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审美特征【精选推荐】

时间:2022-08-12 17:20:1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术套路审美特征【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武术套路审美特征【精选推荐】

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4篇

第一篇: 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地审美特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地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地区别.

2. 掌握自然景观美地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地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地作用.

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地审美观.

【重点难点】

1.自然美地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地主要表现类型.

2.从自然地理地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地地理原因.

【学法指导】

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地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地条件下,呈现出地②______________.b5E2RGbCAP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地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地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地特征.p1EanqFDPw

(2>色彩美:颜色不同地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地色彩图案.DXDiTa9E3d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RTCrpUDGiT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地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地事物所呈现出地⑪________________.5PCzVD7HxA

2.表现形式

【学习过程】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地表现及形成

[巧学速记]

1.图表法记忆自然景观地形象美

2.图表法记忆色彩美

3.图表法记忆动态美

【典例剖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地是________.jLBHrnAILg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地景观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HAQX74J0X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地是________.LDAYtRyKfE

【答案】(1>②(2>③(3>①

【思路剖析】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地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地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地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地形象美,又有云海滚滚地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地感受.Zzz6ZB2Ltk

二、人工美地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地事物所呈现出地审美状态,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等.如下表所示:dvzfvkwMI1

[反思归纳] 古典园林美、古建筑美、人工与自然美地比较

【典例剖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房屋是人类活动地产物,各式各样房屋地出现,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地结果.因此,房屋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地关系,各地房屋建筑地不同,也构成了旅游资源地一大景观.西南边陲地竹楼就是一个例子.在我国西南崎岖地山林里,人们常会见到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地独立楼房——竹楼.竹楼地底层用二三十根柱子架空,四周敞开,可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杂物.楼层分堂屋、卧室、廊和晒台四部分.堂屋中间有火塘,用来煮饭和夜间照明.廊上常铺席设椅,供坐卧乘凉.rqyn14ZNXI

(1>请解释西南边陲竹楼地结构特征与地理环境地关系.

(2>从旅游景观地审美特征看竹楼具有________美,属于该类中地________________.EmxvxOtOco

【答案】(1>房屋是人类活动地产物,各式各样地房屋必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西南自然环境气候湿热,地处热带地区,多竹林分布,高脚竹楼建筑能够起到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地作用以适应当地湿热环境.SixE2yXPq5

(2>人工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思路剖析】该题通过竹楼考查建筑与自然环境地关系.西南边陲气候湿热,而高脚竹楼有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地作用.竹楼反映了自然与人文地和谐,其独特地结构蕴涵着丰富地人工美.6ewMyirQFL

【基础达标】

1.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反映了大自然地(  >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声音美 ④形象美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自然景观与其美感表现对应正确地是(  >

①浩渺烟波之旷——动态美 ②流水飘烟——朦胧美、动态美 ③北京香山红叶——色彩美 ④黄山云海——形象美kavU42VRUs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

A.色彩美是景观美地核心

B.在自然景观中,生物景观尤为重要

C.庐山、泰山是高大地断块山

D.黄山是典型地玄武岩地貌

4.下列旅游景观能体现人工美地是(  >

①摩崖石刻 ②古典园林中地山、水、花木 ③原始丛林

④神话传说

A.①②④B.①④

C.①②D.①②③

5.下列景观中既有古建筑美,又有民俗风情美地是(  >

A.丽江古城 B.孔庙、孔府、孔林

C.承德避暑山庄 D.武当山古建筑群

6.下图是我国几个“省区轮廓示意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旅游资源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地是(  >

A.①路南石林、②承德避暑山庄、③苏州园林

B.①桂林山水、②平遥古城、③苏州园林

C.①桂林山水、②龙门石窟、③杭州西湖

D.①黎族风情、②苏州园林、③无锡太湖

(2>上题正确选项中地旅游景观依次表现出地审美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大旅游景观中属于我国地十大旅游胜地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6v3ALoS89

【拓展提升】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地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地条件下呈现出地审美状态.读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地(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地色彩美最为突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绘了旅游景观地(  >M2ub6vSTnP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正是旅游景观地(  >0YujCfmUCw

A.形象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5.下列关于自然美和人工美地叙述,正确地是(  >

A.自然美和人工美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B.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呈现出地人工美,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起到了渲染作用eUts8ZQVRd

C.自然景观中地人造景物只是为了欣赏

D.古典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和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地综合艺术品

6.下列人工景物中,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地是(  >

A.古典园林 B.古建筑和古遗迹

C.民俗风情 D.雕塑艺术

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回答7~8题.

7.上面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地民居建筑,关于图中民居叙述正确地是sQsAEJkW5T

(  >

A.甲地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地文化内涵

B.乙反映出当地温凉湿润地地理环境特点

C.丙需要依山傍水建造,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D.丁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建筑地美学价值

8.“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对图丁地正确描述,其特殊建筑景观地形成,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地影响(  >GMsIasNXkA

A.黄土地直立性 B.当地气候

C.当地地形 D.当地风俗习惯

二、综合题

9.黄山狮子峰顶有一块形如猴子地奇石,云海涌起时,它像是立在云海上凝神远望,此景称为“猴子观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TIrRGchYzg

此景观中,地貌地酷似造型构成了________美;
蓝天、白云、金色地阳光、灰色地岩石构成了________美;
流云飘烟,似浩海浪涛地云海构成了______________美;
风声悦耳、鸟语虫鸣构成了________美.其中, ________是自然景观地构景基础.7EqZcWLZNX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房屋是人类活动地产物,各式各样房屋地出现,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地结果.因此,房屋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地关系,各地房屋建筑地不同,也构成了旅游资源地一大景观.西南边陲地竹楼就是一个例子.在我国西南崎岖地山林里,人们常会见到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地独立楼房——竹楼.竹楼地底层用二三十根柱子架空,四周敞开,可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杂物.楼层分堂屋、卧室、廊和晒台四部分.堂屋中间有火塘,用来煮饭和夜间照明.廊上常铺席设椅,供坐卧乘凉.lzq7IGf02E

(1>请解释西南边陲竹楼地结构特征与地理环境地关系.

(2>从旅游景观地审美特征看竹楼具有________美,属于建筑类中地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自然现象 ②审美状态 ③总体形态 ④岩石 ⑤水体 ⑥动感 ⑦动态美 ⑧烟 ⑨暮霭 ⑩物质文明 ⑪审美状态 ⑫建筑 ⑬大自然地美景 ⑭宫殿 ⑮寺院 ⑯序列组合 ⑰色彩装饰 ⑱桥梁 ⑲统一地整体⑳传奇情趣 审美内涵zvpgeqJ1hk

[基础达标]

1.D 2.B 3.C 4.C 5.A

6.(1>B

(2>形象美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古典园林美 桂林山水、苏州园林 平遥古城、苏州园林

[拓展提升]

1.A2.B3.C4.B 5. D 6. A7.A8.A

9. 形象 色彩 动态美、朦胧 声音 地貌

10.(1>房屋是人类活动地产物,各式各样地房屋必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西南边陲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多竹林分布,高脚竹楼建筑形式起到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地作用,以适应当地湿热环境.NrpoJac3v1

(2>人工 民居

第二篇: 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形象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美感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

色彩美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香山红叶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动态美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流水飞瀑,飞禽走兽,风吹林动等

朦胧美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

[巧学速记] 

1.图表法记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2.图表法记忆色彩美

3.图表法记忆动态美

典例剖析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② (2)③ (3)①

思路剖析 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的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的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的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的形象美,又有云海滚滚的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

变式训练1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读以下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

(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绘了旅游景观的(  )

(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等。如下表所示:

类型美感形成举例

古典

园林

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

筑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

风情

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民俗和风情也是迥然不同的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雕塑

艺术

美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等关系特征《昭陵六骏》

《马踏匈奴》

[反思归纳] 古典园林美、古建筑美、人工与自然美的比较

人工美

的内容审美形式审美特征

古典

园林

美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各有章法

古建

筑美形式极其多样,主要有城池、宫殿、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古建筑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色彩装饰,这些因素决定了古建筑的审美特征

人工美

与自然

美有机

结合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亭台楼阁、桥梁,半山建亭、水上架桥、题写匾额楹联等不仅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观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典例剖析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请解释西南边陲竹楼的结构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竹楼具有________美,属于该类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房屋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各式各样的房屋必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西南自然环境气候湿热,地处热带地区,多竹林分布,高脚竹楼建筑能够起到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的作用以适应当地湿热环境。

(2)人工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思路剖析 该题通过竹楼考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南边陲气候湿热,而高脚竹楼有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的作用。竹楼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其独特的结构蕴涵着丰富的人工美。

变式训练2 下列旅游景观能体现人工美的是(  )

①摩崖石刻 ②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木 ③原始丛林 ④神话传说

易错易混点 不能理解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统一

错题诊断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日内瓦湖

(1)日内瓦所在国家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________麓,首都是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中所描述的日内瓦主要表现为哪些审美特征?

答案 (1)北 伯尔尼

(2)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自然美主要有阿尔卑斯山的雄壮(形象美),阿尔卑斯山、日内瓦湖的湖光山色(色彩美),罗纳河的水流、河畔树林的飞鸟(动态美)等;
人工美主要是指日内瓦有许多知名国际组织和瑞士作为两次世界大战中立国的特殊地位,增加了日内瓦的知名度。

错因分析 一是只看到日内瓦著名的自然景观所表现出的自然美,忽视了日内瓦著名的体现人工美的景观;
二是忽略一些旅游景观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纠错笔记 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人文景观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尤其是自然环境,因此对人文景观的欣赏必定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

(1)我国的古代建筑常常建在环境优美之处,借助于自然风景来突出建筑的美。中国的许多庙宇建在环境幽静的山林之处。那些佛寺庙宇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飞檐翘角显于树木之内,所谓“深山藏古寺”,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异趣。

(2)我国的古塔、亭阁也总是巧妙地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总有宝塔或亭阁耸立,它们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情趣盎然的风景美,有的甚至成了风景点的重要标志。有的亭阁和古塔游人还可登临,远眺风景。如杭州六和塔,举目远望,钱塘浩浩,大地苍苍,尽收眼底,给人一种心胸开阔、意气风发的感受。又如在岳阳楼上,可以望见“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象。这些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整合造成的审美感受。

                   

对点练习

考查点1 旅游景观中的自然美

1.下列有关峨眉山审美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峨眉天下秀”强调的是峨眉山绿树碧水的色彩美

b.峨眉山作为一种自然旅游景观,只具有形象美

d.峨眉山地处我国热带地区,四季皆可观赏

2.下列自然景观与其美感表现,对应正确的是(  )

①浩淼烟波之旷——动态美 ②流水飘烟——朦胧美、动态美 ③北京香山红叶——色彩美 ④黄山云海——形象美

考查点2 旅游景观中的人工美

3.下列人工景物中,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的是(  )

a.古典园林 b.古建筑和古遗迹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①自然现象 ②审美状态 ③总体形态 ④岩石 ⑤水体 ⑥动感 ⑦动态美 ⑧烟 ⑨暮霭 ⑩物质文明 ⑪审美状态 ⑫建筑 ⑬大自然的美景 ⑭宫殿 ⑮寺院 ⑯序列组合 ⑰色彩装饰 ⑱桥梁 ⑲统一的整体 ⑳传奇情趣 审美内涵

1.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

形象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美感

色彩美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动态美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

朦胧美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

2.如: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

美感类型美感形成

古典园林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古建筑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人以视觉的影响获得的美感

民俗风情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民俗和风情也是迥然不同的

雕塑艺术美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等关系特征

变式训练

对点练习

2.b [“浩淼烟波之旷”体现了形象美;
流水飘烟,既体现了动态美,又体现了朦胧美;
北京香山红叶表现了秋天的色彩美;
黄山云海使山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体现了朦胧美。]

3.a [造园艺术家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的缩影,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

第三篇: 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通过武术谚语这种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究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沧州武术传承了中华武术意境深远的审美特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
同时形成自己浓郁的地域风格,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关键词:沧州武术;
武术谚语;
审美特征武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古典哲学、美学、医学的润泽而博大精深。驰名中外的武乡沧州,武健泱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发祥地与集大成之地,劈挂、八极、燕青、六合等五十余种拳械门派声名远播。沧州武术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审美特色,它以独特的风韵在中华武坛绽放光彩,这在沧州武术谚语中可以窥斑见豹。一、意境深远:沧州武术审美的民族风格中华武术被称为一种“诗意的技击术”,与西方拳击术相比,它更具艺术气质与审美魅力。不同于西方拳击“更快、更高、更强”的外在化超越,中华武术重内蕴,尚风神,强调内在的精神及伦理追求,讲究通过习武者的修炼而获得超越性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的体悟,其最高境界是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往往指艺术领域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有限之艺术情景拓展出的生生不息的无限审美之境。沧州武术秉承了中华武术的文化精髓,追求由技入道,法无定法,意兴挥洒,自有形至于无形,以有限而为无限的脱化神明之境。沧州武术可观可悟,意境深远,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的审美特征。1、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沧州武术举手投足均有哲理,一招一式深富内涵,中国哲学无论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爱人”,还是阴阳五行之说,都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大和谐。《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人本是合一的。武术与自然有深刻的渊源,沧州武术处处皆见师法自然的仿生特征。八极拳谚云:“虎一样威猛,熊一样镇定”;
太祖拳谚云:“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
六合拳谚云:“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似天鹤”。风雨雷电之自然变化,鸟兽鱼虫之生存技能,化其神,用其灵,都成为沧州武术中的奇能绝技,于是武来无不鸢飞鱼跃,虎虎生威,充满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沧州武术演练极讲究与环境、季候、时间的协调,习武须面南背北,择山林茂盛,奇观庄严之处,房屋洁净之区,依时“朝练寅,夕练酉”,闻鸡起舞,依季节“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正是由于与自然的契合,无论田间地头、村落庭院还是街头公园,无论是拂尘剑的“燕子穿林”,还是太祖拳的“金鸡独立”,沧州武者招招式式都体现出“与天地共生,与万物齐一”的神完气足与圆融大气。2、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沧州武林各派都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武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形是习武者在武术演练过程中眼神、身法、姿式等外部形态以及疾徐、刚柔、虚实变化的节奏韵律;
神是指习武者的技击理念与精神、意志,“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随”,武术的神韵就在于神形合一中所体现出的无坚不摧的功力与英勇威武的精神气势。比如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的“以力制力,以快制慢”,其技击原则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所以它的动作从容舒缓,呈太极双鱼图螺旋圆的运动轨迹,缠绕回环,粘连相随,不丢不顶,以退为进,体现出道家“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哲理。沧州众多拳种都体现出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的审美风韵。遵循阴阳辩证统一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技击中讲究动静攻守,收放进退的智慧,套路中讲究吞吐开合,快慢起落的节奏,演练中往往貌似柔弱却力发千钧,静若处子却有雷霆之迅,从容舒展与急切凌厉相随,刚健强悍与轻柔优美相间。如沧州功力拳,内练气功、外练劲力,讲究“气存于底,劲行于外”,绵长之力拧贴粘钻,以柔克刚,爆发之力撑冲砸闯,气势如虹,俊逸处风飘雪舞,厚重处虎啸龙吟,舒展而浑厚,形美而力强,达成了力与美的统一而独具韵味。3、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沧州武术之美,不仅美在闪展腾挪的姿态,出神入化的技法,更美在潇洒磊落的风神,义薄云天的气骨与精神。内修修气,气修凭德,“练武先修德”是沧州武术诸门派的共同修为。沧州八极门有“要学把式先学老实”的武谚,六合门有“十不传”的门规,“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沧州所有武人都把武德看成是习武的根基。千百年来,沧州武林豪杰惩恶扬善,保家卫国,行侠仗义,英名远扬。从“铁壮士”丁发祥、“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大侠霍元甲等众多英杰力挫外国大力士,扬国威振民心,到张之江等人创武馆,倡导国术,强种救国,从“大刀王五”王正谊参与戊戌变法,舍生取义,到抗战时期众多豪杰精忠报国,血染疆场,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绵延不绝,它是沧州武术之美的灵魂,是沧州武术的传承之根。二、燕赵风骨:沧州武术审美的地域特色古城沧州东临渤海,北临京津,始建于北魏,上古属幽州,西周属青州,战国时属齐、燕、赵国地,秦属巨鹿,三国属魏。燕赵之士,慷慨悲歌,尚义任侠,由于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原因,沧州武风独盛。燕赵风骨,历久弥盛,至民国初年,武名盛传南北。如今,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传统武术格局中,沧州武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1、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沧州是传统武术的集大成之地,五十三种拳械门类风格各异,占全国武术门类的41%,涵盖了中国武术七大拳系,蔚为大观。六合、形意等内家拳脚精深微妙,燕青、劈挂等外家功夫彪悍刚猛。八极刚劲爆猛,“动如绷弓,发若炸雷”;
形意迅猛雄悍,“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戳脚灵活敏捷,“点腿如穿梭”;
八卦虚实莫测,“八卦之法贵在有变”;
青萍剑高雅洒脱;
闯王刀刚猛奇特,异彩纷呈的各派武功构成了沧州武术的博大之美。沧州武术的博大也体现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多元之美。沧州武林人士能够突破门派拘囿与民族信仰,功纳百家,广采博取,使沧州武术拥有了一种开放性品格。汉民王正谊为学六合拳,皈依回教;
王子平先生师承各家,查拳、洪拳、弹腿、八极,皆具功力,练就了一身盖世武功;
以贴身近打为特色的“开门八极”,秉承门户开放的“开门”理念,把华拳、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等长拳纳入八极,开创了“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局面。2、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沧州武术在博大繁复中最终显现出刚健厚重的北地风格,重技击,讲实战,实而不华,招式上大开大合,腾挪跳跃,彪悍迅猛。比如沧州八极拳发劲刚猛,暴烈骤变,“动如绷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
劈挂拳迅猛凌厉,大劈大挂,“双臂密如雨,劈挂赛抽鞭”,势如江河,一泻千里,体现出硬开硬打、刚猛豪放的特征。沧州武术的厚重还意味着民间武术的质实与入世。不同于依托宗教的少林、武当、峨眉功夫,沧州武术不尚玄奥,是乡野武术,民间武术。武术之乡沧州,乡里坊间,藏龙卧虎,村头巷尾,武者甚众。沧州武术通过把式房这种具有典型乡村属性与强烈入世态势的形制组织传承,具有乡村亲合,平抑村社秩序,整合乡村社会关系,强势维护把式房关系,维护特定地缘与群体利益的作用。植根于乡村社会生活的沧州武术,少了深山古刹的神秘玄妙,多了乡野田间的生机与活力,少了高僧老道的超脱与高蹈,多了村落乡邻的质朴与担当。沧州武术刚健有为,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厚重之美,成为地方文化建设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3、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沧州武师创造了许多沧州独有的器械拳脚,别具一格。沧州疯魔棍棍式朴实,不崇花招,演练起来如疯似魔,独具魅力。许智明所创天然智通拳,融太极的定法,形意的直法,八卦的变法,通臂的柔法,南拳的活法,少林的迅法而兼具技击之奇与养生之妙。又如沧州人卢振铎所创拂尘剑,习练者左手持佛尘,右手持剑,剑法优美,变化多端,“如蛟龙戏水,似闪电掠云”,快慢相辅,刚柔相济,深受人们喜爱。王子平先生独创青龙剑,“骄若游龙,翩若飞鸿”,其中许多招式都被国家剑术比赛套路吸纳。沧州武术质实朴素,以技击为要,但朴中有鲜,平中见奇,绝招奇功比比皆是,武林传奇处处可闻,充分展现出沧州武术的奇绝之美。博大精深的沧州武术是美之宝库,奇珍异宝璀璨夺目。透过“武术谚语”这面镜子,人们可以直观沧州武术中许多美丽的画卷,感受其深厚的美学思想。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美学思想的沧州武术,在时代精神的照耀下必将绽放更夺目的光彩。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沧州武术谚语研究”,课题编号:201103050作者简介:王洪志(1972-)女,文艺学硕士,河北省衡水人,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范铮(1977-),女,文学硕士,河北省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第四篇: 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舞蹈审美特征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一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但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
“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相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使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个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个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理解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
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
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使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西藏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作者查阅相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有“愤怒、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使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二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因为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
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
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审美意识是客观存有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注: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同时还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如前所述,藏民族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个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在持续完善和发展。舞蹈理论与舞蹈美学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论是解决什么是舞蹈,怎样舞蹈的问题,而舞蹈美学则解决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和如何表达情感、体会美感的问题。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因为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
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
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
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
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所以,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注:萨典·贡嗄坚赞:《乐论》M,第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
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
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的舞姿,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
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矫健雄姿,充分体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记载外,在民间歌谣中也有很多记述。如《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章节中就记录了大量的传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谣。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中册,第2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从以上舞蹈时对人体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使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使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很多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个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相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动作非常丰富,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舞蹈者,对于“妖娆”的腰、“摇摆”的腰使用的非常讲究。不管是以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还是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腰部轻软摇摆,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以充分体现人体的线条美。女子的腰部动作在“热巴舞”和牧区“果卓”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她们的各种翻身动作,侧腰、下后腰动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状态。“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另外,在民谣和古籍中,认为“膝窝”、“膝盖”是“最灵处”,“要颤动”并被形容为“风轮”、“轮子”。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正如藏文古籍所指(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第131页,木刻板。)“歌舞剧(戏)是:往事如同语言一样,用形态表达各种语言的歌舞剧,它主要靠舞蹈者手、头的各种变化,如卷羊毛时手的动作反复多次后形成优美、迷人的舞”,可见,双手的动作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我们在观看藏族不同风格的舞蹈时会发现其双手的动作是非常丰富的,极富有活力。双手动作在藏舞包括藏戏舞蹈中已经演化成千姿百态的舞蹈语汇,如藏戏舞蹈中的手势与戏剧语汇融为一体成为藏戏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同样,在羌姆舞蹈中很多舞全靠手势动作来展示内容;
热巴舞中的“颤肩舞”;
果谐中的双手前后甩动和胸前划摆,至于“手镯舞”中海螺手镯舞的手势动作就更加丰富。藏戏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势动作直接反映生活,随着剧情、节奏的变化,手势动作也跟着变化,双手始终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舞动,并为升华情感需要而创新、发展,具有极大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民谣和古籍中还提到“双脚是锅庄的滚球”、“双脚是舞轮”、“脚下没有刺”、“脚步脚尖要灵活”,脚是舞蹈跳动、踏节的关键。要求舞者的脚像“轮子”、“滚球”般灵活多变,如果说手势动作是“噶尔”歌舞,脚部动作则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时要如同“脚下无刺”,踏着强有力的节奏舞起来。藏族舞蹈的双脚动作灵活轻巧,节奏鲜明,脚步热烈而整齐,如,踢踏舞步活泼、清爽,踏出的节奏热烈、坚强有力而轻重分明;
果谐舞步是典型的集体舞步,舞蹈充满了劳动气息,在粗犷昂扬的歌声中步伐整齐而富有生命力;
昌都果卓的“亚巴舞”步,虽没有音乐,但音乐产生在双脚有力的跺踏声中,一种振天的声响回荡在舞场上空。此外,民谣和古籍中还谈到头部动作,“头是舞的摇晃处”、“做右手势动作和向右行进时头向左看,左动作要反姿,做下面动作时向前看”。从中不难看出很多藏舞的规范水准和形体和谐使用的美学特征。藏舞中的头部动作也是非常丰富的,有绕头舞、甩头鞭舞、前后甩动舞、左右甩动舞等,这些都是舞蹈内容与形体变化紧密结合具有独特头部动作的舞蹈。以上分别针对舞蹈者各种形体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使用作了简要论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谣和古籍中的论述也较多,如女性“全身姿态要柔软”、“体态轻捷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从背影看好像没有臂部,从前面看好像无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壮”。这些形体要求在当时可能属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愿望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思想。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那么怎样的形体才算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谣中反映出来的舞者的形体要求就体现着藏民族的审美意识,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除了以上舞蹈形态动作的审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来创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藏文舞谱”(注:《康嗄尔新旧卡羌姆原词告示》Z,第169页,手写本(藏文)。)就有一条用“比喻”的方法创造舞姿的论述,认为用“比喻”的方法能够丰富人的想象,从而产生新的联想,如“雄狮抖搂绿鬃在火中燃烧”,“大鹏展翅飞翔”(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C“打开歌门”章节,第8页,1989年。)。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虽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学会鹿卧地的美姿;
虽不是鹰生的小鹰,要学会鹰展翅飞翔;
虽不是鱼生的小鱼,要学会水中鱼尾闪耀;
虽不是狮生的小狮,要学会雄狮的骄姿”。还有日喀则歌谣中“央扎姆拉,这舞叫左右舞,左右兔子蹦,左右狐狸藏,左右狼爬行”。舞姿中还有众多例举,如“走马步”、“野马跑”、“鱼穿梭”、“雀开屏”等等。当前藏族舞蹈中动作名称沿用动物姿态的比较多,但完全模仿动物姿态而保留的比较少,这是因为动作向更加舞蹈化方面发展的原故。总来说之,“比喻”的手法丰富了藏族的舞蹈,从而形成了丰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语言。三综上所述,藏族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但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舞蹈审美特征

推荐访问:套路 武术 审美 武术套路审美特征 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武术套路运动的审美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