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做法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时间:2022-08-11 14:55: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做法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

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做法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八步区就业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扎实地开展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管理等就业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易地扶贫搬迁户调查情况

20xx年5月,我区对易地扶贫搬迁2746户13408人进行劳动力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培训情况等。全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共3730人(其中:单位就业1235人,个体经营831,灵活就业等其他自主就业1645人,公益性岗位19人);

暂未就业有转移就业意向人数共1070人(其中:县内转移508人,区内转移121人,跨省区转移290人,自主创业151人);

暂未就业无就业意向人数共551人(其中:无技能246人,年龄大176人,无就业愿望129人);

有培训意向人数共计224人(其中:两后生技能培训29人,参加技能培训195人)。

(二)做好“送政策、送岗位”工作

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搬迁户情况,搭建用工单位与搬迁户劳动力的供需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对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移民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并印制岗位信息表、就业微信公众号发放到每个搬迁户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移民劳动力与企业对接,与人才市场对接,掌上了解区内企业招工信息,促进上岗就业。20xx 年3月,我区印制4000多份就业招聘信息宣传单发放到八步区的6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2746户贫困户手中,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更快更便捷了解本辖区内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

8月份发布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招工信息及其他适合异地扶贫搬迁

户的岗位信息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区直单位、贫困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和帮扶联系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贫困劳动力,特别是移民搬迁贫困劳动力到该公司就业,以及推荐到其他适合的岗位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三)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创业。

一是鼓励易地移民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充分发挥我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职能作用,对缺少技能、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和有就业创业培训需求的搬迁户劳动力,采取长班短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有针对地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截至9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42人;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50人。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就业渠道,在八步区人力资源市场开设独立窗口办理国家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支持大众创业。

(三)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

1.为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我中心下发《关于做好就业扶贫车间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贺八人社发〔20xx〕37号)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就业扶贫车间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的,在1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6个月、给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不低于6000元劳动报酬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经过对各乡镇(街道)推荐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核查,目前为止已对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扶贫车间认定,下一步将申请资金给予企业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

2.根据《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贺州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贺州市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工作的通知》(贺人社规〔20xx〕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工作,鼓励农民工,特别是异地扶贫搬迁户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落实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政策。目前已有5家企业申请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宣传及审核认定工作。

(五)做好宣传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放招聘信息宣传单、张贴招聘信息海报,全面发动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

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对有培训意愿的,组织参加职业培训,提供技能鉴定服务;

对就业困难的,实施重点帮扶,加强就业权益保护,促进就业创业。

二、存在问题

1、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劳动技能普遍较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需求群体,但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整个移民的比例较小,大多是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缺乏生产技能和实用致富技能,自身劳动力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安排就业比较困难。

2、到八步区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培训的人员皆来自各乡镇各行政村的贫困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地点在八步区,距离相对较远,因交通、食宿等问题他们难以负担,所以参加培训的时间有限,能完成并通过考试取得证件的时间就需要更长。另外职业技能考试难度逐渐提升,对于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贫困人员来说,通过考试的难度更大。

三、对今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建议

1、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易地扶贫创业就业,对吸收安置移民就业的企业进行贴息支持。同时还要继续落实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对扶贫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鼓励移民就地参加地方农业生产劳动。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的扶持力度。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扶贫对象就业。

2、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在目前下达的每年就业专项资金补助额度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易地搬迁移民中大龄、身有残疾下岗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夫妻双下岗双失业人员等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易地搬迁移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笔者通过到贵州省独山县移民局、各镇村以及各易地扶贫搬迁点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截止2020年7月,独山县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搬迁743户3229人,全部采取限价房及政府安置房进行,安置在15个不同小区。笔者实地走访了福林铭城、城市之星、中央城、盛源国际、紫薇城等5个安置点,共计移民户171

户831人,其中入住116户562人。通过了解,搬迁户中大部分外出(省外)务工,一部分在独山打零工,一部分还在家务农或待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目的是就是把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等地区的人民群众搬迁到更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好的地方,将扶贫和发展有机结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的目标,独山县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搬迁群众实现“三心、三有、三房、一满意”为工作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一)科学选择安置方式,奠定后续发展保障。

通过采购限价房、新建安置房以及政府安置房的合理安置,移民群众无一户因搬迁而负债,部分移民还节余大量后续发展资金,为精准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障。2020年,进城安置743户,共有552户节余有不同数额的后扶资金,约3000余万元。

(二)建立新型集体经营机制,“三地”开发助力搬迁。

由县林业投资开发公司牵头,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扶贫政策,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移民户合作模式,共同管理经营移民“三块地”,增加移民收入,解决后顾之忧。

(三)以岗定搬、以产促搬,破生活保障难问题。

以解决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采取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产业集群促进搬迁进度,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一是摸清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县城公益性岗位等需求底数,积极推荐安排移民就业,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安置台账;二是结合搬迁户就业需求意愿登记台账,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效开展移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多渠道保障搬迁户1户1人以上就业,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2020年,我县城镇安置率达93%,搬迁户共有劳动力 2544人,实现就业1404人。

(四)以群众意愿“定”安置地点,破“穷窝”难挪问题。

坚持群众自愿、思想引导,绝不强迫的原则,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搬迁为我要搬迁。一是问需于民。通过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认真聆听群众的疑惑和困难,广泛征集群众的搬迁意愿,及时调整安置地点;二是拎包入住。针对搬迁贫困户自主装修找不到人,购买材料找不到门的问题,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及时召开联席会议,为委托装修的搬迁群众联系装修公司,对搬迁户的房屋进行简装,让搬迁群众可直接搬迁入住;三是嵌入式安置方式,激发脱贫潜力,促进小区和谐。移民户嵌入到不同小区进行安置,以强带弱,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激发脱贫潜力;建立原住居民与移民互帮互助机制,积极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等,促进小区和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搬遷户中大部分能实现一人以上就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底数不清,存在就业精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搬迁户的安置中,落实“五个三”要求还不够精准细化,工作停留在一般的方案制定、未来谋划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和对策措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精准落实不到位,搬迁户档案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完善等现象。有的不是以岗定搬、以产促搬,未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未与相

关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能够提供给搬迁群众的公益性岗位底数不清、总量不足。

(二)搬迁户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还存在就业难等情况。

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搬迁户中,由于年龄较大,缺技术、资金等原因,只能在家待业,还存在已经搬入县城居住,但是由于没有收入,只能回家务农能现象。

(三)对搬迁户的就业情况缺乏跟踪服务。

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搬迁户中,虽然已经找到工作,也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但是收入低,不能实现养家糊口。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往往重视未得到就业的搬迁户,存在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后就放任不管等情况,没有很好地进行跟踪服务,使得贫困户的再发展难以实现。

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与县域企业的合作,摸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底数。相关部门再次对全县各园区(镇)、企业等可提供岗位数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摸清就业岗位底数;同时再次摸清搬迁户的就业意愿等情况。按照每个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至少1

人就业标准,综合岗位条件、劳动力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区域性划分确定易地搬迁人数,并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县人社部门针对搬迁劳动力特点发掘就业岗位,引导推荐就业,拓宽了搬迁群众就业范围和空间。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针对搬迁户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据笔者了解,独山县有关部门在各个移民安置点设置了就业服务中心,也对搬迁户的就业需求进行了登记,但是缺乏精准性,没有分类型对搬迁户进行培训和服务。在下一步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为搬迁户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并针对不同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情况,分类施策,科学制定脱贫措施:针对“有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积极统筹协调就业岗位,推荐搬迁户就近择业;针对“缺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推荐其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根据易地搬迁劳动力特点,量身打造培训课程,使其真正获得就业技能,并采取”培训+就业推荐“模式,保障其成功就业;针对“有一定资金、有技术、有劳动力”的“三有”易地搬迁贫困家庭,可推荐其参加创业培训,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人社部门创业贷款的资金支持,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贷款”扶持方式,帮助其实现成功创业;“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有土地”的“三缺一有”易地搬迁贫困家庭,将其原住地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或周边产业园区,易地移民搬迁户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等。

(三)建立长效机制,对搬迁户进行跟踪服务,保障搬迁户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搬迁政策,不能用习惯性的思维和方法处理易地扶贫搬迁问题,除了在产业和就业扶持上可以创新外,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台账,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迁户的能发展。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城区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2户636人,截至6月30日,已实际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2户636人。按照自治区、南宁市统一部署要求,我城区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我城区计划就业创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兜底共252户,其中已实现和落实252户,户完成率100%。就业创业方面,我城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108户,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212人,其中,已实现稳定就业108户,已实现稳定就业劳动力199人;产业发展方面,我城区继续从事生产农业经营123户,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劳动力183人,其中,已落实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23户,已落实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劳动力183人。

二、推进后续扶持工作主要措施

良庆区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一档”的“三个一”帮扶措施,在通过与搬迁户签订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协议、培训协议,帮扶人到户帮扶、发放自选产业补助资金、配套产业基础设施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南宁市良庆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并通过实施“六个依托”扶持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依托产业园区扶持。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将安置小区选在靠近南宁现代工业园3公里的南北二级公路旁,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用工需求量大的有利条件,便于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确保移民有稳定的收入。目前,南宁现代工业园一期土地已有约200亩达到出让条件,城区正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环境美好、交通便捷、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另外,预计2020年6月开工建设的那马镇易地扶贫产业园(木片晒场)在南宁市南北二级公路G325国道23公里处西侧,面积约82.22亩,总投资720.54万(土地征用85.54万,申请城区补助100万,合作企业支付70亩土地租金490万,平整场地45万),目前已制定建设方案并上报城区审定。

二是依托“扶贫车间”扶持。运用南宁市和城区优惠政策、利用扶贫奖补政策等招商引资。目前已建设“扶贫车间”明营单板厂、联营单板厂、正营单板厂等,已经吸纳搬迁户劳动力59人就业,月工资为2000元以上。目前计划鼓励和吸纳更多的贫困进入扶贫车间就业,帮助其脱贫致富。

三是依托产业补助扶持。制定出台《良庆区脱贫攻坚项目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搬迁户发展产业。2020年二季度,各安置小区共有102户发展种植甘蔗、西瓜、番石榴、百香果、火龙果,养殖鸡、鸭、猪、牛等产业,共发放补助资金51.744万元,助于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四是依托产业项目扶持。实施“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产业分红”模式,充分利用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贫困户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以股金的方式注入合作

社,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如南晓镇安置小区已有11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贴息贷款每户5万元入股的方式与宜民中华竹鼠养殖合作社开展竹鼠养殖合作,合作社按照协议定期向贫困户发放红利,年均每户4250元。实施“能源产业+扶贫分红”模式,在那陈镇建设的3000KW分布式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计划投资2500

万元。项目建成后,按照20年运营期计算,年均发电收益将达到230万元,部分收益作为产业分红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建设火龙果酒厂,该厂在大塘镇建设总投资400万元,预计2020年6月底企业可以进驻并进行生产,作为优势支撑切入火龙果产业,整合火龙果种植培育、销售、观光等资源,打造火龙果全产业链的商业计划。建厂后可吸纳当地劳动力100人以上,预计年产值4000万元,务工者月工资收入约4000元,解决附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外,预计2020

年6月开工建设的那马镇易地扶贫产业园(木片晒场)在南宁市南北二级公路

G325国道23公里处西侧,面积约82.22亩,总投资720.54万(土地征用85.54万,申请城区补助100万,合作企业支付70亩土地租金490万,平整场地45万),目前已制定建设方案并上报城区审定。同时目前还在筹备与南宁交投集团联合建设产业扶贫加油站、那陈镇火龙果加工项目和辣椒加工及冷链物流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让包括易地搬迁户在内的建档立卡群众拥有长期稳定收入,稳定脱贫。

五是依托公益性岗位或工程建设扶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把各村保洁员岗位安排给易地搬迁群众家庭,解决部分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需求。目前,已有4名搬迁群众的家庭成员担任村级保洁员,每月能领取补贴800元,进一步保障搬迁群众生活。同时通过各镇统筹,据统计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各项目中已先后吸纳约90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临时就业,劳动者日均得到报酬130元以上。

六是依托技能学习培训扶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搬迁户家庭劳动力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全方位、多途径、有计划地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有力提升搬迁户劳动力就业技能。一方面,各安置小区组织人员参加了政府及镇社保中心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搬迁农户获得了企业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以及企业岗前培训内容。另一方面,依托政策支持,各镇还开展了多种满足需求的技能培训,比如南晓镇安置小区开办了电脑班和家政班,大塘镇安置小区开办了育婴班和面点班,那马镇安置小区开办了家政班和烹饪班,通过培训贫困户提高了劳动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目前,我城区已完成劳动技能培训108人,劳务输出175人,计划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至少培训一次的目标。

三、取得成效

(一)发展特色农林业方面。发展农林业 1004 亩,微田园 20亩,养殖6777 头(羽、尾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6 个,建立农林业技术示范点2 个,选派专业技术指导31人。(二)发展劳务经济方面。劳务输出 205 人,劳动技能技术培训 112 人。(三)实行资产收益方面,发动11户移民户,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宜民竹鼠养殖合作社,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年均分红0.425万元。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困难,产业规模化薄弱。一方面,现阶段搬迁户都是通过小规模种植、养殖,土地分散大,土地经营缺乏规模化。另一方面,部分贫困户在土地上种植速生桉后选择外出务工,更加大了土地流转的困难。

(二)搬迁户生计重构难。由于“二次搬迁”移民的特殊性,搬迁群众生产用地均为租赁性质,没有自主生产用地,多数以依靠外出务工为主,产业发展支持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与缺乏生活场景和生产资料的安置中心形成反差,致使大多搬迁户还未从内心接受搬迁,在短期内难以融入周边的社会生产、生活,搬迁群众到达安置小区后,多持观望态度,更难以进行重构生计。另外,大多搬迁户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而务工人员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面临着收入低和务工不稳定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六个依托”后续扶持工作力度,鼓励搬迁群众多渠道就业。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搬迁户从事相应的自主产业发展,帮助有资金及技术需求的搬迁户享受政策支持,让搬迁群众实现长远稳定增收。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扶贫车间”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实现长远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为搬迁群众提供适合的岗位,实现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三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方式,拓宽搬迁对象的增收渠道。充分实施好“能源产业+扶贫分红”的发展模式,通过光伏扶贫项目、扶贫加油站项目等一批村集体项目的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搬迁群众资产性收入。四是解决就业民生大问题。从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发力,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壮大第二产业规模,为转移劳动力开辟新途径。以财政补贴方式,加强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

(二)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一是解决就业民生大问题。从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发力,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壮大第二产业规模,为转移劳动力开辟新途径。以财政补贴方式,加强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二是提升组织化程度。以能人、合作社的营销渠道及生产技术为龙头来引导搬迁户从事相应的自主产业,政府辅之以有资金需求的补贴政策支持,让搬迁群众抱团发展。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方式,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加油站扶贫项目等一批村集体项目的分红收益,实现长远稳定增收。

推荐访问:搬迁户 易地 扶贫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