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时间:2022-08-02 16:0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4篇

【篇一】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
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
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
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
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
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课余时间我们英语办公室一起学习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有了新的体会。

  《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

  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
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

  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在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和明确部署。这是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____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新中国教育评价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对《总体方案》进行归纳梳理,供学习贯彻参考。

  一、方案中的关键点及引领方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立德树人、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统筹兼顾、中国特色。这五个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一个教育根本目标。

  《总体方案》突出了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观。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旨在建立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总体方案》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设计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立德修身、健身强体、崇尚劳动、涵养人文和审美等融合到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之中,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旨在引导教育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前进,培养真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体方案》突出了全党全社会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作用。《总体方案》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履行教育职责,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领导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
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改变用人单位选才用才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现象;
倡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成才观,不能仅用成绩衡量孩子的成长,而是要将目光放宽到品德、智力、意志、兴趣等综合发展上,为孩子拥有一个丰满、出彩的人生打牢基础。这些举措,旨在为科学管理教育、有力支持教育、真情关心教育、理性看待教育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

  二、方案为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做出的安排,教育改革走到今天,靠单一主体推进改革、在个别环节进行改革、从某个领域探索改革、以一种方式推动改革,往往相互掣肘,实践起来很难奏效,必须整体发力、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相互呼应,进一步增加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期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面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不同层级和类型教育的各自发展规律、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条件差异等,《总体方案》作为教育评价的顶层设计,突出了统筹兼顾推进教育改革的方法论。

  《总体方案》就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各主体进行系统安排。对于如何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明确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重点从“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科学履职水平。对于如何评价学校,明确提出“改革学校评价”,重点是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使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明确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重点从“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等方面着手,更加健全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对于如何评价学生,明确提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重点从改进德育、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总体方案》对社会如何选人用人、家庭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也做出了规定。

  《总体方案》对招生考试、教育教学、毕业就业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系统安排。在招生考试环节,如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中考高考问题,《总体方案》提出,要“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考试模式”。在教育教学环节,针对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等问题,《总体方案》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等,明显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分量和考查内容。对于学生毕业环节,《总体方案》提出严把“出口”关,就初高中毕业班管理、高校学位论文、学生实习实训等作出明确规定。明显可以看出,此次教育评价伴随着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全程评价、全方位评价。

  《总体方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各领域进行系统安排。这主要是集中体现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上。什么样的学校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满意的学校?这里就有一个科学评价标准制定和全面评价要素选取的问题,以更加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正导向作用。《总体方案》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发分别作出安排。对幼儿园,重点评价的是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以及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对中小学,重点评价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情况。对职业学校,重点评价的是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和行业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等学校,重点推进分类评价,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
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引导相关高校争创世界一流。

  《总体方案》对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各方式进行系统安排。《总体方案》中的很多具体政策措施都是这四种评价方式的具体化。比如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应该是千人千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但长期以来,我们评价学生习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将学生成长与发展窄化为分数,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就使得学生穿梭于补习班、埋头于刷考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分数的约束下被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当前社会上对教育的诟病,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造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总体方案》采取的是“组合拳”思路:既有对学生结果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的评价,同时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一系列多元评价措施,将有力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方案对教育评价的实践提出的要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努力解决时代存在的教育问题,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是包括教育战线在内的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方案》服务和服从于这一重大使命,对教育评价政策、措施、办法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时俱进地深化了教育评价实践。这些制度性安排,顺应时代要求,适应中国国情,因应教育规律,回应人民盼望,务实、可行、接地气,让我们既看到了党中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也感受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策略与智慧,同时也体会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这些制度安排有的是重申与强调。例如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落实教授上课制度等。

  有的是优化与调整。例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校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评价要素。如对高校教师考核,就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进一步引导高校教师强化育人功能。

  有的是探索与创新。例如在如何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方面,《总体方案》吸收了有关地方经验,在中小学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总体方案》提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可以预见,这些创新性制度安排必将为教育评价的丰富和完善发挥独特的作用。

【篇二】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
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
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
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
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
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课余时间我们英语办公室一起学习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有了新的体会。

  《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

  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
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

  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

  在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和明确部署。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新中国教育评价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对《总体方案》进行归纳梳理,供学习贯彻参考。

  一、方案中的关键点及引领方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立德树人、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统筹兼顾、中国特色。这五个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一个教育根本目标。

  《总体方案》突出了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观。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旨在建立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总体方案》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设计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立德修身、健身强体、崇尚劳动、涵养人文和审美等融合到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之中,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旨在引导教育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前进,培养真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体方案》突出了全党全社会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作用。《总体方案》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履行教育职责,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领导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
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改变用人单位选才用才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现象;
倡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成才观,不能仅用成绩衡量孩子的成长,而是要将目光放宽到品德、智力、意志、兴趣等综合发展上,为孩子拥有一个丰满、出彩的人生打牢基础。这些举措,旨在为科学管理教育、有力支持教育、真情关心教育、理性看待教育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

  二、方案为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做出的安排,教育改革走到今天,靠单一主体推进改革、在个别环节进行改革、从某个领域探索改革、以一种方式推动改革,往往相互掣肘,实践起来很难奏效,必须整体发力、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相互呼应,进一步增加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期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面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不同层级和类型教育的各自发展规律、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条件差异等,《总体方案》作为教育评价的顶层设计,突出了统筹兼顾推进教育改革的方法论。

  《总体方案》就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各主体进行系统安排。对于如何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明确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重点从“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科学履职水平。对于如何评价学校,明确提出“改革学校评价”,重点是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使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明确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重点从“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等方面着手,更加健全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对于如何评价学生,明确提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重点从改进德育、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总体方案》对社会如何选人用人、家庭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也做出了规定。

  《总体方案》对招生考试、教育教学、毕业就业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系统安排。在招生考试环节,如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中考高考问题,《总体方案》提出,要“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考试模式”。在教育教学环节,针对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等问题,《总体方案》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等,明显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分量和考查内容。对于学生毕业环节,《总体方案》提出严把“出口”关,就初高中毕业班管理、高校学位论文、学生实习实训等作出明确规定。明显可以看出,此次教育评价伴随着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全程评价、全方位评价。

  《总体方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各领域进行系统安排。这主要是集中体现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上。什么样的学校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满意的学校?这里就有一个科学评价标准制定和全面评价要素选取的问题,以更加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正导向作用。《总体方案》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发分别作出安排。对幼儿园,重点评价的是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以及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对中小学,重点评价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情况。对职业学校,重点评价的是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和行业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等学校,重点推进分类评价,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
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引导相关高校争创世界一流。

  《总体方案》对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各方式进行系统安排。《总体方案》中的很多具体政策措施都是这四种评价方式的具体化。比如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应该是千人千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但长期以来,我们评价学生习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将学生成长与发展窄化为分数,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就使得学生穿梭于补习班、埋头于刷考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分数的约束下被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当前社会上对教育的诟病,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造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总体方案》采取的是“组合拳”思路:既有对学生结果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的评价,同时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一系列多元评价措施,将有力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方案对教育评价的实践提出的要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努力解决时代存在的教育问题,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是包括教育战线在内的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方案》服务和服从于这一重大使命,对教育评价政策、措施、办法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时俱进地深化了教育评价实践。这些制度性安排,顺应时代要求,适应中国国情,因应教育规律,回应人民盼望,务实、可行、接地气,让我们既看到了党中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也感受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策略与智慧,同时也体会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这些制度安排有的是重申与强调。例如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落实教授上课制度等。

  有的是优化与调整。例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校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评价要素。如对高校教师考核,就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进一步引导高校教师强化育人功能。

  有的是探索与创新。例如在如何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方面,《总体方案》吸收了有关地方经验,在中小学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总体方案》提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可以预见,这些创新性制度安排必将为教育评价的丰富和完善发挥独特的作用。

【篇三】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3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
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
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
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
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能更适应现代社会,改革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全面评价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况的评价也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第二,我们对学生制定的评价机制必须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做出新的思考,让孩子在更完善的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贯彻发展性原则,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发展性评价观,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以及只有难倒学生才能体现评价人的水平的落后观念,反对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评价和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二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三要多用肯定性评价,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篇四】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心得体会

《总体方案》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2021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

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

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时代 深化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