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案(全文)

时间:2022-07-26 19:0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教案(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思政课教案(全文)

思政课教案6篇

【篇一】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 引入新课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深化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篇二】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 引入新课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深化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

【篇三】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 引入新课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深化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篇四】思政课教案

高校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课教案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3.讲授新课4.巩固深化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第2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设计有缺陷,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建立公正、权威且专业的评价组织机构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评价;
对策

  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既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又能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涉及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想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政治性、教学目标多样性等特殊性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体现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既表现为显性效果、直接效果、近期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间接效果、远期效果。在具体评价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较易评价;
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就相对困难),这就使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学术界也是看法不一。有的研究者认为,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本身就很难具体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因其特殊性而使得教学评价成为难题,加之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相对不成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本学理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存问题

  1、评价目的认识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实际情况则往往是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却至于其后,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化倾向。之所以出现这种倾向,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政课评价的指挥棒出现偏差,把思政课评价的目的等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目的,即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和成绩的高低。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缺乏现实针对性,至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究竟明确些什么、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究竟产生了何等影响”,这些原本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问题并没有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2、评价指标设计缺陷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一般课程相比更为抽象和概括,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实属不易,因此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从而依此来制定具体、可行、有效地评价指标,而且评价指标的内涵必须清晰,贴合教师的教学实际,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各个科目的教学评价指标基本一样,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体现不出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3、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

  量化评价似乎以数量的形式体现客观性,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通常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例如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些意见等方法。这些评价方式评价的偶然性、局限性较大,难以真实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貌。比如,评价值的不同,并不能反映不同评价值背后所隐含的复杂教学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相同的评价值也不能说明其背后所对应的不同教学现象就是相同的。

  4、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处理不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任务艰巨,涉及层面广泛。评价明显带有主观意味,所以教学评价难免会受到评价工作者的个人主观情绪影响,势必会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评价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方法外,还要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者必备的素质。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并不能都能达到要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评价结果必然不能个个精准有效。另外,尤为突出的一点是目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认识不足,还存在走形式、打人情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5、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近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

  我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历史并不长,而且主要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进行的,这使得评价实践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管理主义”倾向,缺乏对思政课教学过程本身关注的自觉意识。

  另外,对思政课教学近期效果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同行、专家的反馈意见体现,容易操作,而长期效果只能通过用人单位等社会组织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追踪难度大,评价工作就很难实施,因此经常被忽视。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改革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许多指标内容和技术要求,面对以往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体现评价本身的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为了有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但是如果评价体系本身出现偏差便将会导致整个改革决策出现失误,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也的确会由于评价本身的问题,使得评价的预期目的无法达到。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进行元评价。

  “简单说来,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价结论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元评价要包括的内容有:首先,对评价体系的评价。评价对象明确;
评价目的明了;
评价标准合理,指标体系科学,权重分配恰当;
评价方法可行,评价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方法得当。其次,对评价组织实施的评价。评价的组织是否有能力但此重任,其成员是否具备相应素质,切实有效地落实评价工作。最后,对评价结果和效用的评价。评价结果可靠有效,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判定评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并且评价对被评者有促进作用。

  2、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当评价方案确定后,其指标的优劣程度就成为保证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质量的核心因素。

  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在政治性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含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能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和政治素养的发展状况。从学生发展需要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的价值困惑、人生目标迷茫等实际思想问题,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做到首先它必须与目标保持一致,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第二,指标制定必须整体完备,能全面再现和反应教育目标,反映思政课教学中的各种客观事实和客观因素;
第三,指标体系还能符合评价者的实际水平,能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具有可行性;
第四,应当制定适当的评价指标标准,如果评价标准过低,很难区分教师教学水平,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如果评价指标标准过高,是大多数教师无法达到的,又容易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
第四,指标体系的制定能通过测量得出明确的结论;
第五,指标的制定一定要保证信度和效度,起到评价真正的作用。

  3、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制度本身的要求

  把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大学生接受科学理论武装、熏陶优秀文化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方式,从理论教育入手,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让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因此思政课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等级与量化,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偏向,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同行互价、领导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这些常规评价方法外,也可以采用网络评价、社会评价等方法。

  方法是多样的,总的来说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性评价模式的运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以“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为取向,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与指导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判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全体教师的,重视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帮助教师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4、建立一个公正、权威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机构——体现思政课的专业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教,而且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有必要成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部门。组建与一般课程有所区别的督导组织、听课评课组织,可以聘请部分思政课离退休的资深老教师、老专家担当督导人员,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评价质量的权威性,既对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起到一种外在的刺激作用,又可以汲取专家的宝贵经验和意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5、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完善反馈调节机制——体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复杂性

  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使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反馈有一个深入正确的认识。美国学者泰勒在其行为目标模式中指出,评价可以找出实际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逼近目标。根据思政课程要素、课程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不同层面的信息,采用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促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从而改进教学,进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实现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最终价值。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这对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有利于教学体系向大学生素质体系的转变。在反馈过程中一要注意反馈客观,尽可能准确全面的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二要注意反馈及时,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三要注意在反馈的同时应当要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给予被评教师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科学性,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陈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5]骆郁廷,丁雪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思想理论教育,2007(2)[6]王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7]甘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机制.思想理论教育,2007(12)[8]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第3高校思政建设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与专业相结合;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办法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高职生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由教师来组织,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政治课教师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这是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治课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与所任教专业及其系的教辅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2)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翻阅专业课程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3)关注或参与所任教专业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与各专业学生沟通联系,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特点及生活和思想状况。(4)密切关注社会新闻,特别是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将其积淀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方式,政治课教师了解了各专业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材料素材,为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做好准备。

  三、依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政治课的课时较少,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来,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综合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实现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奠定良好基础。我院社科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专业需求,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适应高职新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文明新形象”、“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做守法的职业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在该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改变过去由一位主讲教师包揽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选择和修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四、围绕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围绕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法,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在热情讨论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应综合运用的方法。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专题中,笔者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视角看‘范跑跑’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在“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专题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采用“模拟法庭”这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使该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不但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政治课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出发,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素材教学。如所设置的案例、讨论的中心问题、角色扮演的主题等。(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联动和交替使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起着组织、引导作用。

  第4高校思政课第二章讲稿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上一章学习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这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教学内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

  4、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

  1、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3、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问题。

  4、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法。【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课程导入】

  听歌曲《国家》,引入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含义。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热爱故乡的人,热爱故乡的山水,热爱故乡的风俗人情。“故乡之爱”是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如果连自己的故乡都不热爱,就不可能热爱整个祖国。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古语说“民为邦本”。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而且因为她拥有勤劳、勇敢、善良的各族人民。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谈爱国也是不切实际的。一切真诚的爱国主义者都是热爱人民的。邓小平同志曾情真意切地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

  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意识,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4、爱自己的国家

  在谈论爱国主义时,有不少人常常把祖国与国家当作同一概念使用。实际上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祖国”是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土、国民等基本要素,它凸现的是民族性和自然属性。“国家”则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于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主要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凸现的是政治性和阶级属性。因此我们不能把祖国和国家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既不能把爱国家当作爱祖国的全部内容,而忽视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热爱,也不能只讲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爱而忽视对国家的热爱。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案例:据《光明日报》载:江南某市选美决赛会场上,8名“佳丽”都被主持人的一个问题难住了。这个问题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8人中无1人知道,最后还是第8位小姐勇敢说了一句:“我猜可能有一种是火柴吧?”全场惊愕之余,复又哄堂大笑。她们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基础知识的贫乏值得深思„„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讲一下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古代的爱国人物和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联系在一起,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那些人物与思想。比如,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由于被人谗言所害,流放外地而造成投汨罗江自尽人生悲局。我们在客观认清其忠君等局限性外,还要正确吸取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与一些启示意义的具体作法。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坎坷多艰,在不断融会众多民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爱国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事迹广为人民所传颂,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以国家兴衰为己任。

  (三)维护统

  一、反对分裂

  时至今日,无论是在海外华人,还是港澳台和大陆人民中间,炎黄子孙仍是一个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称谓。这种发端于上古,绵延数千年的观念,把炎黄子孙作为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来源的人们共同的具有的民族意识。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为了反对外来侵略,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爱国将领戚继光、民族英雄郑成功、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义和团痛击八国联军、对日甲午战争邓世昌为国捐躯,中华民族在抵御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的斗争中,形成了万众同心、一致对外、同仇敌忾的民族心理,形成了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尤其是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十四年抗战,终于战胜的日本鬼子,取得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用处。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从未间断地保持、延续本民族一脉相承的文明传统,中华民族经历了如此多的内忧外患,饱受了种种苦难却从来没有被外来的敌人所征服。纵观历史,曾与中国一起被列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其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衰落在历史的风尘中。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走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以发展的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人到我们的民族意识之中。爱国主义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并由此激发了强大凝聚力,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经磨难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多民族的国度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感情,更是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中国曾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国际地位,曾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近代,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中国失去

  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当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正在为实现第三步目标,即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而努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做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既然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呢?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当代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现实中,爱中国与爱社会主义必然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抽象的意义上说,似乎不爱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意味着不爱中国。但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外在的虚无,而是渗透和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生活于祖国大陆之外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在对社会主义制度不了解、不理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一个爱国者的话,那么,对于生活于祖国大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们来说,则是很难在自己的生活中把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分开的。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近代史昭

  示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彻底改变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举世瞩目,并彻底改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当前,如果只爱国而不爱社会主义,就会使爱国主义失去具体内容和远大目标,而爱国主义一旦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就会失去行动的指南而成为一种盲目热情,甚至有可能在“爱国”的口号下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在我国,讲爱国就意味着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离开了社会主义这一现实,讲爱国只能是空谈。

  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1)爱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百年来,无数爱国者为了救国救民,尝试了多种制度和多种主义,变法维新也好、走资本主义也好,都试过,结果都不行,都失败!救国找不到出路。

  最后怎么办?——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路,什么路?

  用社会主义制度救国——社会主义救中国,也就是其他制度不成功。是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结束百年屈辱历史,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因此,历史证明,要救国,没有其他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选择。

  (2)爱社会主义是现实的必然

  现实是什么?西方国家的一些评论家尽管对社会主义制度有这样或那样的指责,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现实是:“独立、秩序、富国、强兵”这个中国人百年以来的梦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

  也就是说,近百年来,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独立、秩序、富国、强兵”的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变成了现实。毛泽东领导实现强兵,邓小平领导实现富国。

  (3)爱社会主义是未来的昭示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今天全世界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随着科技、商品、资本、信息在全球的流动与共享,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越来越多,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甚至对另一个国家产生了感情。于是,某些发达的国家政要和学者借此机会积极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过时了吗?应该怎样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今天,全世界都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问题。所谓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经济活动、经济组织和经济规则加速国际化的现象。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跨国界共享。某些发达国家的政要也借机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过时了吗?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主要依据有三点: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形式并没有过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世界上某些超级大国认为,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己经成为21世纪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所以,企图遏制中国,继续分化和西化中国。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斗争事实也告诉我们,不论他们对中国采取何种斗争策略,遏制中国,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始终未变。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国家团结奋斗、求生存发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的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所在;
是在任何复杂和艰难的情况下保持团结统一的旗帜;
是激励全国上下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源泉。

  经济全球化时代仍是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身的主体利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国家的主体性,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积极

  参与博弈,才能掌握民族国家的“命运之环”,创造美好的前途。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1)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利用各项有利条件和机会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

  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带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还是国力衰退?两种可能性都存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国是个有历史悠久的大国,有成熟的心态和足够的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机会,迎接挑战,发展国力,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应对可能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又要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危险,维护国家的安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尖锐的挑战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具有防范意识,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关系的问题上,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当前,不少大学生由于对经济全球化认识的片面性,他们认为国际化与爱国主义是矛盾的,甚至部分人叫嚣“应该淡化国家意识”,也有不少人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体现爱国主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强调: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二十年前,祖

  国各地流行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激起了无数中华儿女对中国的热爱,特别是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大学生中广为流传,这就是《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来一起回味这首永远不老的老歌。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我国派出留学的人员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大好事。不少学子在外国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他们在学科领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出国留学人员中滞留国外不归的比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滞留国外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观点值得我们重视,即认为科学无国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科学家与爱国主义无缘。真是如此吗?

  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就科学本身来讲,它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可以运用人类的科技成果为自己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又是有“国界”的。科学成果总是首先产生于某个国家,这就为这个国家所拥有,甚至被这个国家所垄断,并首先为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服务。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许多技术,但是他们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厂品和在高科技研究活动中排斥中国。我们要利用别国的科研成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生养自己的祖国而存在。科学家也不例外。科学家的培养和成长,离不开本国人民的教育。国家的强盛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有利条件,而祖国的强盛又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作为一个公民,对自己的祖国的富强负有义务。因此,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国历史上的爱国科学家,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3、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

  景下,西方某些大国极力鼓吹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妄图推行全球政治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十分荒谬的。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

  自觉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共同价值基础。这表现在:“从整体和谐统一出发,重大局、重整体”的思维方式。

  从总的方面说,中华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大民族能象中国这样历经如此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终回归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思维方式、价值基础和心理基础发挥决定作用的结果。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思想和行为原则

  这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思想和行为原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至上性已成为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最高政治原则,并凝结在中华民族的制度和行为规

  范中。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

  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中国的所有义务和责任中,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是最高最大最神圣的,是一种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义务和责任。

  2、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爱国主义这种共同的价值基础直接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两个方面:对内表现为“团结统一”;
对外表现为“爱好和平”。

  (1)团结统一。团结统一思想在我们民族根深蒂固,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同舟共济、共赴国难,已经结成了牢固的血缘关系。

  (2)爱好和平。如中国历史上的睦邻政策、和亲政策、自卫反击、适可而止的对外用兵传统方针等都表明了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3)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创造了不朽的中华文明,主要依靠的就是勤劳。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在中国传统伦理中也一直勤劳是兴家立业之根本。

  《走进新时代》

  (4)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
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
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既然有这么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我们不去大力弘扬呢?特别是在

  世界文化相互碰撞时期,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中有其具体的、特殊的表现。因此,要以宽阔的历史眼光看等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2、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的民族精神为重点,这就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参照系,确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立足点,包括确定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外来的文化和道德的正确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等。

  3、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创新。民族精神的创新,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也必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批判地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

  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础的。

  2、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世界“后发现代化”国家有三种发展模式,这就是“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创新型”发展模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和“依附型”发展模式、只能选择“创新型”发展模式,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北大方正集团的自主创新就是最好的例证。

  3、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和谐社会。

  (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在当代的重要表现就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此应做到:

  1、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2)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根本

  15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3)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4)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大学生只有积极投入到改革创新的洪流中去才能培养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在上述两节中我们讲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思想,这一节我们讲爱国主义的行为,也就是在行动上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同学们,爱国不是空洞的高不可攀的,爱国时时处处伴随在我们身边,只要做到军人精兵,学生好学,农民勤劳,工人爱岗,企业家敬业、科学家攻坚,公务员尽职,公民守法,领导者依法治国,鞠躬尽瘁,那么,我们就是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的祖国尽了心力,这就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那么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方面的义务:劳动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
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和子女的抚养与瞻养义务。

  (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行动,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的风范。

  (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邓小平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的民族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实际行动中。一个民族的生命意志,一个民族的永恒发展,有赖于这些神圣的情感与意识。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众所周知,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虽说少数民族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7%,100万以上的只有15个,但他们大多位于边疆,民族是否团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祖国的统一。

  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就兴旺发达;
什么时候民族不团结、战争不止,那么国家就衰败。历史上出现过的盛世,如汉武中兴,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其前提就是:民族团结统一。不要认为这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它需要我们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增强国防观念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类已经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但战争这个残害人类的“怪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容易使人们逐渐滋生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和平环境淡化人们国防观念,我国安全形势和周边环境一直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进行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乃形势所迫,使命所系。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增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案例:以美为首的西方为了达到西化、分化我们的目的,据有关情报披露,美中央情报局曾针对中国青少年制订了十条戒令。

  主要有三条:

  ①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而公开反对原来所受的共产主义教育。并且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从而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美德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尽一切可能进行宣传工作:比如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宗教传播,使中国的青少年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方式,这就成功了一半。

  ③让他们青少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引开来,让他们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电影、宗教迷信等,这会使他们荣辱不分、迷失方向。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平要以实力为后盾,要靠强大的国防来维护。大学生们增强国防观念,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转化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加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集中军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能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国防素质,使他们在思想、作风、纪律、道德、学风、自我管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养成刚毅的品格,拥有健康的体魄,及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具有革命传统北大学子在改革开放初期,再次喊出了时代最强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爱国不分先后,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爱国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只要愿意去做都能做到。

  不同历史时期,报效祖国方式是不同的。革命时期,无数先烈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建设时期,邓稼先、钱学森:默默献身国防、科技是爱国;
焦裕禄:一心为民是爱国;
陈嘉庚:倾囊兴办教育是爱国;
霍英东:大力扶助内地建设,投资捐赠仍是爱国。【教学小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亿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当代大学生,都应把对祖国的感恩之心化为效国之志,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践教学】

  事先设计实践教学表格,让学生利用周年时间参观各地免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写过程,谈体会。

  

【篇五】思政课教案




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单位计算机系教


数学任课教师陈艺华职


助教授课班级
2017级各专业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陈艺华
章节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教学目的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2017级数学教育1、2班理论
授课时间学时数
2017年11月11日2学时
1.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2.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

教学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学习方法,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重点和难点
难点: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确立新目标。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视频播放、启发式和案例研讨教学法

一、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考核方式、学习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二、观看并讨论视频
三、大学生活的新变化及适应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教授在央视一套《开讲啦》做的一期节目,节目中郑强教授讲述了自己理解中的大学内涵。
讨论三个问题:
1、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有什么变化?
2、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奇和惊喜,又有什么困惑和不适?3、大学生活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利用10分钟
引入新课,播放视频
2.利用2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启发式教学)
5分钟总结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案例分析
过渡: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了大学生活的特点及与中学生活的不同,面对学习要求、

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变化,我们是否要进行适应呢?能否很好的适应呢?适应不好的

话,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案例1:反面案例2:正面案例
第1页共68页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教案
总结: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有: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属于大学新生的普遍现象。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主动而努力地去调整和适应大学的生活。10分钟
归纳分析大学生活常见的问题
(二)适应策略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3)培养优良学风
(4)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5)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1)人际交往原则2)人际交往的艺术

35分钟
理论讲述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策略
三、课堂小结
1、给同学们推荐大学生必看励志书籍。
作业: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学习的特点,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划书

5分钟
布置作业和解疑
板书设计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认识大学

二、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三、适应策略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反思

第2页共68页

【篇六】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1 / 51 / 5
思政课教案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2 / 52 / 5
思政课教案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3 / 53 / 5
思政课教案


4 / 54 / 5
思政课教案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 引入新课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深化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5 / 55 / 5

推荐访问:课教案 思政 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