真复习等等。对于不爱问问题的学生教师对他的了解只能是猜测而不一定准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允许学生问各种问题,只要想到了都可以问,而任课老师也必须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不能因为难易不同、角度不同而有所歧视,鼓励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必要时还可以搞小的比赛,或者用别的班级和高年级同学曾经提过的问题来引导同学。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1、使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善于积极的思考问题。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教师通过总结分析整理学生所提的问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针对性更强,有的放矢。

4、教师从学生所提的问题中会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5、鼓励学生提问题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交流知识、交流感情。

经过努力,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的教学质量自然提高了。

(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有的老师讲课听不明白,学生有情绪,而老师认为自己讲得很好了,觉得很无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本身。我们承认绝大多数教师对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都能够掌握得很深入,但为什么讲出来效果却有很大的差距呢,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不会讲课。要想把课讲得好,任课教师必须要潜心的琢磨和积累很多东西,对教师而言,你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的过程中,自己会有哪些困惑,又是怎么解决的,这些思路都是你将来可以应用于教学中的宝贵资源,你的

3

学生同你当初的状态是一样的,因此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从什么地方入手来讲解和分析问题,而不能从你已经熟练掌握某门课程的基础上来讲授。自己很明白而往往讲不明白的老师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因此平时多积累、多琢磨,从你的教育对象的状态和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而确定自己的授课方式,这样能真正的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否则纵然你采用再多的形式也是药不对症,无济于事。

(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积极地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都不错,但每种改革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现在的学生表现欲都很强,也喜欢挑战,任课教师如果能够针对这种情况,抓住学生的心理,适时适当的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比如每节课布置一个小专题,下节课由专人负责讲解、同学讨论等等,都会让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责任感,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课程不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和新的领域。也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和心理特点。

总之,教师的职业具有其他任何一种职业所无法比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就应该起点很高。这本身也是国家的人才培养走向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愿我们每一个身处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都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管理系胡微

2002年10月24日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思考 高校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