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21 09:1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5篇

第1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模式

主讲: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刘武仁

 

一、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一)实行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耕作方式为秋(春)季灭茬,2—3次铲趟,地表极少有残茬覆盖,该区有大量剩余秸杆资源未充分利用,季风性气候严重,土壤风蚀、水蚀重,阵性降雨带走土壤,持续高产高效比较困难,长期种植高产作物,掠夺式经营,土壤环境变差,有机质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年流失量1.3亿吨,黑土层变薄,50年代为59厘米,现仅为20厘米左右,耕层有机质含量下降1/3—1/2,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板结,耕性变差,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所以推广保护性耕作已刻不容缓。

实行少免耕技术有如下特点:

1、改善土壤耕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2、增加土壤贮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有效性。

3、保护土壤,减少侵蚀。

4、增加生物多样性。

5、改善空气质量。

(二)实行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农业生态效益的需要

传统耕作作业环节多,成本高,有机质还田量低,耕层结构变差,资源能源双消耗。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比较有如下优点:

1、降低地表泾流60%左右,减少水土流失80%。

2、减少大风沙60%左右。

3、提高水分利用率17%—25%。

4、种植春玉米增产16%,冬小麦增产13%。

5、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节约人畜用工50%—60%。

7、提高经济效益,收入增加20%—30%。

二、关于保护性耕作概念的界定

(一)我国目前关于保护性耕作的界定:保护性耕作泛指保土保水的技术措施。

1、以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目的。

2、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型改造及地表覆盖技术为手段。

3、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从技术类型上分:

1、改变微地形为主的等高耕作。

2、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深松/免耕等。

3、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秸杆覆盖/留茬/残茬覆盖等。

(三)概念:地表覆盖残茬30%以上,少动土高保续可持续的耕作技术。

 

 

 

 

 

 

 

 

 

 

 

三、国外保护性耕作研究推广现状

(一)北美地区应用的重要保护性耕作类型

1、免耕:除播种外,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土壤耕作、化学除草,主要依靠于免耕播种机,播种、覆土、镇压(施肥、施药)作业一次完成。

2、条耕:条状翻搅播种区域,翻搅带不大于垄宽的1/3。

3、垄耕:除播种和做垄外(播种搅动不超过垄宽的1/3)一般不进行其它形式的土壤耕作,化学除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作物秸杆留于垄沟,作垄可在春秋季节,播种时开沟、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

4、留槎耕作:播种前或播种间全层扰动耕层一次(深松或切耙),化学除草和/或机械除草相结合。

5、少耕:全层扰动耕层一次或以上,化学除草和/或机械除草相结合,作物秸杆覆盖率小于30%但大于15%。

(二)世界上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40年代:主要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在水蚀、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机具及耕法的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及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研制出深松铲、凿或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20世纪50年代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带来的杂草蔓延或覆盖低温等技术原因导致该项技术推广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的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护性耕作范围不断扩大。美国2004年实行免耕、垄作、覆盖耕作(指浅松留茬)和少耕(指深松耕)技术占全国耕地的62.2% 。目前保护性耕作在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半干旱地区也开始广泛的推广应用,据统计迄今世界上约有7200万公顷的耕地已经开展保护性农业技术。

四、我国目前应用的主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据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1990年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达2000万顷,以免耕套种占多数。其中麦田夏玉米免耕套种与铁茬播种占1/3,棉花与绿肥免耕特征免耕套种近1/3,水稻板田播麦、油菜、绿肥等约1/6,机械化深松和耙茬约1/6。2003年农业部组织进行了机械化免耕加秸杆还田示范项目,涉及北方13个省市区的25个示范点,其中仍以秸杆翻入土壤为主,秸杆表面覆盖的极少。

(一)东北地区的主要措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原有的垄作基础上由原来的垄翻改为平翻,改畜力为机械动力,实行翻耕、深松与耙茬相结合。作用目的:保墒、抢农时,提高早春地温,防止风蚀,为进一步培肥地力,应将秸杆还田与少免耕相结合,同时解决秸杆覆盖条件下地温回升及作物出苗等技术问题。

(二)华北地区主要措施:实行两熟制,秋季麦种前进行土壤基本操作,多采用翻耕或旋耕,下茬免耕套种或免耕(缺茬)播种。机械化秸杆还田尚在推广中,秸杆仍以翻埋为主,地面覆盖极少。20世纪70年代末期,原北京农大引进和试验少免耕技术原量,并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免耕播种机,开展了夏玉米免耕覆盖技术的研究及推广。

(三)西北地区:该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坡地多,保土保水为该区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生产状况:目前该区仍以传统耕作为主,保护性耕作主要微地型的水土保持耕作法,现代的秸杆覆盖与少免耕技术应用尚少。研究现状: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研究的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法、小麦和地膜覆盖耕作、小麦高留茬秸杆全程覆盖耕作;
山西农科院试验成功的旱地玉米免耕整秸杆半覆盖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中心研究的机械化免耕覆盖技术。

(四)南方地区:南方农田当前仍以传统耕作为主,基本耕作为畜力或机械翻耕。少免耕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免耕套作(稻田套麦、油菜、紫云英)与稻后板田播种小麦、油菜、绿肥等。另外还有两种近年开始流行水田少、免耕作法,一是针对西南地区冷漫田、烂泥田、深沤田等冬水田变传统平作为垄作,种植、养殖小培肥有机结合的水田半旱式少耕法,二是变稻田翻耕为旋耕。

五、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乏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总体规划,未形成适合不同地区耕作制度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如西北及农牧交错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多年,但缺乏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导,技术分散,未形成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和配套体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多年来连续种植高产作物,土地重用轻养,导致土壤肥力和有机质下降,保护性耕作技术薄弱而且面积有限,此外,针对不同种植制度高产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研究少,部分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后导致产量下降等。

(二)保护性耕作尚存许多配套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1、在土壤耕作方面没有形成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土壤耕作体系和轮作制。

2、缺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种植制度的保护性耕作专用配套机具,而且已有的机具性能不完善。

3、低温问题特别是早春温度回升较慢,影响作物播种、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及作物产量。

4、杂草问题,保护性耕作由于秸杆覆盖难于耕作,但当秸杆覆盖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杂草就不成问题,但又不影响作物的播种,如何协调二者矛盾也是尚需解决的问题。

5、施肥问题,特别是有机肥如何使用。

6、作物残茬覆盖引起的病虫草害变化,大量使用除草剂和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恶化处理技术及与其它农艺技术措施综合配套等问题亟需解决。

六、我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

(一)吉林省旱作耕作制度的变迁:50年代初是传统轮作制,根据作物种类的前茬,决定扣种、耲种、挤种、马拉机。60年代初是新耕作制,机翻、机播、苗眼镇压中耕起垄。70—80年代是轮翻制,机械深耕、轮翻平播、重镇压后起垄和原垄机播,大型动力机械化平播后起垄。80年代中后期是免耕少耕,留茬免耕和旋耕除茬播种,灭茬起垄垄上播。90年代是轮耕制,灭茬、破旧垄、合新垄,垄上播或三犁川打垄,坐水种。2000年以来是新耕法,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交替休闲耕作技术(示范),通用播种机留高茬、灭茬、深秋起垄、镇压。

(二)九五以来,吉林省农科院研究的几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玉米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技术;

2、均匀垅平作留高茬行间种植技术;

3、窄开沟、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抗旱保苗技术。 

七、玉米宽窄行留茬交替休闲种植技术

1、操作规程:

把现行耕法的均匀垄(65cm)种植,改成宽行90cm,窄行40cm种植,宽窄行种植追肥期在90cm宽行结合追肥进行深松,秋收时苗带窄行留高茬(40cm左右)。秋收后用条带旋耕机对宽行进行旋耕,达到播种状态,窄行(苗带)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春季,在旋耕过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追肥期,再在新的宽行中耕深松追肥,即完成了隔年深松、苗带轮换、交替休闲的宽窄行耕种。

示意图:

 

 


 

 

 

 

2、技术要点:

通过缩小种植带窄行行距,加宽深松工作带(宽行),实施宽行追肥期宽幅深松,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秋季宽行旋耕整地,翌年春新形成的窄行精密播种,实现宽行和窄行交替休闲。

①宽行追肥期宽幅深松:在玉米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耕层物理性状,减少径流,接纳和储存更多的降水,形成耕层土壤水库,可做到伏雨秋用和春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

②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玉米秋收时留高茬,是目前东北地区农肥资源不足,秸秆安全还田尚无良法,采取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土壤风蚀的作用。

③秋季宽行旋耕整地:在追肥期深松的基础上,收获后在宽行旋耕一次,达到播种标准。翌年春季不整地直接播种,有利于保墒、保苗。

④窄行精密播种:精密播种系指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窄行精密播种系指在秋季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在上年宽行实行精量播种。可节约用种量,降低成本。

⑤交替休闲:系指苗带隔年轮换后形成的宽行和窄行交替休闲。具有恢复地力、保证苗带处于良好的土壤环境,通过建立土壤水库,为作物生育期间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苗期生长,解决春季水分供求矛盾。

3、解决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耕法:①春秋两季整地土壤失墒较重,夏季地表径流严重,降水利用效率低。②实施秸杆还田困难,土壤风蚀严重,土地用养失调,黑土层变薄。③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④田间作业环节多、成本高。

新耕法:①伏深松建立土壤水库,秋旋耕一次整地备来年种床。②留高茬(40cm)自然腐烂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物料。③隔行深松,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④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4、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与现行耕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状变化比较,见图表:

经过七年的宽窄行种植速效磷提高2.3mg/kg,速效钾提高50.1mg/kg,速效氮降低了54.9mg/kg,速效氮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宽窄行种植实行半秸杆还田,七年的秸杆还田,秸杆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一些N素,没有特殊的增施N肥调节C、N比。

土壤容重降低,见下图:

 

 

 

 

 

 

 

 

经过七年的宽窄行种植速效磷提高2.3mg/kg,速效钾提高50.1mg/kg,速效氮降低了54.9mg/kg,速效氮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宽窄行种植实行半秸杆还田,七年的秸杆还田,秸杆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一些N素,没有特殊的增施N肥调节C、N比。

土壤容重降低,见下图:

 

 

 

 

 

 

 

 

 

土壤硬度下降,见下图:

 

 

 

 

 

 

 

 

 

 

土壤通透性增强,见下图: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宽窄行种植土壤水分全生育期平均较现行耕法提高0.3—2.4个百分点。

0—50cm土壤水分全生育期平均统计结果:

增产效果明显(定位试验产量结果——四密25):

 

5、生产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本技术模式适宜在雨养农业区及类型区的推广应用。

②应注意选择耐密品种,播种时要加大密度。

③基肥(底、口肥)和追肥相结合,磷、钾肥和1/4氮肥作基肥,其余的3/4氮肥在玉米拔节前结合深松追施。

④如采取一次性施肥,要保证侧深施,侧5—8cm,深8—10cm。

⑤采用机械化半精量(加密)播种为主。

⑥如果追肥期遇到干旱,深松期应适当延后,深松的深度不宜过深,控制在30cm以内。

⑦秋收时玉米留高茬40-50cm,要及时旋耕,旋耕不宜过深,8-12cm,以床土平面平整碎土好达到播种状态为标准。

八、推广保护性耕作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保护性耕作条件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二)病/虫/草害的防治。

(三)新型机具的研制。

(四)适宜轮作期限等问题。

九、关于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加以宣传,提高公众认识。

(二)建立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研究推广有的放矢。

(三)加强多学科的协作及政府、农民等相关部门的联合。

(四)建议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偿制度。

 公主岭市农业科技入户办公室整理  2007年7月3日

第2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集成示范

伏红启1,耿建孝2,王荣生3,耿红兵1

【摘 要】摘 要: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阐述师宗县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的措施及效果,旨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2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技术路线;
效果

针对秸秆量大、化肥过量施用、土壤板结粘重等关键问题,以保护性耕作理念,开展旱地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等还田耕整地与播种技术相结合,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还田与收集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增强土地肥力,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退化。

1 项目实施内容

师宗县为玉米、小麦或油菜一年二熟耕作区,项目主要应用春玉米夏小麦(油菜)一年两季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为:

1.1 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

小麦收获留茬高度在20 cm以上,夏玉米免耕播种,播后镇压,残茬覆盖。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2 免耕施肥播种

小麦机收留高茬,实施玉米免耕播种,在夏玉米收获后,对土壤不再进行耕翻作业,用免(少)耕施肥播种机直接播种小麦。或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还田,用旋耕机进行小麦播种,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1.3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一是播前进行药物拌种,以防治病虫害。二是在杂草长出3~5片叶时,采用人工或化学方式进行除草,并对杂草生长情况随时观测,综合防治。

1.4 技术路线

夏玉米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小麦—田间管理—小麦机收留高茬—夏玉米免耕播种。

1.5 作业环节及质量要求

1)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小麦收获要求留茬高度20 cm以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夏玉米、冬小麦播种后秸秆残茬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免耕施肥播种。玉米采用免耕硬茬播种机播种,小麦采用旋耕机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化肥和种子相距8~10 cm为宜,播种要求不缺行,不断垄,覆盖平密。

第3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技术简明回答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蒸发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而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新型耕作技术。本篇文章主要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067-01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耕作制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相对传统铧式梨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耕播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就保护性耕地技术提出以下十个具体问题并做出明确回答。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将地表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其要点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

翻、化学除草。
二、什么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人畜力的保护性耕作而言,其主要作业如深松、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需要使用机器来完成。
三、为什么要采用保护性耕作
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旱作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多畜天上水,保住地中??和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旱作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称为保护性耕作1.不能采用铧式梨翻耕
2.播种后地表覆盖率应该达到30%以上五、保护性耕作的好处主要有哪些好处有三方面(主要):1.社会效益
A、防止焚烧秸秆,减少了环境污染B、根茬固土减少风沙扬尘、抑制沙尘暴C、减少水分流失60%,土壤流失80%D、减少化肥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2.经济效益提高产量21%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单位面积)10%-15%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使得农民收入增加20%-30%3.生态效益
A、休闲期贮水量需增加到14%-15%,提高15%-17%水分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提高。
C、将土壤结构进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毛管孔隙(含水孔隙)增加。
六、深松有什么好处
1.打破了长期翻耕形成的犁底层,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与作物根系的发育
2.不打乱耕作层,改善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3.降低土壤容量
4.降低农作物作业强度,减少作业成本七、保护性耕作的操作规程
一年一熟玉米的保护性耕作体系由碎杆覆盖、免耕倒杆覆盖和深松碎杆覆盖等技术组成、其操作规程如下:秋天收获摘玉米穗-秸秆粉碎或整杆覆盖-免耕或深松休

第4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第七篇 节约、集约型农业技术示范
五、保护性耕作与技术集成推广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人们不断遭受“黑风暴”袭击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教训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为手段,按照农艺要求,采取少耕、免耕,用秸秆和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利用深松技术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农机与农艺、良种与精播,平衡施肥与肥料深耕、除草与地膜覆盖等技术要素的集成与创新,其综合效果是人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适宜北方旱作农业。
主要技术模式及实施程序有:
(1)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技术模式 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两茬作物连作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等多种技术措施。
技术模式示意图:

病虫害化学防治

(2) 棉花一年一熟区技术模式
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棉花一茬作物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棉花连年种植,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困难,农事活动繁琐,费工费力,农药化肥消耗量大。因此,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简化农事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农药化肥用量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杂草控制秸秆处理
病虫害化学防治
深松或少耕
施肥精量播种冬小麦
麦收
秸秆处理

免耕施肥精量播种玉米
化学除草
小麦春季的优化管理

技术模式示意图:
洇地造墒

病虫害化学防治

技术要点介绍:
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秸秆覆盖技术;
二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
三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是深松技术。
2、什么是秸秆覆盖技术?
秸秆覆盖技术是指作物收获将其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利用率。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把秸秆保留在地表,且在进行整地、播种和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少地破坏覆盖。秸秆过长或覆盖量过多可能造成播种机堵塞,秸秆堆积或地表不平又可能影响播种质量,因此,应重视秸秆粉碎并做到撒施均匀,以及平整土地等作业。
3、什么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
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覆有秸秆的田块,故必须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有无合适的免耕播种机是能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免耕播种是作物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直接播种;
少耕播种是指播前进行了耙地、松地或平地等表土作业,再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施肥和播种。
4、什么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必须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在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近几年连续观察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草害。一般1 a喷1次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锄草1次即可;
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农药拌种,有病虫害出现时喷施杀虫剂。一年两熟地区由于土壤水分好、地温较高,病虫草害的发生相对严重一些。
5、什么是深松技术?
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会简化管理
收获
秸秆处理
深松或免耕

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少)量播种棉花

对地面压实,因此有些土壤还是有必要进行疏松的,但不必每年深松。可根据具体情况,2~3 a松1次。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应先进行1次深松,以打破该犁底层。由于深松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深松机械具有较强的防堵能力。
6、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有哪些好处? (1)经济效益显著:
①减少作业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每亩可节省农机作业费40~60元。②由于具有明显的节水抗旱作用,每亩节省水费开支20~60元(各地浇水费用不等)。

③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投入,可节省用工费用60~120元/亩。④小麦增产增收每亩100-300元。⑤实施保护性耕作延长了农作物生长的时间,传统耕作需耕地、施肥、播种、喷药、覆膜、追肥等多道工序,而保护性耕作是用机器将上述工序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并减少了农时消耗。还可增加作物生长期积温,提高复种指数或选用生产潜力大,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较大幅度提高全年产量,增加收入。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可以选用生长期长的优质高产品种。据农业专家测定,玉米生长期延长7 d左右,可使玉米增产7%~10%。

(2)生产资源利用率得到保护和提高:
①集聚雨雪,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减少蒸发、节省灌溉水;保护和节省了水资源。②减少机械耕作对土壤的破坏,抑制风蚀、水蚀,减轻土壤流失,保护了土地资源。③化肥集中深施,充分利用肥料资源。④秸秆残茬还田,有效地保护和增强了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还可持续高产。

(3)保护生态环境:
①以最少的土壤耕作工序完成播种施肥和秸秆残茬的覆盖、还田,保护土壤,减轻和抑制沙尘暴。②免耕播种使秸秆还田,秸秆有了出路也就可以根治焚烧秸秆,避免了对大气的污染。③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使地越种越肥,可逐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可减轻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7、小麦保护性耕作及集成有哪些技术要点?
小麦机械联合收获(留茬高度20~30cm),农户及时清理麦茬浮草达到无明显堆积现象后,采用2BFM系列免耕播种机或2BYQFH气吸式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
(播种深度全部达到3.5~5cm)采用玉米免耕播种施肥机,施肥、播种一次完成;
玉米生长期进行化学除草、治虫、防病及时灌水,玉米收获时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或人工摘穗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在3~6cm);
采用条带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浅旋深度为5~8cm,播种深度3.5~4.5cm),小麦生长期进行了化学除草、治虫、防病和灌水等管理;
小麦联合收获。
8、小麦免耕播种深度是多少?
小麦免耕播种开沟深度一般保证沟底与原平面10cm,播种深度2~4cm左右,过深、过浅都将直接影响小麦出苗率和培育壮苗造成减产。
9、小麦免耕种子有什么要求?
要选用晾晒、包衣、净度在98%以上、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
10、小麦免耕种子如何确定播种量?
实行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其播种量较常规播种高10%。一般河北南部地区在10月5日~12日适宜播期内:师栾02-1播量10kg/亩;
石新828、科农199、邯7086、冀5265等品种播量12.5kg/亩。超过适宜播期以后每晚播一天要每亩增加播量0.5kg。行距、播深要符合农艺要求,应大小行,播深3~4cm,沟深至地面5~7cm,籽粒要均匀,不断垄拥堆,种床上无秸秆,覆土紧实,无断垄露种或透气,麦垄要镇压,以防透风或透气,麦垄要镇压,以防透风散墒。
11、小麦免耕播种墒情有什么要求?
要设法使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适时播种,如水分不足可提前洇地造墒。严禁欠墒播种浇蒙头水。
12、小麦免耕播种时间如何确定?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要求从播种到入冬要有500~600℃的活动积温,单株分蘖3~5个,壮苗叶龄达到4~5片。邯郸地区小麦适宜播种期在10月5日~12日。
13、小麦免耕播种如何确定施肥量?
施用复合肥或复混肥,一般亩产400~500kg左右的,可亩施40~50kg,随免耕播下,肥位要处于种子侧深4~6cm,不可撒于地表混施,或和种子一起混施。

14、玉米秸秆还田的要求有那些?
保护性耕作对秸秆覆盖量一般要求每亩200kg左右为宜,应将秸秆、根茬尽量粉碎细一些,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两遍,以3~6cm长的短节为宜均匀铺撒在地表,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还田后浇水造墒,或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如果土壤墒情较好不需要浇水造墒,要将粉碎的玉米秸秆深翻或旋耕后多遍镇压,小麦播种后再镇压,以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15、为什么玉米秸秆还田要补施氮肥?
因为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kg秸秆加10kg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这样,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
16、为什么玉米秸秆还田地一定要足墒播种?
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 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要防 止架空。

17、玉米播量如何确定?
春玉米一般播种量为1.5~2kg/亩;
夏玉米一般播种量为1.5~2.5kg/亩;
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18、玉米播种深度是多少?
玉米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19、棉花保护性耕作及技术集成有哪些技术要点?
要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种子,最好是包衣种子,播种质量要做到,铺摸平整,压好膜边、破膜处,连续三穴不允许有空穴,总空穴率要保证在5%以下,播距采用等行密植法,肥料使用涂层缓释一次配方肥。
20、棉花种子如何处理?
播前晒种2~3天,或者使用55℃温水温汤浸种30分钟等种子处理措施,可以提高棉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杀灭部分种子所带病菌,减轻病害发生,增强棉花苗期抗病虫能力。

21、棉花播期如何确定?
有育苗移栽条件的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工厂化穴盘育苗,20cm土层地温达到14℃并很快上升到16℃时开始播种。河北省南部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育苗,4月下旬5月上旬移栽,没有育苗移栽条件的采用地膜覆盖点播或机械化精播,于4月下旬播种。
22、棉花播种深度及播量是多少?
棉花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2~3cm。北方肥力较高的播量2000株/亩、一般肥力2500株/亩、肥力较差的3000株/亩左右,一般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及当地种植习惯而定。
23、棉花播种如何确定施肥量?
亩底施优质有机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40kg,硫酸钾20~30kg或高效复合肥50kg,饼肥50kg左右。
24、实行免耕播种后农艺措施上有什么特殊要求? (1)肥料
底施的化肥必须是高浓度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氮、磷、钾有效含量需在40%以上。对小麦来说,要选择突出磷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用量40~50kg;
玉米要选择突出氮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用量40~50kg;
棉花要选择突出磷钾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用量50kg。
(2)播种量
为确保基本苗,采用免耕播种时应比同期常规播种亩播量增加1~1.5公斤/亩。
(3)播种质量
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有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甚至缺苗断垄等问题。必须注意从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两方面来解决播种质量问题。

(4)播种深度
要求机手严格控制播深。

(5)种子质量
免耕播种,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在播种时就要加强,所以强调种衣剂
拌种,即免耕播种强调使用包衣种子。

(6)浇水
小麦免耕播种由于容易造成镇压不实,建议浇冻水。在习惯小畦横浇的地区,浇水可改成顺浇形式。如地块太大可用“小白龙”水带打截浇。尽量减少横畦背。
25、如何选择和使用化学除草剂?
除草剂的机型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也可在出苗后作物生长的初期和后期。除草剂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壤中,早期控制杂草。播前施用除草剂通常是将除草剂混入土中,播后出苗前施除草剂一般是和播种作业结合进行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利用联合播种机将播种、除草等工序一次完成。或于作物出苗后在其生长过程中,将除草剂喷洒于杂草上。
26、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如何计算施药量?
施药量(ml/hm2)=[流量器流率(ml/s)/步行速度(m/s)×有效喷幅(m)×10000] 27、保护性耕作施药有什么技术要求?
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使用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主要包括:①根据以往地块杂草病虫的情况,合理配方,适时喷药;
②药剂搅拌均匀,漏喷重喷率=5%;
③作业前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风向;
④及时检查,防止喷头、管道堵漏。
28、农机机手的责任有哪些?
机播手要培训上岗,机手要按“机具播种操作规程”保养好、调试好机具,播前调试好播种机的播距、播量,下种空穴率等。作业时掌握好行走速度,注意随时检查机具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定要确保播种质量。

参考文献:
①张文生.邯郸高效农业实用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79-81 ②邯郸市农业局.邯郸市农业“4123”双增工程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5-136 ③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29-134 ④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

第5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
摘要介绍了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覆盖耕作、免耕、少耕、深松、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用水用药及施肥、合理轮作轮耕等技术,从而为土壤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土壤;
覆盖耕作;
免耕;
少耕;
深松;
合理轮作轮耕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24-01 保护地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残茬覆盖、少耕免耕和合理轮作,要求地表残茬覆盖率必须达到30%以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工序,通过合理轮作、留茬覆盖、合理施肥等综合措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保护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的。

1覆盖耕作技术
覆盖耕作是使作物秸秆、残茬留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层的耕作技术。该技术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风蚀强度,增强土壤渗水能力,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其主要方法为:①秸秆根茬整株或粉碎还田后,不再进行耕作,直接进行播种,药剂灭草,免中耕,直到收获。②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耙地作业,使部分秸秆和残茬混于表层土壤,然后进行播种、药剂灭草,免中耕或行间除草、中耕培土作业。③前茬垄作地块,在播种前,将秸秆残茬耢到垄沟,然后在垄上直接播种,或在播种机上安装除障、推平装置,

推荐访问:耕作 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及绩效评价报告