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引领示范(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06 10:40: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干教师引领示范(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骨干教师引领示范(完整文档)

骨干教师引领示范5篇

【篇1】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幼儿园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个人总结

. 幼儿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出现的问 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杜亚平 刘岩 :《亚太教育》xx 年第 12 期 摘 要:培养骨干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切入点,要促进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 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幼儿 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效果不佳,主要与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幼儿园支持度较低和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G615 文献标志码:A :2095-9214(xx)04-0001-01 辽宁省鞍山市 B 幼儿园为公立园,有骨干教师 22 名。本文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活动现状 深入探究,探索效果发挥不佳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为幼儿园更有效地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 用提供参考。

一、B 幼儿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问题 1.示范引领活动未能从一般教师发展需求出发 B 幼儿园骨干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引领活动,但活动的开展并不能满足一般教师的需 求。比如示范观摩课,大都是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
教研活动由于时间紧促,发表意见的多是 领导和骨干教师。

2.示范引领活动的内容选择针对性不强 活动的内容宽泛。很多时候只针对日常工作的组织、教学任务等,没有对不同层次教师进 行专项指导。

3.示范引领缺乏主动性 活动的开展,比如很多观摩课、教研活动是上级安排的,骨干教师由于事情比较多,淡化 自己的责任意识;
一般教师则是被动地参加活动。

二、B 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佳的问题分析 1.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 __门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管理不足,比如仅仅为 B 幼儿园配备了一名幼儿教育教研 员,教研员平常工作繁忙,不能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进行详尽指导。市 __门也缺乏对骨干 教师示范引领的监管,不能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效果进行客观考核。

2.幼儿园学习气氛淡薄,没有合理的评价制度 B 幼儿园的示范引领活动,很多是在上级部门要求下开展的。教师研讨交流过程中,没有 形成民主的氛围。幼儿园缺乏相关的监管制度,没有相应奖惩机制。

3.幼儿教师缺乏个人专业成长的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导向作用。[1]笔者通过访谈发现,B 幼儿园教 师对职业发展缺乏详细规划。教师不能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不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进而造 成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发展的空间狭小。

三、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的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支持 (1)提供资金支持。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需要资金保证。目前组织的活动大多是几个方 面合资的,但是要让幼儿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成为常规, __门需提供专项资金。

(2)提供政策的保障。政策是活动开展的导航,缺少政策的保障支持,骨干教师示范引 领活动就不能有序开展。因此 __门和幼儿园在制定管理条例时,要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充 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3)增强宣传力度,把更多幼儿骨干教师打造成名师。幼儿骨干教师成为名师,包装和 推广是关键。骨干教师的“包装”是指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第二步是推广,这一步需要幼儿 骨干教师所在幼儿园和 __门共同努力,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骨干教师成为幼儿教师中的 “品牌”。

2.幼儿园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支持 (1)树立教师专业合作的理念。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共同对教育问题进行探索,是教师 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幼儿园需要树立教师间平等合作的理念,这不仅是提升教师素质的 前提,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2] (2)针对性地设置示范引领内容。选择示范引领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 涵,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真正诉求,挖掘一般教师薄弱之处,再确定活动内容。

. (3)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针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活动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太完善的情 况,可尝试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比如要认真听取教师们建议;
要注重过程和结果评价相 结合;
要针对不同类型活动设置不同的奖励项目,要注重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匹配。

3.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要增强 (1)骨干教师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儿骨干教师的成功,还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 园提供的机遇和条件,其他人的支持,幼儿骨干教师应报着回报的心态进行示范引领;
幼儿骨 干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更加敏感,有责任为修正这些问题而努力。[3] (2)骨干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要保证示范引领作用的效果,仅仅依靠幼儿 园的管理机制是不够的,骨干教师也要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3)骨干教师要确保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性。为了保证示范引领的有效性,骨干教师应 与一般教师多交流,了解一般教师的真正需求;
骨干教师还要指导一般教师,让他们认识到自 我成长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示范引领活动。[4] (:鞍山师范学院) __:
[1][xx]1 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2]陈榕.广西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调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xx. [3]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6—12. [4]李国霞.浅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xx(2). [5]Kitty,Factors Affacting Teachers’Participation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Activities[J].Teaching and TeachersEducation,xx(19):149-170.

幼儿园骨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回想这学期的点点滴滴,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了老师的心 血,当然更离不开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看着孩子们一张张 活泼,可爱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我深深地感到,教 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这使我更深地 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责任的伟大,而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日俱 增。

一、政治思想方面; 能够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记笔记,数量足,内容 丰富。积极参加幼儿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先进性。

热爱集体、团结同事、乐于帮助同事进步、尊重新老教师、对待幼儿 有爱心。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在平时的工 作中,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严格要求自 己,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二、爱班中每个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 职,作为一名实霍桥幼儿园的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师爱比 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 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 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今年我带的是中班,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有喜,有 悲,有累也有汗,但的是欢乐。这份欢乐是孩子带给我的,我爱孩 子,孩子们也爱我。也因为有爱而满心欢喜,也因为有爱使我深入每 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与孩子的心融汇在一起,这使我对班中的每个孩 子也有了更深地了解,的确,虽然有时也会因孩子的调皮而埋怨,因 他们的不听话而失态。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感到累,但是由此在心中总 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 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 一个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 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 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 份尊重。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认真地去爱,那么我们的孩 子将是最棒的。

【篇2】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注重自我发展,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

教师要不断反思,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怎样把骨干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化做教师专业化的实际行动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与骨干教师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给教师实实在在的培训,以及自己的不断进取,努力使自己在专业领域里快速地成长起来,争做领导满意的教师,学生欢迎的教师,博学多才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知识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讲课要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要40分钟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灵动的课堂,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教师和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课堂教学让人们教师感受到只有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只有走进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课堂才能彰显生机与活力。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这是我校教研工作的理念,只有思想认识上提高,才会有积极主动参与的自觉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通过专业引领、实现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工作中我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教育的生命,才有教育的活力。因此,在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笔耕不辍。

二、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实现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教研室整体教研思路的为指导,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研组建设中,我按照教研室的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意识。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我积极引导全组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网络教研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明确教学方向,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作为学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血,毫无保留,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助,发现缺点诚恳指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从而赢得了青年教师的尊敬。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的教研活动,从上课内容到活动程序安排,到研讨主题的征订与确立,都一一落实到位,争取使每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成长,学校每月都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周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的主题,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中的导、教的方法及怎样把握导、教的时机先进行研究,再通过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及收获展示出来。课中有标“新”,有导“趣”,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乐学”的目的;还有积极创造条件,巧设疑问,启发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想”、去“探索”、去“发现”、去“质疑”,从而变“不会学”为“会学”,达到以 “导思”,引导学生 “会学”;还有注意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做到在“导法”中,让学生“活学”。

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学校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公开月活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骨干教师,必须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会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3】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注重自我发展,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

教师要不断反思,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怎样把骨干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化做教师专业化的实际行动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与骨干教师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给教师实实在在的培训,以及自己的不断进取,努力使自己在专业领域里快速地成长起来,争做领导满意的教师,学生欢迎的教师,博学多才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知识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讲课要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要40分钟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灵动的课堂,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教师和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课堂教学让人们教师感受到只有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只有走进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课堂才能彰显生机与活力。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这是我校教研工作的理念,只有思想认识上提高,才会有积极主动参与的自觉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通过专业引领、实现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工作中我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教育的生命,才有教育的活力。因此,在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笔耕不辍。

二、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实现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

在工作中我门始终教研室整体教研思路的为指导,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研组建设中,我按照教研室的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意识。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我积极引导全组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网络教研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明确教学方向,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作为骨干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血,毫无保留,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助,发现缺点诚恳指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从而赢得了青年教师的尊敬。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的教研活动,从上课内容到活动程序安排,到研讨主题的征订与确立,都一一落实到位,争取使每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成长,学校每月都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周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的主题,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中的导、教的方法及怎样把握导、教的时机先进行研究,再通过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及收获展示出来。课中有标“新”,有导“趣”,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乐学”的目的;
还有积极创造条件,巧设疑问,启发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想”、去“探索”、去“发现”、去“质疑”,从而变“不会学”为“会学”,达到以 “导思”,引导学生 “会学”;
还有注意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做到在“导法”中,让学生“活学”。

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学校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公开月活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骨干教师,必须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会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4】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文昌中学 云霞经过学校和科组长的层层推荐,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的骨干教师培训。十年来,我始 终努力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并为了这 个目标在不断的努力着。在教育教学中,勤恳钻研,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调整教学思 路,更新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知道,在这条路上,我现在只是刚刚起 步,该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我深深知道骨干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笃学、与时 俱进。对于广大教师除了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外,更重要的是榜样的激励。骨干教师是动 力源,把他们重德、重识、重绩,求新、求实、求深,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情操辐射 到所在地区的每一位教师身边;
把他们过硬的教学、教研功力无私撒向广大教师心田。让 骨干教师不只是一花独放,而是引来百花满园。其实骨干教师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份荣誉, 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如果我有幸评上市骨干教师,那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1、潜心钻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学习是发展的动力,学无止境,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他人学习,不断充实和超 越自我,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作为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要先一步,搞课题研究责无旁 贷,在质的研究上要有突破。

2、示范带头引领,树立榜样 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水平在一个学校起着示范作用,骨干教师的高尚师德,精 良的业务,优秀的教学能力,都是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榜样。具体做法是:师德示范,主 要是宣传骨干教师的优秀师德师风,学习骨干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爱育人的先 进事迹,让全体教师看有标杆,学有榜样;
业务示范:是在教研组内广泛开展教研活动, 骨干教师担任主角,采取辅导、讲座、教学经验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师业务提 高上发挥骨干教师帮助、指导、领头、榜样的作用;
课堂教学示范:一是在校内广泛开展 骨干教师观摩课(由省级以上骨干教师作课)、骨干教师开放课(全体骨干教师面向社会 开放)、骨干教师示范课(全体骨干教师分别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每周至少作课一节);

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市开展的教学研究课、观摩课、课堂教学技能等活动, 3、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应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 小组和教育科研中心。骨干教师在这个中心中应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制定教师队伍 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研究教师对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和应对策略,建立培养对象的 个人档案和信息库,强调培养对象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 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劳动的主体。教师劳动特点的把 握,职业道德的状况;
专业素质的高低,职业成熟的水平以及教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 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管理的效能。校长要通过个人魅力,独有的才智、风度、态度 所形成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来聚集名师群体,产生名师效应,充分发挥骨 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吸纳,做先进教学理念的承接者和传播者。

新课程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挑战,是对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的一次根本性革命。在此过程中,每一位骨干教师应带头学好《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 新的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大胆地摒弃不适应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和 行为。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上实现一次真正的升级。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持 之以恒的精神投身于这次新课程改革。

5、善于合作,注重研究,做实践新教育理论的探索者 新的教育理念反对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来机械地实施教学。新课程给予了教师更多 的“不确定性”:如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 性化等等。这为教师的发展、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同时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已的研究、反思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常探常新,常教常新。实践中,作为骨干教师还应做合作的楷模,主动与同行合作, 共同分担问题,沟通信息,分享成果。

在校内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不断丰 富的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推进我校教育实践研究贡献一份力量。在这几年 中,我勇于承担校内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开展工作,让自己的一些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经验 和教学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和教学能力。带动他们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如何 提升教学成绩、加强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给予悉 心指导。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不断地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带领全体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学质 量,为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就让我们在文昌教 育的蓝色之海中遨游!在文昌教育的天空中翱翔吧!尽洒智慧和激情,书写自己人生最辉 煌的篇章。

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头人。作为校骨干教师,我深 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认真工作,与同 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下面就我在工作中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深知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丰富 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 教育理论功底。要想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但我更 坚信“独木不成材”的道理。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吸收好的经验和做 法,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

二、 示范引领,榜样带动。骨干教师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示范和引领方面。身为骨干教师,我也经常准备示范 课,为年轻教师做表率,充分发挥自己课堂教学的魅力。并积极参加实习生及新 教师互帮扶活动中, 我帮扶的新教师田微同志现在已经成为新年青教师当中的业 务骨干。

三、 利用网络,自主成长。说到网络,不得不提的是网络教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便积极参与了网络教 研的活动。我自己进步了,也没有忘记把“网络教研”的理念带到了我校,传递 给我的同事们。在我的带领下,数学、语文学科的教师也都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 活动中来。网络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我校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在那里我们找到 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在此活动中收获了成功,建立了自信。

总之, 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放大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榜 样与教育作用, 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

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如 果我有幸评上骨干教师,那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 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1、注重自我发展,紧跟信息时代步伐 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 “学问”之本,为实力;

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 “研究”之本,为“潜力” ;
读好文学修养类 书, “学者”之本,为魅力。使自己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够 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 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 能力 2、克服困难,勇于实践,勇挑重担 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 ,走在学习新教法、接受新思想的最前面。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经验, 为年轻教师成长, 铺好道路, 少走弯路。

工作中勇挑重担,当学校有需要时,不计个人得失,当好大家的排头 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

3、深入课改课堂,努力打造技术高效课堂 通过听课、评课,交流教学感受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交 流,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认真分析和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严格按照 教研室的要求,指导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组织和帮助信 息技术教师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吃透教材,落 实教法,提高教学、教研质量。

5、发挥骨干作用,促进整体提高 上好示范课、展示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对 薄弱学科、薄弱年级的指导,帮助其寻找教育教学上的问题,以实现 全组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6、积极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促 进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7、 积累教学经验,教研。在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注意引导 教师收集、归纳、总结教学,积累教研教改成果,形成 资料。在收集和积累中不断完善,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内容仅供参考

【篇5】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第三小学 吕振杰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脊梁,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者和引路人,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开启孩子智慧的启迪者。作为教师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就意味着平凡和崇高,就意味着痛并快乐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众对教师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度和评价标准,也有褒贬不一的溢美之词,有人把我们称为“老九”,认为还不能够入木三分,前面还加了个“臭”字,而今这个“臭”也象臭豆腐一样,闻着“臭”而迂腐,吃着、品着却很香很甜美;
也有人把我们比作春蚕,比作蜡烛,形容我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我们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这样的语言和词语表达对教师,对在座我们的尊重和赞美,正因为全社会有了这样的认知度和评价标准,致使我们的一些教师,为了说明自己不“臭”,不迂腐,变得很社会化、很功利化、有时也很时髦化,其实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态尽管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却没有了当代教师的睿智,是对教师行为的泛化;
另一种行为就是教师受各种光环的困扰和束缚,好像老师只能讲奉献,不能谈回报,只能讲高尚,不能够与时代共舞,在社会群体中经常有这样的声音:看还是教师那,怎么会这样,其实话外之音就是教师不应该食人间烟火,只能是圣人,只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我这里有一个案例:优秀教师的生存状态

曹老师2004年教师节听了一县的中小学师德报告会。曹老师说,听完了心中完全没有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自豪感或者感动,相反,却充满了悲哀和反感。

师德报告团的几位老师年龄在中年,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但让曹老师感到不是滋味的是这些成功者的生活。

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
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

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一位教师为了早于学生到校给学生作出榜样,急急忙忙赶路除了车祸,全身鲜血淋漓,却咬牙坚持赶往学校,没有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而导致感染;
还有的教师带病上课,当场晕倒,即使这样,第二天简单吃点药又坚持站在讲台上。

他们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有的公婆卧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
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
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曹老师问到: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比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

上述现象和刚才的案例,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一谈到先进就是任劳任怨,就应该是抛家舍业,就应该是带病坚持工作,甚至在当今的社会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人死了后才会追认为英雄、先进称号等,才发现总结已经死去人的优点和先进事迹,用以唤醒生活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现实世界人们的良知和情感,并且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被影视、新闻等媒体在不断地强化着.

其实继续提倡这样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不道德,因为这样的精神和做法显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虚幻的业绩为本。

继续提倡这样的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精神也是反科学的,因为它在鼓励低效率,鼓励一味地“拼体力”换质量。

继续提倡这样的生存状态和教师德职业精神是在开历史倒车,因为它是用老掉牙的农耕时代的“老黄牛”工作方式回应信息时代,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耘信息时代的田野。

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作为这个时代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和骨干群体,我们需要提倡并践行什么样的工作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职业精神呢?

生活状态:享受生活,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心态阳光。

工作状态:心态积极而进取,努力适应来自工作环境变化,来自各种改革试验提出的挑战,强调效益优先,能够主动接纳别人,与同事有效合作。

职业精神:将职业视为为了生存而选择,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选择,为了生命延续而选择,选择了就无怨无悔,选择了就意味着奉献智慧和思想。选择了就意味着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而设计,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而奠基;
选择了就意味着发展孩子,成就自己。

明确标准,清楚努力和引领的方向

------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关键词语:骨干教师践行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弘扬的职业精神就是骨干教师引领方向和引领作用的所在。

我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在网络上检索有有关骨干教师的标准。下面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制定的骨干教师的标准。

综合上述三个案例骨干教师的标准大体上考察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师德,提倡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是学识和专业,要求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到达精一门,通两门,晓三门,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够,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三是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骨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我所有知道的名师中,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语文教师窦桂梅老师提出“三个超越”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在《人民教育》上连续刊载,她提出:超越文本,做教材使用的创造者;
超越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超越自我,做课程改革试验的引领者。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它有实践语文教学的主题单元式教学,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觉。

四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做思考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五是注重积累和学习,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或者名人。

第一、课堂教学引领

案例:1979年6月,中国曾经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国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样,在教师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 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手,否则不轻易改变;
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样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言,再用二十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二十八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上述案例尽管表面看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里面确深刻地反映出课程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以复制型、服从型和考试型为主的,而美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以创新型、独立型和实践型为主的。正因为我们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缺陷,才有了这次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这六年来的课程改革试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狂热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新的呈现在教师面前,比如校本教研,动态生成,互动生成、校本课程等,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热烈---------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课程改革就是要抛弃原有教学的一切;
第二阶段就是沉寂思考阶段,记得在2005年两会期间四川大学和南京大学两位院士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课程改革走向何处的报告,并且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思维体操”在走样》的文章,教育部也在当年停止了四个试验区的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至此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沉寂的阶段,被一些学者和专家吹捧的理论开始在实践中得到了矫正,比如:课改之初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进而就有了一味地合作,一味地自主,一味地探究错误认识,其实在经过实践教师们发现,合作学习也好,自主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这些学习方式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力的自我积累,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一味地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不仅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不仅不能走入孩子心灵的,而是不人道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冷静反思阶段,经过了狂热和沉寂后,人们开始考虑课程改革还要坚持下去,课程改革的方向没有错,课程改革要走继承、借鉴、创新之路,课程改革应该提倡有效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高效地接受学习,也是必要,不能够将自主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自己学校,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等-------。那么现在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留下精彩的华章,留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而奠基呢?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专家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课程改革正是呼唤这样的课堂。

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建构这样的课堂

从形似建构这样的课堂。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造传统的课堂,我们提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
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我们开展了“一用,二引、三申报” 与课改亲密接触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通过观摩课例,研讨交流、亲自实践等形式,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人性张扬,场面热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方式的主角,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成了教学的新宠,你真好、你真棒、你想说什么等教学用语让孩子找到了“自信。”

而当我们正在为自己的课改成果高兴的时候,一些学者专家和一些一线教师对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质疑,正如前面提到的两位院士以提案的方式反映他们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看法,反思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研制中,缺乏对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西方化”倾向严重,缺乏中国本土的内化,课程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教材城市化倾向严重,很多内容脱离农村学生实际。难道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问题吗? 其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就是以说代练,以动代思,以整合代学科,以形式代本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力普遍下降,学习的意志品质有所下滑。

为此我们从神似中建构这样的课程改革的课堂,这种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实效的课堂,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积淀学习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课堂,这种课堂既有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又有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体现和落实。我们需要高水平的示范课(“磨课”是优秀教师的专利),更需要常态环境下的真实有效的课,为此我们提出了“常态环境下落实课改理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常态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引导,以教师个体设计为主角,建立的各学科较为优化、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能够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借鉴或者复制,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份。

我们提炼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学生参与,体验生成-----信息反馈,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维提升----深化提高,拓展创新。

我们总结的课堂教学策略有:

1、有效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提倡有效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2、目标导向策略:教学要有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目标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然而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在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同时,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某些学科甚至还要侧重一些。

3、学科为主策略:课程需要综合、整合,但是在学科教学的时候,应该有学科的味道,没有了学科的味道,还叫什么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学科教学以学科为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过时或者是错误,错误的是我们丢了西瓜,捡芝麻,有时连芝麻都没有捡起来,这难道不是教学的悲哀吗!坚守住学科教学的主旨,把握住学科教学的特有魅力和规律,是学科教师教学的底线,一个连学科教学都教不好的人,还何谈学科间整合,以及课程的纵向综合。我们不否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突出学科教学地位重要的同时,也要给课程间的综合以及整合留有一席之地,这才是我们倡导的课程观。

4、“双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却理解为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喜欢方式或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学生做的对错都一味表扬,学生的判断有误也不加以纠正,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也不加制止-----,其实这是对主体地位落实的一种严重扭曲,其实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其实还应该加上这样的话,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差错的矫正者,是非的明辨者-------,唯有如此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不会顾此失彼,成就了一些浮华之风,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

5、资源优化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必要条件,现在我校有大量的资源,主要有图书室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课例、优秀教学论文、教学经验等)、光盘资源(每年购置近万元),资源库(卫星下载资源、浙大资源库、北师大提供资源库、教学自治资源),由于受媒体中心论,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影响,在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是从有利于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角度选取资源、整合资源、而是从华丽、美观、热闹的角度选取资源,课堂教学成了电影放映,课堂教学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因此我们鼓励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跨越。

6、适度的练习策略: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们不能够抛弃,反而还要继承,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而今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将练习简化为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很多教师甚至不设计练习、没有练习,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行为。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要“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沧桑正道!

7、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我们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沉痛的教训。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教材为主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深度的解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智者,有一句话讲与智者对话,自己也会变成智者。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对文本、对教材、对自己的超越,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校本课程,成为使用教材的智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出一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课堂,比如读书汇报课、思维训练课、学科整合课、作文指导课、综合实践课等,这些课活而不乱,思而不死,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

我们总结出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

什么是好课: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为此,教师应清楚好课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意识地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一、好课有德。课堂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这句话是多么富有诗意,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的知识,其实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有德不是指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指:关注学生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

二、好课有效。有效是衡量好课的重要指标,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三、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但是动态生成还是要有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对游离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及时调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

四、好课求真。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优秀的学生。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几多“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教师就是在挑战、疏漏、欠缺中不断反思与修正中进行专业成长,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智慧。

提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和鲜明的教学个性。

一名教师要想成为骨干教师,进而在成长为名师,就要走一条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磨砺的探索者之路,俗话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为名师更需要这样的磨砺和锻炼。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关注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聚焦课堂教学就是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地接近课程改革的理想和信念,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天地中,尽洒智慧写春秋!

第二、在研究中和教研活动中引领

中小学教师能不能做研究,要不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这样的问题从提出到现在,乃至到将来也会一直存在着,一直争论着,一直在解决着,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那么老师能不能做研究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老师所做的研究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哪些不同呢?

我想用我写的一篇文章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九五”以来,特别是全国各地大力加强“科研型先导学校”建设以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小学的校园中,广大中小学的各级领导越来认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校只有卓有成效的推进科研工作,学校才能可持续的发展,学校才能创出特色,才能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而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也充分地认识到只有主动地参与科研,在研究状态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时俱进,使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成为成就自己的舞台。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学科研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科研与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脱节,科研与工作“两张皮”;
二是科研神秘化,很多教师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科研工作不能够走向大众化;
三是将教育科研工作简单的理解为写写论文,理论与实践脱离,不能够交融转化;
四是科研研究无序不规范,“立而不研”,科研成了学校的门面和领导作秀的工具。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怎样定位,目标是什么,怎样组织与开展……?一直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广大教师、教研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到底如何开展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研观呢?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活动不同于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活动,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往往注重的是对自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注重的是生成新的理论和新的成果,而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是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的研究活动,它应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首要任务,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能刻意追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性,追求所谓的理论成果,而应根据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在工作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基于此我们应该确立新的中小学的科研观和新的科研理念。

1、确立亲近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而服务的理念。

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他们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教育学生接触的多,熟知的领域和地方也多,但对于其他领域他们了解和接触的就很少,甚至是无从知晓,这样在学校教育科研的定位上应该从教师的最近发现区入手,从教师本职工作遇到的问题入手,在研究工作的开展上要让教师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研究一段时间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收获,而不是云里雾里教师对研究的领域一无所知,甚至付出了必要的劳动也见不到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如果长此下去势必挫伤教师们研究的积极性,何况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就已经满负荷,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参与和思考用专家和学者视角认为可研究的问题,因此在中小学科研的定位上首先要确立亲近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而服务的观念。

亲近教师的目的主要在于让教师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工作不排斥,能够接纳教育科研,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就要求在科研的选题上,要突出小、精、实,“小”就是所选的课题要小,是教师工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就是所选的课题要精当,是共性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实”就是研究要有实际的效果和价值,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而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教师能够品尝到自己在研究工作所获得的快乐,看到通过自己或者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惊喜和成功,欣赏到自己也能够成为一名研究者所拥有的责任和自豪。如果长此坚持下去,教师对科研就会由亲近变为投入,由投入尽而产生超越自我,以研为荣的强大动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2、确立走进课堂,为课程改革服务的理念。

课程改革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教师的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
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这些变化,对于习惯了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的教师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行为、科研观念应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确立走进课堂,为课程改革服务的理念。

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到课堂教学领域,去研究、去实践、去构建生命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的教学活动;
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努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
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积极进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

3、确立关注学生,为每一个孩子终生幸福而奠基的理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存在,其价值就在于其使命的崇高和职业的神圣,就其本身而言,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决定了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孩子终生幸福而奠基,既是教师职业的天职,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科研的最根本目的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如果这种理念能够成为指引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自觉行为,并形成可持续的动力,就可以防止“标签式”科研,“口号式”科研以及“功利式科研”,进而能有效的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升教师进行科研的质量。

关注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学校的科研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科研的选题应该确保面向全体选题,既要关注前瞻性的题目研究,也要关注发展性问题研究,更要关注薄弱环节的问题研究,确保通过研究能够使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科研即工作,工作即科研,是当前教师工作的主要特征,因此每一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要将科研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要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要仅仅停留在写论文,或者创造新理论和出新成果上,让孩子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教师科研的最终目的。

4、优化研究方法,建立适应教师开展研究活动的研究策略。

中小学教育科研,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众说纷纭,专家更倾向于实验法和理论的推演法,特别是科研刚刚兴起的时候,似乎不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就不是教育科研,而实际上这种用于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面对以人文思想为主的教育领域,就显得无从适应,很多研究的结论大都是人为编造的,数据的积累以及各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其研究的结论很难具有推广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有影响的教育研究成果较少的原因之一。其实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它是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的研究活动,它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首要任务,这样在方法的选择上就不能套用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说,从当前中小学开展科研的成功经验来看,方法上宜提倡多元化,应以行动研究为主导,同时强化合作研究和反思的研究,叙事研究,并辅之以实验法、调查法等,通过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建立,就能够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消除广大教师对科研的恐惧心理。

用学习之源奠基起进行研究之基

进行研究和所谓的中小学科研,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毕竟不是像课堂教学一样轻车熟路,驾熟就轻,可复制,可搬运,可粘贴,科研和研究毕竟是以解决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显性的“科研成果”为价值取向,为此进行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了解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掌握必要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提出假设并加以加以验证,进而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必要的成果,因此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是进行研究和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必由之路。那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如何学习呢?

我认为骨干者,必是善学者。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师者”“学者”也。作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将读书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就像女同志喜欢穿时髦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时令和季节读什么样的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要读书,就要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这是“咬定”之本,“学问”之本,为实力;
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这样“激扬”之本,“研究”之本,为“潜力”;
读好文学修养类书,这是“超越” 之本,“学者”之本,为魅力。

我认为骨干者,必是善行者。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要学习老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学习身边骨干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我认为骨干者,必是善实践者。正如刚才我说的大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专门机构的教育科研要“上天入地”,那么,中小学一线教育科研应当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一要扬起旗帜,“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各项改革和实验的弄潮儿;
二要坚定步伐,“让教育科研回到基础教育的娘家”。

1、坚守工作学习化。用“大教育科研”的眼光看,教育即学习,学习即科研。因此,一线教育可养开展的首要原则是“工作学习化” ------把工作当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把教育当作科研,在科研中教育。使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使“本是同根生”的“教学”、“ 教研”同步发展。

2、寻求问题课题化。“一线”的课题必须来自“一线”,并直接为“一线” 服务。让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一线教育科研要的就是问题化的课题和课题的问题化。因为一线教育科研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生成问题即生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解决。

3、提倡成果多样化。在很长时间,一谈到科研成果,就理解成狭隘意义上的写论文。其实生成成果的目的是要让教师激活研究因子,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学就是研究,教师与生俱来就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开发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即能够“传言”又能够“立言”的思想者。有了这样理念,就应该允许并鼓励教师不拘一格进行“个性科研” 、“另类科研”。对于骨干教师,给“空间就是给发展”。提倡“成长即成果”,不管何种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益于改善教育状态,均认为科研成果。唯有如此中小学科研才能够呈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成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伴侣!

中小学教育科表述方式

既然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有别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那么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科研,都有哪些表述形式呢?

第一种形式:规划课题研究,或者规模较大学校为了突出学校的特色确立的校本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需要前期的课题论证,需要对提出的假说或者命题进行实验验证或者矫正,实验周期一般为5年。实验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立项课题,并撰写课题立项报告(立项报告主要包括:课题的立项背景,现实价值和创新程度;
课题研究国内外已经已经取得的成果;
研究的内容、目标以及思路;
研究基础;
研究的保障条件;
预期研究成果等)举例子:我校“十一五”拟立项升级规划课题: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课题获准立项后就要按照立项承诺的要求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并按照课题试验的试验计划有序进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建立积累有关实验数据,建立对比试验班,加强试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试验工作的分析会议,课题主持人定期召集课题成员进行课题成果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按计划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第二种形式写有关的教育教学案例。

什么是案例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案例,甚至出版了一些案例集,但对于什么是案例、什么不是案例似乎没做太多的深究。人们或者先验地假定自己已经明了了案例的含义;
或者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深究的必要,案例不就是一桩事情、一个事件吗。实际上,对于哪些事件属于案例、那些又不属于案例,实在有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必要。因为,把案例限定得过于宽泛,所有的事情都作为案例,案例的意义就十分有限了,成了一个纯粹事实的描述和罗列;
把案例限定的过于狭窄,能够作为案例的事情极其罕见,案例的意义同样会缺乏普适性,成了少数学校、少数人员的“专利”。

关于案例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案例是一个教育情景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在认识案例的含义时,首先应该消除对案例的种种误解,掌握案例的基本特征。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展示与反映的肯定是一个事件,否则也就不成其为案例。正如法学界的案例会围绕一个案件展开;
医学界的案例会结合一个病例进行一样,教育上的案例也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1)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
(2)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若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正如美国有的研究者所说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案例。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条件:(1)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作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
(2)这个故事要有一个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1)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
(2)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的、抽象的概括的说明;
(3)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4)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求等;
(5)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

由次看来,一项练习、一道难题、一个操作实验或是一篇讲稿、一份教案等,虽然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如果把这些材料也打上“案例”的标签,那么。案例就被泛化了,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那么,什么样的案例才是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呢?

1、一个好的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好故事的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

3、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案例描述的应该是近五年发生的事情。

4、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即读者对案例所描述的人产生同情等态度。

5、一个好的案例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

6、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作出的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要提供论题,而且也要有对以往决策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

7、一个好的教案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8、一个好的案例要能教阅读者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

案例举例:

从一节语文课一个教学片段的处理上,

折射出教师观念缺失什么?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吕振杰

[内容提要]:在大语文观改革以后,语文教学又迎来了新的课程改革,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特别是认真地反思,本文深刻地对一个教学片断进行了剖析,从中寻找出需要建立和坚持什么样的理性观念,呼唤富有语文味的和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到来。

[关键词]:反思 工具性 人文性 预设课程 生成课程。

前一段时间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题的名字叫做《雨点儿》,课文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万物对雨水的渴求,以及雨水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课文是这样表达的“大雨点经过的地方草变绿了,花变红了,空气变的更清新了”,尽管这节课过去很长时间了,有些情节我仍然记忆犹新,现把我的思考写下来,希望能够给老师们带来启迪和思考?从整体上看这节课,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满激情的讲解,学生自主地学习,师生间和生生间积极的互动,可谓精彩,可谓场面热烈,应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但是为什么有些情节我仍然记忆犹新呢?是精彩吗,是难忘吗?这些都不是,是一些遗憾。我想这些遗憾如果始终得不到解决,长久下去可能就不仅仅是遗憾,而是语文教学的缺失,更是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屏障,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瓶颈。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情景: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雨点从空中飘落下来”,教师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之后,要求用“飘落”造个句子。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冬天下雪的时候,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老师评价道:你很棒!说的很好,也很贴切。在这样的语言鼓舞下,学生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时老师点了一名似乎是认为是“好”的同学让其回答,这名同学说:秋天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到地上,真是好看!此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这似乎出乎老师的预料,一名同学在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的情况下,急切地说道我造的句子是:“飞机从空中飘落下来,”这时老师迟疑了一下,说到:飞机怎么能够从空中飘落下来呢?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说你坐下吧,学生感到自己好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低着头坐了下来,其他同学的手这时也不再高高地举着,而是纷纷地放下,可是别有一番景象的是,仍然有一名同学的手没有放下,似乎在说我还要说呢,我还要表达呢!可是老师全然不顾面前发生的场景,而是继续讲着自己的课---------那么从这一场景中反映出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

一、这次课程改革倡导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生命体验和情感需要,特别是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真情,讲真话,对于学生在教学中表达出的不是十分满意的语言或者是观点,教师不能够视而不见,而是要予以关注,给以恰当的指导和及时的点播,特别是要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学生这样表达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的童真。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能够说出“飞机从空中飘落下来”,尽管让教师感到吃惊,但是我想孩子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从语法角度讲并没有错误,假如教师能够抓住这一教学过程中意外的现象,处理得当是不是会有意外的收获呢,学生会对飘落一词有更深刻体会和理解,比如教学可以引导飞机在什么情况下飘落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的场景,并联想到课文的内容,想到飞机在降落时从空中飘落下来,还可以引导到“-----象--------一样-----飘落----”的语言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可能够说出:飞机在降落时象大鸟一样从空中飘落下来,我也想坐上这样的飞机。可能还有更加精彩的语言表达:我折的纸飞机放飞后,又从空中飘落下来,我多想让它象真飞机一样能够遨游在碧蓝的天空中呀!这不就是生活化的语文吗,这不就是生命化的课堂吗。

二、让每个孩子都成长,都尽可能地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要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在这节课中老师一次不经意的对意想不到情景的处理方式,就使大多数孩子认同了教师的观点是对得,而使得表达有些问题的那个学生可能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机会,也可能使这个孩子从此不再有标新立异的想法和表达,这对一个民族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而始终高高举手的那名学生,她的心里觉得老师不公平,甚至对老师产生“怨恨”,这一次表现的机会没有给他,就可能使孩子思维的火花被熄灭,也可能使孩子的错误思维永远埋藏在自己的脑海中,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学失误吗?教师是为孩子的发展而服务的,而不是孩子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孩子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延续。

三、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需要更新。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十分强调预设性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比如要求目标明确,环节齐全,讲解精当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严格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教学方案进行授课,在一些公开课上也是在强化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来上课,这种僵化的、线性的、封闭的教学要求是不适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反应,而是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其实是对动态生成性课程以及互动生成性课程的忽视,折射出教师新的课程观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处理好预设性课程和互动生成、动态生成性课程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文本课程,关注互动生成性课程,特别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生成性课程,这些课程正是超越文本,充满鲜活智慧生命的课程资源,也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重要资源。为此我们的教师就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融入孩子的生活世界,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捕捉孩子发展的创新点,让孩子充分地暴露其思维的全过程,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更大的跨越,我们的孩子的思维就会个性飞扬。

完稿时间2007年3月12日

电子邮件:lvzhenjiefn@126.com

联系电话:办公室::0314---8030068,手机:136********。

第三种形式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路、观念和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维活动。

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证明,都有主动积极些教学反思的经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道路上一写就是32年,终于成为蜚声中外教育家。一位1984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写教后感和反思日记,从没有间断,如今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和区域内知名教育家。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写教学反思呢?(我这里摘录了一篇颇有见地的文章)

一、实话实说——写得与失

一节课下来,对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尽人意。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
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或者因为讲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
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如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课后就应记录下来,El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注意幼儿已有的经验差异,所以,一些幼儿很容易就能完成整个过程,显得无所事事。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更复杂的笔,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可以给这些幼儿创设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另外,请个别幼儿为大家演示的时候,虽然使用了实物投影仪,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幼儿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细小的、关键的步骤。可以改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每组会装的幼儿在组内演示,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也能够给这些幼儿带来自信。还有,在把笔拆开后,要引导幼儿加深对各个零件的认识,特别了解圆珠笔里弹簧的作用。

二、及时反馈——写师与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相反,幼儿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组织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对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开课效果不好,教师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没配合好”,其实这里面还需要教师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以及他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
活动中是一相情愿还是能顾及幼儿独特的想法与感受;
教师的提问语言是否能够让幼儿明了教师的要求和意思,等等。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反思案例: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

在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的初次谈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经验较丰富,涉及了天气、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几个方面。有几个孩子能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但是当问到什么是芽?什么是冬眠?孩子们则难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当前的水平帮助幼儿丰富经验,如何才能发挥幼儿寻找春天的最大能动性与创造性呢?“春天在哪里”这个主题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如果按一个线索发展可能太偏又不利于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和积累,而且容易掉入传统教育的模式。基于对本班幼儿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胆一些,用分组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幼儿需要,几个线索同时展开,不仅能加快探究进程,而且能相互补充,让幼儿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获得的经验。思来想去,我决定作这样的一次尝试。

三、综合分析——写教与学

教学反思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一备课——上课——写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如幼儿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应用如何,儿童的主动性有没有得到发挥,提问的效度怎样,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效果怎样,幼儿的学习是否出现困难,幼儿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等等。一个主题延续了一段时间,做完后教师同样要综合分析:通过这几个活动,能不能完成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
哪些内容幼儿缺乏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
主题展开中哪些内容是有机生成的;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激励幼儿自主探索、多元表达的。再者,也可进一步反思,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兼顾领域平衡等。总之教师应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根据出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反思案例:美工活动——做拉花

这个活动来自我班的生成性主题“我们喜欢玩蹦蹦床”,幼儿从蹦蹦床的弹簧联想到生活中有弹性的东西,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弹簧是由没有弹性的东西——铅丝做成的。于是我们鼓励大班幼儿来做拉花,将没弹性的纸想方设法变成有弹性的东西,从而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弹性,领悟事物之间的转换和变化关系.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这看似小小的拉花活动,却包括了许多知识难点。如数学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几层、对等,从何剪起;
美感:粗细、宽窄、匀称、色彩。在引导孩子学习时。我的最深感受是要等待,成人必须学会等待!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穷的潜能,有自己的创遣和想像。如果一开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许就束缚了孩子的思维空间,所以要给孩子琢磨、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主动探索、认真做事。因此,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告诫自己,让幼儿在前,我退位一步,竭力把前一天想教孩子的念头一再压制在心底,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

四、找准要点——写特点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个特色,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常州市一所幼儿园有一位男教师,他上体育课用的道具材料特别简单。他善于用简单的材料创设富有情趣的游戏和学习情境,如用一根长绳围成圆圈变成“池塘”,让幼儿在池塘里学做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再把长绳变成“河”,让青蛙选择宽窄不等的距离跳“过河”。有的教师特别注意活动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和利用;
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或小组活动有独到的做法……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这些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活动的特点,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一个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桔子和柚子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来比较发现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处,并要求幼儿作记录。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动中杨凯和居婷波小朋友想到了分别用画棉袄和裙子来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袁琦小朋友居然能带头要求让他自己来做记录,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弱,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并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五、捕捉灵感——写遐想

幼儿教师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随机生成,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课堂上的一些开放性提问能打开幼儿想像的门窗,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如有一位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关于“声音”主题的活动时,让幼儿说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及其作用,并区分哪些是好听的,哪些是难听的。当有的幼儿说到装修房子的声音很难听时,有的幼儿辩解说:“装修时声音很难听,但住进新房子就舒服了,我们有时听到不好听的声音要忍一忍。”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动态生成性资源,把它写在课后反思本上,随后开展了“让我们有个好心情”的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调整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感,发挥了教学的教育性。有时,活动中节外生枝的小插曲也应记下来,以吸取教训。

反思案例:音乐活动——小树叶

新授歌曲《小树叶》,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明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呢?小树叶落下来化作了肥料,树叶妈妈从中吸取了养料,明年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叶子……这是一种多么抽象的知识,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那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使幼儿投入感情来演唱呢?我决定带孩子玩一个科学实验,将落叶埋在树下,过一阶段再去观察腐烂的树叶,以此帮助幼儿理解肥料、理解打扮树妈妈这句歌词。我相信,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唱这首歌曲,一定会唱得深情并茂。

六、深度反思——写建议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吹泡泡

在组织幼儿“做中学”《吹泡泡》活动中,教师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教师特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泡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未能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因此是椭圆的。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此外,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教师要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庄春梅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第四种形式写教育叙事(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散文和理性的思辨

教育叙事是近年来被广大教师关注的研究方法和文体表达形式,教育叙事其中叙事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教师能够借助叙事来梳理 自己的实践行为,用较为有文采的笔触记叙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从而发生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新的角色转变。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教育叙事:
要走出简单重复的叙事研究困局,需要在改进叙事方式的同时,加强理论的介入与分析,既讲理论作为叙事的重要参照和基础,又将理论作为升华叙事、提炼智慧的重要指向。我们就是要为叙事的“青菜萝卜”添加佐其他料,使教育研究不再是白开水一样的没有味道的行为,不再是学校实践行为中的“鸡肋”,而是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手、学校发展的保障。

怎样写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用文学的手法,理性思考的方式,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和工作过程中的事件和事情,这样的事件和事情可以是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方面。主要记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最难忘的,最刻骨铭心的,体会最深的事件和事情。教育叙事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
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
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写法灵活。

一、捕捉题材。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会发生不同事情,面对快速成长、个性鲜明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

1、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2、失败的教训。教育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好题材又诞生了。

3、活动的感悟。现在各种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的培训活动、教研活动、校本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标签式的,也有解决问题式,还有智慧引领式的,而作为与活动亲密接触的我们,对活动的有切实的体会,也有很好的感悟,而感悟、思考记录下来,好的题材不就诞生了。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乌鸦喝水》与科学探究,质疑乌鸦一定能够喝到水吗?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喝到水?

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一次不经意的收获。----不等臂天平测量质量。

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
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

二、锤炼题材。

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三、写教学随笔的注意点。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这是我写的一篇自己的教育随笔

我的信息技术情结。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第三小学 吕振杰

[内容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终身学习的持续努力方向,是信息环境下一名教师和领导者应该有的修养。学习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引领一个单位信息化发展是一名校长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一名校长的视角感悟自己学习、使用、规划、建构信息技术的心路历程,书写了自己与信息技术的不解情缘。

[关键词]:尝试 学习 实践 引领

而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真有这样的感觉,生活中真的缺少信息技术会变得一团糟,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她已经成为我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记得2000年以前我连计算机都没有碰过,对于计算机这个高智能的“怪物”,充满着好奇和神秘,当别人在谈论“伊妹儿”“网名大虾”“课件”时我就象一个无知的“孩子”,对于这些新鲜名词和新鲜玩意感到高深莫测,不知所云,可是经过短短的几年努力我已经由一名电脑“文盲”成为一名电脑使用的“高手”,成为了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建构者,在老师的心目中由于我较高的信息素养,他们对我产生了崇敬和敬佩,而我也与信息技术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一、尝到甜头,爱不释手。

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务院在《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用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0年开始国家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全国的中小学出现了建网、建库、建平台的热潮。恰好在2000年12月24日我从县教研室调出到我县当时信息化建设最好的学校丰宁二中任副校长,有机会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

丰宁二中是河北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一所底蕴很深厚的学校,教师不仅敬业而且勤业和乐业,学习氛围浓厚,协作意识强烈,信息素养普遍较高,作为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既感到了压力,也感到了动力,压力就是自己身为副校长对于信息技术确一窍不通,简直就是电脑文盲,与学校的教师比在信息技术层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动力是教师的学习精神在影响着我,使我从内心立志要通过努力在信息素养上有一个较大的进步,成为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领航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知晓了信息技术的神奇,2001年5月我参加了承德市电教馆组织的中学校长培训,这是我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并学习计算机,培训教师娴熟的操作技术,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我获得在一些高手看来已经过时的计算机知识,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0的使用,互联网的使用等,通过半个月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哪里大有作为!从这个时候我便开始了尝试用电脑去办公,用网络去获取外部的资源,建立起了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多个文件夹,申请了电子邮件,并逐渐积累自己的数字资源,在一些大型的公开场合也尝试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陋的幻灯片,并主动承担实验班的数学课,尝试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这样的机会使我认识到了“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神奇和妙用,至此我便走上了一条由对计算机“排斥”,到爱不释手的过程,一些材料的处理只要轻松“复制”“粘贴”“修改”即可,省去了抄写、再抄写的烦恼,学校的领导看到我对于计算机如此情有独钟,并在工作中带头使用计算机办公和管理,都说:你快变成了“电脑的情人”了,为了工作和学习的更加方便,我于2001年花费了近1万元将电脑请回了家,并且接通了宽带,这样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单位,我都置身于信息技术营造的海洋中,我从信息技术中尝到了甜头,现在更是爱不释手。

二、主动学习,提高素养。

学习对于现代人来说太重要了,一个不会学习,不主动学习的人就是一个不会工作,不会生存的人,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于在学生时代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我,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与同龄人交流,与时代共舞,我主动接触信息技术,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遇到“困难”,主动求人,不耻下问。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时,保存WORD文本的标题,复制标题后,在文件中选中另存为,用单击的办法粘贴显然是不行的,只能够用CTRL+V进行粘贴,在浏览一些网站资料时,感觉有参考价值,如果机械地将网页保存在自己的相关文件夹中,有时候是不能够保存的,办法就是保存为写字板(即后缀为txt)格式,就可以看到有关的文字了,当然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及时请教一些计算机使用熟练和有经验的人,做到勤于使用,不耻下问,许多问题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承接“难题”,精于思考,突破坚冰。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特别是基本操作使用熟练后,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大部分教师只是限于接受的知识和别人的使用经验,而不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经常孤立地使用一些软件,而不是将一些软件的使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例如语文教师经常提出利用WORD无法给汉字注拼音,音乐教师提出无法利用WORD进行音乐简谱的制作,数学教师提出试题编辑时利用WORD进行几何画图十分困难等,听到一线教师的这些反映后,我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汉字的注拼音我总结出了三种方法,音乐简谱的制作我利用画图板进行了较好的解决,数学试题编辑过程中我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了规范标准的图形,问题解决后我将“研究”的成果与老师们一起分享,老师们都称赞我是解决难题,突破坚冰的能手。

不断超越,与时俱进。信息技术的更新是十分快的,今天CPU是PⅢ,明天CPU就是PⅣ了,今天系统是Office2000,过不了多久系统就是Office2003了,作为使用计算机的普通人员,对硬件的更新可以不关注,但是对软件的更新升级,或者是新的软件推出是要关心和关注的,近两年来,我接触了许多升级软件并且学会了较为熟练地使用这些软件,主要包括Office2003,FLashMX2004,几何画板4.06,Frontpage2003,Photshop等,所有这些软件的使用都是我自学的,尽管艰辛,但是很欣慰,从中我也找到了乐趣,2005年我与老师们交流了自己用FLashMX2004制作的课件和部分电子作品,为了便于对系统的轻松恢复,我向老师们推荐了GHOST8.02,使得所有的老师不用网管也能够对计算机进行自我维护,老师们惊叹我的学习能力,其实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能力,只是信息技术与我结下不了的情缘,我才对信息技术持有独特的兴趣!

三、引领发展,成就学校。

2003年暑期我调入丰宁三小任校长,刚来到丰宁三小时使我惊讶的是,一个如此大学校,确很少有人接触计算机,接触者也是处于对计算机的较低认知水平,比如玩游戏、上网等,对于计算机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就很少有人清楚了。俗话讲:新官上任三把火吗,这三把火从那里烧起呢?我在思考着。“痛定思痛”,这三把火还是烧自己的情结吧,为此在我的头脑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尽管当时觉得这种想法有些可笑和不切合实际,可是时至今日这些想法已经成为了现实。今天的丰宁三小,已经从信息技术的零起点发展成为信息环境优化,信息化水平具有全县领先的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些进步与我的信息技术情结是密不可分的。

抢抓机遇,打造高品质的信息环境。2004年国家提出要在全国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河北的丰宁县和陕西的太白县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项目试点县,我得到这个信息后,积极争取成为项目校,最后丰宁三小有幸成为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校,成为项目校后,学校依托远程教育项目机遇整体规划学校的信息环境,多方努力自筹资金,在项目的安装过程中学校建起了电话虚拟网、94点的校园网、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接通了国际互联网,并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截至到2006年项目验收完成后,学校已经拥有九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起了“五网”共存的信息平台(电话虚拟网,卫星接收小站,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国际互联网),初步实现了校内和校外通,校内各个办公室互联互通的信息环境,这样三小的信息环境一跃使跨进全县的先进行列。

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环境的提升,只是为学校品位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决定学校质量和品位的关键因是教师,为此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开展校本培训。首先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确定每周五第八节课为信息技术通识培训时间,双休日为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日,培训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和实践操作,强化解决问题,立足于服务于教学,每学期末学校都要组织信息技术方面的过关考试。其次是开展问题解决式的培训,解决学科中遇到的难题。比如:语文学科拼音录入、数学学科公式的录入、截取与获取光盘资源中有价值的部分等,这些问题采取集体攻关,集中研讨的方式,最终这些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第三是解决教师资源获取、传输、加工的问题。在我的主持和倡议下编写了《丰宁三小教师基本信息素养读本》一书,作为老师资源获取、传输和加工的指南,这一做法成为我校信息技术培训的一大亮点;
第四是为教师推荐学科化的软件。除了通用软件的使用培训外,我校给学科教师介绍学科化软件,数学教师介绍“几何画板”,科学教师介绍“仿真实验室”等。通过两年的扎实校本培训,现在我校教师的信息技能有了较大提高,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科整合课中电教教师助阵,遇到小“故障”无所适从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课题引领,开展课程整合研究。“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研究”省级规划课题,结题后我们及时与北京师范大学“跨越式课题研究”整合和嫁接,语文和英语中进行了以“语觉论”为基础的实验,二多来的实验收获颇丰,语文的成果是孩子的词语的积累量,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仿写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英语的听说和交际能力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学习成绩也明显优于其它班级,实验教师开发、使用课程资源已经形成自觉,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验效果得到了北师大课题组专家的肯定。

结束语:一路走来!我的信息技术情结,作为个人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我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获得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我以及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作为校长我成就了一所学校,2006年10月成功接待河北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会,同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与信息技术的不了情,我将忠贞不渝,直到永远,并将继续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普及和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完稿日期:2007年6月28日,电子邮件:lvzhenjiefn@126.com。联系电话 单位:0314---8030068。手机:136********。)

在上述四种研究形态中,其中后三种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被广大教师所熟悉,所接受,同时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被专家和学者所推崇,希望我们的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笔耕不辍,教学相长,发展了学生,也要成就自己。

在信息素养的提升中,与e共舞,整合引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只有与e时代共舞,努力并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够适应这场变革的到来,才能够在信息时代游刃有余,决胜千里。

那么何为信息素养呢?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 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 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

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1. 信息意识

· 面对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大大超过资本,要有信息第一的意识;

· 面对信息资源的激烈竞争,要有信息抢先意识;

· 面对世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要有信息忧患意识;

· 面对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要有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信息知识

· 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常用术语和符号;

· 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

· 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3. 信息能力

· 信息挑选、获取与传输能力;

· 信息处理、保存与应用能力;

· 信息免疫和批判能力;

· 信息技术的跟踪能力;

· 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能力;

·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4. 信息品质

· 积极生活和高情商;

· 敏感和开拓创新精神;

· 团队和和协作精神;

· 服务和社会责任心。

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

基础教育教师信息素养,以传授静态性知识为主,并以培养信息社会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为目的。主要内容有:

(1)信息能力

· 字处理技术;
(word,wps)

· 表处理技术;
(电子表格)

· 数据库应用;

· 网络应用基础:网络信息浏览河资源的获取、E-mail收发、简单网页制作等;

· 图形及多媒体制作(会使用幻灯片、FLASH,声音等软件)。

· 会学科化的软件,会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制作优化的多媒体课件。

(2)信息文化常识

· 信息技术史及其人物故事;

· 计算机与通信常识;

· 信息时代道德修养和法律常识。

(3)程序设计基础

· 程序的基本概念;

· 程序的基本流程;

· 数据类型;

· 常量与变量;

· 运算符与表达式;

· 基本算法:交换、穷举、递推、递归、排序等。

使用的小技巧很重要。

1、语文教师给孩子注拼音。

我总结出的几种种方法。

2、数学教师的几何画图和数学符号的录入。

在word中录入数学符号和公式,从word----插入----对象----公式3.0中,也可以用。也可以从网络中下载MathType5.0软件会更方便。

几何画板可以制作精确的图形;
可以进行定理的探索验证;
可以制作及时制作动态的课件等,对于数学教师几何画板应该学会,并且会用。

3、音乐教师的音乐乐谱制作。

画图板和WORD结合就可以实现

4、简单的小型“积件”的制作。(利用FLASH制作矩形边界,轴对称、字的注音等)

5、声音的文件的处理等(月亮之上、你是我的玫瑰花连接)。

具备了一定的信息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进行整合呢?

整合的概念:整合不是组合,而是交融和融合,整合重要是指课程间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可以来讨论如何整合了。首先不能走以前整合的老路 ,以下几点是大家要注意的:

1、整合课不能变成信息技术操作课

2、整合课不能变教师的演示课

3、整合课不能变成评优示范的样板课

4、整合课不能变成多媒体展示课

5、整合课不能变成视听课

6、整合课不能把原来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

其次要重视整合课的实效性,这可能是目前整合课存在的最大问题,与上述的几个注意的方面也吻合。整合是要借助技术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如果整合课的效果达不到普通课的效果,那就是失败的,是无效的,整合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不能为了“做秀”而整合,要将整合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换句话说,就是将整合落实到校本教研实践中,这样才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整合的目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种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受教育者(也应该包括教育者)逐步达到这样三个层次的能力目标:

第一层次:有一种强烈的凭借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意识;

第二层次:有较好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单一学科课程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层次:有一定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跨学科课程的整合学习能力。

要想使整合课取得预期的效果,要再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用较为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二、具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借鉴有关资源,减轻自己独立开发资源的负担,比如农村远程教育中的卫星下载资源,学校购置的光盘资源,各个学科网站中的资源(比如:志鸿优化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的资源等)这时我在志鸿网中下载的课件或者积件。《沁园春.雪》---flash,河北省中考试题演示----几何画板,

第三、具备一定的设备使用、调试和软件使用开发的能力。

第四、进行很好的教学设计(略)。

进行整合的三种教学模式:

1、L-about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使用,主要学习一些重要的软件的使用以及一些程序语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

2、L-from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在这种方式中,教师通常进行课件和积件的开发,现在主要进行单元包的设计和开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情境——探究”。

3、L-with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即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各位老师:我们既然是被各级部门认定的骨干教师,我们就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如此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践行的是为孩子幸福人生而奠基的事业,我们的心还小吗?我们发展的舞台还不宽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就让我们在丰宁教育的蓝色之海中遨游!在丰宁教育的天空中翱翔吧!尽洒智慧和激情,书写自己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不妥之处,指正交流!

2007年8月1日

推荐访问:骨干教师 引领 示范 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骨干教师引领示范 骨干教师引领示范青年教师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