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17篇(2023年)

时间:2023-07-07 16:45:31 浏览量: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1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17篇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

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

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

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浅议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导报,20xx(15):349-349.

[2]范利军.浅谈家庭教育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渗透与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6):250.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2篇

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并且,课堂是情感归属、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形态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应得以尊重,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下,共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成长元素,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致使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存在矛盾,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单一的设定为学生语言技巧及想象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情感上的教育缺乏涉及,尤其是通过本文培养学生的怜悯之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这些也应在教学之中体现。但片面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教学“缺斤少两”。

(二)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缺乏“主体地位”。并且,以灌溉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紧张。

(三)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处于僵化状态。

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所以,语文课程以课堂、作业、考试为主,让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良好培养。并且,教学处于僵化状态,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上出现疲倦,无法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产生浓厚的语文兴趣,进而难以体会教学内容的真正含义。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若干措施

(一)以文本阅读为主线,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文本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如何在教学中以文本阅读为主线,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落实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将重点词句作为学生朗读的核心,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文本的阅读要扣住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精神情感,进而引起共鸣。当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由教师代替,这将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例如,在唐诗《悯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理解词句,而且需要对文章的情感有所认知,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二)创设教学情境,搞活语文课堂。

有效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将课堂搞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学情境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所以,启发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并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情境需要体现这一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好课程内容,将教学情境以问题为载体进行串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依托现代教学工具,创设好教学情境。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让教学情境更加贴近教学需求,让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创设出风雪交加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读懂小女孩、读懂那个梦,......这样的情感引导,势必让学生将情感以下注入到课堂之中,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改善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教学情境。

(三)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形态。

教学是师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各自角色扮演的过程。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无疑将教学带入单一的境地。所以,创新传统教学形态,实行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做学生、学生做老师,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例如,在《悯农》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此诗的思想及诗词进行阐述,随后,让学生做老师,对《悯农》这首唐诗进行讲解,阐述自己的情感及看法,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而教师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进行评价、引导,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诗的精髓。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也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整体思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个性中得到发展、在学习中培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3篇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为了促进作文课程教学的发展,可以主张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结合。在生活的情景中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以写出富有真情个性的作文来。依据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作文教学在生活情境下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情境;
实践研究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技能,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活的情境,导致小学作文教学成果不是很乐观。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语文老师要将作文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情境中,把作文教学变得生活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目前,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大部分的作文内容都是空话,文章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意义可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化,学生没有独立的思想观念,只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自然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都不明显。新教学标准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改革,要求自主命题,裁减命题作文的写作量,给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多多实践并对新奇事物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意见,提高学生探索实践的积极性,慢慢的学生就会发现作文课是一个丰富而有趣的课堂。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趣味

为了促进作文教学更好地发展,老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并将生活趣味导入其中。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和乐于玩耍,因此游戏历来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所以语文老师就能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游戏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情境的设置去达成教学的要求,并且还能让学生劳逸结合。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现状,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生活化并且提升教学的效果。比如,根据学生喜欢玩的跳绳游戏,老师就可以对此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共同投入跳绳游戏并制定规则,学生就可以依据游戏写一篇规则方面的作文,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水平,素材的积累是前提,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坚持对材料的积累。读书可以让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通过阅读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素材也是可行的。在作文课程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词语匮乏和命题老套方面的问题。在这种现象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收集写作中需要的素材。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并且把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达出来,可以以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最后把自己写的素材积累并珍藏,可以为以后的作文提供很好的写作材料。

四、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写作方式的研究

1.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培养小学生自主创作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通过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再现生活,这样可以让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只有和生活相互结合,才能使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都很活泼好动,而作文教学在生活情境下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老师要对小学生的自主创作重视起来,在生活情境的再现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切实体会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逐渐提高。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老师在调查研究中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学生一般对自己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印象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会非常丰富、条理和清晰。反之,只是依靠小学生自己的幻想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空洞乏味,无法满足老师的教学要求。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掘源泉,尽量积累更多的作文写作材料,进而保证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有资料可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利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时,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技能和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老师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作文的教学是必要的,老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写作的乐趣,这样学生的作文写作才能有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薛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曹风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6-02

互动式教学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需要教师创设必要的条件来保障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扩大教学范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本互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验,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丰富其精神世界。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体验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用情感悟文本的境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阶段,他们对于网络世界充满着好奇,教师在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实现语文互动式教学,可借助投影仪播放音乐或是网络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情境下的生本有效互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这一节课时,一些学生只在电视上看见过草原,对草原有着模糊的印象,教师要在课堂上让他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草原的魅力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配置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大草原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疑问逐一解答,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效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实现生生互动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相对较高,他们碰到新鲜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多媒体互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互动式的讨论和学习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向着新型化的方向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处于对新事物的认识阶段,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抽象事物理解不够全面,即使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字,但是对于文字涉及的相关画面难以想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形成相互交流思考的氛围,增强了对文章的学习和记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谁的本领大》时,教师首先找出太阳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然后播放台风等造成的自然灾害视频,让学生感受太阳能和风能的威力,并向学生提问:“在这些自然资源中谁的本领更大?”学生学习课文,围绕问题相互激烈地交流、探讨,结合视频资料及课文内容,争相运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形成了生生互动学习的场面。最后,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和风能各自存在的优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互动交流,实现了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学目的。

三、善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师生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的将知识由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也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被动的倾听转化为主动接受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参与意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形成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效应。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展示的形式播放木兰从军的场面,重点引导学生观看木兰扛着长枪、穿着盔甲的画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思:“木兰为什么要从军?从军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释疑,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学生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交流对象,通过发挥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交流。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境互动

课堂互动教学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教学模式和手段。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还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在具体课堂语境中进行交流与沟通。所谓“生境互动”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某个群体的具体生境进行的讨论和交谈。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想象长江的奔流之势,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所见、所感和所思,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描绘的情景进行对比,体会诗句描述长江的磅礴气势和波涛汹涌的激流。教师接着创设游览长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游客,谈一谈观赏长江的感受。通过交流,学生体验到了课文描绘的长江奔流的气势,感受到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生境互动要求教师从学生平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与课堂上的情境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意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又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日落》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多幅日落的场景图片,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日落的美丽。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同场景中的日落情景,例如阴天、晴天等不同天气下的日落奇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切的场景,从而实现学生与课堂教学情境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得到升华。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网络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对于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课文的主旨,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活跃了语文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5篇

1、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获得了真正解放

小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距今较为久远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如文言文、古诗词等,理解就更加不易。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讲求格式与韵律,每首诗词都有相应的意境与深意,语言高度凝练,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诗人笔下的美景,领悟诗词之外的深刻含义。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为了让学生看到当时诗人的所见,明白当时诗人的所感所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利用图片和动画还原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中还可以播放视频,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教师朗读诗词时,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幻灯片,让学生陶醉于意境之中。同样的在讲授《拉萨古城》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藏族民居时,播放课件,画面上白色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经幡飘飘,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讲到大昭寺时,播放课件,寺庙金光闪闪,很是雄壮。在这样的一堂课中,既欣赏了美景,又朗诵了美文,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学前,教师发现学生对抗日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带领学生用多媒体设备观看了影片《小英雄雨来》。学生了解的课文的背景,在课堂上愿意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

4、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增加了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或教师补充的内容,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自主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6篇

《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对话教学手段到对话教学精神

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现状及应对策略

为学生营生发展的天空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分析及参对策研究

浮华背后的冷思考--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有多少教育习惯需要改变?

让反思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

课外阅读自助餐

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

“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让学生享受作文

敢问路在何方

“无劣评价”--想说爱你不容易

透过精彩,冷观“好课”的背后

给学生一根拐杖 还学生一份自信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把握“参与时机”,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精彩缘于瞬间

端五节的鸡蛋“飞”起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7篇

一、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不仅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差。此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都比较喜欢故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授课内容在导入环节插入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导入情境的创设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和探究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有位学生中了许多花在自己家门口。每天,他都会给这些在浇水、施肥,渐渐地,这些花长大了,还开出了很多漂亮的花朵。可是,有一天,下雨了,这位同学赶紧找来雨伞帮花儿遮雨,花儿得以茁长成长。每当这位同学有烦恼的时候,这些花儿就用盛开的笑脸来安慰他。看到花儿灿烂的笑脸,他也就开心起来了。”当学生聚精会神听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即将学生带入新课,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融入到新课的讲授中。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表演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或创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组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探索、锻炼能力、获得知识。而表演这种活动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要注重恰当的表演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大多都富有童趣,其中有很多都很适合创设表演情境,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并且将此人物的说话语气想象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学生本来就很喜欢表演,于是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就一定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对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及其神态等进行揣摩,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见,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三、创设生活情境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自由徜徉,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和生活。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后给创设一个“产品发布会”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将如何对你的玻璃产品进行宣传和推销,也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充当记者或者客户,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并且要适当地进行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而且有效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8篇

一、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合乎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击破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从而通过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除乏味感,实现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尝试解读文章作品,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促进语文写作水平的大幅提升。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写作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告别原有的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使他们在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并懂得熟练运用;
使他们铭记一些名句,在写作中灵活引用,增强作文效果。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对文章作品的鉴赏能力上,还体现在通过文学素养能够健全学生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美丑善恶,从而使小学生从心里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腐朽思想和社会风气,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长远的未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努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诗文,这些优美的诗文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些诗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悯农》,老师可以将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懂得这首诗歌是描写农民的,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深知农民的不易,要热爱劳动,厉行节约,从而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寻找到活生生的资料。

(2)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化。语文教师可以在春天时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发现春天,努力寻找春天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并对文章或诗歌进行解说。比如很多学生可能会背诵出高鼎的古诗《村居》,并对诗歌中的小草、莺、风筝、杨柳等警务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对春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接触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热爱阅读。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语文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巴金先生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对巴金的作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所突破。

(4)强化作文训练,让文学素养化为有形。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文学素养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没有达到培养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老师要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鼓励他们合理运用所积累的经典句子,提倡用词的准确性、贴切性,让学生习惯并喜欢写作训练,从而将文学素养通过作文来展现给自己、同学及老师。当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可以将其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传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其他同学要积极引导,让他们明白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使全班拥有一个培养文学素养的良好氛围。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符合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的。老师应当针对目前的现状,积极采取得当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9篇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0篇

摘要:在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时,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错别字等现象。二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基本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如果想更好地指引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就需要设计出合适的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错别字的出现效率。

关键词:错别字 二年级 教学策略

一、错别字的定义

错别字,名如其字,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接触和运用以书面表达为基本条件时,因多种途径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写字情况,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在完成语文的日常作业,回答语文测试卷或通过多种进行书面文字回答的形式出现的错误的文字。

二、教师处理二年级语文错别字时的困境

(一)汉字基本因素的混淆

作为小学语文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汉字是结合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因素而综合发展而成的基本文字因素。汉字文字的构建是由基本笔画去构成的,通过三十多种的基本笔画种类的合拼,可以结合成不同种类的汉字基础部件。因为不同笔画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五百多种的基础汉字部件。

当不同种类的笔画以合适的结构方式进行合理的合拼时,复杂多变的汉字就诞生。因为汉字的基本笔画类型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是在一定范围中最大程度地相互合拼,因此,汉字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的。虽然汉字繁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文字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的,所以,汉字的多样化仅仅是造成学生写错字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而不能看成是制造问题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1.学生的识字效率低。二年级学生,作为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的其中一种,经过一年级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后开始积累了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汉字。不同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会因为各自的观察重心、认知态度和记忆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不同效果的识字模式。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和记忆好汉字的部件、笔画和意义等。如果学生没有合理地进行分类和概括,就容易出现汉字基本因素混淆的困境。

在进行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时,部分学生如果做题时不够认真,那么就容易会在没有真正理解和认知汉字的本意和价值时,一知半解地进行运用,从而造成错误地改变了汉字的部件组合方式或组成部件等困境。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没能及时学习、理解和记忆好书本中某些要求会写的汉字,导致在听说写时无法完成“书写”这一基本因素;
另一种则是部分学生在书写汉字笔画时没有端正心态,造成写字不正确或不规范等情况。

2.身心意识的局限性。二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会因为生理发育与心智活动的共同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小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模仿意识,而且也逐渐开始学会从听、说、看等多种途径去认识客观世界。不过,虽然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在一定范围地促进了身心发展,但客观上仍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待提高。因此,当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汉字时,可能会因为记忆时不够专注而无意识地降低了识字的正确率。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读轻写”的错误认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安排、组织和维持识字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宏观上说,文字是短语、句子和作品等语言书面作品的创作条件,因此,可以看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客观上,学生竞争意识的加强容易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侧重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增加音乐、图画、视频等吸引眼球的媒体,从而在不知觉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识字课堂的日常安排。虽然学生接触的汉字是逐渐增加,但是,大部分汉字都有各自的写字顺序、明暗意义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二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及时意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就容易简化甚至忽视小学生识字的基本学习模式,为学生的后期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

三、小学二年级阶段处理错别字的教学策略

(一)收集常见的错别字,加强识字教学的合理性

语文教师在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时,要灵活地考虑、观察和总结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情况,定期收集、分析和统筹好学生在日常语文作业和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结合班级中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答题时写错的汉字,从而客观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常错字体,最大程度地提升识字教学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使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错别字时,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去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减少学生对汉字的误解。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是处于低年级阶段,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优势,在设计、介绍和指导学生去学习日常的识字学习时,能够理性参考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当语文教师能够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去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汉字,就能促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增加对汉字的了解和熟悉,减少汉字混乱的出现,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短期记忆,强化识字的正确率

短时记忆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语文教师如果要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困境,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和总结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时充分运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多从不同方式、不同重点和不同形式记忆,例如使学生把错别字抄几次,加深对汉字的记忆或者安排限定时间中看谁能最快地找完错别字的比赛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正确率,巩固学生的短期记忆,开拓学生的识字领域。

四、总结

如果要帮助和指引低年级学生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语文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整理和总结不同学生的出错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作业批改时设计好合适的常见错别字的修改要求,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端正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有效、正确地学习和记忆汉字,从而最大范围地降低学生在日常作业或试卷上出现写错字的出现次数,培养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1篇

随着教育的发展,识字教学越来越受重视。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以供交流。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论文

一、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的过程并不是充满乐趣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倘若单调地开展识字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这样就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时,通过建立相关情境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比如,老师在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时,可以创设“开小巴教学情境”,小巴车开到哪位学生,就由哪位学生念出相关的字。此游戏活动形式活泼,组织简便,能够充分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生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猜字谜、唱儿歌等活动融入识字教学中,例如,老师在教“看”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看成“手”字与“目”字的组合,并且引导学生展开表演,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与掌握。老师还可以通过图片以及简单的动漫开展生字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通过情境创设,加强识字训练

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运用,只有真正学会运用才称得上是掌握了该字。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字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讲解一个生字,老师可以让学生组词与造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生字,并且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例如,老师在讲解“虎”字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虎”字进行组词,如“老虎”“虎仔”“虎视眈眈”“羊入虎口”等。再引导学生用有关虎的词组造一句话,学生们会积极地思考与讨论,把新字正确运用到相关情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记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因此只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课外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拓宽其思维以及知识面。学生在掌握拼音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拼音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儿歌以及小故事,这不但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积极性,而且能复习拼音的知识。老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识字,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自己遇到的生字。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与积累,掌握更多的汉字。

三、通过情境创设,掌握识字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当让学生学会拼音识字、部件识字以及比较识字等方法。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特定的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汉字。老师在生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将生字与已经学过的字的偏旁结合起来,正确理解生字的结构。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与记忆,当学生掌握了此种方式后,就能够产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生字,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这些汉字中的异同之处,教给学生相关口诀,通过口诀轻松记忆生字。例如,“戎”“戊”“戌”等字很容易混淆,老师可以为学生编出相关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掌握。识字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把握认字的方法,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论是哪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老师在生字教学时,不但应当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以及理解字的含义,而且还应当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生字。例如,老师在讲解“笔”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此字的结构,学生自然会想到毛笔的构成成分,从而准确把握此字的结构,对所学生字留下深刻印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本着简单、有效的教学原则,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增加其识字量。应当深入研究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字,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2篇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即使在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仍然有着积极的运用优势,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保证了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兴趣与习惯培养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一个较为宽松的阶段,没有受到过多的限制,并且还承担着启蒙教育的任务,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兴趣与习惯培养的问题,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还要在生活中完成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以《掩耳盗铃》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让学生了解做人不要自欺欺人的道理。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系统将整个故事还原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获得启发。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学生在课后从这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当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也从中收获重要的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注重兴趣与习惯培养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阅读的影响力,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提升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优化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将能够收获怎样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保障教学质量。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对古诗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教学十分不利。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加入全面的教学素材,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漫步于诗中,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形成深刻的理解。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进行探究,能够知道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深刻体会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艺术,更好地感受诗人对这景色的依恋与赞美之情,也提升了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突破理论知识教学的限制

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并不能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要突破理论知识教学的限制,为学生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排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阅读,了解大概的故事结构。随后再用课本剧的形式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中更好地获得启发,了解做人要诚实,不自欺欺人的道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纲领式写作,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一起来进行体验,用文字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从而深化活动的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因材施教思想作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取得全面的进步。

四、对教学计划科学分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思想,需要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分层,保证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以《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考虑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是要夯实基础,能够对文中的重要生词进行理解,从而能够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为之后的提升做好准备。而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在夯实基础之后,进行简单的提升锻炼,能够让学生用通俗的话语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主要将重点集中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的理解上,体会重要的人生哲理,获得更好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好的共同进步。总而言之,因材施教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为参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反馈机制,能够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因材施教思想的特殊含义及内涵,结合现代教学思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3篇

一、对古诗词的知识系统进行梳理整合

教学者在对某一古诗词进行课前备课时,必须明白作为古诗词的学习,引导学生的第一教学目标的基础是对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诗体、格律、常用的诗歌手法、创作思潮等等进行梳理汇总,并通过各个资料来源对这些内容知识点进行准备,并通过一些对古诗文的课程化、教学系统化进行多种不同的知识整合汇总,对于其中有些知识无需进行讲解通过学生自主发挥各自的鉴赏能力。比如,在学习《临溪送别诗》时,教学者需要通过对这一诗进行各方面的汇总整理备课,比如作者谢朓属于字玄晖,汉族,南朝齐时期非常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于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属于同族,世称“小谢”,谢朓在东昏侯雍元初时,由于遭受到王萧遥光的诬陷而被打入地狱而死亡。谢朓于世留下两百多首关于描写自然景物的好诗,抒情收发多以直接抒情为主。教学者在通过这些知识资料的汇集整理,能够让学生对于这首诗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综合理解和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文的解析赏鉴能力。

二、对古诗文的吟诵进行细化指导教学

著名现代诗人艾青曾说过,古诗文并不是自然语言,一般情况下看不出古诗文所表达的意义和感情,也并非能通过一口气的吟诵能体会他们的口气,必须反复进行背诵和并通过古诗文的字句进行切身的感悟。从我国的古诗文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先秦的《离骚》《诗经》以及汉魏的"古风,到了唐代的绝句律诗,接着到了宋代的词,元代的曲,都具备了鲜明而又具有特点的音律,并有着一定的音乐元素。因此对于语言文字的声音能够对文学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尤其是对其思想感情。例如,小学阶段在学习《寻陆鸿渐不遇》一诗时,教学者可以通过音步的停顿进行引导学习,在诗中“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中的“犬吠”“西家”“日斜”,原本是不能被分割的词语,但作者为了统一音步,通过后一字的平仄,稍微使平脚的音步时值较长,这就是五言诗中第二、四字以及七言句的第二、四、六句在遇到平声时进行延宕。老师在分析过后并教导学生这个道理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体会“犬吠”“西家”“日斜”在诗中的平仄音步音律。

三、恰当引入知人论世

古诗词中一般所反映的生活情景,都是作者在当时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并根据这种感受所表达的感情,然后作者根据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和当下的人生世界观对自己所要写的古诗文进行定位,包括对题材、写法、主题表达的确立。因此教学者在语文课堂上对古诗文鉴赏时,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和学习,并通过向学生介绍作者写诗的时代特点和人生境况,这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对古诗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更好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在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鉴赏时,教学者必须通过知人论世来综合分析这首不仅在于对山水风景抒发感情的教学理解,其中,对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阐述由于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文中的张丞相是指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在《孟浩然集》中有八首诗是写给张九龄的。如在《和张丞相春朝对雪》中的:“撒盐如可拟,愿掺和羹梅”是孟浩然希望张九龄能够推荐他入仕。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4篇

1、创造民主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民主学习氛围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的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从而为学生自由的表现和思维创造机会。要想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民主和自由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和保证。通过民主学习氛围的创造可以使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中大胆的表现出来,从而唤醒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比方说,在进行《我的家乡》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的描述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进行绘画。这时,很多学生会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有的学生在河边的桃花中间增加了几棵柳树,他们觉得这样会更美,有的学生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空增加了几只飞过的小鸟,他们觉得这样美丽的田野上肯定会有很多的小鸟飞过,还有的学生在周围的路上画了几辆小汽车,他们说这说明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而学生也在这种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下,更加乐于学习和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习由原来的负担变为了一种乐趣。

2、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和灵活。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所有的意见和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获得。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其智慧发展的翅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各种有效地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的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力。比方说在一次看图作文的教学时,老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上有一个不完整的天体、一艘火箭飞船、一只外形特别的动物以及一些月亮和星星。这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这只外形特别的动物是什么动物呢?这只动物与这个不完整的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老师可以继续的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个天体为什么是不完整的呢?而后,老师还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方说,假如你是那只外形特别的动物,假如你是那个不完整的天体,假如你是整个宇宙的主宰者等等假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启自己想象的大门,放飞自己的思维,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活的生动画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最大的培养,随着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无形的提升。

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习是由思考开始的,而思考则是由怀疑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过程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开始思考,进行质疑,老师才可以更加具有目的的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同时学生的质疑也是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前提。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大胆的进行质疑,积极主动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比方说在进行《景阳冈》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武松打虎这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找到最终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整个问题的发现、思考以及解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最有效的提升。再比方说进行《她是我的朋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有的学生会提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阮恒总是颤抖和哭泣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来思考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观点的辩论,通过老师在旁边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可以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甚至可以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对各种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突破和创新的思维。比方说进行讲解《跳水》这一内容时,课文主要讲的内容是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从而使孩子获救的故事。学完课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吗?为什么?当时就有许多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尽管想法幼稚,但能以不同角度,不同手段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独到见解,这是具有良好批判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勇气。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想,发出思维的异彩。总之,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种必要趋势。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如能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5篇

阅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阅读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小学我们就要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就要注重各个基础环节的联系,打扎实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意识,实际运用中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如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要努力探索,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的内容上要放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做法是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学习的兴趣很浓。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阻碍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阅读中能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因此,教师要对在阅读中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能够在阅读中提出质疑,并通过交流,相互启示与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准许钓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而除了父亲与詹姆斯没有任何人知道詹姆斯钓到了鲈鱼,父亲却让儿子将鱼放回湖中,这太不近人情了吧?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了充分鼓励,并且把这个问题抛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说:父亲是一个遵规守纪的人,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一个只有对自己,对家人严格要求,这个社会才能秩序井然,共同享受美好的环境与生活;
有的学生说:父亲对儿子严格要求,是想从小培养他遵规守纪的意识与习惯,如果父亲对儿子放松要求,儿子就不能更好地树立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
有的学生说:父亲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虽然詹姆斯在这一生中再也没有遇到这么大的鲈鱼,似乎是很遗憾,但是他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他成为著名的建筑师,他的成才,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导,离不开他对父亲严以律己精神的继承……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開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读,老师应该先推荐一些有趣的儿童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再让家长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读书的环境,养成善于读书的好习惯。再结合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以及课外读物进行阅读,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或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精彩语句片段,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阅读是读者对读物进行认知、理解、吸收与应用的过程,是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社会不可缺少的智力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具备较为开阔的阅读视野,在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提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6篇

一、组织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举办语文知识运用比赛,比如针对一二年级,将易错字、形近字精心编排成组词语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字词基础方面的运用能力;
针对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点为主要内容,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得知低年级学生的组词掌握较好,错误较少;
而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小部分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到《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表达感情的词句,使学生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当讲到“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时,文中用“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学以致用,我又接着提问:“你有没有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朋友呢?”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了。“我和张静整天形影不离,我们一块上学,一块放学,一块写作业,一块玩。”“我和明明手足情深,我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助我。”“我和姗姗是手足情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做过的事可多了。”……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忍不住发话了:“老师,我以后一定也要为自己找个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下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就连站路队的时候也有了变化,大家的小手紧紧地拉在一起。看到这些,我从心里乐开了花。

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认真批阅、精选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肯定,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写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作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有一个熟悉得可以下笔千言的世界,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这个独特的内在的世界,从实践的层面尝试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独特的内在的世界”。写作的目的是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怎样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彩、更吸引读者。语言是载体和工具,只有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为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把握好讲评的重点,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讨论,大家会深刻地地认识到:写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语文考试,更是为了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有养成内视的习惯,才会发现生活的真,才会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时才能真正地抵达心灵。

四、考试做题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有一道小学语文题目直接就是一份详尽的“感冒灵说明书”,其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储藏、有效期等一一被列在试卷上,题目下方有四小问:第一题,“遵医嘱”是什么意思;
第二题,在此说明书中的“服用”和“食用”都有“吃”的意思,但是两者一般分别用于什么情境;
第三题是慎用和禁用是否能互换,并阐明理由;
第四题则根据说明书设置了具体情境,自己判断对错。这种题不像一些单纯的词意解析题干巴巴的,而是比较有趣,很多知识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能用到,特别吸引学生。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实践型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实践题主要体现的是落实课标中关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将学生的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检测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虽然难度一般,但都是考察的词语解释、阅读能力等语文基本知识,只是考法有一些改变。考题以生活化、灵活的方式出现,避免了让学生机械抄写、死记硬背。针对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需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线索分析、解释信息等对题目作出判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第17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并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掘乡土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语文教学财富。”在经过了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之后,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同乡土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证明了乡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可实施性。

一、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科目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汉字基础。识字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可是,纵观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识记汉字时采用的多是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致使其很容易产生“汉字学习枯燥、乏味”的错误感觉,致使其识字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实际识字质量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将乡土资源运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扭转上述不利现状。如,我们巫山当地自然条件良好,非常适合养蚕,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更是对一些著名的养蚕大户进行报道(像巫山新闻网所报道的——吴显富:七旬老人的“养蚕经”、巫山信息网所报道的——谌光银:养蚕如养儿一张1000元等),结合这一社会背景,笔者在教学“丝”这一汉字时,就向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蚕会吐出像线一样弯弯曲曲的东西,养蚕人会将这些东西集中放到一起,就成了‘丝’……”在笔者的讲解下,学生们再联合平时生活中见到的蚕吐丝场景,就实现了对“丝”这一汉字的形象化记忆,在重新焕发其识字学习兴趣的同时显著优化了其识字教学效果。充分证明了乡土资源对于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课文讲解中的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虽然是语文学科的奠基性内容,但是同样也包含了诸多人物形象鲜明、内涵主题丰富的经典篇章;
而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所限,视野范围较为狭窄,这就致使他们在某些教材篇章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学生所熟悉的乡土资源巧妙融合到小学语文课文的讲解教学活动之中,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课文篇章主旨思想情感的深入把握与理解。

三、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实践运用

作文是小学生“谈之色变”的一项学习内容,在同小学生的交谈中,笔者经常会听到他们抱怨: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丰富创作素材“熟视无睹”,即缺乏一双“发现丰富写作素材的眼睛”。对此,笔者在自身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将乡土资源中作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特色创作素材。如,在学习了《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们大多数能对景观说明文“总—分—总”的写作模式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将我们巫山当地的著名旅游胜地——巫山小三峡当作学生景观说明文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根据平时同家人一起前往巫山小三峡的游玩经历,对巫山小三峡的景物以“总—分—总”的说明文写作模式进行文章创作。此种形式的作文布置形式容纳了我们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们内心的强烈家乡自豪感,也使得其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总—分—总”的说明文创作活动之中。最后的作文质量也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表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实践运用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更有利于其写作水平与创作技能的切实提升与发展。总而言之,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中的语文教学资源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因地制宜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对身边学生所熟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相信,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质量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的粗鄙见解,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若能如此,实乃笔者之大幸。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17篇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论文(通用17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