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困境及解决途径(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24 09:1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困境及解决途径(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困境及解决途径(完整文档)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4篇

第一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第一章 前言

一、规划背景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农民人口比重高,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了战略前线,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采用就地“消化”政策,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缓解城市压力,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而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核心内容之一,现已成为建设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体系。

地处辽东半岛的大连地区为全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镇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就其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而言,如何从村庄整治入手,规划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实现城乡和谐,促进整个大连地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目标与定位

(一)规划目标

1.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并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引入投资,积极发展轻工业,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

2.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规划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3.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4.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搞好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高店村、和谐高店村。

(二)规划定位

1.瓦房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的示范村;

2.松树镇高店村生态农业建设定位;

四、规划重点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工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生产,加强第三产业建设做到要发展大面积农业生产市场先行。

2.提高村庄主要道路等级和路面质量,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3.增加基层医疗点,加大医疗投入,解决村民日常就医需要。

4.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所,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5.整治居住环境,让村民拥有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条例规定

1.《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2月14日建设部第36号发布)

3.《村庄建设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村镇规划卫生标准》(引用标准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5.《小康住宅十大标准》

(三)政府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3.《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4.《瓦房店市总体规划(1999-2020)》

5.《瓦房店市松树镇总体规划》

6.《大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纲要》

7.《大连市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六、规划范围与时段

本次新农村建设规划我们主要分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村域发展规划,二是村屯整治规划。村域发展规划主要从区域的角度对高店村的社会经济、人口产业和用地做出合理的空间安排,而村屯整治规划则主要从当地村民的意愿出发,以人为本,实现美化人居环境,亮化村庄面貌。

(一)村域发展规划

1.范围:

高店村村域,规划范围6.5平方公里,村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

2.时段:

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二)村屯整治规划

1.范围:

高店村的高店屯、刘家屯。中心整治屯整治面积284公顷。

2.时段:

2006年——2010年。

七、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充分了解和认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明确了高店村村庄建设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

同时,规划从现状条件分析人手,通过现场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现状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概况,找出高店村在村庄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规划目标为指引,以存在的问题为突破,提出具体的村庄发展原则,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容量,对试点居民屯进行整治,形成合理的村屯居住环境;
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空间布局方案。

统筹安排主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并提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对策,确定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原则和措施;
中心屯整治规划中提出总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同时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线规划,来引导村屯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表1 技术路线表

第二章 村域发展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自然概况

高店村,地处瓦房店市东北部,隶属瓦房店市松树镇,位于镇域范围内南部。该村距离瓦房店市35公里。周边与赵屯乡、万家岭镇、得利寺镇相临,东侧与普兰店市交界,对外交通较便利。

高店村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冬长于夏,春秋短暂。当地年平均气温14℃,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21℃;
年平均降水量400mm,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20—2600小时,主导风向冬季为偏北风,夏季西南风。

(二)人口概况

1.人口数量

高店村下辖4个自然屯,空间上从北往南依次是丁屯、赵葳子屯和高店屯、小刘店;
截止到2005年,高店村总人口为1318人,非农业人口36人,在册户数为442户。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情况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高店村近五年来人口增长缓慢,年均自然增长率仅为1.19‰;
从机械增长率情况来看,由于高店村产业经济还没有形成规模,外来人口比较少,年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仅为0.54‰。总体来说,目前高店村人口以自然增长方式为主。

表2 高店村人口数量调查表

2.人口结构

根据2005年末高店村人口结构调查数据,高店村15岁以下青少年有138人,占总人口的10.47%;
19——60岁(女为55岁)之间的中青年有870人,占总人口的66%,比重最大;
60岁(女56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68人,占20.33%。计算得出高店村少儿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为16.26%,老年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为32.77%,总负担系数达49.03%。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上属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过渡。一方面,数量庞大的青壮年群体形成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另一方面,如此庞大的青壮年群体也为高店村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而且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将加重老年化现象,社会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从人口性别结构来看,2005年高店村男性675人,占51.21%;
女性643人,占49.16%,人口性别比为109,略高于正常值106。

表3 高店村人口结构调查

3.人口文化素质

根据高店村6岁以上总人口各种教育程度的统计数据显示,高店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盲占总人口的2%,主要是老年人;
小学和初中文化的人口比较多,占总人口的85%,,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占10%;
大专以上3%;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目前需要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4.人口就业结构

高店村从事第一、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分别为:65%、5%,其中外出打工人口占30%,农业人口比重所占太大,由于临近水源等问题,几乎没有第二产业;
三者的产值比重分别为:75%、5%。说明高店村的国民经济还处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产业层次较低。表明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

表4 高店村2005年人口结业结构情况

(三)产业经济

1.总体概况

近年来,高店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高店村农村农业总产值2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700元,到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57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8.57%和26.47%,保持着很稳定的增长势头。但是总体来看, 高店村年总产值还是比较低的,这与高店村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从高店村的产业结构来看,高店村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比较少。

表5 高店村近5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一览表

2.农业

高店村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主要以粮食种植、蔬菜大棚和果园种植为主,现有耕地107.3亩,园地面积101.53亩,林地面积321.4亩,农业发展有了充足的保证。

农业总产值构成一直以种植业占绝对优势,而种植业又以苞米占主导地位,形成了明显的单一结构倾向,其他经济作物所占比重很小。果园以传统的苹果、桃为主,近些年也有果树品种的创新。期待科学技术指导。

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小,基本上以村民个人家分散圈养牛、羊、猪为主。养猪耗费粮食比较多,而配给饲料的话价格也比较高,因此成本较大,效益较低。

3.工业

高店村工业发展历史比较短暂,由于是位于松树水库、复洲河的水源上游,从保护水源地的角度,村里在几年前曾建的缫丝厂,关闭了。所以要想振兴该村的经济工业并不是当地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改变老思路,另辟新径。注意收集资料,多创造无污染收益高的第二产业。

4.第三产业

高店村到目前为止第三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就是村民利用自家住宅开杂货店,出售村民日常所需物品,规模普遍偏小。产值比重也比较低。

(四)土地利用

高店村全村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7.6公顷,林地321.4公顷,园地101.5公顷;
村民居民点用地26.5公顷,道路交通用地4.4公顷。水域面积约46.7公顷。未利用地43公顷。

表6 高店村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

(五)基础设施状况

第二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开展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

——某某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

某某区某某镇位于某某市区东南方向15公里处,全镇总人口万,耕地万亩,辖2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2015—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夏秋秸秆禁烧先进乡镇,2017年荣获某某市先进基层党委。

一、因村制宜抓示范

紧密结合各村历史现状,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科学制定各村整治方案。去年精心挑选12个不同类型的村作为先期试点,培育出了不同类型的示范典型。

2、强化责任抓落实

提出了“政府主导、村为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在组织领导层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镇级层面,每名班子成员带领3-5名机关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分包1个试点村。在行政村层面,明确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村运用四加二工作法,推荐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人员,成立了改善人居环境协会。在广大群众层面,干部带头,党员先行,激励群众自发参与治理。

三、注重长效抓机制

在投入机制上,采取了“五个一点”的融资模式:一是经费贴一点。村级经费每年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费用不低于年村经费的50%。二是群众筹一点。在广大村民享受到环境整治的成果之后,动员群众自愿筹集。三是社会捐一点。各村邀请在外人员回村感受环境的变化,激发他们为家乡捐助做贡献。四是政府奖一点。镇党委、政府对试点村给予2-5万元的奖补。五是部门帮一点。联系沟通市、区相关部门,对示范村进行帮扶。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协会的作用,各村按200户∕人的标准聘用清洁员,制定了各项制度。镇里为各村统一配备了垃圾车、清洁员服装,并按照5元/人对各村清洁员进行工资补贴。在垃圾处理机制上,注重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守住源头。各村购置垃圾桶,使群众在家门口定点存放垃圾。洼张村更是先行一步,为每户配备了两个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二是定时收集。清洁员每天两次在全村巡回收集农户垃圾。三是集中清运。镇里组织车辆负责把各村的垃圾统一运输到镇垃圾处理中心。四是焚烧处理。镇里购置了垃圾焚烧炉,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

四、提升素质抓文明

坚持人居环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一是配强组织。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四老家长学校、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在农村移风易俗、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建好阵地。各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开通远程教育和红色教育网络,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要。三是抓好载体。相继在各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选“星级文明卫生户”、“好婆婆好媳妇”、“农村致富能手”等各种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人物,给予隆重表彰,并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在村内主要位置悬挂,带动群众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讲卫生、家家户户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某某镇将进一步强化力量,加大投入,优化方法,巩固扩大整治成果,为实现全镇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2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

2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

【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村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文明和谐。根据市统计局安排,我局安排专人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环境整治基础   1.健全组织机构。全县镇办和村居都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采取分片包干、设立街路巷长等有效举措,使环境综合整治不留死角,规范有序推进。

  2.明确工作思路。在抓工作中注重“三个结合”(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创建相结合),做到“四个清洁”(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确保实现“五有”(有机构、有环卫队、有垃圾箱、有清运设施、有保障机制)。

  3.落实工作经费。为保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我县采取“国家争取一点、县财政扶持一点、镇办补贴一点、村组自筹一点”的“四个一点”办法,广泛筹措整治经费。去年先后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就业扶贫资金以及镇办自筹资金累计达2000余万元,确保日常工作有序开展。

  (二)聚焦工作重点,推进整体环境提升   1.强化设施建设。投资1100万元,完善基层环卫设施。为5个镇办22村(居)配备垃圾箱648个,垃圾转运车2辆,吸污车1辆。农村环卫设施达到每镇办至少2辆垃圾转运车、1处垃圾填埋处理设施,每个村民小组至少一个垃圾箱(池)的标准,确保生活垃圾有去处。新建村级卫生公厕46座,20XX年累计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974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1.25%。

  2.狠抓集中整治。聚焦脏乱差突出问题,突出集镇、河路、村庄、农户“四个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为载体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

  3.助力脱贫攻坚。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列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村,倾斜人力、物力、财力,配强贫困村环境整治队伍、配齐贫困村基础环卫设施、加强贫困村环境整治专项督查。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1.完善长效保洁机制。采取分片包干、设立街路巷长、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分级负责、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集镇、村庄环境整洁,无暴露垃圾,基本达到“五有”、“三化”(门前、路边、田间的全面绿化)、“一统一”(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

  2.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县上制定了《洛南县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管理办法》和《洛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洛南县农村改厕方案》等文件,镇办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日常保洁、经费投入、巡查监管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按章办事,着力提高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知晓率和参与性。全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高,都深刻认识到搞好环境卫生人人有责、户户受益。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长效机制运行不力。部分镇(办)对本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研究不透彻,措施不具体,没有一套切合本镇本村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突出表现为环境卫生反弹现象严重,如个别镇办月通报排名从前三名下滑到后三名,在工作中出现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纯粹为迎接检查过关搞临时突击现象仍旧存在。

  (二)环境整治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工作投入经费不足。工作经费保障落不到实处,相当一部分村没有专门负责人管理环境卫生,无专职保洁员,从而无法保证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

  (三)农村保洁人员流动性大,保洁效果不够理想。全县保洁员虽然达到2000余人,由于工资相对较低,难以调动保洁员的积极性,加之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意识淡漠,保洁效果不够理想。

  (四)农民群众缺乏垃圾分类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各种垃圾混装、乱倒、乱扔、随意损坏绿地、公厕等公共设施,不讲卫生的陋习没有完全根除。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镇办要高度重视辖区,特别是贫困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结合各自实际以村居为单位制定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强力推进,落实到位。

  (二)树立以人为本,激发全民参与。广大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力争实现95%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全面治理。

  (三)因村分类施策,把握整治重点。根据村与村之间特点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引导各镇(办)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推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清运机制,实现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倾力打造人居和谐,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四)强化舆论引导,加大环境治理。一是发挥“两代一委”的作用,积极让他们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中。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带头自觉整治好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的卫生,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模范户、美丽庭院、模范村创建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网络宣传等方式,着力推进观念大转变、陋习大革除、习惯大养成、素质大提升,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持续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力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居和谐、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篇二】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就近年我县开展此项工作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予以汇报交流。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268个行政村,1600多个自然村,2106个村民小组,从20XX年开始,我县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梯次推进、长效巩固”的思路,从治理村庄布局“杂乱散”、环境卫生“脏乱差”入手,定规划、抓建设、建机制、强管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核心区188个,卫生乡村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1个,省市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生态乡村39个,今年建设的37个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90%工程量。

二、工作做法及成效   1.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绘制美好蓝图。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高点站位、长远谋划,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和《美丽富平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依据《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多规合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村庄布局、产业定位和建设时序,为全面推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编制完成205个村《村庄规划》,逐村确定了核心区,优先打造启动区,引导和鼓励群众向核心区集聚,有效地解决了“摊大饼式”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在全省率先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先后从西北设计院、陕建集团聘请50多名规划师,每人负责3-4个村庄,精心规划指导、严格方案把关、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这一做法受到中省充分肯定,中央电视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台。

    2.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家园。聚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按照梯次推进原则,每年选定30到50个村,以核心村为重点,高标准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十项工程,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条件。同时以富淡路、底张路、108国道等13条道路沿线宽幅林带绿化提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立体绿化、建设特色村牌,打造“绿、美、畅、洁、安”的美丽道路风景线。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围绕体现农村特点、彰显地域特色、留住乡愁乡韵,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精心打造巷道院落、门前花坛、节点广场,建设文化长廊,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差这一实际,创造性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通过修缮粉刷房屋、整修电路、硬化地面、添置家具等多种形式,帮助5742户贫困群众进行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个体与整体、屋内与屋外的协调统一。目前,全县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2%,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填埋处理率达到90%以上,20XX年完成农村改厕1.3万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8%,创建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70个。

3.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始终坚持三分抓建设、七分抓管理,不断完善各项机制,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一是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多项制度规定,坚持定期排查修复维护建设成果,确保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二是开展常态化综合整治,按照干净、平坦、整洁标准,坚持在春节、国庆、夏收秋秋收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净美富平” “领导包抓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清理“三堆六乱”、整治卫生死角,着力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现象,巩固了整洁有序。

三是加强常态化环卫保洁,,光大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14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建成了城区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转运车、收集车、垃圾筒等设施,配齐农村保洁员1524名,按照每人每年筹集12—20元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县财政每年每村奖补1万元,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4.坚持强力度保障,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始终把机制保障作为关键,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督查宣传和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确保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难题,细化各镇办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阶段要求,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同时争取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以“以奖代补”形式每村拨付300万元用于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

三是强化督查宣传。每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县人大、政协每年视察评议,坚持常态督查机制,定期开展观摩评比,建立微信公众号、曝光栏,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评选表彰优秀保洁员、美丽家庭。四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建立部门包村制度,推行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引导群众改造房前屋后,汇聚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群众和富平在外人士的认可,但从实实际情况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1.思想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持续抓、主动干的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村民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下冷现象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滞后,村民自觉、自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的美好环境局面没有完全形成。部分群众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偏重算小账,采取软抵硬抗的方式应对,如清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建筑时,常常受到村民的阻挠。另外,由于村民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垃圾依旧还是往老地方扔,污水还是随便倒,新栽种的绿化树新建的花坛随手破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进度和效果。

2.规划需更接底气,执行落地还不到位。部分村庄规划编制过程由于编制单位调研不深入、村组干部配合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规划成果脱离实际,群众不认可,难以实施落地;

一些村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不按图纸施工,影响了当时建设效果和远期计划;

大多数村对编制好的村庄规划置不理,平时管理和建设也是随心所欲,比如明确要求村庄核心区外不在投资,但大多数村仍继续实施核心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自行其是,随意抬高地基,无人管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3.农村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县投入了大量资金,探索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投入压力大。目前,我县大部分镇办创建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这种政府的投入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

二是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少。农村居民虽然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但其主要也是建设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很有限。

三是引入社会投资难。乡村建设基本都是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的实情,导致后续养护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难以长期持续维护建设成果。

4.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改善任务还很艰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我县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基本是就地填埋,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40%,卫生厕所48%,已建成美丽乡村仅完成启动区建设,核心区还没有建设完,惠及群众还不广泛。真正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任务还很艰巨,实施这些工作即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5.建设成果巩固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农村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门前花坛、广场节点、公共厕所、绿化苗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了许多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对这些公用设施一些村组管理不到位,破损无人修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多数还停留在集中突击整治,一些村保洁员设置不合理,3000多人的村一两名保洁员,难以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一些农村保洁员责任心不强,只拿工资不干事,环境卫生死角和反弹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很到位。

四、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重大意义,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中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和我县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村万村”和外地先进经验,特别是教育群众自觉整治门前卫生、主动改建户厕、维护公共设施,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的公益是全体村民的公益,这种公益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外,最主要的还应该是谁享受谁负责,村民既然是享受这种公益的主体,也应是投入物力、精力和心力去建设和维护的责任主体。

二是在各村文化广场、乡村超市等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张贴悬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版面、条幅、宣传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整治工作内容及意义。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场舞队、艺术表演队等民间艺术团体作用,通过举办人居环境整治文艺汇演等方式,提升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的思想意识,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在各村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 “卫生示范户” “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用身边人带动、教育身边人,打造文明乡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外美,也要内美的要求, 四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美化意识,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把建设美好家园作为共同的公益来做,以“人的新农村”催促、规范、实现、保障“物的新农村”。

2.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规划落地。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扎实现场调研,了解农民所需所盼,要与村组干部多交流,编制出规划初稿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要向农民讲解规划,使其理解规划意图,吃透规划内容,明白怎么干,什么不能做。

二是要严格落实规划。树立规划即使法意识,村庄规划一旦形成,村组干部和所有村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各类建设,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户建设住房生产用房等等,杜绝不按规划无序建设。

三是要继续坚持规划师驻村制度。新建美丽乡村和核心区扩面提质继续聘请规划师现场指导,加强镇办规划管理人员培训,提升镇村规划管理水平。

3.拓展融资渠道,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筹集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重点保障保洁设施、器械的购置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

二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包装策划环资类、乡村振兴类、空心村整治类项目,创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

三是大力整合政策资源。积极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统筹推进建设。实施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镇村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要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投资捐款,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要鼓励农民创业,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建设中去。

五是要加快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4个镇区中转车,努力构建“户简单分类、镇村收集转运、县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排水管网覆盖率;

用好每户1000元奖补政策,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完成卫生改厕3.4万户。

4. 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服务,。

一是严格落实《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建设完工后,镇办要及时组织验收,向村组移交建设成果,村组要将所有公用设施登记造册,逐项落实管护责任,及时修复破损,严厉打击破坏公益设施的人和事,努力巩固建设成果。

二是扎实落实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修订完善管理办法,整合农村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等人员,壮大保洁队伍,加强保洁员管理,配齐环卫设施,加大卫生费筹集,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坚持常态督查和观摩评比,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卫生。

三是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或者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环境卫生,不断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四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推进空心村、空心组整治,开展整村整组搬迁,建设农村新型农村社区,引导村民向村庄核心区搬迁集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第四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农村
人居环境调研
2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
【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村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文明和谐。

根据市统计局安排,我局安排专人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专 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领导,夯实环境整治基础
(一)加强组织
1.健全组织机构。全县镇办和村居都
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确定分管领导,抽调 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采取分片包干、设立街路巷长等有效举措, 使环境综合整治不留死角,规范有序推进。
2. 明确工作思路。在抓工作中注重“三个结合” (与脱贫攻
坚、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创建相结合),做到“四个清洁”(清洁 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确保实现“五有”(有机构、 有环卫队、有垃圾箱、有清运设施、有保障机制)。
3. 落实工作经费。为保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 我县
采取“国家争取一点、县财政扶持一点、镇办补贴一点、村组自筹一 点”的“四个一点”办法,广泛筹措整治经费。去年先后投入农村环i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就业扶贫资金以及镇办自筹资金累计达 余万元,确保日常工作有序开展。
(二)
点,推进整体环境提升
2000
聚焦工作重1.强化设施
建设。投资1100万兀,完善基层环卫设施。为 5个镇办22村(居) 配备垃圾箱648个,垃圾转运车2辆,吸污车1辆。农村环卫设施达 到每镇办至少2辆垃圾转运车、1处垃圾填埋处理设施,每个村民小 组至少一个垃圾箱(池)的标准,确保生活垃圾有去处。新建村级卫 生公厕46座,20XX年累计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9745户。卫生厕所普 及率达到51.25%o
2•狠抓集中整治。聚焦脏乱差突出问题,突出集镇、河路、
村庄、农户“四个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坚持党 员干部带头,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为载体的环境 卫生集中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
3.助力脱贫攻坚。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将全县建档立卡贫
困村列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村,倾斜人力、物力、财力,配强贫困村 环境整治队伍、配齐贫困村基础环卫设施、加强贫困村环境整治专项 督查。
(三)
机制,保障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建立长效1.完善
长效保洁机制。采取分片包干、设立街路巷长、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 分级负责、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做到垃圾日产 日清,集镇、村庄环境整洁,无暴露垃圾,基本达到“五有”、“三化” (门前、路边、田间的全面绿化)、“一统一”(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处
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理),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
2.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县上制定了《洛南县农村环境卫生保 洁工作管理办法》和《洛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
《洛
南县农村改厕方案》等文件,镇办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日常保洁、经 费投入、巡查监管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按章办事,着力提高环境卫 生整治工作知晓率和参与性。全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高, 都深刻认识到搞好环境卫生人人有责、户户受益。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长效机制运行不力。部分
镇(办)对本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研究不透彻,措施不具体,没有 一套切合本镇本村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突出表现为环境卫生反弹现 象严重,如个别镇办月通报排名从前三名下滑到后三名, 在工作中出 现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纯粹为迎接检查过关搞临时突击现象仍旧存 在。
(二) 环境整治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工作投入经费不足。工
作经费保障落不到实处,相当一部分村没有专门负责人管理环境卫 生,无专职保洁员,从而无法保证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
(三) 农村保洁人员流动性大,保洁效果不够理想。全县保
洁员虽然达到2000余人,由于工资相对较低,难以调动保洁员的积 极性,加之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意识淡漠,保洁效果不够理想。
(四) 农民群众缺乏垃圾分类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各
种垃圾混装、乱倒、乱扔、随意损坏绿地、公厕等公共设施,不讲卫 生的陋习没有完全根除。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意识还有待进
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一步加强。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各镇办要高度重视辖区,特别是贫困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结合各自 实际以村居为单位制定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组织各方 力量,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强力推进,落实到位。
(二) 树立以人为本,激发全民参与。广大群众是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 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创造性。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 体系,力争实现95%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全面治理。
(三) 因村分类施策,把握整治重点。根据村与村之间特点
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 引导各镇(办)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 推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清运机制,实 现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倾力打造人居和谐,山清水秀的美 丽乡村。
(四)
强化舆论引导,加大环境治理。一是发挥“两代一委” 的作用,积极让他们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宣传、监督、考核、 评比中。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要求党员带头自觉整治好 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的卫生,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

三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模范户、美丽庭院、模范村创建等活动,通过 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网络宣传等方式,着力推进观念大转变、 陋习大革除、习惯大养成、素质大提升,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统筹
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 展理念,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持续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工作,倾力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居和 谐、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篇二】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 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就近年我县开展此项工作有 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予以汇报交流。
一、 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268个行政村,1600多个自然村,2106 个村民小组,从20XX年开始,我县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梯 次推进、长效巩固”的思路,从治理村庄布局“杂乱散”、环境卫生
“脏乱差”入手,定规划、抓建设、建机制、强管理,全面推进美丽 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截至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核心 区188个,卫生乡村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
1个,省
市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生态乡村39个,今年建设的37个美丽乡 村建设已完成90泣程量。
二、 工作做法及成效
1.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绘制美好蓝
图。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高点站位、长远谋划,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和 《美丽富平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农村改厕、垃 圾污水治理三年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依据《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多
规合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县域村 庄布局规划》明确了村庄布局、产业定位和建设时序,为全面推进工 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编制完成 205个村《村庄规划》,逐 村确定了核心区,优先打造启动区,引导和鼓励群众向核心区集聚, 有效地解决了“摊大饼式”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在全省率先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先 后从西北设计院、陕建集团聘请 50多名规划师,每人负责3-4个村 庄,精心规划指导、严格方案把关、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建设的质 量和效果。这一做法受到中省充分肯定,中央电视等主流媒体进行了 报道台。
2. 坚持咼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家园。聚焦全面改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
一是按照梯次推进原则,每年选定30到50个村,以核心村为重 点,高标准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十 项工程,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 条件。同时以富淡路、底张路、108国道等13条道路沿线宽幅林带 绿化提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立体绿化、建设特色村牌,打 造“绿、美、畅、洁、安”的美丽道路风景线。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围绕体现农村特点、彰显地域特色、留 住乡愁乡韵,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精心打造巷道院 落、门前花坛、节点广场,建设文化长廊,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记得住乡愁。
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三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差这一实 际,创造性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 程,通过修缮粉刷房屋、整修电路、硬化地面、添置家具等多种形式, 帮助5742户贫困群众进行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个体与整体、屋内 与屋外的协调统一。目前,全县通村路硬化率达到
100%巷道硬化
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2%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 程、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填埋处理率达到 90%以上,20XX年完成农村改厕1.3万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8% 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170个。
3. 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始终坚持三分抓建设、 七分抓管理,不断完善各项机制,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一是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 法》《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 保洁员管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多项制度规定,坚持定期排查修复维护 建设成果,确保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二是开展常态化综合整治,按照干净、平坦、整洁标准,坚持在 春节、国庆、夏收秋秋收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净 美富平” “领导包抓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清理“三堆六乱”、整治 卫生死角,着力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现象,巩固了整 洁有序。
三是加强常态化环卫保洁,,光大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 14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建成了城区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为
各镇村配备7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垃圾转运车、收集车、垃圾筒等设施,配齐农村保洁员 1524名,按照每人每年筹集12—20元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县财政每 年每村奖补1万元,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 升。
4. 坚持强力度保障,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始终把机制保障作为关 键,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督查宣传和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确保了 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 小组,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难题, 细化各镇办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阶段要求,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积极整合涉农项 目资金,同时争取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以“以奖代补”形 式每村拨付300万元用于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 5.6亿元。
三是强化督查宣传。每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 程,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县人大、政协每年视察评议,坚持常态督查 机制,定期开展观摩评比,建立微信公众号、曝光栏,开展美丽宜居 示范村创建,评选表彰优秀保洁员、美丽家庭。四凝聚工作合力,坚 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建立部门包村制度,推行干部包村、 党员包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引导群众 改造房前屋后,汇聚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群众和富平在外人士的认可, 但从实
实际情况和8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改进 的方面。

1. 思想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持续抓、 主动干的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群众参与建设的积 极性不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村民主体 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下冷现象突出,“人的 新农村”建设滞后,村民自觉、自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的
美好环境局面没有完全形成。部分群众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偏重算小 账,采取软抵硬抗的方式应对,如清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建筑时, 常常受到村民的阻挠。另外,由于村民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垃圾依 旧还是往老地方扔,污水还是随便倒,新栽种的绿化树新建的花坛随 手破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进度和效果。
2. 规划需更接底气,执行落地还不到位。部分村庄规划编制过程 由于编制单位调研不深入、村组干部配合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规划成 果脱离实际,群众不认可,难以实施落地;

一些村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不按图纸施工,影响了当时建设效果 和远期计划;

大多数村对编制好的村庄规划置不理,平时管理和建设也是随心所 欲,比如明确要求村庄核心区外不在投资, 但大多数村仍继续实施核 心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自行其是,随意抬高地基,无人管 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3. 农村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治理、
卫生厕所改造9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县投入了大量资 金,探索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投入压力大。目前,我县大部分镇办创建资金主要靠政府 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这种政府的投入主要是起引 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
二是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少。农村居民虽然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 金,但其主要也是建设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很有限。
三是引入社会投资难。乡村建设基本都是是公益性项目, 没有回 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的实情,导 致后续养护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难以长期持续维护建设成果。
4. 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改善任务还很艰巨。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 我县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基本是就地填埋,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
40%
卫生厕所48%已建成美丽乡村仅完成启动区建设,核心区还没有建 设完,惠及群众还不广泛。真正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任务还很艰巨, 实施这些工作即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10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5. 建设成果巩固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农村建设了大 量基础设施、门前花坛、广场节点、公共厕所、绿化苗木、垃圾污水 处理设施,配备了许多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对这些公用设施一些 村组管理不到位,破损无人修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多数还停留在 集中突击整治,一些村保洁员设置不合理, 3000多人的村一两名保
洁员,难以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一些农村保洁员责任心不强,只拿工 资不干事,环境卫生死角和反弹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制定的管理 制度落实不很到位。
四、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必须解 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 识重大意义,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中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和我县工 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村万村”和外地先进经验,特 别是教育群众自觉整治门前卫生、主动改建户厕、维护公共设施,让 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的公益是全体村民的公益,这种公益除政府有责 任和义务外,最主要的还应该是谁享受谁负责, 村民既然是享受这种 公益的主体,也应是投入物力、精力和心力去建设和维护的责任主体。
二是在各村文化广场、乡村超市等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张贴悬挂人 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版面、条幅、宣传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整治
工作内容及ii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意义。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场舞队、艺术表演队等民间艺 术团体作用,通过举办人居环境整治文艺汇演等方式, 提升群众自觉 改善人居环境的思想意识,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文明 家园”创建活动,在各村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好婆婆、好媳妇”、 “星级文明户”、“卫生示范户”
“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用身
边人带动、教育身边人,打造文明乡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外美, 也要内美的要求,
四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美化意
识,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把建设美好家 园作为共同的公益来做,以“人的新农村”催促、规范、实现、保障 “物的新农村”。
2.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规划落地。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扎实现场调研,了解农 民所需所盼,要与村组干部多交流,编制出规划初稿充分征求干部群 众意见,要向农民讲解规划,使其理解规划意图,吃透规划内容,明 白怎么干,什么不能做。
二是要严格落实规划。树立规划即使法意识,村庄规划一旦形成, 村组干部和所有村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各类建设,
包括美丽乡村
建设、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户建设住房生产用房等等,杜 绝不按规划无序建设。
三是要继续坚持规划师驻村制度。新建美丽乡村和核心区扩面提 质继续聘请规划师现场指导,加强镇办规划管理人员培训,提升镇村
规划管理水1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平。
3. 拓展融资渠道,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 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资金的筹集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重点保障保洁设施、 器械的购置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
二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包装策划环资类、乡村振兴类、空心 村整治类项目,创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示范县、示范镇、 示范村,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
三是大力整合政策资源。积极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 统筹推进建设。实施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镇村积极性,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要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 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投资捐款, 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要鼓励农民创业,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 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建设中去。
五是要加快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 14个镇区中转车,努力构建 “户简单分类、镇村收集转运、县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排水管网覆盖率;

用好每户1000元奖补政策,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完成卫生改厕 3.4万户。
1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4. 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服务,。
一是严格落实《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建设完工后, 镇办要及时组织验收,向村组移交建设成果,村组要将所有公用设施 登记造册,逐项落实管护责任,及时修复破损,严厉打击破坏公益设 施的人和事,努力巩固建设成果。
二是扎实落实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修订完善管理办法,整合农村 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等人员,壮大保洁队伍,力口 强保洁员管理,配齐环卫设施,加大卫生费筹集,适当提高政府补助 标准,坚持常态督查和观摩评比,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动员全社 会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卫生。
三是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或者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环境卫生, 不断 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四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推进空心村、空心组整治,开展整村整 组搬迁,建设农村新型农村社区,引导村民向村庄核心区搬迁集聚,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14


推荐访问:人居 困境 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