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时间:2022-08-15 11:40:1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篇

【篇1】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
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案例分析法;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授人以渔”。为提高学习成效,本框题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

阅读理解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思考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课堂导入、新课探究、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外拓展。

1.课堂导入: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我采取故事吸引,设疑激趣的方法。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某校学生到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在导游的巧妙引领下,他们认识到了人类才是世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引发学生对人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

此故事贴近学生实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性体验。讲完故事,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想?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是人类自己?此后果能否避免?一连串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今天的课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

首先,展示长江和黄河对话的图片,教师配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学生讨论: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呵护地球的肺”的材料,了解一棵50年树龄的树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如果它被砍伐,制成一次性筷子,价值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并讨论:我们国家作为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此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森林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辨析我国作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得”与“失”,了解身边的各种毁坏森林的行为;
增强学生保护、珍惜森林资源的意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有关我国资源的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形势和特点,认识到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帮助学生明确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并让学生齐读恩格斯的名言。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2.新课探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本节课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进行漫画欣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在学生仔细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各抒己见。
(1)你们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3)该怎么办呢?

通过运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漫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处理信息,进而初步认识到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其次,通过播放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录像,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解决以下难题: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是什么?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呢?学生通过阅读解疑,初步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公共牧场的故事,通过多媒体,运用数轴抛物线的形式展示非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种不同的情形,启发学生结合两种情形进行分析。如果大家都盲目地增加牲畜──自己获得暂时的收益──牧场因超载而严重退化──影响牧民整体、长远的利益。如果大家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牧场得到很好的恢复──实现牧民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牧民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经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是从个人的、眼前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通过选择,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要求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此环节,通过实例反映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场景,将数学课和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图例分析也是近几年中考的方向,分析图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学生举例,小组交流。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正面例子或反面例子,以加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学生展示资源循环利用图

结合教材“生态农业循环图”, 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其内在联系,从中获得启示,让每一位同学画一幅“资源循环利用图”,并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使学生明确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最后,请学生交流自己有哪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方法。

3.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或困惑,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解疑答难,归纳总结,点明重点,回顾全课。

4.课堂反馈: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简答题,选择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能力。

5.课外拓展:

展示问题:有人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没有关系。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做点什么? 

最后展示我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把握重点。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成熟的地方,真诚的期待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以求更大的进步!谢谢!

【篇2】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

  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

  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编辑本段提高综合国力所面临的问题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编辑本段怎样提高综合国力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十五年还将增加近两亿人口,这对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总之,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英文叫: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

推荐访问:瑞典 可持续发展战略 能源 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瑞士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