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完整版】

时间:2022-08-22 11:45: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完整版】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5篇

第一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毛德龙
【摘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的理解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我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核。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提出了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而依法执政又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的观点。
【关键词】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一、引 言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决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总结了六大经验,科学、及时地作出了加强五大执政能力的对策。《决定》不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从战术角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推进的步骤。它对于我党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意义深远。

作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员,笔者更加关注“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执政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与“依法执政”相临近的另一个范畴——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最经常的体现。本文正是想通过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厘清以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二、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政,按照《决定》的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它主要体现在: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所谓依法治国,或者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理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亚理士多德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最优秀的治国之道。他指出:“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 他在比较研究了一百五十八种政体之后得出结论说:“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的要旨是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的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的私利,那么就必然是变态政体。”因而,他说:“应由多数人来治理国家……似乎是很正确的……。”“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The Rule of Law)更为可取。”“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其核心内核是一致的。依法治国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就是要确立一个摆脱个人欲望,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的实现了依法执政的既定方针,所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如果说党的十五大只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执政则是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依法治国方略核心问题的反思,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它必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明、法治的一个里程碑。从历史的梳理来看,依法执政的提出是依法治国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应当承认,古老、博大的中华文明不是不存在缺憾,缺少法治的人文、思想基础就是其中一个巨大的缺憾之一。

尽管也存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们提出的“独任法治”的呐喊,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未真正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

中国意识到并主动开始推进法治进程是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逼之下进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但遗憾的是,在当时举国迷茫、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中国没有能够、也不可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实现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我们党执政以后,由于政治与军事的巨大胜利使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了法律的作用。在1958年8月召开的协作区主任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说过:“……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调查研究,就地解决问题……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数、百分之九十是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开会有它们那一套,我们还是靠我们那一套。”刘少奇也提出:“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看来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 由于极端忽视法治,推崇人治,结果十年“文革”最终爆发,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后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实行人治最大的弊端,是把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寄托在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决策没有基本法律依据和民主程序规则,个别人可以恣意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6年初,江泽民同志就依法治国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意义、内涵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进一步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随后写进了宪法。从中国法治进程的脉络,尤其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治国理念的变迁来看,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显然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江泽民同志适时的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对于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考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前三届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性的决策。它实际上表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要实现依法治国,在现阶段,关键是依法执政,只要实现了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应该说依法行政并非什么新鲜名词,其含义就是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履行自己应负的职责,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要求行政机关自身的设立(包括职能的确定、组织设立、权力来源)、行政机关的运行(尤其是行使抽象或者具体的行政权力)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遵守相应程序,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违法行政应承担法定责任。

依法行政的产生与民主法治、分权制衡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民主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依法行政作为一个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国情的差异和对法治的理解不同,依法行政原则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称为依法行政,法国称为行政法治,日本称为法治行政等等,但是政府行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在法律之下进行则是共同的。与西方建立在深厚的法治传统基础上不同,我国提出依法行政口号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84年彭真同志提出要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依法办事,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再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直至1999年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依法行政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我们通过对依法行政原则的历史和理论考察就不难发现,依法行政原则所要求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社会自治、程序法治等理念正是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内的应有之义。
在现阶段的中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目前之中国,是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在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由于传统的党政不分、政府包揽一切的思维和理政模式不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行政权的过分强大在我国仍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处于举足重轻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依法行政也根本谈不上依法治国。
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依法执政是
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
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政”字虽一,但含义相去甚远。前者的“政”准确的理解,应为政务之“政”;
后者的“政”则为政权之“政”。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主体明显不同,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执政党执政后依法成立的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付的行政职责;
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依法执政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相对更加宏观;

依法行政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对更加具体。依法执政是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进程中治国理政的战略性调整;

而依法行政则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贯彻执政党的执政方针。
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我党执政以后,对是否应该依法执政以及是否应该严格贯彻依法执政的问题曾有过曲折,历史证明,没有我党的依法执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会陷入危机和困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正是“十年文革”时期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其次,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是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理念贯彻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第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是一个上位概念,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的运作才能得以贯彻。

正如我们指出的那样,现阶段的中国,尚处于一个行政权过分庞大的转轨时期,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关系并未能真正得以理顺,立法、司法两头过小的“纺锤型”状态还不可能在一时片刻之间得到合理的改观,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五、结 语
总之,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是对我党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由于现阶段政府施政的特点,实际上依法行政正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三者既有根本的内涵差异,又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只有理解了这种区别与联系,我们才能够更好的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精髓,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这种理解不一定准确,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二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社区干部七种能力学习体会发言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在这次抗击X疫情斗争的中,思想上坚定的跟随党组织行动上认真完成社区各项任务。经过这次实践,党和政府又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基层党员会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积极的和社区居民沟通,主动联系社区老街坊、党员了解他们的困难,想办法将居民的困难在社区解决。如果社区实在解决不了,我们也要积极上报有关部门。

三.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在工作中既带领大家一起定好工作计划、理清工作思路、找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会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从不做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的监督员。

第三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断提高

依法执政能力

----AYJY回族自治县开展“法治进机关”工作的主要做法

AYJY回族自治县位于XX山南麓AYJY盆地腹心,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丝绸之路中道重镇,南北疆交通要道上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境内314、218国道、和库高速公路和南疆铁路横贯南北。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县辖四乡四镇三个国营农牧场,46个行政村,15个居民委员会,215个村民小组,另有兵团企业、农牧团场、南疆铁路和塔里木河南石油勘探公司等驻AY单位17个。全县总人口13.87万人,居住着回、汉、维、蒙等29个民族。“法治进机关”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县党委、政府将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法治进机关”活动的重点,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机关政务服务承诺制,强化法治实践,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和“平安AYJY”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突出一个“学”字

2007年以来,我们狠抓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学习教育,制定下发了《自治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的实施意见》(AY党办[2007]38号文件),采取积极措施,强化监督检查,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遵纪守法,自觉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我们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为组长,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司法局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领导小组,制订了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学习计划、考试考核办法,将学习教育活动纳入纪委重点工作,作为两个责任制考核一项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工作,保证了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

(二)内容贴近实际,学法形式多样。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学习内容,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根据我县的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宪法》、《公务员法》、《物权法》等20余部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自治县领导干部请销假制度》、《公车审批管理制度》、《自治县财务审批管理制度》等廉政基本知识。2008年以来,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司法局联合编印《自治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及党纪条规学习知识手册》9期,共4500余册。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活动,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能力。

一是组成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成立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司法局、县委党校和相关部门骨干为成员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巡回宣讲团,制订了宣讲工作方案,对宣讲团成员宣讲课题、宣讲内容、授课教案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以来,宣讲团共宣讲73场次,累计听讲人数8400余人次。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是利用县乡党校加强教育培训。县乡党校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工作,及时将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县乡党校培训和教学计划,聘请了一部分专兼职教师担任法律法规授课教师,并针对不同班次授课内容确定法律法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要求学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和专题发言提纲,学习结束时组织法律法规知识测试。2007年来,县乡党校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开展法律辅导讲座1100场次。

三是认真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2006年以来,县委中心组每年都坚持举办2-3次法制讲座,县委中心组带头学法,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做出表率。各基层党委(党组)、各单位能每年制订学习计划,每月确定1-2个学习重点(专题),采取研读原文、听法制课、观看警示电教片、专题讨论等形式,重点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自治县在看守所建立了廉政教育基地,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去巴州监狱警示教育基地县看守所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增强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达到了教育提高的目的。

四是积极抓好领导干部自学。在抓好集中学习的同时,积极做好领导干部自学的督促落实,每年下发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制订学习计划,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自学。要求每年自学法律法规不少于6部,并保证每年至少读一本法律书、讲一堂法制课、写一篇学法用法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学习活动有记录、有测试。

  二、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突出一个“考”字

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考试考核,既是对干部学法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手段。本着以考促学的宗旨,我们坚持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考核工作。我们制订下发了《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考试考核制度》,加大了监督检查考核力度,采取不定期检查、抽查、测试等形式,对全县各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法律学习活动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考核。2007年以来,组织领导干部集中测试6次,组织新任职领导干部集中测试8次,测试新任职领导干部200余人。同时利用工作检查、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之机,对150余名领导干部采取随机抽考、问考等形式进行了测试,了解其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熟知程度,推动了自治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坚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突出一个“用”字

我们在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的同时,非常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坚持学法与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相结合,加强领导干部领导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用针对性强、内容实用、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容易记忆、便于掌握、易于操作的学法内容为重点,以推进学法为着力点,强化用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执法公正,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机制。为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学法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自治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法规考试制度》,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在走向领导岗位前,按照“做官先过法律关”的原则,必须通过由纪委、组织部门负责组织的任前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考试。制定《自治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法规考试制度》,并严格抓好制度落实,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法纪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核评估激励制度。我们制定了“一抓双挂”制度和《自治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考核办法》,将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考核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与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挂钩,与干部考察、任用结合起来,保证了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促进了学习教育质量的提高。

由于做到了学法用法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执法活动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蔚然成风,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突出一个“制”字

随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要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走过场、避免形式主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五五”普法期间,我县在建立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法律顾问制度的同时,先后制定出台了《自治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考核办法》和《自治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法规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文件,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建制、以制管理的良性轨道,保证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我们还制定了《AYJY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行政决策的原则、内容、程序及重大决策的公布实施和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充分发挥法制办及法律顾问的作用,建立了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列席常务会议制度,一些重大事项上会决策前,都能广泛征询政府法制办及有关专业人士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依法行政工作。

五、取得的成效

(一)党员干部法律素质有了新提升。“法治进机关”活动开展后,通过学法用法,增长了干部的法律知识,党员干部从书本上学习法律知识后,通过运用法律知识,在工作中进行法律思维,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公务,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针对干部的不同工作岗位,对学习和掌握的法律知识有所侧重的进行了培训,通过开展学法活动,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廉洁从政的意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法纪观念有了新增强。针对个别领导干部不懂规矩,不讲程序,不依法办事等问题,我们在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党章、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及自治县领导干部请销假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学习教育,较好地解决了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不守规矩等问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呈逐年下渐趋势。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纪律意识明显增强。

(三)会风会纪有了新变化。以前,我县会议纪律不严、随意迟到早退、接打电话、找人替会等会风问题比较突出,每年因违反会风受到点名或通报批评的单位及领导干部都在30-40名左右。“法治进机关”活动开展以后,通过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学习教育,机关工作作风、会风明显好转,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机关效能得到有效提升。现在,基本没有因会风问题被通报批评的单位或领导干部。

(四)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大局的意识,改变了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高,较好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团结协作,敬业奉献,谋事发展,服务为民的良好机关新形象。

以上做法是我县“法治进机关”活动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积极推进法治实践,为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AYJY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七种能力学习体会发言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才能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全面胜利。

一要提高政治能力。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大局意识,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

三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四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

五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决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要注重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六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干工作必须要脚踏实地,落到实处,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依法治国中的依法执政

作者:卓泽渊
作者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ISSN:1009-3176年:2010卷:011期:004页码:4-16页数:13
中图分类:D920.0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摘要: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和应然目标,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它对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的联系,它需要通过特定的具体方式来加以实现.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确立的历史根据,阐述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它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具体路径.

推荐访问:例文 发言稿 学习体会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强化法治思维 提高执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