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形成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2022年)

时间:2022-08-20 18:1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族民间舞蹈形成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2022年)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3篇

第一篇: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

《牛背摇篮》
——中国藏族三人舞

⏹编导:苏自红、色尕 首演于1997年

⏹获奖情况:1997年获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大奖;
1998年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银奖。

背景资料:舞蹈以西藏“卓”的舞蹈语汇为基础,通过展示姑娘与牦牛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景,从而表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个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生活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蒙古族民间舞蹈

《蒙古人》
——中国蒙古族女子独舞

⏹编导:巴图、敖登格日勒

表演者:敖登格日勒 首演:1993年北京

音乐:腾格尔

⏹敖登格日勒

   敖登格日勒,1957年生于内蒙古,蒙古族。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一级演员,曾经主演舞剧《达那巴拉》、《蒙古源流》等。曾举办个人舞蹈晚会,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桃李杯” 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园丁奖。《蒙古人》即其代表作。

中国傣族民间舞蹈

《雀之灵》
——中国傣族舞女子独舞

⏹编导及表演:杨丽萍 首演:1986年

⏹获奖情况: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
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白族。从小受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舞蹈天赋。1979年在全国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在大型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扮演孔雀公主获得表演一等奖。1986年演出《雀之灵》获得成功后声誉鹊起,先后多次去泰国、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广泛欢迎。后又演出了“杨丽萍舞蹈晚会”,作品有:《雀之灵》、《猎中情》、《雨丝》、《火》等。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

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1、圆形的艺术

⏹2、形神兼备的艺术  

⏹3、刚柔相济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女子群舞
《踏歌》

⏹编导:孙颖

   孙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和教学,曾执教于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他在逆境中潜心研究汉代舞蹈,搜集和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立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体现在舞台上。

⏹编导:孙颖

   孙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和教学,曾执教于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他在逆境中潜心研究汉代舞蹈,搜集和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立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体现在舞台上。

⏹《舞蹈纹·彩陶盆》

   是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物,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中,是一副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进行舞蹈活动的原始舞蹈形象,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可以确定年代的最古老的一副原始舞蹈图。它是我国原始社会舞蹈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中国古典舞男子独舞
《醉鼓》

⏹编导:邓林  表演:黄豆豆

⏹首演:1994年全国第四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获奖情况:1994年全国第四届“桃李杯”比赛中,表演获男子少年甲组第一名;
1995年第三届全国舞蹈(单、双、三)比赛中获编导奖、表演一等奖。

⏹背景介绍:此舞表现的是一位为艺术“付出很多,而得到很少”的民间腰鼓艺人在酒醉之后流露真情——对艺术至真至诚,难以割舍的爱。

中国古典舞女子独舞
《扇舞丹青》

⏹编导:佟睿睿 音乐:根据民族古典乐曲《高山流水》改编 舞蹈服装:韩春启

⏹首演时间:2000年
首演地点:北京
首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首演演员:邹亚童
修改稿首演演员:王亚彬

获奖情况:2001年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获表演一等奖;

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并在“CCTV电视舞蹈作品展播评选”中获最佳电视舞蹈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电视摄像、最佳电视美术设计4个奖项;
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

⏹【创作背景】  

古典舞《扇舞丹青》的雏形是96级中国舞编导班的毕业晚会上的一段古典舞身韵表演,虽然只有一分多钟,但一向喜欢玩扇的佟睿睿把这一普通的传统道具挥舞得“似扇非扇”、“似剑非剑”,表现出来的艺术意象是“画中有舞”、“舞中有画”,这正好被古典舞系老师慧眼所识,又恰逢“桃李杯”比赛在即,于是把小小的身韵性扇舞扩展、创作成一个参赛作品,由古典舞系大专班最优秀的学生邹亚童表演。此外,“文舞双全”的唐满城教授给它取名为《扇舞丹青》,给舞蹈一个文化的定位、为舞蹈加上“点睛一笔”。由于作品尚存不足,此舞蹈没能获大奖,但在舞蹈界是“小荷刚露尖尖角”,已引起舞蹈专家们的关注,有了较大的影响。之后,编导经过不断的修改,给表演者更大的再创作的表演空问,充分地调动舞蹈肢体的表现力,透过扇子的舞动,实现舞蹈艺术构想,寻找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挖掘其蕴藏在中国传统书法、古典舞中的独特韵味。在王亚彬和编导默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作品日趋完善,接近完美。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

舞蹈《胭脂扣》欣赏 演员:刘岩

舞蹈《龙之印》欣赏 演员:董华兴

舞蹈《书韵》欣赏 演员:王磊

第四章 中国芭蕾舞名作鉴赏

⏹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芭蕾舞是由戴爱莲先生在英国学成后回国介绍给国内观众的。1954年北京舞蹈学院的成立,正式宣告了中国芭蕾舞的诞生,从此芭蕾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逐渐为我国广大人民所接受、所喜爱。1958年上演的经典舞剧《天鹅湖》,是中国芭蕾舞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一、芭蕾释义

   芭蕾一词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来源于意大利语“Ballo(跳舞)”,经过4个多世纪演变而形成一套动作体系完整规范,艺术形式独特的舞蹈品种,是世界舞蹈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在漫长的50发展史的各个时期,人们通常根据芭蕾在不同历史时期阶段中的具体内涵,将它释义成七种形式,即七种译名:①纯粹音译上的芭蕾②芭蕾舞③芭蕾舞剧④舞剧⑤舞蹈⑥芭蕾舞团⑦芭蕾音乐

⏹二、风格特征:

⏹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

⏹开、绷、直、立

⏹开

   指的是芭蕾舞者们不分男女,均需要 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地向外打开,尤其是两脚应该向外打开180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原有的线条并去占有舞台原本有限的空间,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并展现最初芭蕾舞者们所形成且延续至今的贵族气度。

⏹绷

    指是腿脚上的膝关节,以及脊椎和颈椎诸关节。唯有通过“绷”才能达到一种放射性效果,使舞者将肢体放射到舞台空间中去,有效延长肢体原有的线条,也只有通过绷才能将肢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量向身体的中心垂线凝聚,产生上升的动势,达到轻盈飘逸的效果。但“绷”绝对不意味着骨骼、韧带和肌肉的“僵”。

⏹直

    指的是芭蕾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要使背部像门板似的向上挺直,大有中国古人所追求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行为准则之境界。芭蕾舞是一种直线的艺术,它在舞台上的运动轨迹大多也是直线的,并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常常是直的,因而它的后背起立能力及旋转的垂直感非常突出。

⏹立

    指的是芭蕾舞都者不分男女,均需要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像古典的宫殿似地傲然挺立,气宇轩昂。这样可以空出芭蕾生来具有的贵族气度,并且使整个身体的能量内聚,重心上提,以便在较高的空间层面上发射能量,产生更加显赫的空间占有感。

⏹《红色娘子军》是三幕六场中国芭蕾舞剧,首演于1964年9月在北京,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演出。本剧是根据梁信同名电影剧本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芭蕾舞剧。此剧获得了1994年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白毛女》是中国八场芭蕾舞剧,首演于1965年上海市舞蹈学校于[上海之春]。

⏹本剧是依据著名歌剧《白毛女》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又一部中国芭蕾舞剧。

第五章 外国芭蕾舞名作鉴赏

主要内容:

外国芭蕾舞的发展概况、风格特点

⏹一、芭蕾的起源、学派及各自特点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世界。先后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英国、美国等学派。

⏹意大利:华丽

⏹法兰西:妩媚

⏹俄罗斯:雄浑

⏹丹麦:精巧

⏹二、关于芭蕾发展史的时期划分:

⏹芭蕾史通常划分的阶段:

   文艺复兴——→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

第六章 “古典芭蕾”时期的芭蕾舞作品

欣赏“古典芭蕾”时期的三大芭蕾

舞剧之一的四幕芭蕾舞剧

《天鹅湖》

⏹1、《天鹅湖》的背景资料:

1877年3月4日,在莫斯科大剧院推出了由奥地利芭蕾大师文策尔·莱辛格尔编排的《天鹅湖》,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版本《天鹅湖》,首演失败。1894年由列夫依万诺夫单独编导及公演了《天鹅湖》二幕。1895年的1月27日,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推出了由法国芭蕾大师佩蒂帕和他的弟子依万诺夫编导的《天鹅湖》首演,这一版本演出获得空前成功,流传至今,成为古典芭蕾经典代表作之一。

⏹2、《天鹅湖》的审美结构:

⏹⑴《天鹅湖》的各个场景都向人们展示了芭蕾的特有之美,尤其是以超现实的场景——湖畔,构成了芭蕾中的精品,给人塑造了自然的场景。

⏹⑵《天鹅湖》展现了情感美、情操美,即人格美、理想美,这种审美主题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达到了观众与角色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⑶《天鹅湖》是以坚贞爱情最终战胜邪恶势力为主题的证据,但悲剧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⑷《天鹅湖》作者在人性的张扬上遵循人们的心路,舞剧中富于诗意和贴切的处理,将舞剧主题的阐述增加了力度。

⏹3、评价:

⏹⑴从它的风格与传统的关系看:白色的基调继承并发扬了浪漫芭蕾中仙女和吉赛尔轻盈向上的动感和灵珑剔透的属性。

⏹⑵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王子和白天鹅之间的纯真爱情在单纯透明的白色基调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观众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

⏹⑶从舞段的设计与表演看:白色的基调使白天鹅双人舞雍容华贵、超凡脱俗,使得四小天鹅舞单纯轻丽、活泼可爱,使得三大天鹅舞高洁挺拔、舒展大方,使得天鹅群舞整齐化一、仙气荡漾,使得整个舞蹈诗意浓郁、一气呵成。

⏹全剧中最难忘的最具审美享受的就是著名的《天鹅湖》二幕

⏹本剧的作曲家:柴诃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三大舞剧的音乐,他的音乐经受百年考验,是彻底改变芭蕾音乐面貌的俄罗斯作曲家。1876年,他采取了交响乐作曲的原则创作了舞剧《天鹅湖》,把舞剧音乐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音乐中包含着深遂的意境,流露着真挚而含蓄的情感,渗透了精深的人生哲理,成为编导和演员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作为柴诃夫斯基代表作品《天鹅湖》,它体现了人文思想的深度刻画。

浪漫芭蕾时期作品《海盗》

⏹首演于1856年,由巴黎歌剧院演出,编剧:圣乔治、马季利耶,作曲:亚当,编导:马季利耶。1858年佩罗把这部舞剧搬上了俄国舞台,这次重排是以马季利耶原版本为基础,增加了一些舞蹈,其中有一段Pas d’ esclave(奴隶之舞),是由彼季帕选用奥尔登堡斯基的音乐排演的,后来成为世界的芭蕾精品之一。

⏹三幕五场舞剧《海盗》根据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同名长诗改编。

⏹剧情:希腊姑娘米多拉被海盗康拉德一伙从奴隶市场劫走。康拉德爱上了她并与她成亲。奴隶贩子阿赫麦德利用诡计将她重新劫回,卖给土耳其总督赛伊德。康拉德带领弟兄乔装潜入总督的大船,救出米多拉。但在返回途中,他们的船遇险沉没,被人救起,到达大海对岸。

⏹ 这部舞剧在欧洲舞台上早已停演,但它却成了俄国的保留剧目。1858年佩罗把它移植过来以后,彼季帕、戈尔斯基等人多次修改重排这部舞剧。

欣赏——著名爱尔兰踢踏舞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 《大河之舞》中的踢踏舞聚集了所有踢踏舞的流派,爱尔兰踢踏舞、美国黑人踢踏舞、百老汇踢踏舞以及西班牙的弗拉门戈等。置身于现场,你会感到此时此刻只有舞蹈是惟一可以毫不掩饰的,慢慢地,大家好像融化在舞者的舞步中一样,心情也随着“踢踢踏踏”荡漾开去,直达内心的空间。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顿时也会如同舞蹈高潮之后静止在舞台中央。

第二篇: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

藏族人民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信奉喇嘛教。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具有活跃、热烈、朴实的特点,有的乐曲相当优美。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

藏族与汉族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文化上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藏族与汉族的音乐语汇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五声性的歌曲随处可见。如《爱木错》、《孔雀吃水》、《古来亚木》、《尤子巴母》、《却非突西》、《阿节总巴》等,也有一些六声或七声性的歌曲。

藏族歌舞音乐中,“堆谐”的调式多为宫调式,也有羽调式或商调式的乐曲,有的乐曲出现宫、羽交替调式;
“弦子”的调式多为羽调式,也有徵调式、商调式;
“果谐”的音乐常用宫、羽、徵调式。藏族歌舞音乐多为同一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很少变换调性。器乐往往是随腔伴奏,即兴发挥。乐曲结构多为慢一中一快或慢一快,慢速时音符密集,快速时音符简化。

藏族民族乐器有札木聂、扬琴、牛角胡、根卡、二胡、竖笛、大号、大鼓、热巴鼓、镲、串铃等。

藏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堆谐”、“果谐”、“弦子”、“锅庄”、“囊玛”、“噶尔”、“热巴”等。

堆谐

“堆谐’堤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堆”是地名,藏族人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任、定日、拉孜、萨加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而舞蹈往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做堆谐。这种舞蹈后来在整个西藏流传,舞蹈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的形式,以拉萨地区最为盛行,人们称它为“踢踏舞”或“拉萨踢踏舞”。现在的堆谐实际上是指流传在西藏各地的踢踏舞。

传统的堆谐音乐中,大部分都带有宗教色彩。歌词还有歌颂爱情的,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爱情生活。堆谐的表演具有固定的程式,包括引子、歌曲、尾声。舞蹈气氛热烈、动作灵活。音乐节奏鲜明、开朗、活泼。舞蹈者必须踏点准确,既不拖,又不往前赶,以保持集体舞蹈的整齐、统一。

第三篇: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


百度文库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摘要: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文化;拟兽舞蹈;图腾崇拜;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积淀古代文化,而又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特殊文化现象,传承着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风尚习俗,都哺育、陶冶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同时又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1
,以求



百度文库
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地域文化的特色
傣族人民居住在平均海拔500~1000m之间的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那里风光绮丽、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史书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们就已进入“盖房建寨、定居种瓜”的农耕时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
,故而人们具有清
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我
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
2
,只主张“自



百度文库
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白衣、莲花、金孔雀都是佛祖降福的吉祥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的写照。再如狮舞、象舞等都源于佛经,且都形成了固定的表演程式。这种“佛在舞中”的现象也是傣族舞蹈风格的一大特征。
二、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
(一)傣族民间舞蹈的亚热带风情的成因傣族多
居住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四季常青。如德宏和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村寨
,多
依河傍水,椰树高耸,蕉林处处。人们都住在干栏式竹
3



百度文库
楼上,翠竹掩映,溪流环绕,优美宁静,一派南国田园景象。在这种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哺育、陶冶下,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善良,民间舞蹈洋溢着亚热带特有的风情。
1.安详、舒缓的动律
傣族民间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来自他们劳动生活的环境,来自他们传统的审美情趣。傣族生活在天气炎热的亚热带地区,人们自然喜欢树阴和水,喜欢明月和繁星,劳动生活的节奏也不能过于激烈,劳动后归来清洗洁净,饭后大家和着轻缓的鼓声自由跳舞。素以洁净、爱美和擅长歌舞闻名的傣族,就是这样把水的清纯和水波流淌的轻柔,化为他们安详、舒缓
的舞蹈动律。此外,人们生活在亚热带与动物相处,舞蹈中自然也融入了对这些珍禽异兽的艺术升华,使之成为动态的文化因素。
傣族群众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原始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使他们对自然界充满亲切感,人们之间和谐、融洽。小乘佛教传入后,教度所宣扬的“唯我独善”、以佛祖为榜样的积德行善与原有的传统观念相结合,形成傣族人民平和、善良的性格和独特的审美心理,融为安详、舒
4



百度文库
缓的动律,贯穿于舞蹈动作和表演之中。
傣族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上,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在均匀的节奏中,以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舞步或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全脚掌平稳着地。这种均匀的舞蹈动律中,有孔雀的轻盈、柔美的舞姿,有大象漫步森林和缓、稳健的步态,更在象脚鼓、钹等乐器和谐打击的伴奏乐声中,像河水、小溪汩汩流淌,赏心悦目,沁人心脾。鼓平稳的节奏、绵延的乐音和舞蹈均匀的动律相呼应,增强了安详的气氛和热带的风情。
2.“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傣族传统
的审美心理还体现在舞姿造型上。
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和手臂关节的弯曲,其渊源是古代百越人的“蛇鸟图腾崇拜”和对水的深切感情。从古越人的鸟图腾到今日傣族的孔雀崇拜,是千百年来民族生活和民族心理的发展。孔雀的自然形态也有“三道弯”的特点
,傣族
人民通过对孔雀的仔细观察,进行孔雀舞的艺术创作并于后来融入宗教因素。傣族舞蹈中“一顺边”的美,则源于高原地
区的劳动生活,手与脚同出一侧而形成“一顺边”的特
5



百度文库
点。傣族虽然居住在山谷间的平坝上,但山地的动态特征也反映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尤其是妇女,她们在担水、挑谷、扬场等劳动的步态和形体中就有“一顺边”的特点。作为舞姿造型的“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三道弯”与“一顺边”两者融合后形成的体态,才是傣族特色的舞蹈造型。
3.亚热带风情的舞蹈傣族民间舞蹈都充满亚热带
风情,比较典型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嘎光”“依拉贺”“嘎甸(蜡条舞)”等。
(二)水文化特征的成因
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勤于洗濯,有益健康。傣族人民喜爱水、勤于洗濯,是水文化的特征之一。人们劳动归来
,先
洗濯后才吃饭。村寨内的水井上,设有精致、美观、塔形井盖式的小建筑物,以保持水源清洁。这种风俗是古代祓禊习俗的延续。祓禊,源于祓禊与“三月三”有关的习俗,后来虽因地区与民族之不同,日期不一定在这一天,或者内容已与水无关但水节是辞旧迎新的年节,其形式虽和“浴佛节”的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但沐浴更衣、以水互相泼洒、赛龙船等项目,依然是“洗濯祓除,去宿垢契”的古风,又是古越人“习
6



百度文库
水便舟”的发展,泼水节的三四天中,人们欢歌起舞,表演各种民间舞蹈。在带有祓禊古风的节日中,人们所表演的各种舞蹈也就带有水文化的特点。
三、拟兽舞及图腾崇拜
在亚热带丛林中,常有珍禽奇兽出没。比如孔雀、马鹿、猴子、大象、鱼、蝴蝶等动物,是原始游猎时期的傣族先民最常相处的善良伙伴。人们观察它们的种类、形态、习性
,久而
久之,这些动物就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狩猎而归、喜庆捕获的时候,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所跳的动作自然是那些穿梭印在他们头脑里的动物形象及其动作姿态。无意识地再现这些动物的简单动作,逐渐成了他们表达满足、喜悦等情绪的方式。随着见识范围的扩大,他们就能模仿更多动物的更为复杂的动作姿态,于是也就产生了早期的孔雀舞、马鹿舞、猴子舞、鱼舞、蝴蝶舞等舞蹈。
以象舞为例,傣族地区气候炎热、森林茂密,古时即有“乘象国”之称,至今仍常有象群出没其间。人们对象怀有好感
,
以掌心手背相合,前后甩动来模仿大象鼻子的动作。
7



百度文库
傣族人民只要一跳舞就用象脚鼓为之伴奏,小象脚鼓舞动起来,舞步灵活跳跃,舞蹈以斗鼓、赛鼓为基本内容。斗和赛中以灵活机智的进攻、退让、躲闪,最后抓住对方包头或帽子为胜。只要有节会、庆丰收、大型仪式或舞蹈就要打象脚鼓,而傣族人民只要一听到鼓声就会从四面八方拥来合着鼓声尽情舞蹈。
另外,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喜爱和崇敬
已经带有一定的民族图腾崇拜性质。这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傣族是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据说“傣”的含义就是和平,傣族就是和平的民族。他们把美丽、善良的孔雀视之为吉祥、幸福、纯洁、和平的象征,把自身的情感都寄托在孔雀身上,并把它看作自己民族的象征。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崇尚孔雀,当他们赞颂孔雀的时候,也就是在赞颂自己的民族。孔雀舞代表了傣族舞蹈的最高水平,是傣族舞蹈风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
谈论傣族舞蹈的风格,就不得不谈到杨丽萍这位著名的傣族舞蹈艺术家。她对推动、发展傣族舞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8



百度文库
文艺当随时代。今天创造的民族民意舞蹈作品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再创造而成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甩脱了表层的描述,把创作的意向、内含的意蕴,与由此而生发的形式美,融合成一个趋于完美的统一体。使人们在耐人寻味的形式美中,仿佛看见一个纯洁、高尚、典雅的精灵,漂游在森林中,徜徉在小溪边,是那样坦荡自如、高尚妩媚。她在表演舞蹈《雀之灵》时,每片肌肤都好像在吟诗,都好像在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她的手乃至每根手指的关节,都能表演出极其细微的舞蹈诗情,有如五根琴弦一样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震颤和频闪。她用手和手臂的细腻动作描绘了孔雀走路、喝水、抖翅、觅食等情态,让人们通过她的手和手臂的动作,感受到一只活生生的、人性的孔雀。她把这种手影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审美的高层次。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今天的傣族民间舞蹈在艺术内容、表现形式、舞蹈风格上有着飞速的进展,在不失其古朴、稚拙的原始风貌的同时更真挚直率、浪漫自由。傣族舞蹈正走着一条由传统娱乐方式向舞台艺术
9



百度文库
升华的道路,其审美趣味也更具有时代感。人们在参与和观赏傣族舞蹈的同时,也在追求自我个性情感的呼应,并获得自娱和超脱的审美感受。
中国民间舞在不断孕育时代精神的过程中流传数千年不衰,在不断加入新的审美情趣、新的文化因素中
,愈发生机
勃勃。另一方面,只有在对本民族文化深切理解的基础上
,以
最富特色的形式美、情趣美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精粹,才能使舞蹈文化更具生命力。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傣族舞蹈更需在本民族丰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博采众长、立足传统、锐意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精品,在绚丽纷呈的舞坛中独树一帜,以崭新姿态迈向新世纪。(该论文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湖南省三等奖。)
10


推荐访问:藏族 民间舞蹈 审美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 藏族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审美特征分析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