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2022年)

时间:2022-08-19 14:40:1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2022年)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5篇

第1篇: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汕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广东省汕头市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全市土地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总人口539万人,农业人口376万人,占69.8%,常用耕地面积57.02万亩,山地100万亩,海岸线长289.1公里。北回归线横贯市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日照2000-2500小时,平均气温21-22度,常年雨量1300-1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一、汕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汕头的耕地资源不多,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民聪明勤劳,传统农业十分发达,有“种田如绣花”的美称,“潮汕老农”闻名海内外,粮食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进入新时期,汕头市委、市政府从特区发展、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作出建设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决策部署,全市大力推进粮菜轮作农业区、“菜篮子”农业区、果林生态农业区、立体养殖农业区和南澳生态旅游农业渔业区等五大农业优势区域的规划建设,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5亿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3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主要体现在: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汕头农业坚持在特色中寻找优势,我市的反季节设施蔬菜,三棱橄榄、玻璃油甘、胪岗蕉柑、乌酥杨梅、林檎、台湾水果、南澳桔红、宋茶等特色水果,狮头鹅、台湾白鸭等特色水禽,牛田洋青蟹、海门鲍鱼、莱芜紫菜、南澳的太平洋牡蛎、龙须菜等水产养殖,以及澄海远东国兰、市农科所蝴蝶兰等一大批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蔬菜年播种面积67万亩、复种指数高,总产量150.33万吨,并进一步向设施化、无公害、反季节生产方向发展,经济效益凸显,部分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年亩产值超过3万元、纯收入约2万元。水果种植面积19.4万亩,其中台湾优良水果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禽畜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发展迅速,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化场分别达到199家和437家,年生猪出栏142.8万头、家禽出栏2928万只。热带兰、名贵国兰为主的园艺花卉产业初现规模,年销售额1.3亿元。濠江、南澳、澄海莲华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成为现代效益农业新的增长点。耕地产出水平日益提高,每亩耕地年种植业产值达到5800元。

  (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以农科所的蝴蝶兰、水稻、花生,白沙蔬菜研究所的蔬菜和白沙禽畜研究所的狮头鹅为龙头的新品种选育、研发取得新进展,市农科所新育成9个蝴蝶兰优稀品种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品种,有11个品种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
“汕恢316”和“博优691”杂交稻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天丰优316”杂交稻和“汕油851”花生获国家新品种鉴定。白沙蔬菜和狮头鹅加快科技创新和开发,其种业在国内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生猪良种率95%,鸡良种率90%,农业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制(修)订地方农业标准218项,建设标准化示范区58个,面积8.25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6亿元。获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3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4个,种植面积5.5万亩,年饲养生猪4.7万头、肉鸡40万只,农产品产量8.6万吨;
“粮丰”牌大米等21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有效期内)认证,南澳“宋茶”、“佳盛”紫菜获“有机食品”认证,“蓬盛”等6个农产品(不含渔业)被评为省名牌产品。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工和销售,有效地带动了传统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并走向市场。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51个,联结带动农户28.26万户,农户每年从中增加收入4亿元。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累计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6家(包含市级43家、省级13家、国家级4家),年产值37亿元、市场交易额48.18亿元,联结农户24.6万户,带动户均增收1986元。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个,包括18家省级和40家市级示范社,成员1万多人,带动3万多户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

  (四)现代农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全市已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44个、面积8万多亩,其中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面积近6万亩,辐射带动20万户农民发展高效、高值种养业,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汕头农业科学园集科技研发、科普教育、园区观光于一体,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我省第二个)获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并启动建设。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二、下一步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和措施

  近年来,汕头市农业农村经济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受耕地资源、市场空间等因素的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还不大,农业素质效益有待提高。下来,我们将抓住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为特征,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支撑,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加快建设具有特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汕头农业跨越式发展。主要是:

  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亮点。

  一是加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扶持澄海莲上、莲下、溪南、上华,龙湖外砂、新溪,潮南井都、陇田,潮阳海门、金浦、棉北等蔬菜基地的防灾和反季节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深汕高速公路两侧濠江、潮阳、潮南1.5万亩节水设施蔬菜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挖掘耕地潜力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引导支持禽畜养殖场扩大生猪、家禽规模生产和生态健康养殖,努力提高重要农产品自给能力。

  二是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突出高效、高值、安全的目标,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台湾水果生产,引导发展生态健康生猪产业,稳定和巩固肉鸡、肉鸭生产,发展壮大狮头鹅等特色产业,适当引导扩大蛋禽生产,鼓励扶持潮南枫桦、永吉肉牛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加快培育特区精品农业。

  加快推进莲华国兰、农科所蝴蝶兰研发生产为主体的花卉园艺产业成规模出效益,培育发展南澳海岛“农家乐”、濠江“丹樱园”、澄海莲华自然观光等为主体的观光农业产业,鼓励引进生物肥料、农业种业、航天科技育种、农产品加工物流、饲料加工、生态健康养殖等新品种、新技术,引导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质资源在新兴精品农业产业上集聚,逐步培育成为特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设“三个工程”,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建设“标准农田”工程。

  实施《汕头市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展对围内农田基础设施的整治,逐步把全市的基本农田建成“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田成方、涝能排、旱能灌、地力高”的现代标准农田,力争至2015年整治农田受益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现代标准农田16万亩。

  二是建设“园区示范”工程。

  加快1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投资经营,提高农业集群化经营水平。

  三是建设“科技兴农”工程。

  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打造白沙蔬菜、水禽和远东国兰、农科所花卉品牌,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第2篇: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唐山: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现辖两市、六县、六区、六个开发区(园区、工业区、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是全国较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全市现有187个乡镇(含唐海县10个农场)、5121个村、队(含唐海168个队),总人口737.1万,其中农业人口488.6万人。实有耕地面积844.4万亩,全市人均耕地1.2亩。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6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86亿元。全年全部财政收入55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2011年,唐山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57.5亿元,其中,种植业430.8亿元,畜牧业235.3亿元,渔业70.2亿元。农业、畜牧、水产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97.2%;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460元。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原则,多措并举,积极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加快推进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立体节约型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牧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紧密结合曹妃甸建设总体规划,围绕现代渔业建设,对全市渔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虾蜇混养、虾鲀混养、南美白对虾与白鲳套养和稻田虾蟹立体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继续发展浅海滩涂立体养殖、海水生态健康养殖、淡水标准化健康养殖、集约化设施渔业、海洋牧场、临港库区休闲渔业,推动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面积16.8万多亩,占海水养殖池塘总面积的93%。继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探索和制定渔业资源补偿办法,保护渔业生态安全。积极推广迁西龙顺柴鸡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二是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加快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引进沼渣、沼液生产颗粒、液体有机肥料新技术,推广秸秆压块技术。全市户用沼气累计达到48.9万户,实现适宜建池户普及率60.5%;
100-300立方米沼气累计达到1035处;
500立方米以上大型沼气工程累计达到25处。全市年产沼气12.7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为13.15万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5万吨,在新民居建设、生态循环农业、低碳减排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重点加强设施蔬菜节水灌溉和土肥水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增强节水、省肥效果,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推进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把高效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创新发展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打造棚室生产“唐山时代”为目标,坚持“可控、生态、高效、规模、循环”的发展思路,推进棚室生产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2011年,全市新建设施农业面积10.6万亩,播种面积达到达到130.6万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面积7.1万亩,日光温室播种面积50.1万亩。

  (三)逐步探索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开发农业多样化功能。充分发挥唐山地处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的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特色突出、品位高雅的旅游资源,将唐山旅游资源与农业活动相结合,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创建旅游精品。南部沿海地区以乐亭县为主,在京唐港开发了浅水湾、翔云湾海滨旅游区,在大清河开发了“三岛”旅游区,各具特色,集海上观光、垂钓娱乐、消夏避暑、品尝海鲜于一体,年营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北部山区迁西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潘、大”水库的渔业资源,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以游览、垂钓、餐饮为主,发展各种游艇、快艇、休闲渔船150多艘,每年接纳游客10多万人,收入2000多万元。全市已发展休旅农业企业558家,其中规模农庄27家,仅2011年共接待游客320万人次,产业收入达到2.8亿元,实现利税近亿元,为农民增收1.3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四)积极打造农业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推进标准化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积极打造农业品牌。先后制修订地方标准98项,全市已建成种植业标准示范区11个,按标准化种植管理的农作物面积达到450万亩;
建成畜牧水产养殖标准示范区13个。全市认证无公害种植基地18个,面积33.45万亩,无公害基地累计认证面积达到156.45万亩。目前,全市品牌农产品数量达到151个,其中45%的品牌产品通过无公害基地产品认证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3个农业类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京东板栗和玉田包尖白菜获得地理原产地保护标志认证,品牌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38亿元,其中超亿元的10个。

  (五)全力完善市场建设,不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流通。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53个,冀东果菜批发市场、荷花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郊农产品批发市场、南新道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功能日臻完善,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在我市农产品产销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2011年,全市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超过150亿元,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有20多个。冀东果菜批发市场跻身全国百强,现已形成具有果菜集散、品质检测、仓储保鲜、信息服务、加工运输、农资服务等多功能的大型产地果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20亿元以上,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果菜集散地。荷花坑批发市场完成扩建改造后,市场辐射功能、信息功能、交易功能、管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农副产品年交易额达到40多亿元。新建的玉田县晶玉果菜综合批发市场,集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功能完善,辐射东北、京津、内蒙等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不断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体系初步建立。按照中央、省、市的整体部署,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2008年,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2009年,涉及土地流转的1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县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成立了193个乡(镇)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机构,村级相应设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信息员,率先在全省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体系,在全国名列前茅。2011年,全市共流转土地109.1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14.5%,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面积70.99万亩,土地规模流转率达到65%。

  二、主要特点

  (一)突出都市现代农业地位。将其作为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尤其是曹妃甸开发建设开始后,随着捕捞面积的减少,更是把休闲观光渔业作为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收入的一项主要措施。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力争在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面积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新的突破。

  (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唐山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一环,地处交通要塞,是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地带,京沈、京秦、大秦三大铁路横贯全境,津山、京沈干线公路横跨东西,东有秦皇岛港,西邻天津港,新建的唐山港位于津秦两港之间。境内铁路公路交织成网,交通发达。我市周边的京津承秦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游客数量巨大,为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市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市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唐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市农、林、畜、渔产业的发展,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在北部山区,大力发展以林果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
在中部平原地区,发展以蔬菜采摘、植物花卉欣赏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
在内陆水域,发展以垂钓为主的休闲农业;
在滨海地区,发展以海水养殖、海鲜饮食、避暑消夏为主的休闲农业;
同时,依托重点景区,发展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农家乐”、“农家院”都市农业。

  (四)走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废弃地治理、复垦和再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遵化尚禾源公司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何家峪村500亩尾矿库进行治理、平整,用于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已初具规模。在园区发展上,选种、育苗、管理每一道环节严格执行绿色、有机标准,运用膜下滴灌,节能减排,把废弃的菌棒作为上好的有机肥料,用于蔬菜、果品的种植,使其变废为宝,从而建立农业企业的“循环经济”。迁安市五重安乡苏家沟村在烂尾矿山地建设了瑞阳生态农业大观园,照明用电采用太阳能,温室果菜全部采用有机无土栽培和物理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现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乐亭的赵蔡庄村生态旅游家园露地和温室灌溉采用滴灌,生产使用沼渣沼液,照明使用太阳能,体现了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

  二、存在问题

  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发展形势虽然喜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发展布局还不尽合理,一些地方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档次较低。在都市农业发展中,大部分设施简陋、服务水平较低,缺乏更有观赏性、体验性、舒适性的亮点。三是管理经营素质偏低。由于都市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致使从业人员整体接待素质、服务水平偏低,经营效益还不够好,制约了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安排

  今年是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实施“一产抓特色”战略的重要一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关于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安排部署,结合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营造都市时尚氛围。继续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农业功能拓展,在全市形成“一心、两带、多基地”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一心”,即以路南、路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等六区为核心,突出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城市生态园林和田园农业采摘,建设都市观光农业核心圈。“两带”,即以遵化、迁西、迁安为核心,突出山区生态特色和自然历史资源,建设综合性北部山区及长城沿线综合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
以唐海、乐亭、滦南为核心,突出滨海特色养殖、精品果菜、海岛、湿地等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滨海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带。“多基地”,即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农业生态园、农业观光采摘园和渔业休闲垂钓园、农事活动体验园、民俗旅游村,形成星罗棋布的休闲农业基地。坚持因地制宜,选准旅游开发切入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2年,每个县(市)区分别建成8-1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形成功能健全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网络化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以示范县建设和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推动生产布局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数乡一品”转变,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商品性强的蔬菜产业种植产区,提升蔬菜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环京津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与超市、企业、院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对口蔬菜供应生产基地。畜牧,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方向,制定全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以奶业升级工程、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测、饲料兽药保障建设为着力点,按照“一种五化”的要求,巩固提高奶牛、生猪、家禽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及特种养殖等特色产业。以部、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和落实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为契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一步深化以市、县动植物防疫机构为核心,乡镇动植物防疫站为主体,村级动植物防疫员为基础的市、县、乡、村四级动植物疫病防控网络。不断壮大畜牧业发展配套产业,积极发展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大力推进全株玉米青贮。渔业,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养殖生产为突破口,以新品种和新模式养殖为主线,重点在养殖新品种开发和引进上下工夫,积极开发和引进适宜我市养殖的新品种和新模式,大力推广池塘生态健康养殖和海淡水特色养殖,以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和品牌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全市健康养殖水平,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我市地缘优势,在省内和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产品,推动全市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执法监督和检验监测三个体系,健全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深入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县、乡两级和企业自律性监测机构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并开展检测工作。

  四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制定全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搞好区域综合站、乡镇动物防疫站搞好运行机制创新,在增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活力和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性上下功夫。积极寻求建立稳固的科技支撑,推进“良种工程”和良繁体系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种养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阳光工程、百万农民大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服务站、送科技下乡、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等多种渠道,全市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50万人次,其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9.8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坚持规范运作、阳光操作,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重点抓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玉米机收、花生机收、农机深松等工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更好地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及畜牧水产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加大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力度。

  六是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经管理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强化土地流转监督管理,提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制订土地流转奖补政策,开展土地流转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培育土地规模流转示范点,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财务公开和审计力度。健全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健全完善调解仲裁制度,扎实开展调解仲裁工作。加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积极履行监管职责,保障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七是创新农业服务机制,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为农服务工作中,切实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政策和法律法规服务、销售服务。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涉及面广、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3篇: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汇报

  今天,刘副市长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中共××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及全镇万各族人民对刘副市长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将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镇情

  ××镇位于××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东邻××县的××镇和××镇,西接本县××乡,北连××、××两乡,东西宽公里,南北长26公里,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52户25193人。海拔在1010米至217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320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既有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适宜多种经营。有耕地面积31335亩,其中水田面积11362亩,旱地面积19973亩。是典型的农业镇,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香料烟、甘蔗、茶叶、林业和畜牧业,后续产业有蚕桑、甜龙竹,是鱼米之乡、甜龙竹之乡、优质香料烟和糖料基地。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6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同比增长26%。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0万元,同比增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55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0万元,同比增长8%。完成个私经济总收入2751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小春粮食总产万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各项农业产业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全镇各项产业健康发展。粮食: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总产吨,其中小春粮豆6500亩、实现产量吨,大春粮食23700亩、预计产量9650吨;香料烟:08/09年度,完成香料烟种植亩,发展再生烟亩、宿根烟亩、夏烟亩,已完成收购产量30017担,实现农民收入2100多万元;甘蔗:新植甘蔗亩,总面积万亩,08/09榨季完成甘蔗社会产量万元、入榨产量 万吨,实现农民收入1800多万元;蚕桑:新植蚕桑3500亩,总面积达6187亩,饲养春蚕张、产茧量吨、张产量公斤、张效益元、综合均价元/公斤,现在正饲养夏蚕63张、计划交售鲜茧吨吨;茶叶:茶叶总面积12361亩,其中投采面积亩,春夏茶总产520吨,实现农民收入万元。畜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9115头、生猪存栏43450头、山羊存栏7481头、禽类存栏80094羽,完成肉类总产2174吨,实现畜牧产值万元;林业:核桃总面积达42519亩,计划投产产量350吨、实现产值170多万元;竹子总面积32600亩,其中甜龙竹16500亩,投产25400亩,其中甜龙竹14600亩,计划产竹笋900吨、产竹材4500吨,实现产值170多万元;果蔬:水果总面积2253亩,计划总产量吨,实现产值50多万元;蔬菜总面积2310亩,总产1172吨,实现产值352万元。

  (二)产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按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坝子村组主要以发展香料烟为主,半山半坝村组以发展山地香料烟、甘蔗、茶叶、蚕桑等为主,山区村组以甘蔗、蚕桑、茶叶、泡核桃为主。

  (三)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得到改善。2016年全镇大春优质粮食面积19000万亩,占总面积的80%。新植甘蔗全部为优良品种,良种面积达18400亩以上,占甘蔗总面积的80%。全镇计划生产加工精制茶350吨,占计划总产的%。蔬菜生产以优质反季蔬菜为突破口,水果生产逐步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农业技术逐步由单纯的产量技术向产量、质量并重技术转变。水稻旱育稀植、包谷规范化立体栽培、甘蔗规范化栽培都得到普及。茶叶重点突破低产茶园改造和生态茶园建设。蔬菜良种、大棚、地膜技术和水果育苗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科技覆盖面达80%以上。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情况

  2016年,我镇第三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涉及4个自然村,即:××村马田头自然村(续建)、马家田村芒黑山自然村(市、县级试点)、新庆村中寨自然村(续建)、刺竹山村马场自然村。实际完成新农村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省、市补助资金15万元,整合整村推进项目资金6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2016年,我镇第四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涉及9个自然村,即:马家田村塘尚水自然村(市级点),酒药村酒药寨自然村(县级点)、小河自然村,新庆村芒蚌自然村、芒品自然村、旧芒品自然村,小××村小××自然村,长山村芒泥山自然村、下马鹿自然村。计划总投资498万元,其中市级补助5万元、县级补助10万元,整合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6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0万元、整合以工代赈示范项目资金179万元、整合整村推进项目3个45万元、整合长山村苗族地区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金3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9万元。截止目前,共启动试点建设6个,完成投资150万元,其中整合整村推进项目3个45万元、群众自筹投入105万元。

  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委政府的部署,围绕发展、稳定两大主题和民富、镇强两大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抓好党的建设、农村改革发展、非工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项目建设六个重点,把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粮食总播种面积3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人均400公斤;香料烟总面积1万亩以上、产量达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100万元;甘蔗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农业产量达万吨、入榨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800万元;蚕桑面积6190亩,养蚕5110张、产量13万公斤,产值260万元;茶叶总面积万亩、产量达125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50万元;核桃总面积达53000亩,投产产量8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竹子总面积36600亩,其中甜龙竹20600亩,投产30000亩,其中甜龙竹166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万元;肉类总产3000吨、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十五”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确立了“优化粮油、巩固甘蔗、突破烟茶、发展畜牧业,壮大竹子和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最基本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建设特色农业基地。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经济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立与龙头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八大高产、优质、高效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到创建一个生产基地,培育一项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二)巩固粮食基础地位。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实施,培育优质水稻基地,办好粮食科技示范样板,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持×ד粮仓”风貌。

  (三)发展经济支柱产业。一是优化提升香料烟产业。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走质量安全效益型发展路子、合理规划种植面积、狠抓十大关键技术、保障烟叶安全、抓好水浇地工程建设,香料烟总面积巩固在1万亩以上,实现产量1500吨。二是巩固发展甘蔗产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理布局,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甘蔗面积巩固在2万亩,预计产量万吨、入榨7万吨,继续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三是稳步发展茶叶产业。始终坚持一手抓茶园茶地建设,一手抓茶叶加工营销,积极动员茶农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抓好低产茶园改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质量,以质量引市场,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围绕“兴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四)积极培育后续产业。一是加大扶持蚕桑产业。抓住国家实施“东蚕西移”的政策机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植发展蚕桑产业,桑园总面积巩固在6000亩左右,养蚕农户不断增加,使蚕桑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二是发展壮大核桃产业。结合土地资源、气候优势、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实际,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发展”的原则,做好核桃品种改良和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使面积不断增大、产量不断增加、效益更加明显。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一是坚持项目投入这个总抓手不动摇,按照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齐抓、大中小项目并举的项目工作思路,切实抓好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农水扶贫、土地复垦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二是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三是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五、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我镇辖区内工业只有1家糖厂、2家砖场和几家茶场,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四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问题

  1.全镇现有农田1万多亩,而适宜种植香料烟的大数只有9000亩,要完成万亩1650吨的产业发展任务,需要发展山地烟2000余亩,而大多数山地烟灌溉条件差,烟叶质量、单产较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地烟水浇工程,请求帮助解决香料烟水浇地工程资金50万元。

  2.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不断深入,农民自筹参与建设新农村积极性越来越高,但由于上级补助资金太少,项目整合难度大,镇本级财政困难,无法筹措更多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难度加大,请求市新农办帮助解决市级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5万元。

第4篇: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XX镇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XXX、各位领导:  
  近年来,猫街镇在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紧紧围绕“1235”的发展思路,即依托被列为全省特色工业小镇为契机,争创全国绿色低碳小城镇、省级民族团结示范镇,建设好迤纳厂工业园区、罗婺文化传承保护区、滇沪合作农业产业整乡推进示范区,实现“优秀乡村旅游度假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工业发展示范镇、现代烟草农业示范镇、基层党建先进镇”为目标,不断推进猫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加快最具活力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目前,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呈上升发展态势。就今年1-8月份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等有关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猫街镇基本情况  
  猫街镇位于武定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在武定县境内的最大支流勐果河上游,距县城 29公里 ,东邻狮山镇,南邻禄丰县中村乡,西邻元谋县羊街镇,北与XX镇、白路乡毗邻。东西最大跨度52公里,南北最大跨度9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4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2783米 ,最低海拔1980米。全镇辖15个村委会,159个村民小组,7021户,总人口26828人,其中农业人口23387人,占87.1%,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8个民族杂居,其中少数民族15467人,占57.6%。XX年实有耕地面积28685.05亩,其中:水田13664亩,旱地15021.05亩,人均耕地1.13亩,全年粮食产量14101吨,单产267公斤。XX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54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达37953万元,农业产值达2258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5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7元。  
  二、XX年1-8月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水利保障:猫街镇共有1件小型水库,6件小型水库,总库容128.6万立方米;
小坝塘26件,总库容133.1万立方米。截止9月16日,我镇库塘总蓄水量为186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 10万立方米;
降雨量555mm。今年已完成除险加固工程2件,其中石板河水库总投资377.26万元,有效保护猫街镇沿河村1万人及0.34万亩农田的防洪保护任务。星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40万元。另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仁和水库、“引勐济狮”等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新村水库主干渠防渗工程,积极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抗旱人饮、小型农田水利、灌区配套、爱心水窖建设,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投资近300万元的龙庆关旧村小型库塘建设工程,不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大春生产:XX完成大春播种面积34831亩,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为29371亩,实现产量13312吨。完成水稻栽种面积9210亩,完成任务数的102.9%;
完成玉米播种面积14560亩,完成任务数的104%;
杂粮种植4000亩,完成任务数的160%;
完成大春特色作物种植8170亩,其中蔬菜种植4200亩,马铃薯种植3560亩,豆类800亩,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大春生产任务,为猫街的粮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烤烟生产:今年我镇任务130万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119万公斤,出口备货11万公斤,生产量138.5万公斤,种植面积10347亩,上等烟比例68%。全镇11个村委会已种植烤烟10347亩。为全镇粮烟生产防灾减灾,设立了3个防雹点,从事防雹工作人员为12人共作业20余次。为维护全县全镇烟叶收购工作有序推进,全镇共设立3个堵卡点,从事堵卡执法工作的人员为30人,共查验车辆1000辆次。我镇在8月7日正式开榜收烟,近期已进入收购中后期的冲刺阶段;
截止9月26日,全镇共收购115.54万公斤,完成任务130万公斤的88.8%,累计收购金额30254789.18元;
实现均价26.18元每公斤,上等烟比例70.62%。  
  林业工作:1-8月,全镇新增种植核桃4780亩,涉及6个村委会,主要分布在仓房、白云庵、秧草地、麦地冲、大厂三家村等。利用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扶持,重点做好低产林改造、经济林建设,着力开发雀嘴茶、野生食用菌等特色林下资源产品。积极引进企业、公司对林农的林地进行流转,开发生态能源林建设。  
  畜牧生产:1-6月份实现大牲畜出栏3550头匹,生猪出栏1.79万头,家禽出栏1.1万只,禽蛋产量61吨;
完成动物防疫免疫51万头。畜牧业产值预计完成5600万元左右,完成任务数的46.6%;
比上年同期增长12%。肉类总产量完成2700吨,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47.30%,比上年同期增长13.5%。  
  扶贫开发:完善XX年度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4个整村推进项目的后继工作。推进XX年度3个省级第一批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实施,项目已基本完工,准备组织乡镇初验。推进XX年度县级扶贫到户贷款财政贴息结余资金安排项目猫街村委会甸末下组文化室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此项目正在施工,将于9月底完工。提前组织实施11个村整村推进项目以上项目已通过议标,项目将在雨季过后开工,项目将于11月30日前完工。  
  新农村建设:按照“三产联动、四化并举、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逐步缩小山区与坝区的发展差距。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已全面实施投资952万元4783亩的猫街、百子两个村委会土地开发整治项目。XX年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上报3个村,已通过省州评审。  
  土地流转:特别是充分利用流转土地政策,引资种植中草药“三七”1410亩,投资规模达6000万元以上。种植出口蔬菜迫害300多亩,种植西瓜600亩,种植园林绿化树木近XX多亩。  
  三、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市场意识不强,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小,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不多,增收速度缓慢。二是民生问题较多。文化、教育、卫生、扶贫济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而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
维稳形势严峻,社会治安压力不断增大。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各种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和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导致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步伐缓慢,出现年年防控年年灾的情况。四是作风有待转变。少数干部作风不实,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我镇的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不折不扣、如实到位,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全面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二是加快基本烟田建设,加强烤烟生产管理,为巩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村庄规划编制为契机,整合扶贫开展资源,认真开展整村推进,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在全镇范围内加快乡村公路建设,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大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努力营造农村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四是扎实做好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加大结对帮困、结对助学、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五保”老人的资金发放。五是认真开展“四群”教育实施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深入开展以“四讲四爱四力”为主线,弘扬“罗婺风格、雄狮气魄”为主题的武定精神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  
  

第5篇: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汇报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与思考

  今年以来,全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将建设现代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种植业工作始终,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为农服务,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XX年全县高效农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高效种植业种植面积15.8万亩,比上年新增2万亩,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基地15个,其中设施蔬菜规模基地8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全县高效农业工作特点是:

  1、设施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新建7个,分别为公兴镇大棚西瓜基地,杨集镇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镇大棚蔬菜基地,陈集镇大棚蔬菜基地,罗桥镇大棚蔬菜基地,东沟镇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镇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积达XX亩。

  2、高效规模基地建设规模大。新建的高效规模农业基地连片面积超1000亩以上有10个,分别是公兴、杨集、罗桥镇的荷藕基地,板湖镇的西芹基地,古河镇的西兰花基地,三灶、合利镇的芡实基地,公兴、罗桥、益林镇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规模基地种植效益高。全县高效规模基地平均种植纯效益3525元/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平均纯效益5145元/亩。

  二、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所占比重偏低。全县大棚蔬菜实际种植面积1.03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79%。反观外地,寿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积为40.05万亩,其中各种蔬菜大棚达34.95万亩。盐城最高的东台大棚蔬菜面积达39万亩次,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百亩以上的规模基地。

  2、产业结构调整较为滞后。种植业仍以粮棉油为主,粮食面积171.3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1%,而蔬菜和特经作物种植面积不到11.7%。稻麦轮作居多,亩收益在700元左右,远远低于XX元的高效农业标准。粮棉油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78.6%,但却占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资源。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全县从事粮、棉、油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占绝大多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都是从事粮、棉、油加工的。这些企业还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农民增收的关联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我县蔬菜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偏小,与高效农业基地规模发展还不能配套,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许多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一但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就会造成产品的过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4、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始发阶段,规范化程度低,发展会员少,联结较为松散,组织的实力和带动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吸收入社农民3万多人,相对于我县众多的农业人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制约着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三、制约因素

  1、来自现行土地政策的制约。土地流转难度大,往往有一些农民自己不愿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其他投资主体开发,即使愿意流转,流转费用也很高,一般每亩流转费700元左右。农民不肯流转和高额的土地流转费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2、来自务农劳动者素质的束缚。现代农业技术含量高,对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定位、市场信息的了解等要求较高。近年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识的中青年农民大规模的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妇女。目前,绝大多数本地农村青年已经不再务农,农业从业者大多劳动技能单一,半数以上的人只会种植粮油,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比较陌生,往往对新生事物带有抵触心理。此外,在家种田的老年人和妇女,要他们发展现代农业难上加难。

  3、来自市场、自然双重风险的隐患。农业是“露天工厂”,无论你发展哪种高效项目和产业,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几年龙卷风、强暴雨等灾害性气候频发和病虫草害重发,不同程度上导致大棚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减产减收,就是明显的例证。与此同时,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还会遇到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把握市场走势,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规避市场、自然双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4、来自农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配套的制约。路、桥、水系等农业基础设施硬件发展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水利建设较为落后,降低了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

  四、发展思路

  XX年种植业工作的核心是开发冬季农业,打造“两园一区”,着力在冬季农业开发、规模特色产业、生态兴农、搞活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以推进。

  1、创新种植模式,开发冬季农业。今年秋播,在布局上要缩粮扩菜拓经,大力开发冬季农业,种植方法上要创新模式。扩大设施栽培和特经作物种植面积。一是以设施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早春设施蔬菜和秋延后蔬菜。主要以大棚蕃茄与水稻轮作,大棚西瓜—辣椒—秋延后芹菜三茬栽培,大棚黄瓜与甘蓝(胡萝卜)轮作,大棚菜豆与辣椒轮作为主要模式。二是大力发展耐寒蔬菜。重点发展大蒜、莴苣、洋葱等蔬菜品种,以大蒜与菜用玉米轮作,莴苣与水稻轮作,洋葱与黄瓜(辣椒)轮作等为主要模式。三是利用冬闲季节的水稻秧池,提高冬季土地产出率,以利用水稻秧池为重点,发展青蒜、菠菜、芫荽等蔬菜品种。

  2、调活作物布局,发展规模农业。今年秋播布局将力争调减三麦面积15万亩,为高效农业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XX年,各镇新建一个千亩连片高效种植业基地,一个百座连片大棚基地,各村新建一个百亩示范方。大力推进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培育特色镇和专业村。重点抓好罗桥加工蔬菜、公兴大棚西瓜、杨集荷藕、板湖西芹、羊寨林果、芦蒲芦笋、合利芡实、益林菜豆、陈集大棚蔬菜、施庄蕃茄等特色产业建设。依托各地区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带状经济,打造一批高效农业经济带:西南地区重点培植出口加工蔬菜产业带。充分利用砂质壤土、蔬菜加工企业多的优势,种植胡萝卜、黄瓜、甘蓝、香葱、芦笋等蔬菜品种;
沿荡、低洼地区重点培植水生蔬菜产业带。充分利用水源充足的优势,种植荷藕、慈姑、芡实等水生蔬菜品种;
城郊周边、国道、省道沿线地区重点培植应市蔬菜产业带。充分利用城郊蔬菜市场消费量大、交通便利的优势,种植设施反季节蔬菜和露地蔬菜,可发展种植韭菜、青菜、番茄、辣椒、西瓜等蔬菜品种;
棉花产区重点培植高效立体种植产业带。发展棉田立体种植,提高种植效益,主要种植棉田套种西瓜、芝麻等;
沿废黄河高亢地区重点培植林果和高效“四青”杂粮种植产业带。充分利用地势高亢的优势,种植优质苹果、梨及青食玉米、青食大豆、青食花生、青食甘薯等杂粮品种。传统的商品粮生产区也积极推广高效品种和高效模式。

  3、提升生产水平,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加强科研开发应用。围绕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控制、病虫害综合防治、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循环经济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整合资源、组织力量,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建立起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种苗繁育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大力推广新黑田五寸三红胡萝卜、兴化香葱、京丰苞菜、美国芦笋、惠兰西瓜、早春红玉西瓜等高效名优蔬菜品种。今年秋播在坚持适期适量播种的前提下,做到深耕深旋土壤,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遏止土壤性状的恶化趋势和杂稻的快速蔓延,防止灰飞虱集中越冬,尽力避免“双免双套”。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药、化肥、种子等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加快农业观光园和示范园建设。整合施庄镇水乡旅游资源,构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满足城乡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增加农民旅游收入。新沟现代农业示范园要全面提升形象,引进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械,提高种养水平,增强示范园区的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4、搞活加工流通,实现产销衔接。一是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围绕小麦、水稻、出口加工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建设东益农产品加工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增强实力、打响品牌、形成特色,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骨干型、出口型、成长型重点加工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促进农产品出口。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指导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出口促销、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培育,提高农业外向化水平。

  五、推进措施

  1、加大投入。县、镇两级在实施好“一免三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高效农业的投入力度,用足、用好支农打包资金,充分发挥“打包”资金的使用效益。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县农村合作银行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扶贫贷款制度,积极推广小企业信用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试点经验,加大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农发行积极开拓信贷支农范围,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继续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明确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比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资金互助合作,真正使之成为农民自己的草根银行。大力推行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消除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和投入方式,着力打造最为优惠的农业投资区,吸引外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阜宁农业,挂靠大集团、大龙头,对接大城市、大市场,招引大老板、大专家开发我县农业。

  2、市场开拓。引导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建成一批省“四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进入市场的能力,为农民提供产、加、销各环节的服务;
强化企农利益联结,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
进一步加强县内农产品贸易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的建设与完善,积极开发利用网上销售、物流配送、订单销售、外办市场、外设窗口等现代营销手段,搞活本地农产品流通销售。

  3、优化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广大农民投资创业、发展生产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一是积极推进土地适度流转,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解除土地制约,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引导农民围绕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开展土地股份合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实施农业信息的“四电一报”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努力为广大农民创业找门路、生产找问题、农产品找市场。三是加强科技服务,培训现代农民。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深入农户田头,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对重点农业项目农技部门要委派得力人员全程跟踪服务。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XX年培训人次3万人以上。四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联合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深入开展打假护农专项行动,确保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五是组织帮扶服务,各部门年内都挂钩到镇,帮扶新建一个千亩连片高效种植基地。

推荐访问:农业发展 乡镇 情况汇报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现代农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