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02 19: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完整文档)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5篇

第一篇: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2018年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0)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产业富民”活动工作,促进我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xx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有xx个屯,xx个组,人口数xx,总的耕地面积为xx亩,其中旱地xx亩,水田xx亩,该村的主要产业有芒果、油茶及杉木,其中芒果种植xx亩,油茶xx亩,杉木的种植面积为xx亩,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鸭为主,其中猪年出栏量xx头,肉鸡出栏xx羽,肉鸭出栏xx羽。

二、发展方向

努力发展xx等产业,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营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相关科学xx技术,提高xx的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xx的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和规模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一村一品,规模化种植xx、完善销售渠道,加大XXX的发展力度、扩大xxx的知名度,做大、做强XXX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

村党组织、村民委领办合作社,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本着集体增收、农民增利的原则,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或农家乐。一是参与经营。通过办理各项证件,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提取利润,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入股分红。可将本村土地、资金、农业机械等入股合作社,按收入比例获取分红。三是争取项目。以合作社名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落地后,按村集体与合作社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再次投资,增加收入。

五、突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输出培训的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政府,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实现多工种、多行业的覆盖,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2017-2018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xx人,劳务输转xx人,创劳务收入xx万元;

xxx村民委员会

2017年xx月xx日

第二篇: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00六年九月

慈溪市海洋海洋经济规划

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李兴达

副组长:杨慧芳

成 员:
何登森 (市府办)

徐桐琦(市海洋渔业局)

岑剑国(市发展改革局)

陈仲才(市规划局)

徐 强(市水利局)

罗爱庆(市环保局)

黄建岳(市旅游局)

陈可伟(市交通局)

陈亚伟(市财政局)

罗维昌(市经济发展局)

徐德忠(市国土资源局)

岑伯明(市海洋渔业局)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海洋渔业局,岑伯明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技术专家组

组 长:
彭立功

成 员:
顾学俊 陈忠阳 陈德昌

三、编写组

组 长:岑伯明 陈海芳

成 员:高爱仙 顾洪祥 施申乔 胡仲煜 钱立权

目 录

前 言 1

(一)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1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2

(三)《规划》的范围 3

(四)《规划》的期限 3

一、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4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4

(二)存在问题 6

(三)有利条件 6

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9

(一)总体思路 9

(二)指导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三、海洋产业发展及布局 12

(一)围涂造地 12

(二)水产养殖 13

(三)临港工业 16

(四)滨海旅游业 19

(五)港口服务业 19

(六)海洋新兴产业 21

四、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22

(一)海洋污染防治 22

(二)海洋生态保护 23

(三)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23

(四)海岸和滩涂保护 24

五、保障措施 25

(一)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领导 25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5

(三)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26

(四)强化管理,依法治海 26

(五)政策扶持,加大海洋投入 26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27


前 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慈溪市从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浙江省沿海市、县(市、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04]529号)以及《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了《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为慈溪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科学依据。

(一)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2005年,慈溪市生产总值达到37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达到36961元,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新时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慈溪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资源开发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能否在未来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海洋经济是可持续经济,因此,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深入实施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联动”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慈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慈溪市海洋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于形成新的增长点,促使“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慈溪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要充分吸纳陆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开发各种海洋资源,充分考虑海洋独有的特色,发展海洋产业,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产品与服务。海洋经济的主体是海洋产业,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间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推动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陆海一体原则、科技兴海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国家海洋局,2002年12月颁布);

(2)《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实施);

(3)《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

(4)《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2005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HY/T052-1999,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

(6)《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2006年7月);

(7)《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5年2月);

(8)《宁波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7月);

(9)《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慈溪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慈溪市十四届人大会议审议通过);

(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慈溪市人民政府,2003年);

(11)《慈溪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慈溪市人民政府,2004年);

(12)《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3—2020)》(慈溪市水利局,2003年4月);

(13)《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慈溪市风景旅游局等,2003年8月);

(14)《慈溪市水产养殖规划(2004—2015)》(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2004年12月);

(15)《慈东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慈溪市规划局等,2004年4月);

(16)《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慈溪市水产局,2001年12月);

(17)《慈溪市“十一五”期交通发展规划》(慈溪市交通局编,2006年3月);

(18)《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甬政发〔2006〕64号)。

(三)《规划》的范围

《规划》的范围,从区域看,涉及慈溪市的海域及近海陆域;
从产业来看,根据慈溪市资源特点,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围涂造地、水产养殖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港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等。

〔1〕

(四)《规划》的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与“十一五”规划相一致,规划到 2010年,重大问题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慈溪市有宽广的海域国土、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慈溪市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慈溪市海洋资源开发的门类不多,主要涉及滩涂围垦、水产养殖、滨海旅游等。

1、围涂造地稳步推进

慈溪素有“唐涂宋地”之称,市域面积一半以上均通过围海造田而来。目前,该市仍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连片滩涂,其中吴淞高程零米以上的有近60万亩,且仍呈扩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合计围垦滩涂面积为16.25万亩。90年代中期,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制约,慈溪相继实施并完成了四灶浦滩涂水库工程、淞浦围涂工程和半掘浦围涂工程,1990~1994年合计围垦面积达11.26万亩。1997年实施并于2000年底完成的龙山两万亩围涂工程标志着慈溪滩涂围垦走上政府调控、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的快速良性发展道路,并为建设大规模滩涂围垦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自2000年以来,慈溪又相继完成了四灶浦西侧6.7万亩围涂工程、淡水泓3万亩围垦工程,分别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园区提供了建设用地。2004年10月,投资超9亿元的徐家浦两侧10.6万亩围涂工程又全线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我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项围涂工程,并创下了全省单体围垦面积之最,预计工期5年。

解放后至2005年年底,新围滩涂可利用面积30.44万亩,其中已利用22.6万亩。这些围垦土地已为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城镇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了可开发利用的新土地,拓展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2、水产养殖迅猛发展

慈溪水产养殖业自建国以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八十年代初,沿海群众利用杭州湾沿岸低洼盐碱地挖塘养鱼,发展了2万亩精养鱼塘;
九十年代,突破“杭州湾不能发展海水养殖”的思想束缚,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至今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化百里沿海养殖生产基地,并带动了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企业的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0.83万亩,产量4.90万吨,产值7.31亿元。目前水产养殖己成为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3、临港工业日益提升

依托滨海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的优势,慈溪市加强临港工业项目建设,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使得临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杭州湾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优质的服务,与慈溪工业经济强劲的资源配置能力对接,激发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巨大热情。杭州湾新区引进的项目,与慈溪市化纤轻纺、五金机械、电子电器、汽车部件行业对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层次。截至2005年年底,共有138家企业落户杭州湾新区,100家企业开工,71家企业投产。2005年,新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8亿元,销售104.82亿元,同比增长151.26%和154.15%。有力的带动了临港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滨海旅游蓬勃兴起

慈溪市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资源的开发,景区、景点的布局建设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开发前景较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是慈溪市滨海旅游业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契机,达蓬山文化旅游区(徐福东渡遗址)、伏龙山景区和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等景点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达蓬山徐福东渡遗址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学者、旅游者前来考察和观光,成为慈溪旅游新热点。

5、港口服务业有待发展

慈溪市海岸滩涂面广、水深较浅、淤涨较快,不适于建造深水港口码头,因而港口和海上运输业规模较小,到目前为止,建有西三码头、龙山码头和杭州湾大桥公务气垫船码头。西三码头建有靠泊500吨级兼靠1000吨级泊位一个,2005年吞吐量近200万吨,港区有建塘江内河码头及与329国道沟通的四级公路配套。龙山码头属群众性渔港码头,靠泊等级为100吨级。杭州湾大桥公务气垫船码头按停靠2艘一百客气垫船进行建设,主要供大桥建设与管理的公务气垫船停泊需要。

(二)存在问题

1、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

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全市尚未形成强有力、比较完善的综合海洋管理体系。海域开发利用上依然存在无序、无度、无偿等“三无”现象。海洋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建设仍然滞后。

2、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海洋资源过度利用与开发不足的现象并存;
海洋产业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备,产业结构有待提升。

3、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

慈溪市海洋经济与其他海洋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海洋科技人才匮乏,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养殖生产规划布局力度不够,养殖品种技术含量较低。

4、海洋环境污染日渐突出

随着沿海乡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农业的面源污染、城镇工业与生活污染以及海水养殖业自身的污染等各类污染源日益增多,使得杭州湾海域和近海海域污染日益加重,特别是氮、磷污染严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下降,影响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有利条件

1、良好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绘就了新世纪将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2004年5月召开的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联动”发展战略。其中“港桥海联动”战略指出,港口经济、大桥经济和海洋经济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明确提出“开发蓝色国土,培育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使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慈溪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将大大拓展经济腹地,使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为慈溪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明显的区位优势

慈溪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区的南翼,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国际化都市的中间,东接镇海、北仑港,西通杭甬高速公路,南连萧甬铁路,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后,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形成优越的区位优势,能够便捷地接轨大上海,并以宁波舟山港、洋山深水港、宁波经济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和大榭岛开发区为依托,接受沪、杭、甬三地的经济辐射,将极大地带动慈溪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它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

3、坚实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5.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96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4.5%,经济总量名列浙江省前茅。同时,慈溪又是浙江省经济四强县(市)之一,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目前分别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7位和第17位,是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慈溪市较强的综合实力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4、完善的交通网络

329国道、杭甬高速公路是慈溪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走廊,而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则将使慈溪的经济主通道从329国道转移至杭州湾大通道。到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 971公里,公路密度为84.2公里/百平方公里,“四横十纵”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形成,一个区域性综合运输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全市已拥有9个客运站和7个货运站,铁路13公里,现有内河等级航道218公里,沿海有靠泊吨位500吨、兼靠1000吨的货运码头(西三码头)1座。到2010年,慈溪市将力争建设成为以公路为主体,水运、铁路为依托,城市公路等级高,公路网络健全,城市辐射功能强的长江三角洲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之一。这对海洋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5、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慈溪市作为沿海城市,体制改革进展良好,取得了巨大成功,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整治,市场信用建设不断加强,地方政府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和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成效。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慈溪拥有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者和企业家,他们在体制创新、产业规划发展、大项目建设、资金融合、开拓市场机会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能力。

6、丰富的海洋资源

慈溪市地处杭州湾南岸,拥有长达78.5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历史悠久,地处东海,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色鲜明。自然旅游资源有达蓬山、伏龙山、海涂水库、原生态滩涂等;
人文旅游资源有徐福东渡、围垦文化、大桥文化等;
产业旅游资源有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现代高科技农业观光园等。

慈溪市属于风能资源丰富区,沿海滩涂风力资源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可在杭州湾新区以东、慈东工业园区以西的徐家浦两侧40公里海岸线的海涂内建造大型风电场。

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

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遵循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的要求,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联动”战略,以“科技兴海,以海兴市,统筹管理,集成创新,产业升级,联动发展”为战略方针;
以技术引进完善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以机制创新加快产业融合,以统筹管理促进人与环境协调,以战略调整加强城乡互动,在全市形成建设“滨海桥城”的共识;
充分利用大桥建设的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慈溪市的区位优势,建设完备、协调、高层次的海洋经济体系;
全面推动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大桥经济联动发展,为慈溪市“十一五”期间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增长,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应有贡献。

(二)指导原则

1、速度与效益统一原则。慈溪市海洋经济正处于发展期,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扩大海洋经济总量;
与此同时,要重视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慈溪市海洋经济在宁波市海洋经济和慈溪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原则。这是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走产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科技兴海原则。加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海洋科技引进力度和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浅海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培养海洋科技研究、海洋开发管理、海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4、结构提升原则。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对海洋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深化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主要海洋产业布局,培育有慈溪市特色的海洋经济结构。

5、陆海联动和一体化原则。强化陆域和海域都是国土,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必须联动发展、融为一体的共识。以陆域经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经济拓展、提升陆域经济,使慈溪市成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

6、突出重点原则。努力扩大并提高滩涂围垦、海水养殖业、滨海旅游业等支柱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力争在滩涂开发利用、海水养殖、滨海旅游等有较大资源优势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总量,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形成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构筑统筹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框架,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海洋资源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建立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形成具有“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2、海洋经济增长目标:到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750亿元(按2006年海洋产业投入250亿元的1:3的的投入产出比计算),比2005年的125.84亿元增加5倍左右,逐步使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20年,海洋经济增加值进一步扩大,增长效益进一步提高。

3、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滩涂围垦、水产养殖、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在全市,乃至全省相关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加强海洋科技对各海洋产业支撑与渗透,主要海洋产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

(1)滩涂围垦:到2010年,实施陆中湾两侧5.85万亩围涂工程、徐家浦两侧10.62万亩围涂工程,加上淡水泓已围的2.93万亩,共围涂19.4万亩。开发功能为农业综合开发、蓄水、工业园区等。

(2)水产养殖: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巩固传统产业和优势品种,加大滩涂浅海开发利用力度,发展水产养殖,优化品种结构,拓展水产加工,培植水产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合理选择和重点发展主导品种,不断拓展开发深度和广度,全面推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到201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养殖产量实现6万吨,产值9亿元。

(3)临港工业:实施聚集和整合工程,并与区内陆域产业互动联系紧密,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工业园区载体(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园区)为基础,构建慈溪生产力布局的区位优势。以新型技术和高级管理为手段,形成以家电、纺织、五金、塑料、精细化工产业为主体,使慈溪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强市和华东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4)滨海旅游业:积极开拓与稳固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突出“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含徐福文化)、青瓷文化”三大文化,重点是海洋滩涂原生态旅游、达蓬山人文旅游和大桥旅游;
以科技创新为武器,建设和完善“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使滨海旅游业成为慈溪市海洋经济领域中的重点产业之一;
提高滨海旅游的综合管理规划水平,形成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使慈溪成为长三角地区优秀文化旅游胜地。到2010年,滨海旅游总产值超过1亿元,增加值超过0.25亿元。

4、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目标: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改善;
主要水产养殖带、滨海旅游区等重要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缓,外海水质保持良好状态,海洋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种群得到一定的恢复,逐步实现重点湿地、滩涂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到2010年,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海排放总量控制,近岸水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海洋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使得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同步协调发展。


三、海洋产业发展及布局

完善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产业发展层次,促进海洋产业之间及其与陆域产业的融合;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扩大规模,注重效益,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围涂造地、水产养殖、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港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带动其他海洋产业发展。

(一)围涂造地

慈溪沿岸滩涂呈凸形伸向杭州湾,西部冲淤交替不够稳定,中部滩涂资源条件最好,东部较窄,中部是围垦规划的重点岸段。按海岸线至理论基准面的滩涂面积为416.7平方公里(62.5万亩),-1.87米高程(相当吴淞0米)线以上滩涂面积为366.7平方公里(55万亩),0.13米高程(相当吴淞2米)线以上的滩涂面积达172.3平方公里(25.85万亩),是我国长江口以南沿海最大的成片滩涂资源。围垦条件好,滩涂分布面宽、平坦,岸滩稳定、淤涨较快,地基承载力较强,围涂成本相对较低。

1、围涂工程布局

近期工程的选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因素考虑,择优推荐。一是围垦工程条件好,投资省;
二是区位条件好,开发优势突出;
三是内域排涝矛盾突出,出海闸急需外移。开发功能为农业综合开发、蓄水、工业园等。

(1)徐家浦两侧围涂工程:位于慈溪市中东部,东起淞浦西直塘,西至四灶浦直堤。主要建设内容:北横堤26.9公里,西直堤2.24公里,交通隔堤4条,长10.4公里,外移半掘浦、水云浦、海黄山、四灶浦四座出海排涝闸,总径宽116米,上游排涝河道9.8公里,面宽150米的十塘横河26公里。围涂面积10.62万亩,总投资9.03亿元,实施期限2004年~2008年。

(2)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位于慈溪市西部,东起四灶浦西直塘,西至西二新建气垫船码头东侧。新建西直塘长度2050米,北横塘18公里,隔堤7公里,出海闸配套河道5公里,外移陆中湾出海排涝闸1座。围涂面积5.85万亩,总投资7.11亿元,计划2010年前开始建设。

2、开发规划与产业布局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地理位置和功能区划要求,滩涂围垦开发产业布局如下:

(1)杭州湾新区。布置在中西部滩涂围垦区域上,已在建设中,以后向北扩展。该区块主要为杭州湾新区开发用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方便,建设中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穿越新区;
现有35千伏变电站二座(杭州湾变电所和滨海变电所,主变容量均为1×12500kVA),根据开发需要,就地可建110千伏或220千伏变电站;
慈溪向上虞汤浦水库的引水工程可向新围区域提供饮用水。

(2)慈东工业园区。布置在东部滩涂围垦区域上,以后向东扩展。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及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该区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和较灵活的体制优势,以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发展导向,加强统筹规划和环境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强化竞争优势,建设成为全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点区块。

(3)高教园区与职教基地。规划在四灶浦水库附近,建设新的慈溪高教园区与职教基地。该区纵向公路可与规划中杭州湾大通道交通网相连,交通便捷。

(4)蓄水养殖区。慈溪市有较大的水产养殖发展优势,宜在中、东部规划一定的蓄水养殖水面,既可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水产养殖潜在优势,又能为水资源供求平衡创造条件。

(5)滨海旅游开发区。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湿地公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已围涂地和浅滩,开发滨海旅游项目,发展水上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以海、以水为乐的旅游、休闲、健美场所,丰富精神生活。

(二)水产养殖

慈溪市所处的海域,正位于钱塘江江入海口的咸淡水交界处,生物资源丰富,是很好的海洋湿地保护区和浅海养殖地带。目前,浅海养殖尚未开发,滩涂养殖随着围垦不断向北推移,养殖的潜力和空间比较大。

1、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及规划

根据慈溪水域滩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全市水产养殖功能区范围总面积23万亩,其中滩涂13万亩,海涂水库2万亩,海涂池塘养殖5万亩及适量的浅海养殖面积。另外还有山塘水库、外荡等淡水养殖3万亩,产量1万吨。按养殖功能区水面的自然属性,从南到北将全市海域滩涂划分为海涂池塘精养区、海涂水库养殖区、滩涂养殖区、浅海养殖区4个功能区块。

(1)海涂精养区。位于八塘以北,包底塘以内,分布在沿海十一镇北部,根据围垦规划和慈溪市总体发展规划,至2010年,慈溪市将有近20多万亩的海涂要围垦,建立包括临时养殖区在内的5万亩高标准养殖池塘,使之成为慈溪海水养殖的主要产区。

实现目标:通过稳定现有养殖池塘面积,开发新的海涂池塘,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到2010年,使该区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2.35万吨。

发展重点: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梭鱼、鮊鱼、鲈鱼、青蟹等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应用海水品种淡水养殖技术、池塘综合立体混养以及健康养殖等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建设苗种生产基地,增强绿色养殖意识,争创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

(2)海涂水库养殖区。该区由沿海6座海涂水库组成,总水面面积近1.68万亩,总库容量4625万立方。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今后的海涂围垦中,还将规划兴建海涂水库。海涂水库的水源由河网水入库,水质呈微碱性,水体的溶氧充足,营养盐含量较高,浮游生物丰富,且地处沿海,便于获得梭鱼、鳗苗等自然苗种,这都为发展养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根据该区自然条件,适合开展各种鱼类的立体综合养殖,搭养河蟹、河鳗、鳖等品种,发展以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

实现目标:利用各水库自然资源,发展水库综合立体养殖,因地制宜,开发以垂钓为主、各类娱乐项目相结合的休闲渔业,到2010年,该区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1500吨,并成为与现代化旅游生态城市相配套的渔业休闲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建塘江水库休闲渔业,争取把建塘江水库列入浙江省垂钓基地,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建成集垂钓、观光、餐饮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3)滩涂养殖区。慈溪市一线迎潮海塘之外的大片滩涂,根据滩涂土壤东粘西砂,自然生物资源分布特性以及水产养殖特点,可分为三个养殖亚区:

①低坝高网养殖亚区。西起周巷建塘江,东至新浦半掘浦,南到一线海塘,北至一线海塘向外推出300~2000米,有周巷、长河、庵东、崇寿、杭州湾新区、新浦等6个镇(区)管辖。该区块底质砂性较重,有机质含量较低,潮流相对较急,海水咸度低,近岸有水草带,宜采用低坝高网养殖,可开发水产养殖面积2.6万亩,主养品种有鲻梭鱼、泥鱼、鲈鱼、青蟹、对虾、脊尾白虾等。

②蓄水养殖亚区。西起新浦半掘浦,东至观海卫海黄山闸,南到一线海塘,北至一线海塘向外推出300~2000米,主要由附海、观海卫、新浦三个镇管辖,可养殖面积2.4万亩。养殖品种以青蟹、脊尾白虾、梭鱼等为主,也可放养对虾等苗种,搭养缢蛏等贝类;
低潮位滩涂可发展彩虹明樱蛤、泥螺等品种的养殖。

③平涂养殖亚区。位于慈溪东部滩涂,东起慈东闸,西至海黄山闸,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延伸长度为1.5至2.5公里,可养殖面积8万亩。主要养殖品种为泥螺、彩虹明樱蛤、缢蛙等贝类,以及弹涂鱼、沙蚕、文蛤等。养殖方法可采取半人工粗养、蓄水养殖和拦网养殖等。

实现目标:根据东西滩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特点,发展不同的鱼、蟹、虾、贝等水产品种。到2010年,养殖面积扩大到13万亩,产量2.5万吨。

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有慈溪特色、在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小海鲜”养殖品种,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养殖,建立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4)浅海养殖区。该区域养殖在慈溪市有一定发展潜力,但目前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邻近沿海省已开发的养殖品种有紫菜、羊栖菜、牡蛎、杂色蛤、魁蚶以及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等,养殖方式有浮悬式紫菜养殖、底播贝类养殖、网箱养殖等,具有投入多,效益高,风险大的特点。杭州湾海域海水混浊,潮流急,风浪大,缺乏大规模发展浅海养殖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养殖技术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可以逐步发展藻类等品种养殖。

实现目标:前期以政府投入开发为主,逐步发展为多种经济成份竞相投入,通过3到5年的努力,开发出一批适宜慈溪浅海养殖的水产品种。

发展重点:开发出适宜慈溪浅海养殖、经济价值较高、又能改善海域水质,且能大面积推开的浅海养殖品种。

2、水产养殖实现目标

坚持“巩固、调整、发展、提高”的发展方针。“巩固”即巩固现有的养殖基地,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养殖条件;
“调整”即调整产业结构和养殖品种结构,加快名特优品种引进和推广,积极扶持流通加工业;
“发展”即发展特色渔业、绿色渔业、休闲渔业、外向渔业;
“提高”即以“双增”为目标,提高养殖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档次。

通过科技兴海,强化渔业法律法规意识,保护和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现有养殖水面,开发新的养殖面积,到2010年,全市水产养殖水面达到23万亩,养殖产量实现6万吨,产值9亿元。

3、深化水产加工流通业

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逐步从单纯水产品加工向休闲食品、功能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等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发挥水产品加工基地的龙头带动效应,整顿现有“小、散、低”水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海通食品”、“徐龙鳗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组建现代水产集团。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响一批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品牌。积极组织各类水产品展销促销活动,探索和推行产销直挂、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流通方式,鼓励水产供销公司、水产龙头企业、水产品购销大户及经纪人等从事水产品营销,形成营运通畅、管理完善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三)临港工业

慈溪的工业经济是慈溪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动力,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已成为浙江省的工业大市。全市已形成机械制造、电子器材、纺织、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交通设备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由于内陆土地资源紧缺,工业区块正在逐步向海涂发展。重点建设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园区。

1、临港工业布局

(1)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北侧,主要包括崇寿、庵东和新浦镇。距慈溪中心市区仅12公里。规划及其控制面积143平方公里,区域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杭州湾新区面临杭州湾开敞式海域,属于杭州湾冲积平原,其中大部分为围合的海涂。整个新区建于围垦而成的海涂地上,且北面仍处于围垦阶段,近10年内还可围垦5万亩以上。此外,区内有一定的水资源可供利用,适合作为工业开发用地。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有利于将慈溪市的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新区的定位:以打造杭州湾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和谐示范发展区为目标,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旅游等产业,并配有部分居住、商业等公共服务功能。

规划布局:以现有的开发区域为基础,进行拓展,总体沿滨海围垦区向东、向西发展,适度向南发展。远期集聚区形成东、中、西三大功能区,功能区内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相应的开发片区,功能区之间以及内部开发片区间可考虑通过引入外围生态开敞空间作为隔离;
其中东部功能区位于四灶浦水库周围,是新区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集商住、休闲等综合服务配套功能;
中部功能区是现代产业核心区块,以工业开发为主,同时具备物流和少量居住功能,内部可具体划分为多个工业及物流开发片区;
西部功能区位于杭州湾大桥西侧,以旅游、度假及生态观光为主

产业方向:近期要依托国家级的慈溪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要大力推进产业高层次集聚,重点发展家电、机械、制药、新材料、现代通信设备系统、服装纺织、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建设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具有一定地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加快发展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现代物流业,适度发展并合理布局配套的居住、商贸、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远期杭州湾新区是慈溪中心城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基础上,要按照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大力发展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的居住、教育、金融、保险、中介、商贸、旅游、度假及生态观光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建设现代化杭州湾滨海新城。

(2)慈东工业园区:位于慈溪市域东部沿海地区,龙山镇、三北镇、范市镇北面,北面临海,西界淞浦,南抵宁波镇海化工园区,占地42.1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4.37平方公里,纯工业用地20.69平方公里,居住用地1.78平方公里。

发展的功能定位:一个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为主导,集工业、研发、居住及各类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产业专业方向化明确,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

产业方向:结合现代化发展趋势,把握全球产业经济格局变化,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为导向,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轻工业发展为主导,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以区域产业集群培育为目标,形成以家电、纺织、五金、塑料、精细化工产业为主体,大规模、高层次、集约化的慈东先进制造业基地。

2、提高临港工业竞争力

加强临港工业内外、以及与陆域工业关联,落实产业战略重点,提高临港工业的竞争力。走集群化、全球化道路,提高慈溪市临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加强临港工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联系。组建企业集团,促使临港工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同时注重临港工业产业导向的统一。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市域配送物流和专业市场物流为基础,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杭州湾新区的工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采购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和区域中转物流中心。重点建设杭州湾主物流园区,增强区域性货物枢纽功能,建成集生产、外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以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公共物流综合信息为主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改善慈溪及宁波周边地区的物流环境,提高物流竞争力,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构筑滨海出口加工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国务院批准慈溪市设立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和机遇,在杭州湾新区规划3平方公里区块,建设一个以光机电、电子、IT等新兴产业为主,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为辅的出口加工基地。利用出口加工区具有集进出口免税、进料保税、入区退税、快捷通关的政策优势,与新区正在筹建中的现代保税物流园区优化配置,为新区发挥区域外向型经济的龙头作用注入新的活力,形成贸易、加工相结合的滨海出口加工产业体系。

(四)滨海旅游业

1、滨海旅游布局

慈溪滨海旅游布局要突出“二区”。“二区”指达蓬山-伏龙山文化旅游区、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

(1)达蓬山一伏龙山文化旅游区:以徐福东渡、佛教文化和伏龙山传奇、虞氏旧宅为本区的四大主干,赋予达蓬山一伏龙山文化旅游区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水结合独特的文化,构成了达蓬山一伏龙山文化旅游区独具一格的人文山水景观。该区的旅游功能定位是:文化旅游、山水旅游、民俗以及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重点是徐福文化寻踪游、宁波商帮文化暨老上海风情怀古游。

(2)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沿杭州湾大桥通道向两侧拓展,以世界第一长桥以及浩大的水域、广阔的滩涂作为开发区域,统筹规划建设桥文化主题公园(包括大桥观景平台、大桥建设成果展厅、世界桥文化博物馆等子项目)、游艇码头、沿岸生态湿地绿色长廊、星级酒店等重点旅游基础工程,推出一批生态观光、滨海垂钓、运动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构筑长三角“滨海桥城休憩之旅”精品线路和品牌,形成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

2、树立新观念,开辟新市场

依托慈溪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整合慈溪市滨海旅游资源,以“千年福地、滨海桥城”为导向,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精心打造“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品牌,加快滨海旅游业发展,将慈溪发展成为集大桥游、山水游、绿色生态游、文化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基地,使慈溪成为大上海旅游圈的重要成员。

(五)港口服务业

1、港口航道总体规划

充分把握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良好契机,对内:局部合理提高航道等级,增强航道通过能力,推进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合理有效增加水运容量的比例;
对外:充分发挥西三码头的作用,提高完善服务水平,营造外海运输氛围,提高大中货物的外海运输比例。

航道发展目标:按照宁波市的内河航道规划,完善内河航道网,修建两条主要长线航道,一条为东西走向横向贯穿整个城市,另一条为由南向北纵向延伸至海边(水云浦),以实现慈溪市与周边地区的水运沟通及城市内部排水需要。

港口发展目标:结合内河航道的建设和城市东部工业城区发展需要,相应增加港口规模、数量及岸线长度,并确保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适应慈溪市跨越式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现有西三港口设备差、服务设施差、管理薄弱及落后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加设备,提高管理水平。 

(1)西三码头:位于慈溪市西部周巷境内,建塘江水库西侧,建塘江九塘闸东侧。港区外海水域18880平方米,港区自然岸线长1.2公里,陆域40200平方米,有靠泊500吨级兼靠1000吨级的泊位一个,码头总延长100米,2005年吞吐量近200万吨。

(2)龙山渔港:位于龙山镇镇龙闸口,属沿海群众性渔港,可建立50~100吨级潮差码头泊位。

(3)杭州湾大桥公务气垫船码头:该气垫船码头建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在建的慈溪市四灶浦西侧6万亩围涂工程西片围涂地的东北角,东靠西隔堤,南靠横堤,北临杭州湾。该气垫船码头主要供大桥建设与管理的公务气垫船停泊需要。码头按停靠两艘一百客位气垫式气垫船进行建设,码头宽为100米,长190米,主要建设内容有 50米×50米的平台,120米的水泥路面斜坡,项目用海40亩。

2、港口服务业发展

针对慈溪市港口水运的现状,首先必须加快对现有港口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其集、疏、运综合功能,重点是提高机械化程度,缩短装卸时间,以此来增加港口的吞吐能力。其次,在满足货源对港口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适当扩大港口规模,以规模促效益,增强竞争实力。特别应抓住建设杭州湾大桥的机遇,加强港口码头及相关仓储服务设施建设,与航道建设并行,使之共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六)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新兴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向海洋的延伸,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科技对各海洋产业的渗透。慈溪市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可带动海洋再生能源、水产品加工、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物、海洋服务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新突破。

1、海洋再生能源产业

积极开发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再生能源,有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形成多能互补的海洋能源开发体系。在慈溪市东北沿海滩涂等海洋风能丰富的区域,积极鼓励建设风力发电场。目前,慈溪风电场示范工程项目已经启动,规划风电场共有2个,规划建设在半掘浦至徐家浦以东综合农业用地上的慈溪风电场可以考虑安装多行风机,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分二期开发。其中一期工程位于半掘浦和徐家浦之间,计划安装33台风机,规模为4.95万千瓦,计划2007年初建成并网发电。规划在慈溪东部和北部永久围垦海堤外侧安装风机,装机规模为10~15万千瓦。同时,进行建设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筹建海上风电场。远期等资金、技术等条件成熟时,对三北浅滩地下的长河凹陷油气资源开展研究和探测。

2、海洋医药及功能食品业

加强合作,加快海洋科技引进步伐。鼓励海洋开发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海洋药物研发中心等科研单位的合作,运用高、精、尖的海洋生物技术,加强海洋医药即功能食品的开发研制。增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扶持大公司、集团投资兴办海洋医药企业;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企业参与海洋功能食品、保健产品的研发、生产活动。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的大企业、大集团。

3、海洋公共服务业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海洋公共服务业,重点发展海洋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使海洋公共服务业成为慈溪市海洋综合管理和开发活动的支持性、保障性产业。加快研究满足各部门、各行业需求的海洋公共服务产品,逐步建立起包含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经济与统计、海洋文献档案、海洋管理法规等的海洋信息库,满足公共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以市场机制和公益服务结合的形式,建立有效海洋信息服务运营体制,对减灾防灾、环境保护、科研教育等公益事业所需的海洋服务产品实行非盈利性服务,而对海洋开发、海洋工程等所需的海洋服务产品实行有偿服务。

4、海水综合利用业

紧紧抓住海水综合利用业正面临大发展的机遇,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部署海水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产业化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引进先进的海水利用技术及设备,规划实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把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化学元素提取等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

四、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污染防治

1、削减和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建设慈溪北部污水处理厂、慈溪东部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水处理的监管力度,提高沿海乡镇及一些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水处理率,陆源污染物排放必须达标。逐步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重点治理和保护养殖区、旅游区附近海域,继续保持未污染海域环境质量。加强入海河道的水环境治理,减少入海污染物。

2、推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在海岸带实施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扩建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中心。进一步完善资源回收系统,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水平。严格限制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难降解污染物的排放。

3、缓解海水养殖污染。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海水养殖,发放养殖许可证,有效控制近岸海域海水养殖容量、密度,防止海水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提高船舶和港口防污设备的配备率,做到达标排放。加强对海底输油管道的监测,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加强杭州湾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

(二)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生态保护重点是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保护,修复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1、开展海洋生态调查。开展重点滩涂资源、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加强现有自然湿地生态监测,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增强湿地减灾功能,规划建设湿地自然保护示范区。

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测机构,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和综合管理,做好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严厉查处违法用海的单位和个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建立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将慈溪市海洋环境监测、保护和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纳入到宁波市乃至全省的卫星、船舶、岸站等立体海洋监测系统、灾害预警系统。同时,积极做好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评估和海域使用论证的工作,完善海洋环保项目审核、核准制度,加强设置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密切注意海洋开发强度和密度对其环境的影响。

(三)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1、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严格执行休渔法规,明确禁渔时间、海域和禁止使用的生产方式,保护蟹苗、鳗苗。

2、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开展珍稀濒危和重要经济生物资源的繁殖、洄游以及栖息场所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促进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的恢复。维护浅海、滩涂的生物多样性和高效经济性,增殖优质生物资源的种类与数量,维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滨海滩涂湿地生态修复区。慈溪沿海地区非常有利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由于其生物多样性价值,该地区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并正在建设庵东湿地保护区。通过科学制定湿地海洋保护与发展规划,建立政府部门协调管理机制,整治和修复退化的湿地海洋生态系统,达到湿地海洋生态抚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海岸和滩涂保护

1、保护岸线资源。开展海岸调查评价,制定海岸利用与保护规划,对具有特色的海岸自然、滩涂湿地、人文景观要加强保护。保护护岸植被,加强侵蚀岸段的治理与保护。

2、合理开发滩涂资源。全市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论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全面开展滩涂养殖环境评价制度,准确掌握滩涂动态变化规律,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提出不同的环境治标要求,从宏观方面进行控制。一是发展生态农业;
二是估算出海域环境容量,三是控制重金属污染物;
四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五、保障措施

加快慈溪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增加政府投入,采取必要措施。总的要求是,在国家有关法律框架下,结合慈溪实际建立、完善海洋管理体系,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大海洋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力度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政府功能,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领导

开发海洋、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战略高度增强海洋国土和海洋经济意识。海域属于国家所有,是国土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洋国土为慈溪市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海洋经济实际上是陆海一体化经济,是未来慈溪市经济发展的新平台,要把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努力开创海洋工作新局面。

海洋经济覆盖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多个门类。涉海行政部门多,为了使各涉海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立由慈溪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市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协调和引导全市的海洋开发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执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重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海洋是走向世界的通道,要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好机遇,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发挥慈溪市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合作,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培育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提高慈溪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借助上海的各种优势,充分利用慈溪市海洋资源,吸引外资投向滩涂围垦、基础设施、旅游及临港工业等重点海洋开发项目,做到吸引一个项目,带动一个行业,搞活一批企业。

(三)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实施科技兴海是慈溪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必须加大科技兴海的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抓紧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产业集聚区和科技示范园,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并建立海洋信息服务体系。至2010年,科技兴海重点领域是继续开展鱼病防治、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工程等关键技术,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制订科技和人才政策,加快海洋科技人员的培养,与国内知名的设有涉海专业的学校联合办学或定向培养,引进慈溪市急需的高层次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实行引才、引资和引项三位一体,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海洋开发体系。

(四)强化管理,依法治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依法审批各类海洋开发活动。修编《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2001年版),加快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学地指导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涉海执法队伍建设,创新涉海执法队伍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海上执法管理,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理顺各涉海部门关系,依法治海,使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走向法制化、科 学化。

(五)政策扶持,加大海洋投入

认真贯彻执行扶持海洋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逐年增加政府对海洋经济投入的额度,安排专项基金,增加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公益事业、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投入,争取重大项目在慈溪市落户。要加大海洋开发新机制的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渠道,确立企业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制定出台海洋开发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办法,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产业,使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主体和开发项目多元化。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提,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先行条件和保障。继续建立海洋信息系统、海洋监测系统、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体系以及海洋污染应急处理和救助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生物质量监测、重点陆域排污口临近海域监督监测、重点增养殖区监测等,掌握慈溪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海域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力,为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继续抓好海岸防护、水利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加大沿海地区电源和电网改造,促进生产力的优化布局,为慈溪市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的支撑条件。

第三篇: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关于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3年5月30日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上

区商务局局长 董德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全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两年来,我区按照“三大板块”战略要求,在东部板块以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为中心,以商务楼宇经济发展为载体,积极推进转调创步伐,合力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为建设“实力东港、幸福东港、美丽东港”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全区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4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量的68%,服务业提供税收2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

一、总体情况

(一)楼宇项目发展势头强劲,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经初步梳理,目前,全区重点在建楼宇经济项目共有22个,总建筑面积729.4万平米,总投资220.8亿元。新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遍地开花,华润凯旋门二期、温州城二期、金阳农贸城、京泰万荣城等7个楼宇新项目开工建设,总建设面积56万平米,总投资40.5亿元。17个续建项目加速推进,180米的“日照第一高”天德海景城项目已完成30层建设,投资3亿元的海洋财富中心已封顶,日照国贸中心项目“七一”之前能完成28层建设,华夏银行项目即将营业,预计续建项目上半年能完成建设350万平米,投资110.5亿元。洽谈项目进展顺利,钢铁大厦、资润大厦等7个在谈项目已签订协议,预计总投资23亿元,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12个项目正在洽谈推进,计划建筑面积168万平米,总投资56亿元。

(二)楼宇项目集聚效应突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据不完成统计,目前,我区已建成楼宇项目43个,总建筑面积达210万平米,入驻客户近1000户,实现税收2.9亿元,占服务业税收的14.5%,到2016年,楼宇经济提供税收将服务业收入的50%以上,楼宇经济将成为我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区绿色GDP和财源建设的支柱产业。秦楼街道、石臼街道楼宇经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秦楼街道已建成的14个楼宇项目400余家企业,实现税收1.3亿元,石臼街道的中盛商务港一座商务楼宇实现的产值达3.2亿元,税收3000万元,日照街道已投入使用的9座商务楼宇,入住业户700余家,年实现地方税收1500余万元,占日照街道财政总收入的10%以上。

(三)以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为中心的商务新格局逐渐形成。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是东部板块建设的中心和龙头,按照“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集聚区”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思路,坚持以点带面,点线联动,在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及周边逐渐形成了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的商务新格局。在中心商务区,以华润城市综合体为中心,沿济南路、烟台路、淄博路、泰安路,以城市综合体、金融证券、商务办公、信息服务、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为主体,建设了华夏银行、日照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新玛特购物中心、银座商城,形成了休闲购物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办公中心;
在临港商务区,以中盛国际商务港为中心,沿北京路、上海路、绿舟路,以总部经济、临港物流、商务办公、高档餐饮服务等服务产业为主体,建设了蓝天国贸中心、海纳大厦、日照国际商贸中心、兴业·蔚蓝海岸等楼宇项目,形成了滨海旅游中心,临港商务中心、临港物流中心。

二、主要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发展楼宇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档次,是我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实力东港、幸福东港、美丽东港”具有重要意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战略地位,主要领导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并在多次会议上着重强调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意义,全区上下对发展楼宇经济、推进科学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认识空前一致。区政府成立了东部板块建设服务领导小组,编制了城市中心商业网点规划,各部门、单位、镇街道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主动作为,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楼宇经济建设,推动城市经济科学、快速、有序发展。

二是健全完善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楼宇经济发展考核办法,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千分绩效考核,激发了发展楼宇经济的责任感、压力感、紧迫感。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了《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东部板块内开发建设的商务楼宇投资开发主体、招商主体、入驻楼宇企业、物业管理等“建、招、用、管”四个层面全过程进行资金扶持,扶持资金从1万元到上百万元,区财政设立区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用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并在招商引资中对三产服务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给予一事一议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楼宇经济企业来我区投资。

三是强化措施,加大服务力度。一方面,实行大项目包保责任制。将重点楼宇项目纳入全区大项目库,年初,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区级大项目推进工作的通知》和《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计划》,一个楼宇项目明确一名区级责任领导、主要责任部门、具体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整体目标及完成时限,将项目推进计划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
开展了大项目建设“集中攻坚月”活动,凝聚力量,全力推进项目进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区政府成立了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服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推进东部板块楼宇经济项目。区政府分管领导亲历亲为,到项目一线现场指挥;
领导小组成员立足本职工作,找准服务东部板块发展的着力点,制定服务措施,开通项目办理绿色通道,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各相关街道全力投入,争相发挥主力军作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社区抢抓旧城改造契机,参与楼宇经济建设,形成了加快东部板块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是加大对外推介,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楼宇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创新楼宇经济招商机制,拓宽招商渠道,将政府主导力、业主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突出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专业招商和定向招商。加强项目对外推介,根据楼宇特色,通过整体包装策划,编印楼宇经济招商手册,借助各类招商平台,提高商务楼宇对外知名度。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楼宇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内外大的经济形势影响,部分客商投资收紧放缓,资金到位缓慢,甚至个别意向项目如名嘉广场、尚城花园项目等项目方撤出投资;
二是我区楼宇经济起步较晚,档次较低,缺乏拉动力强的楼宇大项目,楼宇品牌有待于进一步培育,价值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延伸。三是由于我区的特殊区位,很多项目都是由市里直接推动,对个别项目办理手续在区一级一路绿灯,在市一级设卡中梗太多,造成项目推进进展缓慢。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楼宇项目招引力度。充分发挥东部板块的临海、临港优势和人流密集、商业氛围浓厚等条件,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优惠政策,增强对入驻企业的吸引力,变“引凤入巢”为“引凤筑巢”,大胆吸引高端地产和优势资本参与商务区开发建设,形成借力发展、 融合发展的态势。借助省市区搭建的招商平台,突出总部经济、金融经济、商务楼宇、现代物流等产业,聚力招引一批“高、大、新、特”的服务业项目。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大企业集团设立销售、结算、研发及营运中心,培育一批税收过千万元的现代楼宇,真正让东部板块这块黄金之地“遍地生金”。

二是合力推进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借势借力、招大引强的思路,认真研究市里制定的城建规划,加强与市城投公司等建设单位的对接沟通,进一步细化完善商务区的发展布局、功能定位、设施分布和业态培植。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地产和优势资本参与商务区开发建设,形成借力发展、融合发展的态势。在中心商务区,主要打造高端商务服务,重点发展综合体、金融证券、商务办公、信息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高质量、快节奏推进华润综合体等14个过亿元的楼宇建设,提升改造现有楼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档次,优化载体,提升城市品味。在临港商务区,以中盛国际商务港为中心,侧重发展临港物流、企业总部、信息服务等为重点的新型港口服务业。重点推动临港商务区完成土地腾空、土地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争取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60层高的C座双子楼、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天力大厦开工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的10座商务楼宇规划;
同时,抓好海滨四路以西区域“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商务区发展空间。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学习借鉴各地楼宇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并完善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好我区出台的《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鼓励商贸楼宇发展的综合性、立体化政策体系。强化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服务领导小组的职能,转变思路,强化措施,凝心聚力,主动出击,对拆迁腾地、项目办理、招商推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提升服务于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环境,牢固树立“服务引商、服务安商、服务留商”的理念,协助入驻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申报、资质提升、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亲商、爱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根据区里实施的大项目建设“集中攻坚月”活动要求,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领导、一抓到底”一线工作机制,加大项目调度推进力度,做好调查、分析、汇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合力推动项目建设。力争中心商务区内有两个以上主题楼宇项目破土动工;
天德海景城项目完成主体建设;
康年华酒店项目上半年完成装修全面营业;
日照国贸中心项目“七一”前完成工程主体施工;
临港商务区完成土地腾空等工作,争取60层高的商务大厦开工建设。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紧围绕“三个东港”建设目标,保持“与时间赛跑、与机遇赛跑、与挑战赛跑”的工作状态,以更加饱满奋发的激情、争创一流的锐气、扎实有效的措施,自我加压、竭尽所能,全面做好楼宇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区实现两个翻番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切实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强“东部板块”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如下政策。

一、适用范围

(一)辖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单幢经营面积5000㎡以上、符合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要求且在属地纳税的商务楼宇(宾馆、酒店、商场、公寓等除外),重点扶持建设总部式、主题式楼宇和创业大厦(以下简称商务楼宇)。

总部式楼宇是指企业总部、地域总部及营销结算中心等机构相对聚集的商务楼宇;
主题式楼宇是指同类或关联产业项目占入驻企业总数70%以上的商务楼宇;
创业大厦是指为鼓励全民创业由区政府命名,用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商务楼宇。

(二)新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总部、现代服务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投资、担保、理财等金融服务企业;
会展、广告、会计、审计、评估、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以及其它新兴服务业企业)、高新技术(IT通讯、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高新科技企业;
信息网络、产品设计、软件研发、影视动漫、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等知识型、创意型企业)等产业项目。

二、扶持政策

(一)对商务楼宇投资开发主体的扶持

 1.对新建、改建商务楼宇的投资开发主体,楼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后按该项目上缴建筑营业税区级留成部分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
自楼宇运营之日起,连续3年按整幢楼宇入驻企业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10%给予奖励。

    2.对聘请、委托国家二级资质以上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商务楼宇,给予投资开发主体或经营主体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对商务楼宇招商主体的扶持

    3.对整幢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经营面积达到总面积70%以上,两年内年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仅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不含其它税种,下同)分别达到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上的商务楼宇,分别按其第一年度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10%、15%给予招商主体一次性奖励。

4.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的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企业的地域总部及其分支机构,按其第一年度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20%给予招商主体一次性奖励。

   (三)对入驻楼宇项目的扶持政策

    5.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的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企业的地域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实际缴纳税金区级留成部分100万元(不含房地产税收)以上(五年内从实际达到年份起享受奖励),从申报纳税之日起五年内,前两年按其当年形成区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扶持,后三年按其当年形成区级留成部分的25%给予扶持。

6.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且年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超过100万元的产业项目,如购买所入驻楼宇经营场所,按其第一年度(实际经营年度)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30%给予购房补贴。

7.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且年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超过50万元的产业项目,连续三年按其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10%给予奖励,已享受购房补贴的第一年不再奖励。

上述产业项目是指除房地产、建筑企业以外,在东港区注册纳税的企业。凡享受上述政策的,不重复享受区级其它相关优惠政策。

(四)对工作机构的扶持政策

8.各镇、街道要按要求成立楼宇工作机构,健全服务机制,及时准确提供楼宇信息,工作成效显著的,每个楼宇工作机构给予1-3万元工作经费;
对荣获国家、省、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荣誉称号的,分别给予楼宇物业管理企业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
各镇、街道对支持开展工作的物业管理公司可给予一定奖励。

(五)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重点商务楼宇项目和新入驻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扶持。

三、资金来源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以上奖励资金由受益主体予以承担。区级财政按上年度GDP万分之一的比例设立区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用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四、审核、兑现程序

(一)实行商务楼宇财政扶持政策申报制度。按照“年度确认、集中兑现”的原则,每年初由符合上述扶持政策条件的商务楼宇(包括总部式、主题式楼宇和创业大厦的投资开发主体、招商主体、楼宇经营主体和经营期一年以上的入驻楼宇企业),准备上一会计年度的相关资料,填报“楼宇经济政策扶持项目申报表”,由所在街道或部门汇总后,报区商务局初审。

(二)初审后,由区政府分管区长召集区财政、商务部门对镇街道或部门提报的扶持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形成政策兑现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兑现。凡欠缴土地出让金和税金的企业,待缴齐欠缴资金后再予以奖励。

(三)凡区政府确认的商务楼宇均为全区性招商载体,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引进的楼宇产业项目,须重点向商务楼宇推介,促其聚集发展。

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由区财政局、商务局负责解释。

         

2012年10月23日

第四篇: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镇**村村级经济发展规划

为了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市委和镇党委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镇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是:社会融资突破500万元,村级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人平纯收入年递增600元,农业产地工业,生态能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2、调整种植结构,以 20万吨纸浆产为契机,加快竹为业发展,实现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经济链,同时着力发展大棚蔬菜、优质稻,石斛种植,种植规模分别突破1000亩,全村力争形成以竹产业、大棚蔬菜、优质稻、药材、四大农业支柱产业。

3、调整养殖结构,利用现有的山塘、水利资源开发种养殖,搞好高山养羊、林下养鸡、能繁母猪、稻田养鱼等养殖小区。形成规模,走猪—沼—渔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路子,优先发展50户示范带动户。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实力。①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各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吸引民间资金100万元以上。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加工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争吸引外资200万元以上。

三、充分发挥党支的组织领导作用

1、抓好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要求全村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用。

2、开展好群团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妇女、青年、民兵等把各项工作搞好。

3、强化村委会工作职能,加强村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做到严密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包片负责,做到外树形象,内讲风格,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知面而进,在市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有全村党员、村民组长和全村群众的支持配合,一定会作出新的贡献。

**村村委会

**年**月**日

第五篇: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山东经济发展规划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发布,确定转方式调结构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在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于6月11日经中共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经过,有关部门今天对外发布了全部内容。有关人士认为,这是我省今后几年发展经济的“大规划”,将成为山东地区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在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服务业发展将作为考核各地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重点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批零餐饮、商务服务、家庭服务、房地产、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十大领域。

  转方式调结构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意见》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5至 是关键时期。要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服务业比重;
着重调整城乡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着重调整需求结构,积极扩大内需,努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有较大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在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东中西部发展趋于协调,对内对外开放统筹推进;
在加快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楼宇 思路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楼宇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