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印关系需要跨越历史教训

时间:2022-07-25 12:25: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印关系需要跨越历史教训,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中印关系需要跨越历史教训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3篇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篇1

中印关系分析

一、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山水相依的邻邦,l950年4月l同两国正式建交,印度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英印政府时期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的国家战略利益的不同,使后来的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走过了曲折道路。从建交到现在,两国关系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中印关系的蜜月时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12月30同,印度尼赫鲁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1950年4月l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予以承认,第二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印建交后,两国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配合与合作。印度坚决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合法席位。1954年6月,两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磋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中印两国为推动亚非团结反帝而共同努力。在会议期间中印两国经常接触交谈,共同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之后,1956年和1958年中印两国的军事代表团也分别相互访问。可以说,50年代是中印关系最好的时期,被称之为中印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

2.中印关系的矛盾和对抗时期(20世纪60年初一7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晴转多云,两个阴影笼罩在两国关系之上,即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在西藏问题上,印度政府从建国以来就企图继承英印政府时期在西藏的特权,并使西藏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印度政府不顾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然表示支持西藏独立,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中国政府理所当然的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从此,两国关系开始公开破裂。直到1976年,虽然,中印两国之间虽仍保持外交关系,但已名存实亡。两国之间的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来往已经停滞,进入了一个“冰冷”时期。

3.中印关系的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80年代后期)

中印边界战争之后,中印关系进入了长期的僵冷状态,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十几年的僵冷对抗,使中印两国感到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于是开始寻求改善关系。但是,由于印度方面的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印关系仍然在低水平状态徘徊。首先,中印间的经贸水平仍然很低。1989年,两国之问的贸易额只有1.48亿美元。其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罩,两国的外交活动仍停留于较低的水平,而且进展缓慢,还不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问两国外长互访只有一次,直至1988年才有印度总理访问中国。

4.中印关系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一现在)

80年代后期,印度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冲击下,印度加快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但由于印度的大国追求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中印关系没有凯歌进行,而是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发展。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逐渐走向成熟。2005年4月9日-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双方在三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第一,充分从战略和全局上认识中印友好的重大意义;
第二,挖掘潜力,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确立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的原则。从此,两国关系步入了战略合作的新阶段。2006年l1月,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通过会谈,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新水平的“十项战略”,签署了10多个合作文件。随着中印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以及胡锦涛主席对印度的成功访问,中印关系实现了跳跃性的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密切,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

二、当前中印两国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自90年初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并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其经济增长率连续增长,两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对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为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亚洲的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他们的共同点,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两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出现了新的局面。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篇2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确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2006年两国部长级互访持续不断,其中包括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农业部长杜青林和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科技部长赛巴尔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4—2006年,中印双边贸易规模持续突破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大关。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2010年1月19日,“中国—印度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最近两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

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第二,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中国国内发展的要求。当前,中国要发展,有两个紧迫的任务:一是完善自身;二是稳定周边。稳定周边是完善自身所需的外在保障。不难看出,突破中印关系发展的瓶颈有诸多效用,直接可以作用到中亚地区、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两地,从而缓解周边安全和内部稳定的压力,有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第三,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有助于实现两国各自战略目标。中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广交朋友,得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支持与合作。印度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国家稳定和大国抱负,也需要中国、南亚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第四,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崛起和大国外交作用重大。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三个区域性的“热点群”之一,人口密集,社会问题突出,具有潜在的“爆炸性”。中国外交遵循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也向世人宣告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中国能否在改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有所作为,能否给世界上近1/3的人口营造和平交往的环境,能否对这一地区的发展稳定起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推动作用,是对中国上述外交政策的考验。如果做得好,会令世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以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4 我国在印度外交策略转变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明确定位,促进和解。一是明确思想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扎扎实实地深化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明确政策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一个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国家来看待,给予其相应的大国地位;三是明确发展上的定位,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友好协商,让步合作,把竞争的方向引到良性发展上,把竞争的危害化解到最小。

(2)加强交流,增进友好。我们应把与印度国内的非官方交流作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拓宽与印度国内社会各阶层的接触面,大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增强信任度,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第二,找准并巩固中印战略合作点。战略合作点是我国与印度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环节。找准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点,有利于两国政府顺利展开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合作点,有利于深化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互利双赢,深化经贸合作。两国政府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给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加强经贸往来是我国与印度深化合作的基础。

(2)协调磋商,推动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开展一切合作的基础,也是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

(3)扩大交往,寻求新的合作。笔者认为当前加强能源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深入发展友好关系的新战略合作点。

第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殖民主义给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带来的不幸。它埋下了冲突的祸根,造成了我国与印度的长期不和,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又是加深信任、改善关系、全面合作的良好契机。

(1)落实协定,推进边界谈判。我国与印度的边界全长1700多千米,涉及争议地区总面积达12.5万平方千米,目前,印度控制了争议地区9万多平方千米、约2/3的面积。当前,迅速地、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强谈判磋商,为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创造良好的政治契机。

(2)突出重点,解决西藏问题。正确对待“西藏问题”是中印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

第四,营建良好的国际关系。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我国与印度深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外部条件。当前,要注意理顺、引导和处理好中巴印、中俄印、中美印三组战略关系。

我们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也必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篇3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确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2006年两国部长级互访持续不断,其中包括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农业部长杜青林和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科技部长赛巴尔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4—2006年,中印双边贸易规模持续突破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大关。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2010年1月19日,“中国—印度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最近两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

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第二,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中国国内发展的要求。当前,中国要发展,有两个紧迫的任务:一是完善自身;二是稳定周边。稳定周边是完善自身所需的外在保障。不难看出,突破中印关系发展的瓶颈有诸多效用,直接可以作用到中亚地区、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两地,从而缓解周边安全和内部稳定的压力,有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第三,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有助于实现两国各自战略目标。中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广交朋友,得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支持与合作。印度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国家稳定和大国抱负,也需要中国、南亚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第四,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崛起和大国外交作用重大。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三个区域性的“热点群”之一,人口密集,社会问题突出,具有潜在的“爆炸性”。中国外交遵循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也向世人宣告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中国能否在改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有所作为,能否给世界上近1/3的人口营造和平交往的环境,能否对这一地区的发展稳定起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推动作用,是对中国上述外交政策的考验。如果做得好,会令世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以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4 我国在印度外交策略转变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明确定位,促进和解。一是明确思想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扎扎实实地深化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明确政策上的定位,把印度作为一个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国家来看待,给予其相应的大国地位;三是明确发展上的定位,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友好协商,让步合作,把竞争的方向引到良性发展上,把竞争的危害化解到最小。

(2加强交流,增进友好。我们应把与印度国内的非官方交流作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拓宽与印度国内社会各阶层的接触面,大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增强信任度,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第二,找准并巩固中印战略合作点。战略合作点是我国与印度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环节。找准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点,有利于两国政府顺利展开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合作点,有利于深化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互利双赢,深化经贸合作。两国政府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给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加强经贸往来是我国与印度深化合作的基础。

(2协调磋商,推动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开展一切合作的基础,也是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

(3扩大交往,寻求新的合作。笔者认为当前加强能源合作,是我国与印度政府深入发展友好关系的新战略合作点。

第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殖民主义给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带来的不幸。它埋下了冲突的祸根,造成了我国与印度的长期不和,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又是加深信任、改善关系、全面合作的良好契机。



(1落实协定,推进边界谈判。我国与印度的边界全长1700多千米,涉及争议地区总面积达12.5万平方千米,目前,印度控制了争议地区9万多平方千米、约2/3的面积。当前,迅速地、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强谈判磋商,为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创造良好的政治契机。

(2突出重点,解决西藏问题。正确对待“西藏问题”是中印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

第四,营建良好的国际关系。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我国与印度深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外部条件。当前,要注意理顺、引导和处理好中巴印、中俄印、中美印三组战略关系。

我们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也必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推荐访问:中印 跨越 教训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历史教训 中印关系需要跨越的历史教训 中印关系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