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5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12-02 13:28:02 浏览量: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全力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遵化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的通知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5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篇1

 为了全力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遵化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完善工作预案

  1、根据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我校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第一时间制定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的组织管理、具体举措、预警与应急等内容,落实防控经费,做好物资贮备,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1)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成 员:

  各班班主任及安保人员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研究、部署全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确定工作方案,部署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与上级应急指挥系统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向上级教行部门报告有关信息,汇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校长是学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第一责任人,其职责为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研究、部署全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确定工作方案,负责与上级应急指挥系统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有关信息,汇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副主任是本工作具体责任人,其职责是部署应急救援工作,督导班主任完成师生复学前后的安全防疫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线上先下衔接工作;班主任是本班级直接责任人,其职责是每天都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出勤和身体健康情况,对因病缺席的学生,要了解掌握病因、及时追踪,并做详细记录。

  (2)宣传工作领导组:

  职责:及时收集整理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和防控工作报道。准确掌握信息、做到及时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正确舆论。收集相关证据,打击不实言论。一旦出现舆情按以下程序及办法处理:首先做好信息研判。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渠道,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动态。其次及时反馈信息。小组成员发现舆情问题后,应立即首先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向宣传工作组组长报告。相关负责人对舆情事件进行初步分析,需要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并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宣传工作组接到汇报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全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发展状态及相关信息。再次关注实时动态。对新冠疫情怀着的突发重大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对事件实行动态实时跟踪,关注舆情的传播及处置结果后续影响,并及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同一舆情事件再次发生及扩大。

  (3)后勤保障工作领导组:

  职责:要在开学前要做好教室、厕所以及学生的活动场所的通风及消毒防杀工作。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提供给学生的生活饮用水,开学前必须监测合格才能使用。要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剂和温度计,洗手装置旁必须配备肥皂或洗手液等。

  3建立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班级、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做好教师开学前培训,积极开展联防联控。

  4、严格执行教职工和学生晨午检制度。利用考勤签到和晨午检学生进班前进行体温测量、身体状况问询和登记、上报工作,每天对办公室和教室进行通风换气。

  5、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时期门卫管理制度。严禁非本校教职员工、学生进入校园,对确需进出校园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禁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上课期间封闭管理,学校离校后要及时封闭校园,并对校门周边、大门进行消毒、通风。

  6、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宣传和舆情监督工作,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班级群、钉钉群等信息平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疫情防控宣传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及时关注权威发布,关注本地疫情防控动态、联防联控的政策措施,不信谣不传谣,消除教职工和学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

  7、积极做好消毒物品(消毒液、医用酒精等)、洗涤用品(香皂)、一次性手套、红外体温测量仪(水银体温表)等防控物资采购和储备。设置用于收集废弃口罩及废弃消毒物品的垃圾桶。在卫生室设置留观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要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物资、经费、安排专人进行管理,避免滥用和浪费。

  (二)建立信息台帐

  1、按照教育局要求,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好统计排查。

  2、加强信息报送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三)防控措施

  1、开学前对全校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杀,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净化教室、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2、要提前对春季开学进行科学研判,制定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备全、备足监测设施设备,确保开学时开展学生疫情监测。

  3、开学时,对假期出省的或经过疫区的,在返回入学时,开展健康检测。开学后,要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

  4、严格落实师生的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报告、隔离和复课制度等,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杜绝带病上班、上课。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居家休息,减少外出接触他人要佩戴口罩。

  二、开学时/后具体工作

  (一)严格执行各项预案

  1、加强疫情防控领导及人员配备等组织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在岗在位,确保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到位。

  2、落实校园疫情动态监测制度,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学生晨午检制度,缺课师生及缺课原因的登记,统计和追踪工作。对发现的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教职工和学生,第一时间安排在隔离室进行隔离,并立即上报教育办。开学后,学校在门口设立检测站,一生一档,教师分组对学生进行进校前体温检测及消毒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学生上午及下午上学前要在家测量一次体温,并上报班级群,体温正常的方可上学,不正常的上报后,家长要及时就医,班主任要做好追踪。上午学生在门口测量体温后,到洗手池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方可进入教室。第一节下课后,学生饮用学生奶前必须洗手,用餐后再次测量体温。第二节课间操做好眼保健操。下午学生在门口测量体温后,到洗手池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方可进入教室。第一节下课后再次测量体温。

  3、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随时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按时、精准报告教育办,不迟报、漏报、瞒报。

  (二)及时补充物资储备有计划采购补充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酒精、香皂等消耗性物资,保障日常消毒清洁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三)加强教育教学秩序管理

  1、全面了解假期学生学习状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强化有针对性的辅导。

  2、错时安排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家长须在校门外接送学生且不得占用公共通道,接送孩子的家长佩戴口罩,接到孩子后及时离开。

  (四)持续保持校园环境卫生

  1、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卫生管理,各班级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和清扫,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水龙头、门把手、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洗手池要有洗手皂。

  (五)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确因工作需要来访人员须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量,禁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疫情防控期间,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聚急性活动一律暂停。

  (六)具体责任区划:

  各班教室:本班班主任,公共区域(厕所、蛋奶间、操场、洗手设备设施)***,大型玩具(前)***,大型玩具(后)***,隔离室:****。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篇2

  一. 高温中暑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枢。

  1.2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枢。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表(一)

  高温中暑分类

  病情表现特点

  先兆中暑

  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度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且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课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节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3.高温中暑的危害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三.

  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表(二)

  高温中暑应

  急组织体系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高温中暑工作小组:现场处置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

  组长:

  副组长:

  2.高温中暑应急机构职责

  2.1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2.2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时间后,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2.3负责逐级向公司报告事故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

  2.4负责布置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应急和善后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车辆;

  2.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高温中暑工作小组职责

  3.1现场处置小组: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现场处置小组负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的带领之下,赶赴事发现场,按照现场救援方案,进行现场抢救及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2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年初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定期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同时,做好防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四.高温中暑的预防与预警

  1.引发高温中暑的危险源监控

  表(三)

  危险及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源

  控制措施

  人的因素

  长时作业,过度疲劳

  体力负荷超限

  工作过程注意休息,同岗位人员加强配合,减小工作强度

  身体不适

  健康状况异常

  及时请假休息或治疗,杜绝带病上线工作

  物的因素

  车载空调无法正常工作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车窗无法打开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环境因素

  户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管理因素

  防暑降温物品未及时发放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后勤保障部门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2.高温预警分级

  2.1

  高温预警条件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2.2

  高温预警方式、方法

  局(分公司)应充分利用场内广播、公告栏、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捷、及时、准确地将各类预警信息及等级传递给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3.高温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3.1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气象决定是否启动高温预警;

  3.2预警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向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下达相关信息及工作指示,高温红色预警条件下需立即停止现场作业;

  3.3局(分公司)各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应急筹备工作。

  五.

  信息报告程序

  1.当高温中暑事件时,当事人或工作伙伴立即按照相关流程,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表(四):信息报告流程图

  当事人或工作伙伴

  其他相关救助单位

  工作指挥

  副组长

  组长

  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表(五):应急联系方式一览表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

  备注

  局长、经理

  副局长、副经理

  办公室主任

  3.报告内容包括:中暑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现场人员状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4.应急反应人员对外求援联系方式

  4.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见表五)

  4.2报警电话:122

  4.3急救中心:120

  六.

  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1.1

  先兆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

  1.2

  轻度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

  1.3

  重度中暑:为Ⅰ级应急预案

  2.响应程序

  2.1在高温条件下,当事人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或通知现场处置小组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2.2

  如出现重度中暑,现场人员应迅速将中暑人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Ⅰ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现场处置小组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3.应急处置措施

  3.1迅速将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3.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3.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3.4若情况无好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外援;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连续性;

  3.5等待救援同时继续开展施救。

  七.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负责人员

  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负责常用高温中暑应急物资和防暑降温物品的采购、管理以及发放工作。

  2.物品清单

  急救担架、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湿毛巾、清凉通气药品)及各相应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防暑六间宝等。

  八.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审

  1.局(分公司)高温中暑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每年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全年不少于1次)及现场处置方案(全年不少于2次)的演练计划,每次演练前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活动纳入当年教育培训计划;

  2.演练结束后,局(分公司)交通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及预案适宜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同时编制并保存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或评审记。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篇3

  高温中暑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枢。

   1.2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枢。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表(一)

   高温中暑分类

   病情表现特点

   先兆中暑

   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度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且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课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节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3.高温中暑的危害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三.

   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表(二)

   高温中暑应

   急组织体系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高温中暑工作小组:现场处置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

   组长:副组长:

   2.高温中暑应急机构职责

   2.1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2.2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时间后,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2.3负责逐级向公司报告事故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

   2.4负责布置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应急和善后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车辆;

   2.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高温中暑工作小组职责

   3.1现场处置小组: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现场处置小组负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的带领之下,赶赴事发现场,按照现场救援方案,进行现场抢救及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2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年初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定期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同时,做好防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四.高温中暑的预防与预警

   1.引发高温中暑的危险源监控表(三)

   危险及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源

   控制措施

   人的因素

   长时作业,过度疲劳

   体力负荷超限

   工作过程注意休息,同岗位人员加强配合,减小工作强度

   身体不适

   健康状况异常

   及时请假休息或治疗,杜绝带病上线工作

   物的因素

   车载空调无法正常工作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车窗无法打开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环境因素

   户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管理因素

   防暑降温物品未及时发放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后勤保障部门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2.高温预警分级

   2.1

   高温预警条件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2.2

   高温预警方式、方法

   局(分公司)应充分利用场内广播、公告栏、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捷、及时、准确地将各类预警信息及等级传递给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3.高温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3.1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气象决定是否启动高温预警;

   3.2预警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向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下达相关信息及工作指示,高温红色预警条件下需立即停止现场作业;

   3.3局(分公司)各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应急筹备工作。

   五.

   信息报告程序

   1.当高温中暑事件时,当事人或工作伙伴立即按照相关流程,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表(四):信息报告流程图当事人或工作伙伴其他相关救助单位

   工作指挥

   副组长

   组长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表(五):应急联系方式一览表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

   备注局长、经理

   副局长、副经理

   办公室主任3.报告内容包括:中暑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现场人员状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4.应急反应人员对外求援联系方式

   4.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见表五)

   4.2报警电话:122

   4.3急救中心:120

   六.

   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1.1

   先兆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

   1.2

   轻度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

   1.3

   重度中暑:为Ⅰ级应急预案

   2.响应程序

   2.1在高温条件下,当事人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或通知现场处置小组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2.2

   如出现重度中暑,现场人员应迅速将中暑人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Ⅰ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现场处置小组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3.应急处置措施

   3.1迅速将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3.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3.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3.4若情况无好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外援;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连续性;

   3.5等待救援同时继续开展施救。

   七.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负责人员

   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负责常用高温中暑应急物资和防暑降温物品的采购、管理以及发放工作。

   2.物品清单

   急救担架、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湿毛巾、清凉通气药品)及各相应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防暑六间宝等。

   八.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审

   1.局(分公司)高温中暑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每年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全年不少于1次)及现场处置方案(全年不少于2次)的演练计划,每次演练前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活动纳入当年教育培训计划;

   2.演练结束后,局(分公司)交通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及预案适宜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同时编制并保存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或评审记。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篇4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工作原则

   1.5.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6附则

   6.1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6.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篇5

  为扎实做好我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体教职工和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教育厅、市教体局指示要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目标任务

  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提高全园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园的发生和蔓延,最终实现“零病例”、“零感染”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人员组成

  组 长:园 长 ****

  副组长:副园长 **** 教务主任 *** 后勤负责人 ***

  成 员:各班班主任、生活老师

  (二)主要职责

  1.建立幼儿园、班级、老师、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2.细化领导小组下设机构的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机制,制定各班级详细预案,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3.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有关疫情防控期间开园工作要求,做好2020年春季开园准备工作,保障开园后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幼儿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开园工作方案;疫情报告制度,幼儿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等台账登记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疫情防护健康教育制度。

  5.认真做好开园前全园师生疫情情况统计和开园后师生的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务必统计出来自有确认病例小区(街道、乡镇)的师生;

  6.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物品、红外体温测量仪或手持式测温仪、医用防护服装、洗涤用品、口罩等物资,做好开园前校园清洁卫生、全面消毒等工作;

  7.开展校园隐患排查,实现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的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

  8.把握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做好相关舆情宣传引导工作,掌握师生中的舆情动态。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开园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师生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手机短信、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防疫知识,引导幼儿和家长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开学前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

  2.提前告知具体开园时间。正式开园前,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就延迟开园具体时间(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后另行通知),通知到每一位幼儿,并告知幼儿家长提前三天做好自查症状、自测体温,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3℃的,要暂缓返校。

  3.认真落实“日报告”制度。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对本园教职员工和幼儿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教务处组织班主任每日了解幼儿健康状况、生活轨迹、家庭成员等相关情况;要求幼儿家长必须坚持日报告制度,没有异常的可以不报,如有异常必须及时报告;各班级要严格按要求,不得漏报、迟报、瞒报、错报。

  4.做好师生行踪和健康监测。准确了解和掌握师生假期动向,在确定开园日期前三日内,通知教职工和幼儿家长填报师生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最近14天内,是否赴重点疫区参加活动、探访亲友,是否接待和接触过从重点疫区回来的相关人员,是否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患者等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管理台账。对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教职员工、幼儿及家长,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5.准备好应急物资与场所。教务处根据需要,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喷雾器、手持喷壶、消毒液、口罩等物品备用,在卫生保健室附近设置相对独立的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并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做好校园卫生防疫工作。在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按照消毒操作规范,对教室、图书馆、食堂、运动场、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清洁消毒,确保卫生达标、不留死角。开学前应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数量,保证满足需求;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7.做好开园后后勤保障准备。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严密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后勤部门联系有资质机构对饮用水、电气设备、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安全,为师生返校做好准备。

  9.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务处做好教师教学任务下达,制定好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检查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情况,检查与准备好教室桌椅与多媒体设备等,确保正常开园。

  (二)入园当日工作计划

  1.入园当日家长及幼儿应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引导家长及幼儿有序入园,避免人员聚集。

  2.严控入园管理,建立入园体温检测制度,填写健康卡。进入园区内的所有人员,均需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园;严禁家长随意进入教室。

  3.对去过疫情严重地区的幼儿,入园时要严格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的幼儿,应由家长陪同主动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个人防护,不允许未解除医学观察幼儿入园。

  4.通过多种方式,对家长和幼儿开展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5.统一对教具、器械、玩具、寝具、餐(饮)具及环境进行消毒,保证教室空气流通及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6.幼儿园应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可疑症状者,应及时上报,同时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三)开园后的工作安排

  1.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学校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学校,在校门口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2.实施师生体温监测制度。每天早上、中午开课前,幼儿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量体温,结果经班主任汇总后报防控领导小组;当日有课教师自测体温报教务处。体温异常者及与其接触者立即隔离,并上报系领导和防控领导小组。

  3.持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做好园区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卫生,设立废弃口罩专门回收点;制定日常消毒工作标准和细则,对教室、午睡室、专用活动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卫生间等幼儿、教职工聚集场所和幼儿接触的各类物品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认真做好记录。

  4.抓好午餐饮食卫生管理。实行“分时、分区、分组”就餐制度,避免幼儿就餐聚集。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餐具用品须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高温消毒。

  5.做好幼儿健康宣传教育。各班主任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幼儿动态,建立工作台账并及时上报。

  6.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开展好大课间活动,指导幼儿课余时间体育锻炼,努力增强幼儿体质,增强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抵抗能力。

  7.做好师生缺课缺勤登记。实施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因病或隔离缺课幼儿每日由家长向班主任报告病情和行踪;因病或隔离缺勤教师每日向本年级组长报告病情和行踪,并安排好调课。

  8.暂取消学校集体性活动。疫情未解除,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如集会、演讲、比赛等;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科研等活动,不安排幼儿外出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四、几点工作要求

  1.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同舟共济、科学防治。

  2.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切实进入工作状态,加强各项工作落实;全园教职工要迅速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确保完成好各项工作;党员同志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疫情信息需要向外发布时,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不得擅自对外发布。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园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4.全体教职工坚定信心,弘扬正气,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让我们强化使命担当、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教学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推荐访问:中暑 处置 应急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培训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培训收获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照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怎么写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