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时间:2022-07-28 13:2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5篇

【篇一】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研究

摘要:结合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和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对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概念、意义、目标体系、主要任务,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技术框架等内容进行研究,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工作思路,对其县域层面,次区域、廊、带层面,村庄层面等三个空间层面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
规划

1.前言

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城乡建设中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年,中共十八大更明确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从全国各地的做法来看,美丽乡村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建设一批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不同于传统的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新兴规划类型,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解析,从而明确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

2.《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解读

2.1规划的概念解析

庖丁解牛式的分析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美丽”为其目标,“乡村”为其主体,“建设”为其实现方式,“总体”为其要求,而“规划”则是将上述四者高度整合的表达形式。

对于“美丽”这一目标,《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中定义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可见“美丽”并非单纯是村容整洁,更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特色为美,以生态为美,以和谐为美,以生活水平提高为美。

“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主体”,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个体概念的某个乡村,二是作为群体概念的县域、镇域层面的乡村群体。前者是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工作的承担者,后者则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单元。国家、省、市层面不直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工作,更多的是加强支持和指导。

“建设”是美丽乡村的实现方式,突出体现《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操作属性。通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

“总体”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宏观、综合的要求。内容上的宏观和综合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除了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外,还涵盖产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操作层面上的宏观和综合则体现在,除了以村为单位创建外,还以县为单位推广外,制定县域、镇域的美丽乡村建设框架,并在国家、省、市等更宏观的层面提供各类支持。

在《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上述四方面内容,并将其整合,体现这一新规划形式的与时俱进。

2.2规划的现实意义

2.2.1体现先进、科学的价值取向

乡村建设中坚持何种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乡村如何发展,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摒弃了只注重“面子”的形象建设,而对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全面关注,有助于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挖掘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也呼应了“十八大”中提出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在此指导思想下编制的规划,无疑将体现对乡村建设价值取向的明确选择,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指导。

2.2.2农村视角下的综合规划,丰富了城乡规划类型

当前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中,逐渐增加了对乡村的关注,形成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建设类规划,以及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类型。然而上述规划类型仍存在一定不足:建设类规划及农业专项规划偏向于农村发展的某一方面,综合性不够;
县市域总体规划一类的城乡全域规划,则仍以城市为主要关注点,涉及乡村部分的内容篇幅较少,并且多为引导性条款,在操作层面存在较大局限性。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创造性地将城市总体规划中较为宏观、综合的思维运用在农村规划中,不仅涉及单个村庄,还涉及镇域、县域范围的村庄群体,是以农村为视角编制的综合规划,突破了上述两类规划的局限,也丰富了我国的城乡规划类型。

2.2.3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贯彻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先进的理念和思路,全面的内容,综合的视角,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目标和指引的同时,还将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农民民生问题、乡村特色文化,以及选点布局和村容村貌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有突出作用,有利于营造协调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3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工作

2.3.1“人本”“生态”“特色”原则

在《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中,突出“人本”“生态”“特色”三大关键词。首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环境和生态基底;
第二,关注民生问题,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立足地方实际,展现地方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2.3.2主要工作

乡村外在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和设施完善,与内在的社会和谐、产业升级、生活富裕、文明提升和统筹发展互为表里。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间存在着种种对应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和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四大任务上,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推进农村集聚等15项小任务,这15项任务对应的工作抓手主要体现在中心村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17个方面,如图。

word/media/image1.emf

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和工作抓手示意图

2.4规划层次及技术路线

2.4.1规划的层次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县为单位推进,并落实到乡镇和村,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也对应了县域层面、次区域(含廊、带空间)层面、村庄层面三个空间层面。

县域层面的规划主要是以县域内所有乡村为主要关注点,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县域内各类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统筹安排,包括城乡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功能结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景观结构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均等化规划、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美丽乡村住房改造引导、美丽乡村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美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规划等。

次区域(含廊、带空间)层面的规划主要针对县域内的次级区域空间内的乡村,例如景区、镇区、产业集聚区等,以及县域廊道空间和重要节点,包括各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绿道规划、重要节点区域详细设计。

村庄层面的规划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重点村、特色村建设进行规划指导,具体包括特色村保护、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涵盖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村庄公共设施规划、村庄住宅建设规划、村庄基础设施规划、村庄绿化景观规划等方面。

word/media/image2.emf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空间层次

2.4.2规划技术路线

考虑到《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综合性以及空间层次,其技术路线应当相对全面,并能覆盖各个空间层面;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又属于面向操作的规划,因此各个空间层面的规划中,不仅需要有宏观、战略的谋划,还需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充分借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由发展规划,到空间框架,再到支撑系统,最后形成实施策略的技术路线。县域、次区域、村庄三个空间层面的美丽乡村规划可以整体编制,也可以就某一个空间层面单独进行规划编制。

word/media/image3.emf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技术路线

4.结语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概念、意义、原则、内容和技术路线的研究,总结形成以下四点体会,在《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应加以考虑。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需要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空间上包含县域、次区域、村庄三个层面,内容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因此难免与其他规划发生交叉。在规划编制中需要以农村为视角,充分衔接和协调相关规划,同时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及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切实的指导。

其次,针对不同空间层面,规划内容和重点有所差异。针对同一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不同空间上的应对也有所不同。例如,人本和生态原则在县域层面,生态分别体现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以及县域生态网络构建等方面;而在村庄层面则体现为完善的设施配套、绿地水系的整治,以及环卫设施配套等方面。

第三,规划需要在尊重本土性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美丽乡村的特色应当建立在其本土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挖掘地方文化,切忌对文化进行粗暴的割裂或移植,例如,应避免形成形形色色的外国小镇,或是使用脱离地气的名贵外来树种等。

第四,规划对经济、生态环境、集约发展、文化的关注缺一不可。生态经济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集约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文化则是农村发展的活力和源泉,四者统一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中,规划必须对其必须对其认真考虑,缺一不可。

相信通过城乡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日趋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将持续推进,“美丽中国”的美好目标也将早日实现。

【篇二】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福在哪里?开远告诉你

 

幸福在哪里?

幸福,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可当你来到开远,来到一个叫小坝心的地方,这一切会变的很具体。

“坝子”是云南人对“洼地”的称呼。小坝心形状就像个聚宝盆,中心是低的田,周围是高的山,村落就零零星星的分散在山上,世代以耕种为生。在国家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召唤下,开远政府决定对小坝心进行改造。


 

寻找“幸福”

山合水易认为,在全国无数个“小坝心”似的项目中,最打动人心的资源是:朴实的老乡,与世无争的平和,和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在改造的基础上,不破坏这样的宁静的气氛,不改变村民原有生活习惯,挖掘和展现属于这里的幸福元素,让外地人感受幸福、让当地人享受幸福。同时升级幸福产业、改造幸福民居、打造幸福项目,总之,一切来源于幸福。


 

以旅游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建设

开远凤凰谷项目打造,是一个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项目,同时,整个项目要以旅游为带动,以“旅游为总抓手”。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山合水易在项目伊始提出了“做大乡村旅游,做强幸福产业”的目标,要让开远成为幸福的田园景区。


 

构建未来的都市田园

凤凰谷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项目,要成为全国的典型和标杆;
从“乡村旅游”发展的角度要升级本地农业休闲和乡村度假的品牌,为开远在红河州旅游大结构中寻找到独特的卖点和突破点,构建出未来的景区化模式下的都市田园与田园都市。

 

【篇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镇五指山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规划单位:**五指山农业生态园

规划时间:2015年2月5日

第一章 项目概况1.1、规划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胡锦涛同志总结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还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既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近年来**市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市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市**镇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特编制**镇五指山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1.2 建设原则

以农为本,科学规划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分类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各地有序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自然生态、文化内涵为重点,坚持传统与创新统一,加快培育**市**镇周边、依山傍水自然生态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变资源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强化服务,规范管理

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营造环境力度,制定规范标准,创建示范典型,引导行业自律,实现休闲宣泄业基地建设、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生产过程、接待服务、环境保护的标准化、规范化。

政府扶持,社会参与

创新体制,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基础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1.3 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体要求,与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部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加强产业引导,推进提质增效,努力把**镇休闲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坚持“以乡村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体”,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一、人文特色景观:主要包括服务接待区特色建筑群、乡土民俗文化景观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人文景观等。

二、文化特色景观:以文化长廊主体,展现各种乡土文化、旅游文化、养生文化、民间文化、传说故事等。

三、生态果林景观:既是**镇乡村旅游的基础底景,也是以规模取胜的特色支撑资源。

四、沿山生态观光林带景观:以五指山山体良好的植被和延绵的天际轮廊线构成,成为康体运动和农业体验的“绿色生态氧吧”。

1.4 发展目标

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容互动;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

1.5 建设内容

葡萄园建设:

在现有规划基础上,再引进部分高经济价值的优质葡萄(红提)品种以及既有改善旅游生态环境和观赏价值,又可食用的品种,同时修建一座葡萄酒庄,让游客品尝原味的葡萄酒。

钓鱼湖建设:

利用现有场地优势,在规划区内规划一个人工钓鱼湖,为来此参观游玩的人提供一个钓鱼的场所,同时在钓鱼湖旁边修建一个钓鱼山庄,供游人休息。

绿化带建设:

沿观光便道、休闲便道、登山便道两旁栽植柳、竹、水杉、桃花、椿、等高大速生树种,提高规划区可观赏性。

花卉区建设

在花卉区内栽植各种名贵花草,观赏树木,供游人欣赏、采摘。

接待区建设:

在接待区修建会议室、娱乐室、住宿用房等,使项目区具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餐饮住宿,商务接待等功能。

荷花池建设:

在项目区建设荷花池一个,里面种植荷花、放养各种观赏鱼等。

红豆杉基地:

在项目区开设红豆杉基地,种植大量红豆杉,不仅改善项目区空气质量,还为游人提供参观场所。

文化长廊建设:

在荷花池上修建一个文化长廊,在长廊中展示各种乡土文化、旅游文化、养生文化、民间文化、传说故事等。

体育活动场地:

在项目区规划体育活动场地,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地,提供各类健身器材。使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进行体育运动。

停车场建设:

在项目区设置停车场一个,方便游客停车。

真人CS林区:

在树林中设置真人CS游乐区,让游客体验丛林惊险。

野营区建设:

在五指山顶地势平缓的地方设置一个露营区,为游客提供一个户外运动的场所。

项目区建筑物:

项目区各种建筑(含乡村度假区)以黔北民居风格为主,所有建筑物均要体现黔北民居风格,能体现当地民情风俗。

1.6、建设期限:

一期:2013—2014年 主体工程建设

二期:2015—2017年 配套设施建设

三期:2018—2019年 辅助工程建设

第二章 规划必要性及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开发**镇乡村旅游资源是**市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
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形成市场意识;
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多样化,提高用地效益。

2、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观光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意义更大,对于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也有促进作用。在台湾,观光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三生”农业,即是把农业的发展引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平衡发展,达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和生态自然化。

3.丰富了**市旅游资源

**市**镇有着丰富的、天然的的旅游资源,古代军事城堡、奇峰异岭、温泉、河流水库、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地方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城市,以“转折之城”而著称世界,**周围河网纵横,稻浪千重,茶海波涛,新型楼式农居排排矗立,古代民居古迹散布乡间,乡情浓郁,乡韵十足。使**古城显得更加迷人。失去这乡村景观的烘托,**城将大失光彩。可以讲,在**的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播州文化的宏大的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旅游更具有魅力。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

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市许多旅游景点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湄潭茶海、赤水、娄山关、**会址等旅游热点情况更为突出,**旅游高峰时,每日游客已逾10万多人次,一些景点如**会址游人摩肩接踵,身置其间犹如进入拥挤的商场。要改变这一状况,发展**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景区的人口压力。如浙江富阳的“农家乐”,新安江的“渔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以及北京市郊利用广阔的塞上草原发展草原旅游,使游客通过旅游领略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莽原意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值得借鉴。

5. 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

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6.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工业园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7. 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
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
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
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
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
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问题是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乡村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还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如县内乡村旅游资源,应如何发展,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预测如何,资金如何筹集等。

3.乡村旅游资源与当地乡村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市、县旅游部门的协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供应等。又如乡村旅游业开发起来后,如何与当地市、县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网络,做到城乡结合,点线结合,组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以吸引广大游客。

4.乡村旅游业政策尚未配套。如保护政策、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税收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政策等。

5.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6.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国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第四章 开发**市**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地政府要开拓创新,积极吸外资或者是吸引民间资金,总之采取有效的各种形式和措施来开发乡村旅游.

2. 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

目前,**镇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只有基础设施做好了才能带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基础设施做好了,当地的人会更多,也将会给地方财政和当地百姓带来更好的收入。

3. 因陋就简,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资金来源是个关键。因此,广开财源、广集财路十分重要。但是,发展乡村旅游决不能东施效颦,与城市攀比,好大喜洋,以金钱铺路。应该抓住当地特点,“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应该因陋就简,就土避洋,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旅馆为例,可利用乡村民居形式,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古寨,林间幽禅、草原穹幕等都可利用作为旅馆。在乡土气息浓郁的**镇,戴斗笠、披蓑衣、摘新莲、采鲜藕等,耗资不多,受益可观。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中、亦应以土为本,避免与城市旅游点雷同,如草堂竹亭,竹栅栏、草径石道、独木小桥等都可体现乡村风貌。

4.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

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无锡市根据江南水乡风光和农家生活风情的特色,精心设计了乡村民俗旅游,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水乡画境,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市场,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这一旅游活动倍受日本和美国等国外游客的欢迎。

5. 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
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四合院”、“林间草房”、 “黔北民居”等;
从行来说,乡村旅游的交通工具应有别于飞机、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它应该适应当地自然的环境具备的灵活轻便的特色,它的设主应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之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

6. 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产品大多是一些无污染的轻工产品和手工艺品以及土特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能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但由于广大乡村农民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高,保护环境意识较低,使我市许多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多年来,古建筑、古迹失修,森林的砍伐、围湖造田、猎杀动物等人为破坏,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甚至使许多景观濒于绝境。由于现代耕作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老的农具、耕作方式已成为凤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保护,将会使乡村旅游资源逐渐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7、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地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EA),确定合理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容量,预测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所承担的风险,确定“生态经济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可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旅游地实施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使之与国际接归,创建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管理者实施“分级”评定,以之确定其是否具备开发经营的能力和权利。设立“公众教育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其生态学人格。要大力提倡和开展生态旅游,园内交通建议均采用马车或人力车,改烧煤、烧木材为烧沼气、烧电,尽量使用当地生产的绿色产品,环卫工作应有专人管理和清扫,生活垃圾实行分箱收集并统一处理。对破坏环境的游客应给予一定处罚,如让其清扫垃圾、干一些农活或处以罚款。同时在部分乡村旅游地建立“生态定位站”,对旅游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定位监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市乡村旅游业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得要基础。

8、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国家旅游局针对当前国内外旅游者“回归自然”的热潮,推出了“98华夏城乡游”和“99生态环境游”,**镇应抓住这一美好的历史机遇,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还应建立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组织、城市饭店、度假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重视乡村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力争使**市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9、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市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乡村的一些地方,基础卫生条件还较落后,因此应加强卫生工作。对旅游地和接待食宿的农户家的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乡村是社会治安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乡村人口密度小、农户稀散、部分游客分散住宿的特点伺机作案,抢窃谋害游客,因此应加强乡村旅游地的治安工作。

10、加强法治建设和管理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市民与农户之间租赁土地时,必须订立详细的合同并行到认真履行,避免发生纠纷。

第五章 项目规划选址5.1 项目选址

5.1.1地理位置

本项目地址选在**市**镇温泉村。

**镇镇温泉村位于红花岗区城西北面,距红花岗区城10km,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镇。项目区地处黔北高原大娄山山脉南坡,东至**镇蚂蚁河岸边、南与**县谢家乡交界,西与忠庄毗邻,北与**镇南岭村交界。川黔铁路、贵遵高等级公路东联络线、以及2008年底才通车的准高速公路忠深工业大道从境内惯穿而过。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项目区有简易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水泥硬化路面。

5.1.2气候、水文 

项目区属低纬度,高海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地貌及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典型的亚热带润湿季风高原山区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丰沛。

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1.3m/s。无霜期多年平均280天。光照阴雨天偏多,日照少,平均年阴雨天192天,平均日照时间1001.5h,多年平均总幅射能量为81.32千卡/cm2。降水多年平均降雨为1206.5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半年,实测最大日暴雨量为189.1mm。

项目区为高山地区,大部份村组均分布在850—930m高程的山间平台上,呈块状分布。出露岩层主要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岩性为白云岩、灰岩、页岩、砂岩,岩层较为平缓,边坡稳定,工程地质条件好,建筑砂石材料可就地开采。

5.2项目区基本情况

**镇位于红花岗区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区6公里,东与董公寺镇相接,西与金鼎山镇为邻,南连巷口镇,北同高坪镇交界,全镇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辖4个村、84个村民组,总户数4139户,总人口155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积8346亩,其中田6230亩,土2116亩。

镇辖区内有**乳业和**师院两个较大单位。辖区内有已建成大型水库一座,总库容2960万m3,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水库除了提高**市城区防洪标准外,还可为中心城区提供8.9万m3/日的原水。全镇有集体企业3个,私营企业190个,其中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67个。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所;
加密电视,数字移动通讯、传真业务已开通;
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000门以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是**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5.3 项目区资源优势

**镇位于红花岗区西北郊,地形地貌形态丰富,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森林绿化率约50%,绿化覆盖率约达85%左右,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气候适宜。

多样的地形地貌,在该镇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山水风光。既有平坦的坝子,又有高山峻岭、危岩奇峰,除此之外,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又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令往来的游人赞不绝口。

而**湖的湖面开阔,曲折变幻得沿湖岸线,交错的陆嘴湖湾,错落有致的湖面,清洌的湖水,时而波光荡漾,时而静如铜镜,加之四周绿树青山环绕,使得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湖周边的桂花、龙泉、贡米三个村,依托湖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别致的花草树木景观,以及富有黔北风情的传统民居,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乡村旅馆和农家乐,吸引着渴望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游客往来游玩。

土司文化历史,为该镇遗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茅衙寺”“将军堰”“仙人居”等一大批具有土司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遗迹,为该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镇作为通往中世纪军事古城堡--**囤的重要通道,在土司文化旅游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茅衙寺”“将军堰”“仙人居”等历史文化古迹的开发,已经为广大游客探寻播州土司文化提供了广泛的观光资源。

据传,“茅衙寺”“将军堰”“仙人居”明朝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所建,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除此之外,“锁龙桥”“白龙寨”等一批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传说的古建筑,也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重视。这些都得益于该镇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不断挖掘和完善,使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农家乐,更具有文化的厚重感,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赏过湖光山色,探过土司古迹,再尝贡米,听薅秧古歌,住黔北民居。这是该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广大游客所开出的旅游大餐。

**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吸取以往只重视旅游产品开发,不重视品牌建立和保护的教训,通过注册**“玉龙米”商标,保护**“贡米”的原产地品牌;
而对薅秧古歌的保护也在进一步的工作之中。

**贡米,让游客有得吃;
薅秧古歌,让游客有得玩;
黔北民居式的乡村旅馆,让游客有得住。有的吃,有的玩,才能够让游客能来,愿意来;
更让游客来了能玩,来了能住。随着该镇乡村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相信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该镇度假休闲。

第六章 建筑方案选择6.1、建筑设计方案选择指导思想与原则

1、遵循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

项目是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有关政策,在**市总体城市规划的框架原则下,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并参照其他省市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有益成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提出既符合**经济情况又符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准而开发建设的。

2、充分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

项目充分利用**市**镇的经济、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状况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成为必然。

3、科学合理布置、配套功能实用

该项目建筑造型以“黔北民居”风格为主兼顾当地建筑及环境特色,力求整体协调,统一和谐。总体布局充分考虑经济、人文及生态环境,利用建筑物的科学布置及周边环境的合理安排,建设环境幽雅、功能实用、档次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

4、总体一次规划、具体分步实施

项目总体设计上采用一次性规划,具体项目分布实施,除满足本次建设生产需要,充分考虑远景扩建的可能。

5、严格保质保量、贯彻勤俭节约

项目设计方案的选择在确保功能、质量的前提下,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同时注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

6.配套功能齐备、满足游客需求

项目总体布局本着合理分区、生活方便的原则进行,项目建筑及配套设备功能本着满足休闲度假需要,力求合理化、人性化。

7、设备设施先进、注重环保安全

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及劳动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采用先进的设备和顺畅的工艺,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减少手工岗位,注重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尽量采用效率高、耗能低的先进设施,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整体系统的智能化和环保性。

6.2、项目建筑规划方案

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该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国家的有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首先应强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造型、朝向、间距、层数与密度等因素,以适应于休闲度假。力求平面布置分区合理,楼房布局合理,楼房内部结构合理,达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休闲度假的不同需求:根据生态建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相邻建筑物特点与游客的需求,在规划和单体设计中予以充分照顾利用;
根据不同性质的使用空间、空间的尺度和位置,创造适合不同空间的室外环境。室外空间主要布置休闲娱乐场所、种植场、绿地、停车场、公共活动区及道路等;
区内规划要洁污路线清晰、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在区内设置环形排污管网,每座建筑物间设有排污井口,在项目区主入口处并入市政排污主管网内。

项目区全部建设完成后要达到:建筑物错落有致,度假城设施完备,亭台廊榭,项目区鲜花簇拥、绿

2、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本项目整体构思:以山势为依托,以特色为点缀,融会贯通

本项目规划设计原则:生态性原则、文化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本项目鉴于以上构思以及规划设计原则,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乡土文化的分段主题化展示;

观光便道的观赏线路设计;

城市功能动静分区的体现;

根据本项目区的山形特点,本项目采取依山而建的方式,不更改山形,在保持原有山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然景观。既节省了场地平整的费用,又遵循了现代人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老龄人喜欢安静,同时又考虑年轻人需要休闲锻炼的生活习性。在布局上,尽量人性化,合理化。

6.3、建筑方案

1、建筑方案描述

(1)建筑艺术与风格

本项目建筑风格以“黔北民居”风格为主,融合当地建筑特色,整体上要求建筑物之间和谐统一,既有“黔北民居”的特征,又体现当地民族风情建筑物的特点,力求打造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大气、稳重、高贵的造型设计。

(2)建筑特征与结构

本项目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低层楼房采用砖混结构,办公楼、休闲住所以及其他配套建筑物屋面为预制砼屋面板,楼顶为异形顶,以彩色瓦为主,自由排水,外墙面贴仿古瓷砖。建筑外墙:砖混结构厚240,框架剪力墙厚200;
内墙:砖混结构厚115,框剪结构厚180。

在结构设计方面,抗震必须达到《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要求。在功能设计上,必须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

(3)建筑功能

项目主体工程建筑物在施工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特点,力求方便老人的饮食起居,配套工程建筑物在修建时,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在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力求功能齐备,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同时注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工期短、见效快”

第七章、客源市场分析7.1、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

7.1.1、客源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与云南、四川形成三足之势,与直辖市重庆接壤。与湖南、广西等省毗邻。在西南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旅游交通十分便捷,已形成铁路,公路,空运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铁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并开通多趟旅游专列,公路网遍布全省各地,通车里程达5万多公里。航空交通发展较快,为游客来贵州观光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7.1.2、“贵州”品牌基本形成,旅游产品趋于多样化

贵州省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省以“东西联动、互为一体”为旅游格局,西部以安顺、六盘水为中心,以黄果树景区为重点,挖掘沿线人文景观,天然景致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中华文化核心区。东部以铜仁为中心,形成度假、商务和生态旅游系统;
北部以**为中心延伸形成历史文化旅游区,主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旅游商品。从前**旅游产业薄弱,但如今铁路的贯通将黔北发展纳入贵州省旅游产业大格局的整个体系中,最终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全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7.1.3、历史文化源远流
  贵州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被誉为 “天下奇观” 的黄果树瀑布和赤水的丹霞地貌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凯里“西江苗寨”,安顺“龙宫”, 赤水“竹海” ,铜仁“梵净山”,**“会址”、**“娄山关”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7.2、**市旅游市场分析

**市位于贵州北部,南临贵阳,北抵重庆,西接四川,是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冲”。**历史文化深厚、山水秀美,包括以**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因国酒茅台而享誉世界的酒文化,荣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赤水丹霞等自然风光。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市经济实力有很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旅游消费也越来越高。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市政府关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大手笔运作,高起点策划,高水平建设,**市旅游定能够在全国旅游格局中占一席之地,并成为贵州旅游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据了解,2011以来,**会议会址共接待省内外游客6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半,预计今年总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180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的150万人次。同时,近年来,**强化规划引领,把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纳入旅游业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充分依托田园风光、森林、溶洞、山塘水库、现代畜牧业、科技经济林、历史人文景观等发展旅游,游客也从到农家乐单纯娱乐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方向发展。

“‘红色’是**旅游的主色调,但是下一步**还即将突出‘绿色’。”**红色旅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力说,**市正在筹备成立旅行社,把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我们将设计多条旅游线路,让游客来到**,不仅参观**会议会址、娄山关等,还要去游览我们的国酒文化城、赤水丹霞,在**乡村领略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和仡佬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致使**红色旅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红色旅游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一定的效应。但在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到**红色旅游的市场 。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的红色旅游资源现有近百处。在《纲要》中,将**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在所列的30条精品线路中**有一条,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中**有7个。针对国内的红色旅游市场前景以及**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对**的红色资源进行了重点打造:

(1)对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改造和技术更新 ;

**先后完善和开发了**会议会址系列纪念点、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街、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博物忱、乌江等20多个重点红色旅游旅游区(点),部分红色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和3A级旅游区。

(2)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设施的建设;

  目前**高速公路可直达重庆、贵阳;
**至茅台的高速公路已投入运行;
**至赤水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开通了**至北京、至上海、至广州的始发列车,高铁建设正有序进行。

(3)精心打造了两条精品线路;

一是**(中心城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泸州市以**会议、四渡赤水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经典旅游线;

二是形成重庆—广安—**—贵阳以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纪念地为组合的跨区域红色旅游经典旅游线。

旅游业将成为**的支柱产业。据**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计划达到1500万人次和130亿元以上;
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万人次和300亿元以上;
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将成为国际性旅游品牌。

由于**镇处于**市城郊部位,享有得天独厚地理环境,贵州省乃至**市丰富旅游资源及较为完善的交通设施,必将带动**镇乃至**市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第八章 总体规划布局8.1 空间总体布局

**镇五指山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山、八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一山”——“以五指山为依托向北延伸。

“八区”——水果采摘区、花卉观赏区、乡村文化区、红豆杉观赏区、休闲娱乐区、体育运动区、野外体验区、餐饮住宿区

8.2分区布局

水果采摘区

在项目区正大门右边,规划一个水果采摘区,占地面积约500亩。以葡萄为主,其中涉及到樱桃、梨子、李子、桃子、柑桔、提子等各种水果,供前来游玩的旅客们采摘体验。为了让游客能够品赏原味葡萄酒,在采摘区修建葡萄酒庄一座。

花卉观赏区

在五指山山脚规划一个花卉苗木观赏区,占地200亩,种植大量的玫瑰花、郁金香、月季花、樱花、梅花等,另外种植景观树。不仅供游人观赏,还可以对外出售。

乡村文化区

在项目区正大门前方规划一个荷花池,占地面约2亩。里面种植荷花,养殖观赏鱼,在荷花池上面修建一个文化长廊,长廊两边护栏采用仿古装饰,张贴各类文化素材。其中包括:“四大名著”注解、乡村文化诠释、民间文化宣传、养生文化推广、旅游文化宣扬、传说故事渲染、书画作品展示等反应当代文化和古代文化内涵的题材。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气息。

红豆杉观赏区

在文化区右前方规划一个红豆杉观赏区,占地面积500亩。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广谱、低毒、高效的抗癌新药,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人类近二十年来抗癌药物的最大发现。其独特的抗癌机理是可特异地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断细胞分裂,杀死癌细胞。对颈部肿瘤、胃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乳腺癌、卵巢癌的治愈率达33%,有效率达60%以上。同时还具有降胆固醇、抗炎等功能。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

同时,红豆杉由于树型美观,可做为绿化观赏植物,种在庭院或做盆景,可爽心悦目修身养性。

休闲娱乐区

在红豆杉里观赏区正北面规划一个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约为5亩。设置一个钓鱼山庄,修建休闲娱乐室、棋牌室、活动广场等,修建观光亭子,休闲椅子、活动吊床等;
专门设置儿童游乐场所,修建儿童游乐设施。同时在钓鱼山庄旁边修建一个钓鱼湖,供游客休闲垂钓。此外,在钓鱼山庄旁边设置一个烧烤区,供游客游玩烧烤用。

体育运动区

在荷花池正前方规划一个体育运动区,占地面积5亩,设置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同时在运动区四周设置各种健生器材。体育运动区可供游客单人运动和团体运动

野外体验区

在五指山哑口处地势平坦的地方规划一个野营场所,占地30亩,供户外爱好者露营。在野营地设置户外吊床,运动场等,满足游客的多种游玩需求。

在五指山脚树林中设置一个真人CS场地,占地5亩。供游客体验游玩。

餐饮住宿区

在荷花池正南面设置餐饮住宿区,占地面积10亩,修建会议室、娱乐室、住宿用房、活动中心等,具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餐饮住宿,商务接待等功能。满足多种游客需求。

第九章 具体建设内容9.1主体工程建设

本项目主体工程设在餐饮住宿区。

占地面积:10亩;

建筑功能:休闲娱乐、商务接待、餐饮住宿、教育培训;

建筑面积:3000㎡;

建筑风格:简欧风格;

建设时间:2013—2014年(已经完成);

完成土地流转、租赁,建筑设施、装饰、配套设备建设购置,环境绿化等工作,初步具备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接待功能。

建筑规模如下:

(1)包房40间,面积:1400㎡

(2)客房面积:100㎡

(3)厨房餐厅会议室400m2

(4)景观(绿化、假山、观赏鱼池)面积:2800㎡

(5)鱼塘面积:2000m2

(6)停车场面积:800m2,可同时停放60辆。

(7)围墙280m;

(8)体育健身游乐设施(乒乓球、羽毛球、帐篷、吊床、儿童沙驰等);

(9)内外装修、实施设备。

主体工程服务功能齐全,提供餐饮住宿,自助烧烤,登山垂钓度假休闲商务接待等服务。其中,娱乐包房40余间,大小餐厅五间,餐厅内可同时提供300人用餐。山庄服务积极优良,充分理解每位来客需求,积极提升服务档次。

9.2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工程包括各功能区建筑构造,结构功能、建筑规模等,配套工程完成时间为2015年—2017年。

1、水果采摘区

规划区位:水果采摘区设在项目区正大门右边;

占地面积:500亩;

分区功能:水果采摘体验,精品水果品尝,葡萄酒制作观赏;

建筑规模如下:

葡萄架支撑柱子用水泥柱子浇灌,柱子规格:10㎝*10㎝*200㎝,行距2.5米,间距2米,柱子与柱子之间用钢丝连接,形成网状,柱子深入地下部分约为30㎝。

每亩葡萄园需要10㎝*10㎝*200㎝规格的水泥柱子约为133颗。

此外,在水果采摘区规划一片樱桃林、梨子林、李子林、桃子林、柑桔林,能够满足不同游客对水果的喜好需求。这些水果的种植技术完全按照相应水果的种植栽培标准进行。同时,再进行标准化管理,在水果林中设置相关喷灌设施设备,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按照水果的无公害标准进行

在水果采摘区建设一个葡萄酒庄,酒庄建筑风格按照欧式风格进行,建筑设计要考虑到消防安全、抗震、节能、环保、实用等要求。酒庄设置品酒区、储藏区、制作区、观赏区。酒庄总建筑面积约为2000㎡。

2、花卉观赏区

规划区位:五指山山脚;

占地面积:200亩;

分区功能:奇花异木观赏、名贵花木对外销售;

建设内容:

花卉苗木观赏区分为苗圃区、成林区,根据各种苗木的生长需求,在苗圃区制作简易大棚5个,培育出来的苗木不仅供观赏区栽培使用,同时还对外销售。

花卉苗木区的种植栽培全部按照相应花卉的种植栽培标准技术进行,在花卉苗木观赏区建设30余套喷灌设施设备,其中包括蓄水池、喷淋管道等。在管理上全部按照标准化管理方式进行:包括枝桠修剪、病虫害防治(安装杀虫灯20展)等。

3、文化展示区

规划区域:项目区正大门正前方;

占地面积:2亩;

分区功能:乡村文化诠释、民间文化宣传、养生文化推广、旅游文化宣扬;

建设内容:

在规划区域修建一个荷花池,荷花池深2米,长50米、宽20米,水深0.2米,荷花池里面种植大量荷花,荷花池正中央修建一座假山,在距离荷花池水面1米的地方,围绕荷花池修建一个百米长廊,长廊宽2米,长廊两边护栏采用仿古装饰,每隔10米修建一个简易亭子,亭子长3米,宽2.5米,高2.5米,亭子三面修建成宣传栏,一面修建观光栏杆。

长廊护栏上,每隔2米安装一个小型射灯,射灯下方设置一个画框,画框里面张贴古今中外民人名言以及一些励志人物故事、传说故事等。

在宣传栏上,张贴各类文化素材。其中包括:“四大名著”注解、乡村文化诠释、民间文化宣传、养生文化推广、旅游文化宣扬、传说故事渲染、书画作品展示等反应当代文化和古代文化内涵的题材。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气息。

4、红豆杉观赏区

规划区域:文化展示区右前方;

占地面积:500亩;

分区功能:红豆杉观赏

建设内容:

由于红豆杉生长速度慢,因此规划先期建设红豆杉苗圃基地,基地面积30亩,每株苗圃行距0.5米、间距0.2米。苗圃基地中设置喷灌设备5套,基地四周挖排水沟,排水沟深0.3米。红豆杉苗圃基第管理按照红豆杉栽培技术标准进行。

5、体育运动区

规划区域:荷花池正前方;

占地面积:5亩;

分区功能:休闲娱乐、体育赛事;

建设内容:

修建篮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网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修建兵乓球台4个。所有建设均按照相应球场标准进行。另外,在网球场旁边修建一个百米塑胶跑道。

在运动区四周设置各种健身器材,可供不同年龄段游客休闲健身用。

6、野外体验区

规划区域:五指山哑口处、五指山脚树林中;

占地面积:35亩;

分区功能:户外运动;

建设内容:

●露营区:木屋、帐篷营地、森林吊床、管理办公用房;

●营火就餐区:广场、营火烧烤场、露天餐台、生态餐厅;

●取水用水区:饮用水池、生活水池;

●生态环保区:生态厕所、垃圾集中处理、生态教育宣传栏;

●休闲娱乐区:静养场、负离子呼吸区、儿童乐园、野战场、拓展训练营;

●其他建设项目:标识解说设施、场地照明设施、环境景观小品、观景台等。

9.3 辅助工程建设

辅助工程包括各功能区观光便道、观光亭、各功能区配套设施如:公厕、果皮箱、路灯、休闲椅、给排水设施等。

规划区域:各功能区;

分区功能:为个功能区提供配套;

完成时间:2018年—2019年。

建设内容:

◆观光便道:根据总体规划,沿着各功能区走向修建,宽1.5米,混凝土铺设,厚度10㎝。

◆观光亭:沿着休闲便道,选择地势开阔的地方修建,整个规划区大约修建10个观光亭。

◆公共厕所:每个功能区修建一座公厕,至少同时容纳5人以上。

◆休闲椅:沿着观光便道修建,每隔20米修建一个,方便游客休息。

◆果皮箱:沿着观光便道修建,每隔50米修建一个,保随时保持规划区清洁。

◆给排水设施:每个功能区均设置,根据功能区用水和排污要求选择管道规格。

◆路灯:沿着观光便道修建,每隔30米修建一个,采用太阳能充电。

第十章 安全、消防节能10.1、消防

消防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编制依据包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800-9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其它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所有建筑物均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和安全通道,合理选择防雷电设施,在走廊、仓库等地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外接给水管网时,要考虑消防用水量,各建筑物内预留消火栓。仓库、生活区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要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安全使用的可靠性。

规划在人流相对集中的主要项目和大型建筑配置必备的消防器械,如消火栓、灭火器、移动式灭火泵等,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扑救。在人员密集区,应设置火警自动报警系统。

1、触发装置

系统中的触发装置是能自动或手动向火灾报警器发送火灾报警信号的装置。自动触发装置主要是指火灾探测器,手动触发装置是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被保护区域有无火灾发生。一旦发现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等转换成电信号,立即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

2、控制器和辅助装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接受、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报警具体部位及时间,同时执行相应辅助控制等逐项任务。它是整个报警系统的“大脑”,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指挥中心。

控制器具有:火灾监控报警功能、自检功能、故障检查报警功能、电源切换功能、外控消防联动系统功能。

报警系统中常用的辅助设备有警铃、辅助指示装置(模拟显示盘、辅助指示灯、疏散指示灯等)、中断器和隔音器等。

3、自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指一旦发生火灾,为了减少火灾损失或进行火灾补救,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以自动开启的一系列的消防设备与设施。如防火门、防火卷窗、照明电源、自动喷灭火设备、火警电话、火警广播。

4、)重要地区均单独设置消防管网,并连成环状。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除设消火栓外,还设置灭火器。消火栓箱采用上、下双层结构,上层放置消火栓,下层放置灭火器。

5、火警事故广播

发生火灾后,由于人员、环境生疏或一部分人不能及时知悉,往往延误疏散逃生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强制要求设置便于火灾疏散统一指挥的火灾事故广播系统。

10.2、安全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卫生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其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建筑物的设计按地震裂度7度设防,注意排污排雨水,搞好防洪等项工作。定期检查锅炉和受压容器,电力设计应按规范搞好防雷接地,对有毒有害物品要严格检查。

1.编制依据及标准

(1)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暂行规定》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1)

(5)《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2.自然条件的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项目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防范和自我检查,常规防护措施及技术措施的设计、施工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震设计按《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中有关规定执行。

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的规定,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3.总平面布置时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1)规划区总平面布置时,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的有关规定,并满足大多数车间对朝向和风向的要求。

(2)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客房、餐饮和储库集中布置,并按其性质不同加以分隔,且彼此又符合防火间距的要求。

4.职业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1)防火、防爆

营业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健身、办公、餐饮等按乙类二级耐火等级设计,工作场地设置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监测仪表。

(2)防暑降温及保暖

该项目在设计中,安装中央空调已解决取暖和降温。

(3)防雷接地、事故照明

采用避雷针及避雷带保护。电器设备均采用接零保护,并设事故照明用电,建筑屋顶设避雷保护装置。另外室内的一切金属设备和管道接地。

5、建全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该项目建成后,按规定设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定期对工作人员、客户进行健康查体,搞好防疫卫生,负责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组织、规划、监督、检查、监测和安全教育工作。

可适当完善、加强规划区内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

据以上分析,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国家现行的各项劳动保护法规,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防火防爆、防电防雷、防尘、防暑降温、防噪声等各项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为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

10.3、节能

要以《节约能源暂行条例》、《合理利用电技术导则》、《合理利用热技术导则》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政策为依据,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对供热管道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保温,以减少热损失。大力实施节能设备,减少用电量。定期搞好耗能设备的检修与保养工作,保持其热效能在规定的设计参数之内。要提高单位和个人的节能意识,使节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国家政策、标准:

(1)《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92

(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

(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3485-83)

(11)《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该项目主要能耗是电耗、水耗,用水主要包括是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其中,自来水年用水约为10万立方。用电因素为维持本项目正常运营各设备运转用电、照明用电,每年用电量约为5万kWh。

年用水总量:10万立方

折合标煤:100000m3×0.857kg/m3=85.7吨

年用电量约为5万kWh

折合标煤:5万kWh×1.229t/万kWh=6.145吨

项目的能耗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设计值

折算系数

能耗

(吨标准煤)

备 注

1

万kWh

6500

1.229

6.145

2

万m3

150

0.857

85.7

常温

合计

91.845

3、节能措施

(1)建筑节能

①各种建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②立面设计讲究实用原则,减少外墙的凹凸面,使建筑体形系数达标,以减少热量散逸,在满足日照、采光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朝向控制窗墙比。

③建筑材料尽量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材料。

④选择浅色饰面外墙,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建筑能耗。采用外墙外保温措施,屋顶保温采用倒置式屋面,从结构层往上分别是防水层、保温层、砌块保护层。窗框选用导热系数低的塑钢或者铝合金断热型材,采用平开窗等。

⑤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按照节能要求设计,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

节能指标表

项 目

单位

细则限值

设计指标

体形系数

≤0.35

0.247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W/( m2.k)

1.16

0.78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W/ m2

20.5

19.61

采暖耗煤量指标

Kg/ m2

11.8

11.14

通过以上节能措施,达到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电气节能措施

①采用地源热泵供水供暖。

②配电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选用节能型光源和灯具。公用照明采用智能系统,进行节能化管理。

③供电电缆、导线截面的选择按节能原则考虑。

④变电中心接近负荷中心,减少线路损失。供电选择节能变压器,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减少损失。

通过以上电气节能措施,达到电气节能的要求。

⑶节水措施

①采用先进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为景区办公、客房、娱乐场所等供暖,使景区内洗浴废水90%循环利用。

②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替代了传统锅炉供暖。

③设计中应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严禁使用铸铁阀门和螺旋升降式水嘴,强制推广使用陶瓷密封水嘴和一次冲洗水量为6升的坐便器。

④区内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⑤控制绿化用水。根据土壤旱情合理确定用水量,浇水时间不宜选择在中午等温度较高时间进行,避免水份较快蒸发。

⑥加强设施管理,经常检查设施完好情况,及时检修有问题的设备。

⑦在大型宾馆等服务场所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中水用于绿化及美化。

⑷管理节能

①在运营中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制订节能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方案,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②项目管理机构将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定期对各种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保持正常运行,最大限度节省费用。

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定期对各类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减少跑、冒、滴、漏现象,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十一章 总投资估算11.1投资估算

11.1.1、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的范围

本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建筑物新建及基础与服务设施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预备费和流动资金。

2、投资估算依据

本投资估算是在确定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建设条件,采用当地的建筑工程定额标准和材料价格,参考同类工程的工程量及决算指标,执行厂家目前的设备报价及询价,以及国家建材局1992年颁发的《建材工业工程其它费用定额》而计算编制的。基本预备费按5%计算。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民政类税目注释》相关规定,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适用零税率。

(1)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4)贵州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5) 贵州省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6)有关行业规范、规定、标准;

(7)国家现行有关投资估算的规定;

(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资料;

(9)当地同类建筑工程预算或结算资料。

3、编制说明

(1)建筑工程费用

一般土建按当地同类建筑物近期结算单位造价指标,并结合本项目各建筑物实际情况估算。

(2)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用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市场询价进行计算,设备价格中包含设备安装费。

(3)其他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2%估算;

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2.2%估算;

工程施工监理费按工程的0.5%估算;

劳保统筹按工程费用的2.6%计算;

工程保险费按工程费用的0.3%估算;

基本预备费按照总投资的10%估算;

土地为流转方式获得,流转时间10年;

11.1.2总投资估算

本规划总投资21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82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建设期利息和基本预备费用均为150万元。

详见总投资估算

11.2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2132万元;

其中:

自筹解决: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70%

银行贷款: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9%

申请政府补贴:232万元,占总投资的11%。

总投资估算 单位 :万元

工程项目或费用名称

规 模

(㎡)

估 算 值(万元)

占总

投资

建筑单价(元/㎡)

 

建筑

设备

安装工程

其他

小计

(%)

 

工程

购置

费用

 

建筑工程

 

1055

447

198

0

1700

79.7%

 

1

主体工程建设

 

430

200

75

0

705

33.1%

 

1.1

休闲娱乐、餐饮

 

250

120

30

 

 

 

 

1.2

商务接待、住宿

 

180

80

45

 

 

 

 

2

配套工程建设

 

360

230

70

0

660

31.0%

 

2.1

各功能区基础设施

 

160

150

25

 

 

 

 

2.2

各功能区建筑

 

200

80

45

 

 

 

 

3

辅助工程建设

 

265

17

53

0

0

0.0%

 

3.1

观光便道

 

180

5

3

 

 

 

 

3.2

观光亭

 

30

5

2

 

 

 

 

3.3

给排水设施

 

30

3

30

 

 

 

 

3.4

公厕

 

15

2

10

 

 

 

 

3.5

其他配套设施

 

10

2

8

 

 

 

 

其它建设费用

 

0

0

0

82

82

3.8%

 

1

规划设计费

 

 

 

 

10

 

 

 

2

施工图设计费

 

 

 

 

5

 

 

 

3

建设管理、招标费

 

 

 

 

10

 

 

 

4

工程监理

 

 

 

 

2

 

 

 

6

工程保险费

 

 

 

 

3

 

 

 

7

职工培训费

 

 

 

 

2

 

 

 

8

土地费用

 

 

 

 

50

 

 

流转

一、二部分合计

 

1055

447

198

82

1782

 

 

预 备 费

 

 

 

 

150

150

7.0%

 

建设期利息

 

 

 

 

150

150

 

 

一、二、三、四合计 (固定资产投资)

 

1055

447

198

382

2082

97.7%

 

流动资金

 

 

 

 

 

50

2.3%

 

项目总投资

 

 

 

 

 

2132

100.0%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规划区收入来源

1、水果采摘区收入

项目区引进各种水果品种,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根据**市城区现有人口以及周边乡镇人口数量,同时根据多年到**镇乡村游玩平均人口数量。本项目规划日均300人,按照50%游客进行水果采摘体验,则有150人进入水果采摘区。平均每人消费100元计算,水果采摘区日均收入15000元,每年按照300天计算,水果采摘区年收入450万元。

2、餐饮收入

按照日均300人人流量(个人、团体),根据人均消费50元计算,则每日餐饮收入为15000万元,每年按照300天计算,项目区餐饮收入450万元。

3、住宿收入

年参观游客90000人计算,按照20%的平均入住率,则每年有18000人在项目区住宿,按照每人100元的收费标准,则每年住宿收费180万元。

4、花卉园林收入

花卉区的奇花异木除了供游客观赏外,还对外销售,根据前期市场调研和规划区内规划规模,花卉苗木每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5、红豆杉附加值收入

根据项目规划,红豆杉观赏区种植红豆500亩,成林后红豆杉作为药材的原材料出售(采取间伐手段,循环种植模式,保证每年都有红豆杉观赏和出售)或者制作养生酒,每年收入预计可达300万元。

6、其他收入

规划区内提供各类旅游商品、各地风味小吃,供游客购买。另外,还提供烧烤等其他增值服务,每年预计收入30万元。

整个项目区年收入合计:1410万元。

12.2成本估算

总成本费用由水电费、取暖费、伙食成本、工资福利费、修理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费、管理费等构成。

水电费:30万元

该项目主要能耗是电耗、水耗,用水主要包括是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其中,自来水年用水约为10万立方。用电因素为维持本项目正常运营各设备运转用电、照明用电,每年用电量约为5万kWh水电费总计30万元

伙食成本:164.16万元(平均每天按照300人就餐计算)

主体人员是游客,每人每天按照0.6斤大米、0.4斤肉计算,各类蔬菜每天每人按照2斤计算。

大米费用=0.6×30×12×300×2(大米单价)=12.96万元

猪肉费用=0.4×30×12×300×15(猪肉单价)=64.8万元

蔬菜费用=2×30×12×300×4(蔬菜单价)=86.4万元

工资福利费:144万元

根据规划需求,规划区定员60人,规划区工作人员工作性质不一,工资福利不等。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平均按照2000人/月计算,每人一年工资福利费用为24000元。则一年工资福利总费用144万元

修理费:5万元

由于规划区没有大型设备。仅限于路灯、广场座椅等景观设施的维护。暂定每年的维修费用为5万

折旧费:15万元

本项目涉及到的主要是建筑物和景观设备以及室内一些居家设备。

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年折旧,固定资产残值率4%,建筑物折旧年限50年,机械设备折旧年限10年.年折旧额 总折旧为:15万元

管理费及其它:144万元

按照工资及福利的100%计算:144万元

摊销费:按照20万计算

12.3效益分析

12.3.1经济效益分析

1、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

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1410万元;

正常生产年份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64万元。

2、利润估算

从《损益表》中可以看出,本项目正常年份利润总额738万元,上缴所得税185万元,税后利润554万元,投资利润率25.98%。

3、现金流量分析

通过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的计算,可得如下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41.4%(税后)

静态投资回收期 4.05年(税后,不含建设期)

4、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

BEP=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可变成本×100%=22.4%

(2)敏感性分析

当假设不确定因素:销售价格、经营成本、投资有一定幅度的波动时,考查它们对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对销售收入(价格)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经营成本的变化。在销售价格降低10%的情况下,本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1.4%,但仍在基准收益率之上,说明本项目有较强的反抗风险能力。

销售收入计算表: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计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年份

合计

 建设期

运营期

一期

二期

1—2

3—5

6

7

8 -11

12

13

14

生产负荷(%)

 

0

0

70

100

100

100

100

100

1

产品销售收入

11280

0

0

987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2

产品销售税金

4293

0

0

345

494

494

494

494

494

3

应纳增值税

2085

0

0

168

240

240

240

240

240

4

销售税金及附加

2294

0

0

185

264

264

264

264

264

4.1

增值税

2085

0

0

168

240

240

240

240

240

4.2

城建税

146

0

0

12

17

17

17

17

17

4.3

教育附加

63

0

0

5

7

7

7

7

7

总成本费用计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年份

合计

建设

运营期

一期

二期

1—2

4—5

6

7

8 -11

12

13

14

生产负荷(%)

 

0

10

7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

外购原材料

1428

 

0

115

164

164 -164

164

164

164

2

外购燃料及动力

261

 

0

21

30

30

30

30

30

3

工资及福利费

1253

 

 

101

144

144

144

144

144

4

修理费

44

 

 

4

5

5

5

5

5

5

折旧费

131

 

 

11

15

15

15

15

15

6

维简费

0

 

 

0

0

0

0

0

0

7

摊销费

174

 

 

14

20

20

20

20

20

8

管理费及其它

261

 

 

21

30

30

30

30

30

10

总成本费用

3551

 

 

286

408

408

408

408

408

10

固定成本

1862

 

 

150

214

214

214

214

214

10

可变成本

1689

 

 

136

194

194

194

194

194

11

经营成本

3246

 

 

261

373

373

373

373

373

损益表 单位:万元

年份

合计

建设期

运营期

一期

二期

1—3

4—5

6

7

8-11

12

13

14

生产负荷(%)

 

 

0

70

100

100

100

100

100

产品销售收入

12267

 

0

987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销售税金及附加

2294

 

0

185

264

264

264

264

264

总成本费用

3551

 

0

286

408

408

408

408

408

利润总额

6422

 

0

517

738

738

738

738

738

弥补上年度亏损

0

 

 

 

 

 

 

 

应纳所得税额

6422

 

 

517

738

738

738

738

738

所得税

1606

 

 

129

185

185

185

185

185

税后利润

4946

 

0

517

554

554

554

554

554

盈余公积金

495

 

0

52

55

55

55

55

55

公益金

247

 

0

26

28

28

28

28

28

应付利润

0

 

 

 

 

 

 

 

未分配利润

4204

 

0

439

471

471

471

471

471

累计未分配利润

 

 

0

439

910

1380

3263

3733

4204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年份

合计

建设期

运营期

一期

二期

1—3

4—5

6

7

8-11

12

13

14

15

16

生产负荷(%)

 

 

0

7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现金流入

12267

 

 

987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产品销售收入

12267

 

 

987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回收固定资产余额

83

 

 

 

 

 

 

83

0

0

回收流动资金

50

 

 

 

 

 

 

50

0

0

现金流出

7411

1500

 

595

870

850

850

850

850

850

850

建设投资

2082

1500

582

 

 

 

 

 

0

0

固定资产更新资金

0

 

 

 

 

 

 

 

0

0

流动资金

50

 

 

30

20

 

 

 

0

0

经营成本

3246

 

 

261

373

373

373

373

373

373

373

销售税金及附加

2294

 

 

185

264

264

264

264

264

264

264

所得税

1610

 

 

130

185

185

185

185

185

185

185

公益金

428

 

 

207

28

28

28

28

28

28

28

净现金流量

4856

 

 

392

540

560

560

560

560

560

560

累计现金流量

 

 

-2082

-1690

-1149

-589

1653

2214

2774

3335

3895

12.4 、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项目总投资2132万元,建成后年营业收入1410万元,年总成本费用408万元,年税金185万元,年净利润554万元,内部收益率41.4%,投资回收期4.05年,表明各项经济评价指标较好。

在不确定分析中,除销售价格、销售量减少,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比较敏感,影响较大,投资增大和经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均较小;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项目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33.99%,说明项目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从财务评价看是可行的。

第十三章 总体评价13.1经济效益评价

由于本项目是旅游项目,因此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本项目投资回收期为4.05年(不含建设期),符合旅游项目投资回收规律。

经过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各项指标均高于同行,证明此项目可行性较强,收益较高。

13.2社会效益评价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
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
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
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
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
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篇四】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朱家尖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促进朱家尖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舟山市朱家尖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朱家尖规划区范围: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街道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朱家尖、羊峙岛、西峰岛、情人岛、寨峰山等周边岛屿和周边的岛礁。规划总面积约75.63平方公里。

第3条 朱家尖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4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4)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0年);

(5)建设部《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年);

(6)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普陀区风景名胜区条例》(2008年);

(7)浙江省建设厅、舟山市人民政府《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

(8)舟山市人民政府《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9)舟山市人民政府《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10)舟山市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

(11)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舟山市国土资源局、舟山市海洋勘测设计院《舟山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2008年);

(12)舟山市人民政府、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朱家尖总体规划的修改意见。

第5条 规划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

朱家尖的规划需要符合舟山市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加强朱家尖内部及外部各功能组成部分的整体关系,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发挥朱家尖的功能。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朱家尖的发展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和节约土地的关系,通过规划的实施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其良好的景观资源、环境资源得到高效、持续的利用与发展。

(3)近远期结合的原则

充分考虑现状发展需要和长远发展可能,兼顾朱家尖近远期发展的不同阶段,保证朱家尖发展和实施建设的连续性,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要求。

(4)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切实把握朱家尖各个地区的现状资源差异、经济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使制订的规划能够在有利于发展的前提下,脚踏实地,便于实际操作和实施管理。合理地利用原有设施,逐步完善、逐步改造,在人力、财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条件下提出合理的规划目标和方案。

(5)协调性原则

朱家尖总体规划要在全岛范围内综合考虑和设计,达到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目的。这其中包括海岛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协调;
海岛旅游发展与工、农、渔业的协调发展;
风景区与城市建设区协作发展,建立综合服务网络。

第6条 本规划期限:

(1)近期2008年-2012年

(2)远期2013年-2020年

(3)远景2020年以后

第7条 本规划自舟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产业发展规划

第8条 发展目标

朱家尖以“大旅游”为核心,构建起一个产业关联性和渗透力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力大的旅游经济体系,使朱家尖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能力很强的旅游产业大岛。

第9条 第一产业

以“三产化”理念推动第一产业发展,第一产业与旅游构筑关联性,即第一产业的高次元化战略,实现农业景观化、大地景观化、湿地景观化和山体景观化。

第10条 第二产业

随着“大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进,工业在朱家尖不是发展重点,与旅游业的结合度上应不断上升,工业应当为旅游业提供配套服务,而不能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大量侵占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资源。对于那些对旅游景观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必须关闭;
对于那些污染较轻、对景观没有太大影响的企业,因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使之尽可能集中;
对于那些和旅游关联性较强的工业,可以适当鼓励发展。

具体为三大举措:

(1)适度发展体验型、互动型、服务型的游艇修造业。

(2)严格控制海产品加工业;

(3)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传统手工业。

第11条 第三产业

朱家尖的旅游开发应立足于大旅游,有大环境、大资源、大配套、大效益的意识。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应转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大旅游产业为核心,发展物流配送业、租赁业、培训业、住宿业和居住型旅游房产等相关产业。

具体措施为,

(1)以游艇为核心,打造朱家尖的“时尚海洋生活”;

(2)发展类型多样的滨海体育休闲活动;

(3)以沙滩旅游集聚人气;

(4)发展休闲渔业,带动渔村建设与渔业转型;

(5)开展惊险刺激的山海运动体验;

(6)通过西岙国际邮轮码头输入海外客源。

第三章 发展定位、目标及规模

第12条 发展定位

(1)性质:朱家尖应成为赋海洋生活以深厚文化底蕴、赋传统佛教文化以时代气息的集海岛旅游休闲、滨海体育休闲、海上运动休闲、海岛生态居住、旅游交通集散、临港生态工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舟山群岛旅游的门户和核心区块。

(2)形象定位:
“时尚海洋,自在生活”,以佛文化和时尚海洋文化融合、互动为特征的“自在”生活。

第13条 发展目标

(1)旅游岛:时尚海洋生活方式的最佳体验地,以培育时尚海洋生活方式为己任的时尚海洋生活摇篮——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独立旅游目的地;

(2)枢纽岛:区域旅游交通与组织的中心地——“东向大海、北承岱嵊、西连本岛、南牵诸岛”的舟山旅游枢纽;

(3)佛教文化传播岛:一个传统佛文化与现代海洋生活的交汇点——除山刹丛林之外更加广泛的佛文化传播地;

(4)产业发展示范岛:以“大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示范岛——产业关联性强、渗透力大、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力大的旅游经济体系。

第14条 发展规模

规划至2020年朱家尖人口规模为9.6万左右(其中旅游人口约为7.0万人,且为规划最大容量值)。朱家尖建设用地规模为18平方公里。

第四章 总体布局

第15条 布局原则

(1)从舟山市城市整体发展角度,梳理各个功能板块的关系,综合协调朱家尖和其它组团的发展关系(特别是与沈家门、东港、普陀山的相互关系),注重空间内涵和品质的提升,实现区域整体持续发展。

(2)快速的发展阶段要求更宏观更战略地考虑空间结构,利用规划控制和引导各种资源,实现朱家尖的有机发展。(3)各功能区和产业布局结构体系需要从岛屿整体空间角度重新梳理。

(4)朱家尖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性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审视空间布局。

(5)朱家尖功能体现发展的整体效益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服务旅游的原则,协调各功能区规划和建设行为,使朱家尖性质、规模、等级、层次等方面被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16条 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1)朱家尖的功能结构可以概况为:“一岛两区”。

东部隶属国家风景区的区域依托山、海、沙、岛形成滨海和海洋度假区;
西部依托机场、旅游集散中心、海岸线等自然景观和游览资源形成旅游配套设施区、游艇海洋工程区、临港生态产业区、海洋湿地运动区、以及服务普陀山佛教圣地和海滨和海洋旅游的综合服务区。

(2)朱家尖形成“一环相抱、十字构架、五区环绕”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环”:是东部连绵山体形成的风景旅游带、西部绿化带及近海水域形成的绿化环;

“十字构架”:由东西向山体的实轴、南北向廊道虚轴形成;

“五区”:以实轴、虚轴交点为核心,环绕机场形成的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北部围垦板块、西部围垦板块、西岙板块、中央综合服务区板块五大片区。

(3)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

依托普陀山机场、蜈蚣峙码头、朱家尖大桥等交通枢纽,以特色主题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滨海游乐运动区,规划设置游乐设施用地、体育用地、综合服务设施用地、旅馆设施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居住用地,建立有序的交通组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共约232公顷。

(4)北部围垦板块

依托西侧蜈蚣峙码头、南侧观音文化苑,挖掘佛教文化,规划滨海体育休闲区和国际帆船俱乐部。在白山围垦地区规划滨海体育休闲区,设置体育用地和休闲疗养用地,可建设普陀禅房、自在山庄、瑜伽馆、苦行林、古渡口等旅游项目。白山围垦东侧海湾地区规划国际帆船俱乐部,开展无动力游艇体育休闲运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共约294公顷。

(5)西部围垦板块

西部围垦板块规划为游艇制造工程和临港生态产业区、湿地体育休闲区和渔家风情体验区,可布置游艇制造基地、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及生产、佛教用品生产基地、体育用地、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共约508公顷。

(6)西岙板块

西岙地区规划游艇俱乐部、国际邮轮码头、西岙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规划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游艇休闲基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共约152公顷。

(7)中央综合服务区板块

在福兴居委和大洞岙现状的基础上,建设成为行政、文化、经济、信息中心和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布置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旅游商贸用地。综合服务设施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共约213公顷。

(8)东部风景名胜区

东部风景名胜区作为朱家尖目前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是岛屿的重要景观区域。依托白山、樟州湾、十里金沙、大青山四大著名景区,贯彻《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旅游产业,创建舟山滨海和海洋旅游核心区块。规划总面积约28.8平方公里。

第17条 总体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朱家尖共有居住用地约33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8.60%。其中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和为居住区配套的各类中小学幼儿园等配套公建设施。西部地区普通居住用地和东部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用地,主要为朱家尖原住居民及各产业区服务人员提供居住用地,面积约16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8.21%;
规划的高档居住用地主要为长三角地区的第二、第三居所用地,面积约18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9.15%。

东部风景名胜区内保留月岙、樟州、乌石塘三处居住社会用地,面积约27公顷;
西部地区保留筲箕湾、西岙、泗苏三处渔农村经济合作社用地,面积约30公顷。其余渔农村经济合作社分期分批向中央综合服务区、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及西部围垦板块等其它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布局。

(2)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朱家尖共有公共设施用地51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8.48%。规划采用相对集中,并结合旅游发展规划的布局原则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布局。在结构体系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朱家尖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央综合服务区;
另一类为旅游人员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各休闲旅游片区分散布置,从而形成朱家尖完整而协调的公建服务系统。在内容上,商业金融、综合服务设施、旅馆设施、旅游商贸、游乐设施、文化娱乐、休闲疗养、教育科研设计等重点内容并重发展,并辅助行政办公、医疗卫生等支撑功能,构建完善的服务功能,为在朱家尖的旅游人员和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充分挖掘朱家尖文化底蕴,开发朱家尖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朱家尖的旅游事业,作为朱家尖发展的一大吸引点。

(3)工业用地

规划朱家尖共有工业用地约7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33%。朱家尖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西部围垦一期地区,规划为游艇设计制造、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佛教用品生产、创意产业等生态产业区。

(4)绿地

以建设生态型岛屿为目标,朱家尖规划绿地面积约22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64%,人均用地19平方米。朱家尖的绿地在布局上遵循自然化、网络化等原则,点、线、面相结合,力图创造出自然、生态、优美的绿化环境。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朱家尖规划居住用地309公顷,。依据用地的分布和开发时序,共形成11个居住组团。

第六章 公共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共在朱家尖布置公共设施用地约515公顷。

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32条 规划目标

(1)建立起面向包括长三角区域的对外交通体系,增辟空港、海港航线,完善陆路交通,提高进出交通可达性;

(2)确立朱家尖在区域旅游交通与组织中的中心地位;

(3)实现旅游发展对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社会、经济、环境目标。社会目标:朱家尖道路交通发展不仅要同时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交通需求, 还要同时满足当代旅游发展和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
经济目标:朱家尖道路交通发展模式应该促进和保障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符合城市的财务能力和当地居民、游客的经济承受能力;

3)环境目标:最大限度减少朱家尖道路交通发展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 促进旅游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再生。

第33条 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布置三个对外交通节点和集散中心、三个对外联系通道。

第34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网规划布局结构

朱家尖的主要道路网结构呈“三横、三纵、四环”的空间组织模式,联通各个功能板块,各板块内道路基本为方格网状。

(2)道路等级

道路系统分为四级,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道路完善路网,形成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统。

第35条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长途汽车客运站

根据朱家尖发展规模、产业特征、朱家尖与舟山本岛相对的独立性以及对外交通联系的要求,规划结合蜈蚣峙交通旅游集散中心统筹规划朱家尖长途汽车客运站。

(2)社会停车场

进一步重视交通站场设施的建设,抓紧社会停车场,配建停车位的落实工作,统一规划汽车加油站点。为各旅游休闲区和中央综合服务区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行政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停车场,在用地紧张地段应考虑采取地下停车场的形式。

规划设5个集中的社会停车场,1处位于蜈蚣峙交通旅游集散中心,面积约为30公顷;
一处位于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面积约为1公顷;
1处位于西岙游艇地区,面积约为5公顷;
1处位于南沙地区,面积约为5公顷;
1处位于中央综合服务区,面积约为3公顷,为集约用地可结合大型公共建筑统一设置地下停车场;
1处位于西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面积约为20公顷。

(3)城市广场

规划城市广场2处。一处位于中央综合服务区,面积约为3公顷,是居民日常集会休闲活动的平台;
一处设置在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作为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集散广场。

第36条 公共交通规划(略)

第八章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朱家尖绿地体系,形成一环、多廊、多园的绿色网络格局。

“一环”:是东部连绵山体形成的风景旅游带和西部绿化带连为一体形成的绿化环;

“多廊”:指沿快速路、主干路和自然河道,布置带形的绿地,建设绿色通道,彼此构成岛屿的绿地网络;

“多园”:指北部、西部、中部山体、耕地、园地形成的生态园。

公共绿地:规划面积约为131公顷。

防护绿地:规划面积约为98公顷。

生态绿地:规划面积约为260公顷。

其它绿化用地:约5261公顷。

第九章 旅游系统规划

第40条 旅游规划设想

根据朱家尖旅游业发展定位,将旅游产品分为“时尚海洋生活主题”和“佛文化主题”两大主题类型,并在空间上形成“一环两区”。

一环:为环朱家尖的大旅游环;

两区:分别为北部由“四点一剧”构成的佛文化主题区,其余为时尚海洋文化生活主题区格局。

中央综合服务区位于整个旅游圈层的中心位置,起到服务全局的作用。

第十章 岸线利用规划

(1)港口工业岸线:主要集中于西部围垦板块、大桥桥头板块沿岸以及蜈蚣峙码头、西岙邮轮游船码头和东北部规划码头周边,长约11828米;

(2)城镇生活岸线:位于西部围垦板块和大桥桥头板块,长约5312米;

(3)风景旅游岸线:主要分布在东部风景名胜区沿岸,共约44580米,其中沙滩岸线:5676米

(4)自然岸线:自然岸线36850米,加强该地区的自然岸线保护工作。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朱家尖发展定位的要求,将朱家尖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大气与水环境优良、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岛;
成为保障舟山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舟山及周边地区居民的重要休闲场所。

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略)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略)第十四章 用地管治(略)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略)第十六章 远景发展构想

第72条 城市远景(2020年)之后,随着绍兴杭州湾第二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南段等的建设和通车,标志长三角进入“大桥时代”。朱家尖真正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朱家尖将成为舟山群岛旅游的门户和核心区块,舟山旅游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

第73条 朱家尖远景将成为“一主多辅”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一主”指朱家尖岛,包括朱家尖大桥桥头板块、西部围垦板块、西岙板块、北部围垦板块、中央综合服务区板块、东部风景名胜区板块;
“多辅”包括羊峙岛、西峰岛、情人岛、寨峰山等周边岛屿和周边的岛礁。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建议

第74条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对范围内各行政区之间发展的协调。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指导朱家尖建设的蓝图,是一定时期朱家尖建设的主要依据。应通过立法保证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不因人而变,是总体规划意图实现和能否科学实施的关键。

第75条 总体规划为朱家尖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框架,但规划内容的顺利完成,必须有赖于后期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城镇的建设,包括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必须由一个统一的机构来控制。

第76条 完善与朱家尖建设有关的市场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大旅游产业,以推动朱家尖的开发建设。

第77条 朱家尖东部隶属于国家风景名胜区,朱家尖的发展极大地得益于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同时,朱家尖建设的状况也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本规划要求,在后续的一系列建设、规划和设计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的概念。

第78条 加强朱家尖建设的经济研究,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规划的实施,制定相应的建设政策,加强开发的政策引导和投资倾斜,对建设采取必要的引导和控制措施,始终使建设向着合理的规划目标发展。

第79条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及时编制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尤其应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编制和研究。

第80条 总体规划审批后应加强宣传,扩大在市民中的影响,使市民充分了解自己家园的发展蓝图,提高岛民自觉管理、监督城镇规划建设的意识,为总体规划的科学、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第81条 朱家尖独特的海岛特点,赋予了它丰富的景观、环境、植被等资源,特别是海岛特有的滨海岸线、湿地资源。在开发建设中必须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占用、破坏,并进行科学管理控制。

第82条 朱家尖建设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并强化环境保扩意识,坚持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的原则,应坚决制止与环境保护原则相违背的一切建设活动。

第83条 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完善朱家尖规划管理体制,加强朱家尖宣传和执法检查,坚决查处违法审批、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把城市规划的实施纳入法制轨道。

【篇五】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在我国,以乡村人居、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在广大农村的开展,深受游客青睐,众多的回头客对乡村游乐此不疲。

“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正在成为旅游新时尚。

“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对于推动农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地方整体形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三农”工作中心,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

研究的目的

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过去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依照旅游业固有模式在寻求发展的途径,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乡村大环境,结果乡村旅游形式千篇一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过度开发带来恶性竞争、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和服务落后等现象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如何借助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本文的立题所在。

研究的意义

乡村旅游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发展离开了乡村的大环境,离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其后果也是严重的,比如资金的浪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田荒芜、农民投资得不到补偿等等,这对于我国原本就薄弱的农村发展体系是极其不利的。

尤其是在“中国乡村游”和“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提出之后,各地政府机关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会更加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己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纵观他们的发展路径、总结他们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他们利用乡村旅游在解决乡村问题上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好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有所启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是一项紧迫且有难度的工作,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也希望能够为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研究的内容、理论基础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中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综述。从概念、特征、类型三方面分析,形成对乡村旅游初步的清晰的认识,进而总结中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经验,以便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启示。

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找到促进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为了农村的发展、城乡的和谐,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目标一致;从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和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两个方面论证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把乡村旅游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让乡村旅游发展惠及所在的社区居民,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关系等各项整合措施,希望能给政府部门和企业以指导和启示,使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发挥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避免对新农村建设的不利方面。

推荐访问:总体规划 乡村 美丽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